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基礎,讓作業能夠真正的起到鞏固學生數學知識的作用。數學老師由于受應試教育所影響,在布置數學作業方面出現了一些弊端,數學作業給學生帶來了很多學習的負擔,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在數學設計方面應該以“精簡”為宗旨,針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所存在的問題,本人提出了一些粗淺觀點:
一、由于小學老師深受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認為只有不斷的重復練習與演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的要領,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于是布置的作業極多。繁重的作業任務給學生帶來的是沉重的負擔和壓力,這種學習狀態絕對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長期以往,學生將會漸漸的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進而自己放棄了自己。
二、鞏固性過強,易引起枯燥乏味。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出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同樣的題型重復出現,這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大作業量。雖然老師認為只有重復相同的題型,才會真正的讓學生學會這個知識點,但是長此以往,學生將會覺得枯燥乏味,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盡量涵蓋多一些知識點,在控制作業量的情況下,又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在進行數學設計時盡量做到精簡,避免給學生帶來沉重的課業負擔。
三、層次性單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師出現層次單一的問題,要求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相同難度,相同內容與相同分量的作業,出現了層次不分明的問題。由于小學生之間存在著智力差異與興趣差異,對于基礎知識好的學生,可能很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較弱的學生,同樣的作業,可能花的時間也比較多。
四、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性。小學數學作業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滿足不同需求的層次性。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基礎知識以及興趣愛好來進行劃分,對不同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數學作業,盡可能的讓學生都能夠通過數學作業來鞏固自己的學習知識,幫助學生共同進步,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對于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可以相應的給他們設計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對于基礎知識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在設計時盡量的做到以基礎知識為主,打牢他們的基礎。
綜上所述,作業是一個學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教學的一個常規環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充分地以學生的基礎為中心,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性,杜絕出現學生學習能力兩極化的局面,“百舸爭流,百花齊放”才是教學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