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瑞
1.人口老齡化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是康養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新時期,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下,我國康養產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業態。截至2022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800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9.8%;全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2.0978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4.9%;山西省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4.48%。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時,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所以,當前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包括山西省,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得社會對養老服務、康養服務的需求逐漸提高,刺激著養老、康養產業快速發展。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健康理念的普及,健康問題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年輕人對健康養生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康養產業的客群逐漸擴展至中青年群體。
2.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康養產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和養老事業,系統謀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19年國家林草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到2021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和工信部、民政部、衛健委聯合印發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國家以堅實的政策基礎支持康養產業發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緊跟國家戰略,高度重視康養產業發展,將文旅康養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了《山西省康養產業促進條例》,同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會展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22年山西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同年,山西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出臺了《激勵文旅康養市場主體倍增的若干措施》等,山西省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將康養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市級層面,就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所涉及的太原市和忻州市而言,太原市出臺了《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太原市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2022年行動計劃》《太原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支持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忻州市制定了《忻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忻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支持康養產業做大做強。
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構建“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大舉措,對于優化區域協調發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具體實施范圍包括以太原省會城市為核心,以中北高新區、陽曲產業園區、忻州經濟開發區、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為建設重點,依托雄忻高鐵、108國道兩條主軸,牽引帶動周邊地區聯動發展,涉及太原市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迎澤區、萬柏林區、古交市、陽曲縣6縣(市、區),忻州市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繁峙縣、代縣、五臺縣6縣(市、區),共12縣(市、區),總面積1.6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的10.7%。
2021年山西省印發了《關于推進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是融入京津冀和服務雄安新區重要走廊、中部城市群發展隆起地、全省先進制造業集聚地、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五大戰略定位。2022年山西省出臺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旅游康養重大行動方案》,提出依托區域文旅康養資源,實施品牌塑造、產品線路創新、產業集群建設、重大活動促進、康養休閑帶動、服務功能提升“六大行動”,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景觀生態走廊和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
1.資源優勢
一是氣候宜人宜居。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晝夜溫差大,適宜夏季避暑康養。二是自然資源豐富多樣,蘊含類型多樣、數量豐富的自然生態要素、自然(地質)遺跡以及自然景觀,共有五臺山草甸自然保護區等5個自然保護區,雁門關省級草原自然公園等22個自然公園。三是溫泉資源獨特,奇村、頓村、合索、大營、湯頭等溫泉資源分布其中,特別是奇村溫泉富含硫酸鈣、硫化氫、硅酸等多種礦物質,康養保健價值較高。四是人文底蘊深厚,有五臺山、長城2處世界文化遺產,太原、代縣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5處中國傳統村落和111處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佛教文化、晉陽文化、府城文化、邊塞文化、紅色文化等多種地域文化在此交匯。
2.交通與市場優勢
