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于鵬
隨著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同國家的人可以相互溝通交流,跨文化素養作為一種可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的綜合能力,可以快速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與不同觀念以及社會習俗的人進行交流以及溝通。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向高校提出培育具備跨文化素養人才的培育目標,通過分析跨文化素養的內容,完善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中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體系等,提升高校學生的跨文化素養。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我國大學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是培養大學生跨文化素養的良好渠道以及方式。我國的高等院校作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場所,應當結合國家對跨文化人才的需求,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及能力。
跨文化素養
一、母語文化素養
跨文化交際的本質是兩種不同文化進行交流,文化之間具有差異性是十分正常的。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雙方都具備一定的本國以及本族文化素養,也就是母語文化素養。母語文化素養包括母語文化以及文化價值觀念,高校應當意識到,良好的中華民族文化素養作為我國人民文化自信以及開放包容文化觀念的基礎,可以通過跨文化交際活動進行傳播,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以及傳播力。
二、外語文化素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語文化素養中不僅包括外語語言能力,也包括對外國語言以及文化的認識。在進行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人才應當對外語語言文化環境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宗教信仰等有一定的認識以及了解,了解不同文化內容以及觀念,進而提升人才對不同文化環境的理解以及適應能力。
三、跨文化交際意識
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的人可以明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之間的不同,尊重不同文化以及價值觀念的同時,對不同文化環境以及社會背景等具備學習以及共情的意愿,對與自身知識不同的內容報以好奇、反思、共情等態度以及意識,可以接受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進而主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
四、跨文化交際能力
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可以結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其中的不同文化信息以及價值觀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轉變思維方式,了解符合對方文化背景的行為以及肢體語言,在語言表達上,可以讓不同語言背景的人理解,具備一定的語言技能。
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方向
一、學生主體地位
在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教學活動以及內容都從屬于教師,缺乏一定的獨立性以及自主性,無法體現學生的學習需求。高校應當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課堂講解中外語言文化以及思維差異的同時,設計開放式教學問題以及活動,引導學生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素養。
高校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段以及專業,設置不同層級的大學英語課程,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完善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意識,建立完善的跨文化素養體系。
二、教師隊伍建設
在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當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優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師作為學生英語文化環境的打造者,可以引導學生提升跨文化素養。高校應當加強、豐富大學英語教師的體系,招聘跨文化以及跨專業的英語教師。
高校可以招聘外國教師,打造完整的英語文化環境以及語境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溝通以及交流能力,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識以及理解。高校還可以定期邀請英語專業中主攻英美文化的教師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文化知識培訓,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
三、課程結合專業
在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當重視學生的專業內容。對于大學學生來說,跨文化素養可以讓學生將自身的專業能力展現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高校在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可以將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課程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課程進行優化,結合學生的專業不同,設置商務英語、英語演講等不同方面的跨文化英語教學內容。
四、注重文化教學
在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當重視不同文化內容以及思維的教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僅應當包括語言的語法以及詞匯等教學內容,還應當包括英語文學作品以及英語禮儀等內容,教師應當結合大學英語教材的內容,為學生選擇不同的英語文學作品以及影視作品等,通過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欣賞以及解讀,提升學生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素養。
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
一、完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完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明確教學目標。首先,高校英語教師應當明確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時,跨文化素養的培養要求有所不同,教師應當結合培養要求,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不同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結合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空間,設立讓學生可以運用英語能力在英美等國家溝通以及完成工作的教學總目標。
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學段的學習要求,設立不同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對不同學段的學生設立語言基本能力、英美文化修養、人文素質等不同方面以及層級的教學目標。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完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豐富課程種類。高校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以及學段的不同,參考英語專業的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內容以及分類方式,將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整合以及分類。
高校可以將大學英語課程劃分為通識課程、選修課程等。高校英語的通識課程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英語能力以及英語思維的培養,還可以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交際形式,引導學生對英美語言環境的語言邏輯產生理解。高校還可以結合學生未來發展環境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英語選修課程。例如,英語禮儀與文化等課程、英美影視藝術等。
二、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注重文化導入。教師應當注重大學英語教材中豐富的教學文本,將文本中出現的英語國家的飲食文化以及交際文化等進行挖掘以及解讀。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英語思維以及觀念認識等進行學習,提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識。
例如,教師教學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三第一單元《How my working holiday changed me》時,可以將外國的工作觀念等作為文化導入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認識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工作以及生活的認識觀念也有所不同,提升學生對不同文化環境的理解以及認識。教師還可以將出國打工的一些短片等進行分享,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出國打工假期形式的價值。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思考文化比較。教師可以將英語語境下的詞組以及諺語等進行講解,并將我國的相同含義的詞組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語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帶來的影響。教師還可以將中外的節日由來等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產生認識,加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例如,教師教學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三第一單元《How my working holiday changed me》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文化環境以及社會背景等,思考我國生活以及工作等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對中外的工作觀念以及成長觀念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出國工作以及度假等都可以鍛煉跨文化能力,引導學生未來結合跨文化素養發展自身生活以及工作空間。
三、豐富大學英語教學活動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豐富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欣賞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英文小說以及報刊等,了解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以及思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欣賞英文影視作品,引導學生思考不同語言環境下角色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動機等,提升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認識以及理解。
例如,教師教學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二第三單元《Friendship》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外不同的友誼主題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將其中表現友誼的句型以及詞組等進行分析,結合我國的描述友誼的句子,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以及語境下友誼的不同認識與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將不同文化中友誼的解釋進行對比分析,了解不同國家以及語言文化的思維觀念。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豐富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文化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中外的語言以及環境差異等,對文學作品中不同場景下的行為進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可以結合外國的節日活動以及教學時間等,引導學生營造節日氛圍,感受節日文化。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語言環境的角色,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
例如,教師教學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二第三單元《Friendship》時,可以結合不同的語境,引導學生表演不同思維方式下的友誼的言行表現,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交流猜測表演的文化背景,提升學生對不同環境中的友情概念的認識。
四、健全大學英語教學體系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健全大學英語教學體系,聯系不同課程。高校應當將大學英語的不同課程相互聯系,形成完整的跨文化英語交際教學體系。高校應當將中外語言比較、中外社會文化、中外價值觀念等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不同學段的課程中,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跨文化素養對自身能力全面發展的要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跨文化素養體系。
結合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高校應當健全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完善教學環節。高校應當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中的考核以及評價環節。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時,可以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以及意識作為評價內容之一,科學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的跨文化素養考核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跨文化素養完成跨文化的不同實踐以及探究項目。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跨文化項目進行適當的指導以及評價,引導學生完善并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識以及能力。
綜上所述,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是全面的,高校在設置大學英語課程時,應當考慮全面,結合跨文化素養的內容,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探究。高校應當明確創新建設的方向,重視大學英語課程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質量,創新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完善課程設置、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健全教學體系的方式,創新跨文化素養培育目標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跨文化能力以及素質的提升。
作者簡介:
楊微,1985年生,女,黑龍江牡丹江人,哈爾濱劍橋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于鵬,1984年生,男,河北唐山人,東北農業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本文系哈爾濱劍橋學院2023年度校級美育教學改革項目“中華優秀民俗融入大學英語美育教學的有效路徑研究”(JQMJ2023007)、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課題“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路徑研究”(23GJYBB06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