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是活潑的、天真的,從小對什么都很好奇,總愛問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孩子的這種天性變得越來越弱化,小時候的伶牙利齒不見了,變得不愛說話,也不愛打破砂鍋問到底了。"" 帶過大循環的老師都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一二年級爭先恐后搶著回答問題。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上課回答問題的熱情沒有一二年級那么高漲。到了五六年級更是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反差,上課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尖子生。課堂似乎就是這些尖子生的課堂,其他學生只是聆聽,即使會也不愿意與大家交流。
為什么在低年級課堂上愿意積極回答問題,愿意在更多的人面前發言,到了高年級熱情會降低呢?仔細回想我們的課堂,尤其在公開課上,尖子生成了麥霸,中下學生只是他們的配角,究其原因何在?""" 首先缺乏環境的安全感。當回答不正確時,就會遭到老師和同學的批評甚至嘲笑,引來同學和老師的質疑、否定和批判。為了不讓自己遭到他人嘲笑就干脆選擇不發言。
其次缺乏老師的鼓勵。課堂上老師更多地希望學生一次就能回答正確,否則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整節課的效果。當學生回答錯誤以后,得不到老師的鼓勵和尊重,會遭到老師的批評。這樣學生就沒有勇氣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不發言成為他們的最好選擇。""" 再者由學生的個性決定。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膽子小,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更不愿意在課堂上發言,偶爾發言聲音也很小很膽怯。
針對以上情況,該怎樣糾正這些現象,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踴躍發言,鍛煉他們的膽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一,提供安全的交流環境。不管學生在哪里,要有安全感。心里安全了,做事才能放心,老師要有意為學生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學生明白課堂就是出錯的地方,說錯了也沒關系,讓每一位學生明白,只有錯了才能知道哪個是對的,不害怕出錯,要敢于出錯,只有在不斷地出錯中才能找到對的。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評判,不要給他們貼標簽。
第二,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發言,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只有在不斷地鼓勵中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要用自己的教育機智激發每一個孩子。當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鼓勵,就會慢慢有勇氣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創造發言的機會。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需要老師的信任和鼓勵,在課堂上有意為這些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知道自己還行。只要老師做一個有心人,總會為每一個學生點亮他們心中的那盞燈,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