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力轉移、農業機械權屬與農戶生產效率

2024-06-17 03:11:27李秋生傅青劉小春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4年6期

李秋生 傅青 劉小春

摘要: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數據,使用隨機前沿分析法測算農戶生產效率,運用Tobit模型檢驗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農業機械權屬在兩者之間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制約作用顯著,使用農業機械會顯著提高農戶生產效率,但農業機械自有比農業機械租借在緩解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不利方面更具積極作用。因此,政府應引導農民購置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創新補貼資金使用與管理方式,提升農民購機用機能力。

關鍵詞:勞動力轉移;農業機械權屬;農戶生產效率;隨機前沿模型

中圖分類號:F3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553 (2024) 06-0294-09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4日

修回日期:2023年1月1日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2SH19D);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C21257);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GJJ210436)

第一作者:李秋生,男,1989年生,江西信豐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農業技術經濟。E-mail: qshli@jxau.edu.cn

通訊作者:劉小春,男,1978年生,江西吉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技術經濟及管理。E-mail: Andyliu@jxau.edu.cn

Labor transfer, ownership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farmers productivity

Li Qiusheng, Fu Qing, Liu Xiaoch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 (CLDS) in 2016, this paper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productivity of peasant households, and uses the Tobit model to test the impact of family labor force transfer on the productivity of peasant households, and further verify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wnership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transfer and farmers productiv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household labor transfer has a significant restriction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farmers.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farmers, but the ownership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lays a more positive role than the renta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alleviat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labor transfer on the productivity of farme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farmers to purchase and use advanced and applicabl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novate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subsidy funds, and improve farmers ability to purchase and use machinery.

Keywords: labor transfer; ownership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armers productivity;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0 引言

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不可或缺的手段[1]。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指出,要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的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然而,隨著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家庭青壯勞動力大量向非農產業轉移,造成農村勞動力老齡化不斷加重、素質逐漸下滑,使其更加難以應付轉型升級的農業機械,也難以適應技術復雜程度更高的機械裝備[2]。農機購置和租借是農戶獲取機械的重要途徑,隨著機械化逐漸向農業全產業鏈延伸,涵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業各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國內外關于勞動力轉移對生產效率影響的研究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勞動力轉移在某種程度上會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3],部分研究認為青壯勞動力的轉移導致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在受到社會化服務的影響[4],尚不會降低農業生產效率[5, 6]。另有研究表明,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弱化,而當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不容樂觀,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困難[7],致使農民耕作習慣和要素投入決策發生改變,農業生產過程中精細化程度不增反降趨向粗放化生產[8],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9]。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農村勞動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健康狀況的惡化[10],持續增加投入替代勞動的化學投入品[11],亦無法抑制農業生產效率的下滑,不利于農業現代化轉型[2]。除此之外,勞動力轉移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農作物生產效率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差異[12],而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升級,技術復雜程度的提高使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也會產生不利影響[13]

關于機械化生產對農業生產效率影響的研究,現有研究提出,農機使用給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通過技術引入效應和勞動替代效應來影響農業生產效率,只要充分利用農機服務,就可以把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農業生產,也可以避免當前勞動力轉移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效率損失[14]。機械的使用在不同地區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平原地區的農業機械化進程往往比丘陵地帶大,機械更易于替代勞動[15],有利于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亦有研究指出,單位農地的機械化水平程度越高,單位農地的產值越大,單位農地機械水平與農地生產效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效應[16]。盡管現有研究對機械化生產工具的獲取方式沒有進行分類,但是發現農機作業外包會顯著提高農作物產出[17],而對自有機械的研究涉及較少。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多數學者對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影響的研究關注了機械化在兩者之間的作用,但是忽視了購置和租借機械化生產工具在兩者之間作用的程度及差異。本文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做以下幾方面的豐富和深化:利用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使用隨機前沿模型測算農戶生產效率,探究當前背景下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為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給出新的經驗證據供參考;同時,檢驗農業機械權屬對家庭勞動力轉移和農戶生產效率兩者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以其為勞動力轉移和農機購置及社會化服務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并從微觀層面為農戶面對日益復雜的農業技術提供新的經驗啟示。