一是對內可承接山西省內康養需求。隨著疫后經濟復蘇性增長,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在2022年居民消費支出中,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比21.4%。生活水平的提高將帶動康養服務和產品需求不斷上升。同時,“太忻號”城際動車開行,五臺陸港鐵路專用線接軌聯通,太忻大道、忻原大道建成通車,太原鐵路樞紐東環陽曲西—太原南段高速鐵路、太原至五臺輕軌以及古交至婁煩至方山、繁峙至五臺、太原西北二環、青銀二廣高速公路太原聯絡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推動提高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內部以及與省內各市縣的交通便捷程度,有助于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向全省輻射。
二是對外承接京津冀以及周邊各省康養需求。太忻一體化經濟區處于北京輻射西安、成都、重慶等西部地區的交通主軸上,同時也是山西省融入京津冀、服務雄安新區的核心區域。依托雄忻高鐵、集大原高鐵的建設,強化太原同烏大張、京津冀及雄安新區的聯系,能夠進一步有效承接京津冀以及周邊各省老年人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旅居。
太原市以“清涼”生態宜居氣候為特色,著力打造“夏養太原”康養品牌。近年來,太原市不斷鞏固拓展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建設成果,發展城市融合型生態康養目的地,構建“1小時交通康養都市圈”。重點推動構建旅游康養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旅游康養經營主體,推動重大旅游康養項目建設。其中,森棲小鎮以農業休閑和康養為主題,將自然風光、田園生活和休閑游樂有機融合,打造微度假模式的生態觀光特色小鎮,特別是將康養理念與度假民宿相結合,通過優化民宿空間布局,配備先進的醫療健康設備,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康養需求,打造高品質康養度假區。陽曲縣萬向萬畝特色康養小鎮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形成了多元化的“全季、全時、全客群”模式,涵蓋休閑康養、農業觀光、農耕體驗、家庭農場、山水游樂、山村度假、戶外活動等多種服務功能。
忻州市把發展康養旅游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的主導產業。2021年重點推進文旅建設項目25個,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投資額居全省第三;謀劃實施康養項目57個,1個康養園區、3個康養小鎮列入山西省重點支持的康養社區小鎮建設范圍,康養產業初具規模。同時,忻州市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市域內省、市、縣、鄉、村五級養老服務框架基本形成。旅居康養方面,忻府區圍繞奇村、頓村、合索等地區豐富的溫泉資源,結合銀山森林公園、雙乳山、雙乳湖等自然景觀以及區域內人文景觀,打造具有健康養生價值、生態價值的溫泉康養聚集區;山西文旅集團在忻府區正在推進建設清涼灣溫泉康養小鎮,助力打造生態文旅康養產業集群高地。
1.政策有待完善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發展主要依托山西省康養政策,專項支持政策較少,且政策多側重宏觀指導與鼓勵支持,具體的細化措施不足,落地見效能力還有待提升。
2.資源挖掘不深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發展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資源利用度較低,未能實現康養資源與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的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加強。雖然區域內奇村、頓村、合索溫泉康養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但與傅山、貂蟬等名人文化資源融合不足,與忻州古城等旅游資源聯系不緊密,項目較為單一,缺乏融合性產品、多元化服務、創意式體驗,對長期經濟效益重視程度不夠,不足以支撐經濟區的長遠發展。
3.品牌效應不強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擁有五臺山、雁門關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資源,但尚未帶動形成知名度高、獨特性強的康養產品和服務,在品牌培育方面創新不足,缺乏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品牌和行業公共品牌。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內的消費者來源主要是周邊市縣,對省外消費者吸引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同時,宣傳手段較為單一,缺乏與康養產業相關的影響力較大的博覽會、論壇、消費節等活動拉動。
4.專業人才不足
當前,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面臨康養產業從業人員供給數量不足、年齡結構偏大的問題,且城鄉、區域之間的人員供給結構不均衡,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化、高水準的康養服務需求。同時,具備醫療、護理、康復、旅游、文化等相關領域知識以及綜合能力強的專業化人員不足,專業化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康養人才隊伍尚未建成,將制約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康養產業是復合型產業,與衛生健康、旅游、民政、發改、財政等部門密切相關,各部門要提高對康養產業的重視程度,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聯合制定出臺促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細化在康養產業發展中涉及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方面的保障激勵措施,增強企業投資信心。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制定康養產業相關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引導康養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二是做好整體規劃。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要切實發揮好政府在頂層規劃設計、產業空間布局上的主導作用,引導康養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精準做好區域內各地區康養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建立健全統籌管理機制、溝通協調機制等,結合各地區現實基礎打造差異化康養產品,形成區域內康養產業優勢互補、組團發展的良好格局。同時,布局建設康養產業集群,通過上下游產業的分工合作、互補互動、協調運行,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推動康養產業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聯動發展。
一是推動康養+旅游融合發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要重點把文旅康養資源優勢、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大力推動大健康、大生態、大文旅深度融合,切實推進數實融合、數智賦能,重點依托五臺山、雁門關、云中河、青龍古鎮等知名景區及森林、溫泉、中醫藥等特色康養資源,推出全生命周期的場景體驗產品,將具有太忻特色的邊塞文化、黃河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康養旅游活動,滿足游客體驗多樣文化的需求,助力太忻經濟區建設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樹立我國北方健康養生、休閑養老旅居度假的新標桿。
