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銘旺 金升元
[關鍵詞] 并趾;粘連愈合;先天畸形
[中圖分類號] R32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10-0179-03
并趾畸形(syndactyly)又稱蹼趾,是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畸形類型之一,其發病率相對較高,大約為每1萬例活產嬰兒中有2例[1]。并趾畸形是指相鄰軟組織和(或)骨骼不同程度的融合,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且可發生在任意兩指(趾)之間,可單獨出現,也可作為多種公認綜合征的特征出現[2]。并趾畸形的手術分離是相對較好的治療方案,粘連是并趾手術術后的并發癥之一,且發生率較高,發生后還需進行二次手術治療[3]。并趾術后粘連會延長治療及恢復時間,加大了患兒的家庭經濟負擔,同時也影響患兒手部外觀、功能及發育,易對患兒心理及生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并趾術后積極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報道1例并趾畸形術后粘連患兒,對并趾術后粘連愈合的原因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相關預防措施,以期為臨床提供一定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患兒,男,2歲,以“出生時發現右側第2、3足趾相連”來我院就診。患兒出生時發現右側第2、3足趾相連,無活動性障礙,無疼痛,不影響日常行走,為求治療來我院就診,門診醫師以“并指(趾)畸形”為診斷收入院。病程中無發熱,無暈厥,飲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半年體重無減輕。患兒家族中無多趾及并趾病史。
1.2 相關檢查結果及手術方法
1.2.1術前相關檢查結果 專科情況:可見右足第2、3趾間軟組織相連,形成趾蹼,關節完整,可以屈伸,表面皮膚未見破潰,與周圍皮膚色澤相近,無疼痛及紅腫。超聲所見:相鄰足趾的軟組織連接,并趾間間隙清楚,無骨性連接。本病例為單純性并趾,表現為相鄰足趾的軟組織連接,間隙清楚,無骨性連接,并趾畸形分離術為首選治療方式。經主治醫師告知,患兒家屬已充分知曉本次手術目的、術中采用的手術方式、手術次序、術后的效果預判、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補救措施,并向患兒家屬交代了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目的在于促使患兒及家屬釋放應對疾病或手術不理解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從而積極配合相關治療措施。
1.2.2手術方法 患者入室,取平臥位,術前右足第2、3并趾外觀見圖1。待全身麻醉生效后,常規碘伏消毒術區,取無菌畫筆在右足第2、3足趾連接處設計連續“Z”字切口線,趾蹼處設計局部皮瓣,見圖2。術區皮下注射生理鹽水+利多卡因溶液,使組織腫脹分離。使用手術刀沿設計線切開至皮下,剪去多余組織,充分游離皮瓣。術中可見右側第2、3趾間軟組織相連,關節完整,無骨性融合,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使用5-0無損傷線間斷縫合,術后即刻情況見圖3。縫合后用油紗覆蓋,無菌棉花填充,并使用彈力繃帶包扎。
本病例患兒術后并趾分離效果滿意,半個月后發現皮瓣壞死,考慮可能與患兒出院較早、術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及鍛煉以及傷口感染等因素有關。與患兒家屬溝通建議行自體皮膚移植或異體皮覆蓋,但家屬拒絕,術后1個月余復診時發現患兒雙趾粘連愈合,見圖4。
先天性并趾是臨床最常見的肢體先天性畸形之一,主要是指兩個及以上足趾完全或者部分相連,發病原因與胚胎發育因素、遺傳因素及外界因素有關。調查顯示[4],我國并趾的患病率正在上升,且明顯高于其他亞洲和歐洲國家。多項研究表明[5,6],患兒2~3歲是目前國際以及國內普遍認可的最佳手術時期,并趾的手術治療最早可在出生后6個月進行,但通常在2歲左右時進行。出生6個月以內的兒童由于發育相對不完善,并趾的神經及血管細小,術中分離并趾及皮瓣設計難度較大,且年紀較小的嬰幼兒自主意識較差,術后功能鍛煉能力較差。因此不建議此時期進行手術治療,但也不應太晚實行手術治療。由于隨著年紀的增長,并趾會對鄰近足趾的發育產生影響,導致足趾畸形會進一步加重,且可能存在骨、關節發育遲緩,導致手術難度增大[7,8]。有報道顯示[9],將手術推遲到4~5歲是可接受的結果,但通常建議在2~3歲進行手術治療,以達到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大多數手術治療的病例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術后可能發生感染或缺血障礙,導致皮瓣壞死、足趾屈曲障礙等并發癥,影響術后效果,需再次手術甚至多次手術[10,11]。
近年來,有多種重建指蹼的背側皮瓣設計應用于并趾手術中,但術中的操作難度存在一定差異。如Mericli AF等[12]報告錐形M-V皮瓣,來重建指蹼,Vekris MD等[13]的改良掌骨背側V-Y皮瓣,以及Niranjan NS等[14]報告的三葉推進皮瓣等。本病例采用足背五邊形皮瓣重建趾蹼治療單純性并趾,手術中無需植皮,操作比較簡便,術后皮瓣成活率高且足趾外觀及功能良好,臨床療效較好。但本病例術后出現皮瓣壞死,考慮可能與患兒出院較早、術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及鍛煉以及傷口感染等因素有關。因此,并趾后期的康復護理與并趾畸形手術同等重要[15]。為避免并趾畸形術后發生粘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手術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因并趾患者多為先天性疾病,年齡較小且自主意識越差,術后固定及鍛煉難度往往增大且不能積極配合完成術后的換藥及鍛煉[16];②仔細判斷并趾并連程度,合理設計趾蹼成形方案,把握好創面關閉的原則,盲目追求不植皮是導致單純性并趾術后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17];③術后換藥及固定,因并趾畸形術后創面較大,滲出較多,較易出現感染,因此敷料應及時更換,且兩趾之間應保持較大間隔[18];④術后的患肢功能鍛煉具有重要意義,并趾分離術后第2天即可進行分趾功能鍛煉,2~3次/d,10 min/次;術后出現粘連愈合的原因包括很多,應盡早發現患趾出現的不良并發癥,且加以重視以及給予對癥處理,才能確保傷趾術后的恢復,避免二次手術[19,20]。