1 理論分析與假說

1.1 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

誘致性農業技術進步模型闡述了勞動力要素相對價格變化導致了生物、機械等技術的進步,并詳細論述了要素替代的過程,說明了技術進步條件下要素替代的實現條件。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過程是復雜的,劉易斯經典的二元經濟結構理論中闡述了傳統農業部門剩余勞動力向邊際產出更高的工業部門轉移,最終兩部門的邊際產出達到平衡,因此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繆爾達爾的循環累積因果理論認為二元經濟結構情形下農村優質勞動力大量流失,會加劇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發展的不平衡。而舒爾茨認為農民自身的人力資本才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生產技能的改善。因此,本文認為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帶來的影響,不僅要優化勞動力與資本的配置效率,也要關注勞動力轉移后現有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接受程度。

農村家庭勞動力結構目前趨于“老齡化”和“婦女化”,相比青壯年勞動力其在身體素質、知識獲取及接受能力方面均處于劣勢,農業生產只能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掌握以及新的農業裝備的駕馭均存在挑戰,但是老年留守勞動力有更加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集約化的生產經營,農業生產效率不一定會下降,同時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以及機械化生產的作用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在某種程度上會提升農業生產效率[3, 5, 18],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促進作用呈衰減趨勢[19-21]。隨著當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技術標準的提高,維持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得到所需農產品變得更加困難,生產經營帶來的積極作用無法彌補人力資本的劣勢,而當前較低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和機械化生產也無法彌補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效率損失[2, 22],引起農業生產效率的下降[23]。農民外出務工帶來的工資性收入可能會提高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投資,比如購置農機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是現有研究發現農戶工資性收入的提高并沒有增加農民的生產性投資,也無益于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農業生產的代際傳承存在巨大困難[24]

因此,在當前農村家庭結構情形下,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存在客觀條件和主觀動因上的不利影響,造成農戶生產效率下滑。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說1: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家庭勞動力轉移程度越高,農戶生產效率越低。

1.2 機械使用對家庭勞動力轉移和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1.2.1 農業機械權屬與農戶生產效率

農業機械化是用機器替代勞動力進行農業生產的技術改造,是實現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1]。然而,農機的使用由于替代勞動程度不同,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在坡度低的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進程要高于丘陵地區,更有利于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15]。亦有研究表明,農業農機自有,例如拖拉機自有會導致農地規模報酬遞增[25],即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是農機自有往往與家庭資產、信貸可用性以及道路密度等相關[26],對于多數農戶來說由于流動性約束農機自有往往很難實現,農機作業外包即農機租借成為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另一手段,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26]。但是,亦有研究表明,農業農機租借對小農來說并不是有效的,考慮時間成本的情況下對小農來說農機自有或者與鄰居共有機械對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作用會更大[27]。由于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依然以小農為主,并且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處于提升時期,對于經營規模較小的小農,擁有適合其農業生產的機械才是提高其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說2: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農戶越是使用自有機械,農戶生產效率越高。

1.2.2 農業機械權屬在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的調節作用

農業機械化在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的作用備受學者關注,根據上文的分析當前家庭勞動力轉移很大程度上會降低農戶生產效率,現有研究表明農業合作經營[2]、機械使用例如拖拉機使用會弱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的不利影響,并且拖拉機所有權會削弱農場規模與生產效率的反比關系[25]。隨著農機的跨區作業以及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戶租用或借用機械變得簡單,并且專業化程度相對自有機械更高,農機作業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困境,因為農機外包服務通過技術引入效應和勞動替代效應防止因農村勞動力缺乏和人力資本下降造成的技術效率損失[14, 28],并且農戶機械自有可以充分發揮機械的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說3: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農業機械自有對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的關系產生積極的調節作用。

農業生產要素的變動、重配與農戶生產效率的關系如圖1所示。

2 研究設計

2.1 變量設計

2.1.1 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源于2016年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2016)數據,包括中國29個省市(除港澳臺、西藏、海南外)的全國性跟蹤調查,主要包含了勞動力社區、家庭和個體三個層面的追蹤和橫截面數據。該數據在收集過程中采用多階段、多層次與勞動力規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樣方法,對中國勞動力現狀和變遷數據的獲取更具科學性和代表性。此外,之所以選用該調查一方面是該調查是專門針對中國家庭勞動力變化的家庭調查,尤其涉及農村家庭勞動力轉移;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該調查中含有農業機械權屬相關問題,而這正是本文研究家庭勞動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影響機制的重要變量。因此,所用數據主要是家庭層面數據,并且合并了社區層面數據中的相關變量,同時保留從事農業生產(主要為糧食作物生產)的家庭作為研究對象,刪除缺失值后,共獲得2 012個樣本,其中使用過機械的樣本數為1 489個,傳統農耕樣本數為523個。

