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新教材教改的全面鋪開,新高考的改革也隨之拉開大幕。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教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導學生重視教材,用好教材,將功夫下在課堂內,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針對學生高考備考,不重視語文課本只注重刷題的現狀,我總結反思以往的學課網模擬大聯考中第5題:《宇宙的復調》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的證明》在語言方面有哪些不同之處?這道題就在關聯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第 13 課,重在引導考生關注教材,從語言特點的視角關 注多文本閱讀。還比如,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Ⅱ 電視臺邀你客串《中華地名,請以帶你走近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的寫作情況和任務。這一作文題目就是換一個方式對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記錄家鄉人和物”的考查。無論是摸考還是高考,教考結合已成常態。所以我們的備考就要教考銜接。
二、做好教材的歸納梳理勢在必行。統編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任務群學習混合編排方式,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明確的人文主題串聯和寫作要求。這些主題彰顯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和語文作文的人文學科特點。這也是高考命題的原點所在。我們要梳理這些單元主題和單元要求,分析它們的特點。比如:必修上第一單元,人文主題(青春價值)寫作要求(寫一首現代詩,全班編輯一本詩集,作為青春的紀念)人物(毛澤東、聞一多、紅燭、通訊員、香雪)。第二單元人文主題(工匠精神、熱愛勞動、銳意進?。懽饕螅?.擬寫一份優秀新聞的評優標準,合寫一份推薦書,闡述推薦的理由;2.寫一個熟悉的勞動者)人物(袁隆平、張富貴、鐘楊)。第三單元人文主題(人生的姿態、境遇、審美追求)人物形象(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寫作主題(學寫文學短評)等等
三、備考就要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反思三年的教學工作,比如在必修(上)的第二單元,我們在落實單元寫作要求時更多的注重第二個要求,因為本單位重點在講述袁隆平、張富貴、鐘楊等人物事跡,所以寫一個熟悉的勞動者就成為我們訓練的重點。但 在高三備考階段反過來看,第一個寫作要求:擬寫優秀新聞的評優標準,寫一份推薦書,闡述推薦的理由。這個寫作要求是被忽視的,需要我們進行補充落實。還比如必修(上)第三單元,單元寫作要求“學寫文學短評”。2023年新高考卷Ⅰ卷現代文閱讀陳村的小說《給兒子》第9題,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甲組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的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短評。這是教考銜接很好的例子,為了補上文學短評這一課,我帶領學生進行系列的再學習。1.明確什么是文學短評,文學短評的概念是什么?2.文學短評的要求有哪些?3.復習該單元已學的古詩詞篇目《短歌行》《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念奴嬌》《永遇樂》《聲聲慢》4.出示《短歌行》《聲聲慢》的名家短評示例。5.學生淺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樂描寫。6.進行亮點評析。7.再次強調文學短評重點突破的關鍵要素:①切口要??;②敘議結合;③結構安排。8.布置作業:從我們統編中的古詩詞中選擇一篇進行文學短評的寫作,不少于500字。
近年來,高考語文試題積極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主動呼應國家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新增內容。引導一線在課堂質量,夯實知識基礎,培養能力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抓好教材,織密教考銜接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