二是推動康養+溫泉融合發展。依托太原和忻州現有資源,實現溫泉與生態、森林、中醫藥等資源組合開發,建成一批集休閑度假、特色醫療、旅居養生于一體的溫泉康養小鎮、溫泉鄉村養生基地。以奇頓合溫泉、湯頭溫泉、大營溫泉為基礎,以云中河旅游度假區為核心,提升溫泉開發水平,加快溫泉康養產品、業態、技術研發及服務創新,學習先進地區溫泉運營管理理念,實現太忻經濟區溫泉康養產品提質升級,打造國家級溫泉康養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是推動康養+森林融合發展。依托太原西山、忻州五臺山等森林康養資源,打造森林康養旅游、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運動康復、森林文化體驗、森林科普研學等森林康養產品,培育特色優勢明顯、游客吸引力強的森林康養示范基地,著力推進森林康養與養老、醫療、體育、教育和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旅居康養方面。依托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機場、鐵路公路客運站,形成運作規范、管理嚴格、服務細致的綜合旅游集散咨詢服務平臺。提升太原市中心城區和忻州市中心城區兩大綜合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以及代縣和五臺山兩大旅游集散地服務能力。同時,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體系,推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開設重點旅游城市觀光、專線公交、客運班車等形式多樣的旅游直通車,提升康養旅游目的地交通便利程度。
二是社區康養方面。有序推動經濟區內社區道路、活動場地等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注重社區老年服務站、無障礙公共設施建設,優化康養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推進社區康養與本地社區的深度融合,學習借鑒日本社區休閑養老模式,通過與其他年齡層共享休閑健身等公共設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指導服務等,增加老年人休閑機會和空間,調動老年人社會參與能動性。積極與醫療機構對接合作,試點探索醫養結合的社區康養發展模式,提升社區康養服務質量。
三是康養機構方面。優化提升康養機構服務水平,積極學習借鑒其他省份康養領域先進服務模式,如泰康之家涵蓋活力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康復醫院、生命關懷5個方面的“1+N”全方位康養服務模式,真正用優質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讓老人舒適安心。重視休閑活動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科學評估老年人身心需求,通過分級護理制度,從各個細節豐富老年人的休閑活動。
一是智慧化康養服務。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探索開展智能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以社區為基本單元,試點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聯動家政便民、社區物業等相關服務產業,形成“醫院+社區醫療站+遠端服務站+入戶照護服務”的四級服務層級,推動完善智慧康養服務體系。加強生物醫藥、醫療技術等領域成果在康養領域的應用,推動文化、金融、保險等產業與智慧康養產業合作,延伸智慧康養產業鏈。
二是智能化康養設施。持續推進5G、大數據、云網融合等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創新開發康養設施及相關應用軟件,重塑傳統康養服務模式,提供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將傳統康養設施、康復器材升級改造為智能化設施,實時采集用戶康養數據并進行分析,實現設備的自動監測、遠程控制和數據交互,進一步將康養設施、房間設施連接起來,提供智慧化居住環境和服務,切實提升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服務智慧化水平。
一是培育特色康養品牌。立足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清涼氣候、溫泉資源等獨特優勢,擦亮“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以五臺山為龍頭,塑造禪修及古建藝術康養旅游品牌;以奇頓合溫泉、中華傅山園、神堂溝為依托,塑造休閑康養旅游品牌;以汾河沿線、太原東西兩山為引領,塑造自然山水生態康養旅游品牌。同時重視品牌形象的建設和宣傳,根據康養資源特色對康養產業及產品進行精準用戶畫像,逐步建立起辨識度高、吸引力強、影響范圍廣的太忻康養品牌體系。
二是拓寬品牌宣傳渠道。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品、康養項目、康養品牌為重點,充分利用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進行宣傳營銷,同時注重與微信、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平臺互補發展,重視短視頻宣傳效應,進一步提升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品知名度。積極舉辦、承辦康養相關論壇、會議、學術交流活動,以高水平學術活動提升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康養產業品牌形象。加強對外形象推介,通過組織品牌形象推介會,在京津冀城市群等目標市場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進行康養產業的宣傳推介,拓寬客源渠道。
一是系統化培育康養人才。加強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內高等院校以及職業院校的康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完善醫學、護理、康復等康養課程體系,培育具有跨學科知識、綜合能力強的康養專業人才,并建立專門的人才輸送通道,打造高水平、專業化的康養人才隊伍。積極構建集“醫、康、養、護、教、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通過實踐提升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并注重人文關懷理念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支持社會資本創立康養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推動康養人才繼續教育體系發展。設立專項人才培養基金,建立區域間、省內外人才交流機制,加強康養產業人才交流合作。
二是提升康養人才隊伍綜合素質。鼓勵高校畢業生、具有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的技能型人才、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等發揮其自身優勢,投身康養產業發展。加強對現有康養從業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根據專業技術、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崗位特點進行制定培訓計劃,提升康養從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重點加強康養服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在專業護理技能、營養搭配、心理學知識、老年人溝通技巧等領域開展理論知識和各項實操培訓,提升康養服務人員的綜合職業素質。
基金項目: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決策咨詢課題“山西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項目編號:ZB20241802)。
(作者單位:山西文旅產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