2.1.2 變量選擇

農戶生產效率。本文利用隨機前沿模型,將每個家庭視為一個決策單元,把家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土地規模和資本設定為投入變量,把糧食生產的總收益設定為產出變量,根據CLDS2016年橫截面數據利用最大似然估計法估計隨機前沿的半正態模型,測算出農戶糧食生產效率,以此作為農戶生產效率的代理變量。家庭勞動力以家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來表示,土地規模以家庭實際糧食種植耕地規模來衡量,糧食作物生產的資本以農戶糧食生產成本來衡量,產出變量以農戶糧食銷售收益作為代理變量,反映農戶農業生產成果的價值。

家庭勞動力轉移。家庭勞動力轉移程度,主要從家庭勞動力非農轉移人數和家庭勞動力轉移比例來衡量,由于家庭勞動力非農轉移人數可能會隨著家庭規模的增大而增多,并不完全反映家庭勞動力轉移程度。因此,為了更準確反映家庭勞動力轉移程度,把家庭勞動力非農轉移比例作為家庭勞動力轉移程度的代理變量。

農業機械權屬。農戶機械化耕種生產工具的所有權會對農戶的生產效率造成影響,農戶可以自家購買、共同購買或租借他人的生產工具,本文把農戶機械化耕種生產工具的獲取方式分為租借、共有和自有,由于本文所用數據共有機械的樣本數較少,因此把共有機械歸為自有。

控制變量。根據現有研究成果,本文從家庭特征和戶主特征兩方面來設定控制變量。戶主特征方面,引入戶主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自評健康水平等4個控制變量;家庭特征方面,引入家庭土地規模和家庭是否借貸等2個控制變量。

上述選定變量的定義賦值和描述性統計詳見表1。

2.2 效率測算模型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在以往效率估計的文獻中,主要采用了參數估計法例如隨機前沿分析法(SFA)和半參數估計法例如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生產效率進行估計。但是,由于數據包絡分析法將生產邊界的偏差歸為無效,并且假定無隨機誤差,因此該方法對極端值非常敏感。農戶農業生產經常受到天氣條件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由于DEA的局限性,運用該方法對農戶生產效率的測算往往會產生偏差[29],因此借鑒Abdulai[30]和González-Flores等[31]的做法,本文將運用隨機前沿模型來測算農戶生產效率。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設置如式(1)所示。

lnYi=f(Xi;β)+εiεi=vi-ui(1)

式中:Yi——農戶i糧食生產的產出;

Xi——農戶糧食生產投入要素的向量,本文借鑒韓旭東[32]、閆迪等[33]的做法,選用糧食收入作為產出指標,選用家庭從事農業勞動力人數、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生產成本作為投入指標;

β——X的系數;

εi——誤差項,由服從正態分布的vi~N(0,σ2v)和服從半正態分布的ui~N+(0,σ2u)構成;

vi——捕獲統計噪聲的對稱隨機項[34]

ui——無效率項,反映農戶i距離效率前沿面的距離。

2.3 實證模型構建

因為隨機前沿函數運用半正態模型測算的生產效率值介于0~1之間,作為被解釋變量或呈連續分布或呈離散分布,相對于OLS模型,在構建實證模型時運用受限的Tobit模型更適用該問題的分析,基于極大似然估計法的受限Tobit模型如式(2)所示。

式中:yi——被解釋變量;

xi——需要控制的解釋變量;

βT——待估系數向量;

i——滿足正態分布即∈i~N(0,σ2);

a、b——被解釋變量的上、下端截斷值。

因此,本文使用的Tobit模型構建如式(3)所示,同時利用極大似然估計法對實證模型的系數進行估計。

式中:HE——農戶生產效率;

HLM——家庭勞動力轉移;

MR——農業機械權屬;

HLM×MR——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業機械權屬的交互項;

CVn——控制變量;

α——常數項;

——誤差項;

φn——待估計系數;

n——控制變量的個數。

3 實證模型檢驗

3.1 效率測算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stata16.0軟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計的方法估計隨機前沿的半正態模型,測算了各農戶糧食生產效率,農戶生產效率的核密度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所選樣本農戶的生產效率集中在0.5~0.9之間,并在0.7~0.8之間出現的頻率最高,表明大多數農戶生產效率主要介于該區間。

