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關鍵場所,擔負著培養未來社會精英的重任。各類音樂院校更是承擔著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職能,因此,高校鋼琴教學中融合地域本土民族音樂,乃是推動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之路,新時代多元文化沖擊的背景下,高校應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引領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博大藝術內涵。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傳統民族音樂博大精深,蘊含豐富的民族情懷,值得后代不斷去探索和挖掘。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貴州地區民族音樂為研究主題,以鋼琴教學為載體來探索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之路。從教學內容、教學實踐、教學形式、教學評價四個維度來展開策略分析。
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現狀
一、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視程度低
高校音樂教育往往受到傳統的西方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更注重古典音樂和西方音樂文化。這導致了民族民間音樂在教學體系中的邊緣化,缺乏與之相應的專業師資和教學資源。部分人可能認為西方音樂代表了高雅和精致,而民族民間音樂被視為傳統和普俗。這種偏見影響了人們對不同音樂形式的評價,導致在音樂教學中較少重視民族音樂。高校音樂教育也受到就業市場需求的影響。學生和家長普遍認為學習古典音樂能夠更容易找到工作,這使得音樂教育機構更傾向于注重培養古典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然而,忽視民族民間音樂會導致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不足。
二、00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程度低
現階段,高校學生基本均是00后,00后生長在一個更加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時代,他們可能更容易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導致對民族音樂的關注減少。時代的變遷可能導致人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發生變化,使得民族音樂在年輕一代中的地位相對較低。然而,缺乏民族音樂認知可能導致學生在傳統文化和民族認同方面的缺失,影響他們對自己文化根源的了解和認同。如果年輕一代不關心民族音樂,那么傳統音樂文化可能面臨被逐漸遺忘的風險,影響文化傳承。
三、民族音樂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高校的教學體系和研究成果對社會產生影響,完善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可以促進社會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重視。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確保更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音樂的知識和技能。民族音樂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潛力,通過教學體系,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更好的跨文化溝通和理解能力。民族音樂包含多個地域、文化和風格,但缺乏一個統一的教學標準,這可能導致教學內容和質量的不穩定性。然而,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缺乏完善的、相對應的民族音樂教材與素材,這為高校鋼琴與民族音樂的融合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四、民族音樂鋼琴作品缺乏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自傳入中國開始便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鋼琴音樂在近一個世紀中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作曲家對音樂民族化和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探索和創新。這一過程不僅使中國鋼琴音樂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也反映了中國作曲家在音樂創作領域的持續努力和創新精神。然而盡管如此,中國鋼琴作品相對于西方古典鋼琴作品、流行鋼琴作品依然相對匱乏,中國鋼琴作品不論是創作還是演奏的影響力都仍需提升。
貴州地區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的策略
一、精選豐富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作為教學的核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合適的教學內容可以更清晰地傳遞概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框架,促進深層次的學習。貴州地區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的策略,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通過將貴州民族音樂元素融入鋼琴教學的各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貴州地區的音樂文化,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創作機會。這一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我國音樂教育的多元性和國際影響力。具體策略如:
鋼琴演奏課可以精選蘊含貴州民族音樂元素的作品,將貴州地區的音樂文化融入教學內容。貴州地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各具特色的音樂風格。我國大量優秀的音樂家在進行鋼琴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便運用了多彩的貴州民族音樂元素,如中國鋼琴民歌《豐收喜盈盈》、即興曲《侗鄉鼓樓》、鋼琴組曲《貴州風情》、鋼琴協奏曲《山林》等。教師可以選用此類鋼琴作品作為演奏課精彈作品,在細致的演奏處理中感受地域民族風情。
鋼琴即興伴奏可深挖貴州民歌中的民族元素。鋼琴即興伴奏是另一個將貴州民族音樂融入教學的重要途徑。貴州地區的民歌充滿深厚的情感和生活氣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元素。在鋼琴即興伴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這些民族元素,將其融入伴奏的創作中。學生可以根據歌曲的情感表達和曲風特點,進行即興的和聲、節奏、裝飾等創作,以豐富和拓展鋼琴演奏的技巧和表現力。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對貴州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音樂理論課、鑒賞課多選用貴州民族音樂。音樂理論課和音樂鑒賞課也是貫徹貴州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的關鍵環節。在音樂理論課上,教師可以選用貴州民族音樂的曲譜進行分析,探討其中的調性、節奏、和聲等理論問題蘊含的民族風情,引導學生欣賞其中的音樂美感和文化內涵,培養他們對不同音樂文化的鑒賞能力。
二、設計多樣的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成果。不同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貴州地區的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將其融入鋼琴教學中,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體驗和藝術教育。結合多樣的教學形式,對貴州民族音樂鋼琴教學產生積極影響,具體策略如下:
集體授課與小班授課同步進行。貴州地區的民族音樂往往具有濃厚的群體性質,如鑼鼓、踩歌等。利用集體授課,學生們可以一同參與,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小班授課則可以更加個性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在學習鋼琴技巧方面。