綜上所述,單純性并趾畸形的手術分離是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手術關鍵在于保護神經血管及指蹼的重建,且術后積極的護理干預及康復鍛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預防相關并發癥及皮瓣粘連發生。
[1]Swarup I,Zhang Y,Do H,et al.Epidemiology of syndactyly in New York State[J].World J Orthop,2019,10(11):387-393.
[2]Cassim A,Hettiarachchi D,Dissanayake VHW.Genetic determinants of syndactyly:perspectives on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J].Orphanet J Rare Dis,2022,17(1):198.
[3]黃偉,張治平,鄧建平,等.嬰幼兒先天性并指畸形外科治療后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9,27(1):69-71,81.
[4]Chen ZY,Li WY,Xu WL,et al.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syndactyly in Chinese newborns:a nationwide surveillancebased study[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23,23(1):334.
[5]Chouairi F,Mercier MR,Persing JS,et al.National Pattern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yndactyly:A Review of 956 Cases[J].Hand (NY),2020,15(5):666-673.
[6]張生暉.單純性并指術后畸形的分類及手術治療[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20.
[7]樊焱.手術治療嬰幼兒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效果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4):51.
[8]閆紀濤,胡洪良,沈衛軍,等.不同術式治療先天性并趾畸形患兒的效果對比[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97-98,84.
[9]Comer GC,Ladd AL.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congenital hand disorders[J].Hand Clin,2015,31(2):361-375.
[10]裴蛟淼,張娟,李楊,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先天性并指畸形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3,34(5):293-296.
[11]趙倩倩,楊寅,曹軍軍.并趾畸形術后發生明顯瘢痕粘連1例[J].安徽醫學,2022,43(3):363-364.
[12]Mericli AF,Black JS,Morgan RF.Syndactyly Web Space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Tapered M-to-V Flap:A Single-Surgeon,30-Year Experience[J].J Hand Surg Am,2015,40(9):1755-1763.
[13]Vekris MD,Lykissas MG,Soucacos PN,et.al.Congenital syndactyly:outcome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131 webs[J].Tech Hand Up Extrem Surg,2010,14(1):2-7.
[14]Niranjan NS,Azad SM,Fleming AN,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primary syndactyly correction by the trilobed flap technique[J].Br J Plast Surg,2005,58(1):14-21.
[15]魏敬文.雙翼推進皮瓣成形指璞對小兒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有效性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2021,30(18):98-99.
[16]王憲國,韓作峰,祁秀.多并指(趾)畸形術后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恢復手功能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2):1820-1820.
[17]沈小芳.先天性并指(趾)畸形的臨床研究及致病基因篩選[D].蘇州:蘇州大學,2022.
[18]陳燕花,劉振宇,王琨,等.96例先天性并趾畸形的臨床特點[J].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2021,6(2):95-99.
[19]李甲,裴廣楠,朱輝,等.改良雙翼皮瓣聯合足底內側皮片移植治療先天性并指畸形[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3,39(3):273-277.
[20]趙倩倩,楊寅,曹軍軍.并趾畸形術后發生明顯瘢痕粘連1例[J].安徽醫學,2022,43(3):363-364.
收稿日期:2024-2-3 編輯: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