由于本文研究的目標之一是分析機械使用在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的調節效應,因此對不同機械化程度和機械化所有權情形下的農戶生產效率進行比較分析,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在機械化程度方面,使用農機家庭的生產效率要高于傳統農耕家庭;在機械獲取方面,自有機械家庭的生產效率要高于租用機械家庭,并且能夠獲取機械家庭的生產效率要高于沒有獲取機械家庭。

3.2 實證結果分析

3.2.1 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直接影響

如表3所示,該表呈現的是家庭勞動力轉移人數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其中模型一的樣本包括傳統農耕和使用機械的樣本,模型二、三的樣本只包括使用機械的樣本。由實證結果可知:(1)家庭勞動力轉移人數越多,農戶生產效率會顯著下降,表明勞動力轉移會降低農戶生產效率,該結果無論在包括傳統農耕的樣本和不包括傳統農耕的樣本中均顯著,假說1初步得到驗證;(2)農業機械權屬指標的結果顯示,機械使用會提高農戶生產效率,并且農業機械越是自有農戶的生產效率提高的越顯著,假說2初步得到驗證。(3)其他控制變量方面,戶主年齡與農戶生產效率呈倒“U”形關系,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戶生產效率會上升,但是超過一定年齡農戶的生產效率會下降。

3.2.2 勞動力轉移影響農戶生產效率的調節效應分析

如表4所示,通過加入交互項的方式來檢驗農業機械權屬在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起到的作用,分別引入去中心化交互項“家庭勞動力轉移人數×農業機械權屬”和“家庭勞動力轉移比例×農業機械權屬”,以檢驗調節效應。由實證結果可知,交互項的系數為正,勞動力轉移指標的系數為負,表明農業機械越是自有越能緩解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降低的負面影響,并且無論從家庭勞動轉移人數和家庭勞動力轉移比例的模型來看,結果依然不變,假說3得到驗證。

3.2.3 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的穩定性,本文采用替換主要解釋變量的方法對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把反應勞動力轉移指標“家庭轉移勞動力人數”替換為“家庭轉移勞動力比例”。實證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結果可知家庭勞動力轉移比例的系數顯著為負,并且無論樣本是否包括傳統農耕樣本,結果與表3一致,進一步驗證了假說1。并且農業機械權屬的系數為正并在1%水平上顯著,與表3結果一致,假說2得到驗證,即農業機械越是自有越能提高農戶生產效率。

綜上分析,通過構建Tobit模型、調節效應模型和替換核心解釋變量等方法對研究假說進行驗證,實證結果表明提出的研究假說通過檢驗。本文從農戶使用生產工具的不同所有權出發,采用隨機前沿模型測算了農戶生產效率,利用Tobit模型檢驗了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以及農機獲取方式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通過實證結果分析表明,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產生不利影響;機械使用尤其當農機自有時對農戶生產效率提高有積極作用,并且自有機械相比租用機械在緩解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不利的影響方面的作用更強。這進一步表明,在當前中國情景下,農戶機械化生產過程中農戶自有機械更利于緩解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的不利影響。

4 結論與啟示

4.1 結論

本文根據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2016)數據,運用隨機前沿模型估算了農戶生產效率,運用Tobit模型檢驗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并解釋農業機械權屬在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的調節效應。

1) 在當前中國農業生產仍然以小農為主體的背景下,家庭勞動力非農轉移弱化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和農戶現代化經營的能力,對當前農戶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

2) 農用機械的使用,尤其當農業機械為自有時,有利于提高農戶生產效率。

3) 盡管農業機械使用有利于農戶生產效率的提高,但農戶機械生產工具自有更有利于緩解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造成的不利影響。

4.2 啟示

1) 農村家庭青壯勞動力非農轉移,會導致農業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齡化的農村勞動力在農業生產經營時需要面對更加復雜的技術,而當前低層次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簡單的機械化生產,無法彌補家庭青壯勞動力轉移帶來的生產效率損失。因此,需要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有序引導農村外出勞動力向本地回轉,利用非農經濟收入支持農業生產;同時加大農戶機械生產工具的自有投資,提高懂技術農民機械購置補貼,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2) 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會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農業機械自有在家庭勞動力轉移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的調節作用比租借機械更強,即農業機械自有更利于緩解家庭勞動力轉移對農戶生產效率的不利影響。因此,在制定農機具補貼政策時一方面要注意讓農機購置補貼主要用于支持購置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上,另一方面要適當拓寬農民獲得先進適用農機具補貼的區域范圍,使更多的農戶能夠購機用機。

參 考 文 獻

[1]江澤林. 機械化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J]. 農業經濟問題, 2018(3): 4-8.