分層教學。鋼琴教學涉及不同水平的學生,有初學者,也有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為了更好地融入貴州地區的民族音樂,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難度,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對于初學者,可以從基礎的民族音樂節奏和旋律入手,逐步培養他們對于民族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而對于已有一定鋼琴基礎的學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將貴州的民族音樂特色融入鋼琴演奏中,從和弦進行到技巧運用,實現更高水平的融合。
項目式引導教學。項目式教學是一種注重實踐和創造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融入民族音樂的鋼琴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各種項目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多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促進跨學科學習。貴州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涉及音樂、歷史、地理、文化等多個領域。通過項目式引導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夠了解貴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知識,實現跨學科的綜合學習。
三、組織多彩的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是指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身參與并實際操作。這種實際操作的過程對于音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學習音樂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通過實際操作來鞏固和深化所學內容。鋼琴專業的學習更是如此,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演奏來培養技巧和表現力,而教學實踐能夠提供這種機會。具體策略如下:
帶著項目去研學課題。項目研學課題是將貴州民族音樂與鋼琴教學緊密結合的創新方法之一。教師可以從貴州各民族音樂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然后針對每個曲目設計一個獨特的教學項目。例如,選取苗族的蘆笙曲,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苗族的風俗文化、歷史背景,探討曲目中蘊含的情感與故事,進而用鋼琴演奏去表達這些元素。在實施項目研學課題時,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歷史講解、音樂分析、鋼琴演奏等。通過多維度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鋼琴演奏技巧,還能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內涵。此外,項目研學課題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他們在演奏中加入個人的情感和理解,從而形成更具個性化的演奏風格。
組織采風。組織采風活動是另一種將貴州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的創新途徑。通過親身參與,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民族音樂的原生態,深入了解音樂與文化的緊密聯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貴州各地的民族村寨,與當地居民交流、學習他們的音樂傳統,甚至親自體驗演奏傳統樂器。
各類型的表演、比賽、活動。為了將貴州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各類型的表演、比賽、活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參與不同形式的演出,學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演奏技巧,同時也能夠展示自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表達。這些活動可以包括校內的音樂會、比賽,以及校外的文化交流活動等。此外,鋼琴比賽中增設民族音樂類別,將傳統曲目與現代演繹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推動他們在演奏中創新地融入民族音樂元素。
四、適度傾斜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為教師提供了反饋,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通過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方法、內容和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評價有助于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知識。這有助于確保教學目標得到實現,同時也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術表現,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通過在教學評價中傾斜和鼓勵,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對貴州民族音樂的認知和興趣。學生將更加關注和了解貴州的音樂傳統,從而增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傾斜評價可以鼓勵學生在演奏中融入貴州民族元素,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音樂創新能力。學生可能會嘗試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技巧相結合,創作出獨特的音樂作品,從而為傳承民族音樂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在評價中強調民族元素,學生可能更加認識到保護和傳承貴州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這有助于傳承文化遺產,使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發他們參與保護和傳承的熱情。具體策略有:
設置貴州民族音樂演奏、研究的相關評價加分政策。為了鼓勵學生深入學習和傳承貴州民族音樂,可以在鋼琴教學中設置相應的評價機制。例如,鋼琴演奏考試中可以增設貴州民族音樂演奏的內容,為選擇演奏貴州民族音樂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加分機會。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貴州民族音樂的興趣,還能促使他們深入研究和表現這一音樂形式。
提供專項的貴州民族音樂研究經費。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基金,用于資助研究貴州民族音樂的學生和教師。這些基金可以用于購買研究所需的音樂資料、樂器,或者資助學生參加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和比賽。同時,設立針對貴州民族音樂的獎學金,可以激勵學生在鋼琴教學中更加專注于貴州民族音樂的學習和傳承。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教學評價的傾斜應當是合理和公平的。過度地傾斜可能導致其他音樂元素被忽視,影響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評價應綜合考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各個地區都孕育著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貴州地區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傳統。如何將這種獨特的民族音樂融入鋼琴教學中,既有助于傳承貴州的音樂文化,又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
作者簡介:
歐陽鵬婷,1984年9月19日生,女,漢族,湖南桂陽人,研究生學歷,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鋼琴藝術表演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