Jiang Zelin. The role of mechaniz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8(3): 4-8.

[2]蘇昕, 劉昊龍. 農村勞動力轉移背景下農業合作經營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村經濟, 2017(5): 58-72.

Su Xin, Liu Haolong. The effects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in the context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7(5): 58-72.

[3]馬林靜, 歐陽金瓊, 王雅鵬. 農村勞動力資源變遷對糧食生產效率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4, 24(9): 103-109.

Ma Linjing, Ouyang Jinqiong, Wang Yapeng. The influence of evolvement of rural Labor resources on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9): 103-109.

[4]周宏, 王全忠, 張倩.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與水稻生產效率缺失——基于社會化服務的視角[J]. 中國人口科學, 2014(3): 53-65.

Zhou Hong, Wang Quanzhong, Zhang Qian. Research on aging of rural labour and efficiency loss of ric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service [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2014(3): 53-65.

[5]程名望, 黃甜甜, 劉雅娟. 農村勞動力外流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來自中國的證據[J]. 中國農村觀察, 2015(6): 15-21.

Cheng Mingwang, Huang Tiantian, Liu Yajuan. The influence of rural outflow on food production: From the evidence of China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5(6): 15-21.

[6]林本喜, 鄧衡山.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土地利用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浙江省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 2012(4): 15-25.

Lin Benxi, Deng Hengsha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ageing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s on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ural fixed survey spots of Zhejiang Province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2(4): 15-25.

[7]聶正彥.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分析——基于甘肅省4市6縣調查數據[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5(6): 107-111.

Nie Zhengyan. Effe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6 counties and 4 cities of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2015(6): 107-111.

[8]王躍梅, 姚先國, 周明海. 農村勞動力外流、區域差異與糧食生產[J]. 管理世界, 2013(11): 67-76.

Wang Yuemei, Yao Xianguo, Zhou Minghai. The outflow of rural labo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food production [J]. Management World, 2013(11): 67-76.

[9]李江, 毛瑞男. 農村勞動人口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與經營效率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DEA-Tobit兩階段法的分析[J]. 人口學刊, 2021, 43(3): 100-112.

Li Jiang, Mao Ruina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Based on DEA-Tobit two-stage method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J]. Population Journal, 2021, 43(3): 100-112.

[10]楊志海, 麥爾旦·吐爾孫, 王雅鵬. 健康沖擊對農村中老年人農業勞動供給的影響——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觀察, 2015(3): 24-37.

Yang Zhihai, Mai er dan Tu er sun, Wang Yapeng. Impact of health shocks o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asants in rural areas: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2277 samples from CHARLS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5(3): 24-37.

[11]Takeshima H. Custom-hired tractor services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7, 48(3): 363-372.

[12]彭代彥, 吳翔. 中國農業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基于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視角[J]. 經濟學家, 2013(9): 68-76.

Peng Daiyan, Wu Xiang. A study on China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TFP:A perspective on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rural labor force [J]. Economist, 2013(9): 68-76.

[13]張曉晗, 馬恒運. 農村勞動力弱質化對農業生產化肥利用效率的影響——基于機械化的調節效應分析[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2, 43(8): 189-198.

Zhang Xiaohan, Ma Hengyun.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s weakness o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Perspective of machinery adjustment effect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8): 189-198.

[14]胡祎, 張正河. 農機服務對小麥生產技術效率有影響嗎?[J]. 中國農村經濟, 2018(5): 68-83.

Hu Yi, Zhang Zhenghe.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production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8(5): 68-83.

[15]鄭旭媛, 徐志剛. 資源稟賦約束、要素替代與誘致性技術變遷——以中國糧食生產的機械化為例[J]. 經濟學(季刊), 2017, 16(1): 45-66.

Zheng Xuyuan, Xu Zhigang. Endowment restriction, factor substitution and indu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 case research on the grain producing mechanization in China [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7, 16(1): 45-66.

[16]李劉艷, 白永秀. 人地比例、機械化水平與農地生產效率[J]. 宏觀經濟研究, 2018(9): 147-158.

Li Liuyan, Bai Yongxiu.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to farmland area, mechanization level, and farmland productivity [J]. Macroeconomics, 2018(9): 147-158.

[17]王顏齊, 郭翔宇. 種植戶農業雇傭生產行為選擇及其影響效應分析——基于黑龍江和內蒙古大豆種植戶的面板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 2018(4): 106-120.

Wang Yanqi, Guo Xiangyu. The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wage labor and its efficiency: An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n soybean growers in Heilongjiang and Inner Mongolia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8(4): 106-120.

[18]彭代彥, 文樂.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降低了糧食生產效率嗎——基于隨機前沿的南北方比較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2016(2): 32-44.

Peng Daiyan, Wen Le. Did the aging and female dominating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reduce the food production efficiency?: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6(2): 32-44.

[19]姚玲, 劉曉利. 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粳稻生產環境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灰水足跡視角[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2, 43(12): 240-248.

Yao Ling, Liu Xiaoli. Mechanism test of rural transfer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japonica ric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ay water footprint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12):240-248.

[20]田紅宇, 祝志勇. 農村勞動力轉移、經營規模與糧食生產環境技術效率[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7(5): 69-81.

Tian Hongyu, Zhu Zhiyong. Rural labor migration, scale of ope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tion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17(5): 69-81.

[21]蓋慶恩, 朱喜, 史清華. 勞動力轉移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J]. 經濟學(季刊), 2014, 13(3): 1147-1170.

Gai Qingen, Zhu Xi, Shi Qinghua. Labors migration and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4, 13(3): 1147-1170.

[22]胡雪枝, 鐘甫寧. 人口老齡化對種植業生產的影響——基于小麥和棉花作物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 2013, 34(2): 36-43.

Hu Xuezhi, Zhong Funing.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planting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rops of wheat and cotton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3, 34(2): 36-43.

[23]麥爾旦·吐爾孫, 楊志海, 王雅鵬.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種植業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基于江漢平原糧食主產區400農戶的調查[J]. 華東經濟管理, 2015, 29(7): 77-84.

Maierdan·Tuersun, Yang Zhihai, Wang Yapeng. Impact of aging of rural labor force on crop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Based on the survey of 400 farmers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Jianghan plain [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2015, 29(7): 77-84.

[24]錢文榮, 鄭黎義. 勞動力外出務工對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影響——基于江西省4個縣農戶調研的實證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2011(1): 48-56.

Qian Wenrong, Zheng Liyi. The impacts of migrant working on rural households operating income: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 of 4 coun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1(1): 48-56.

[25]Takeshima H, Houssou N, Diao X. Effects of tractor ownership on returns-to-scale in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maize in Ghana [J]. Food Policy, 2018, 77: 33-49.

[26]Mottaleb K A, Krupnik T J, Erenstein O.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mall-scal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doption in Bangladesh: Census findings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6, 46: 155-168.

[27]Najafi B, Torabi Dastgerdouei S. Optimization of machinery use on farms with emphasis on timeliness cost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17: 533-541.

[28]劉成, 唐晶, 喻璨聰, 等. 我國農機服務投入對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基于不同土地規模視角[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1, 42(4): 205-210.

Liu Cheng, Tang Jing, Yu Cancong, et al. Impac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inpu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ale of land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1, 42(4): 205-210.

[29]Koirala K, Mohanty S. Impact of land ownership on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rice farmers: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J]. Land Use Policy, 2015, 50C: 371-378.

[30]Abdulai A, Abdulai A.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mong maize farmers in Zambia [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6, 22: 1-25.

[31]González-Flores M, Bravo-Ureta B E, Solís D, et al. The impact of high value markets on smallholder productivity in the Ecuadorean Sierra: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approach correcting for selectivity bias [J]. Food Policy, 2014, 44: 237-247.

[32]韓旭東, 王若男, 楊慧蓮, 等. 土地細碎化、土地流轉與農業生產效率——基于全國2 745個農戶調研樣本的實證分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20(5): 143-153.

Han Xudong, Wang Ruonan, Yang Huilian, et. al. Land fragmentation, land transfer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2 745 rural households nationwide [J]. 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20(5): 143-153.

[33]閆迪, 鄭少鋒. 互聯網使用能提高農戶生產效率嗎?——以陜冀魯三省蔬菜種植戶為例[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1(1): 155-166.

Yan Di, Zheng Shaofeng. Can the internet use improve farmers production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vegetable growers in Shanxi,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21(1): 155-166.

[34]Battese G E,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2): 325-3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成人夜夜嗨|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浓毛av| 色婷婷狠狠干|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在线啪| 一级福利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91高清在线视频|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毛片卡一卡二|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成人国产小视频| 婷五月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a|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91亚瑟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日韩色图区|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97成人在线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9热亚洲精品6码|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微拍|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男人资源站|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在线专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毛片|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91亚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