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形成“一縣一主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縣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空間載體。近日,成都出臺《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實施意見》,強調要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超大城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縣域是連接城市和服務鄉村的重要單元,要以發展縣域經濟為抓手,推動要素資源以縣城為載體平臺有序流動,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一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縣域產業發展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支持發展具有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一縣一主業”的產業發展格局。積極融入超特大城市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產業發展,承接大城市疏解外移產業資源,精準打造大城市產業鏈生產基地;引導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整合內外科技力量對縣域園區企業進行科技賦能,滿足高技術人才就業和縣域人口就地城鎮化需求。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鄉村生態資源豐富和初級農產品規模大優勢,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圍繞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農商文體旅和健康養生做大做強產業,提高產業發展引領鄉村作用,促進產業鏈價值鏈留在縣域,為縣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發展機會。
二是提升縣域數字化水平。規劃建設縣域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信息基礎設施以縣城為中心向鄉鎮和村莊輻射延伸,提高鄉村數字技術應用覆蓋率,夯實數字鄉村建設基礎。構建一體化縣—鄉—村數據中心和數字平臺,促進縣域范圍內數據生產、歸集、傳輸和運用便捷順暢,彌合城鄉數字鴻溝。依托數字平臺開發便民服務應用APP,方便居民通過移動終端反映訴求和辦理日常事項,提高政務服務響應率和滿意度。推動數字賦能公共服務,發展數字教育、數字醫療和智慧養老服務,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運用網絡和信息化手段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牧漁業等縣域主導產業數字化轉型,逐步實現縣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
三是激活縣域要素資源。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激活鄉村要素資源。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統一經營”中的功能作用,鼓勵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集中流轉土地從事規模經營,支持以多種方式聘用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營農村土地;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將分散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縣域農業組織化程度。鼓勵村集體利用農村建設用地發展產業,將閑置房屋打造成新型消費場景,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四是吸引高素質人才隊伍。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隊伍,要樹立“產業聚集人、服務吸引人、環境滋養人”的理念,全方位打造“近悅遠來”的宜業宜商宜居環境。按照縣域功能定位和鄉村發展趨勢規律,科學規劃建設縣域基礎設施體系,強化縣域教育服務、醫療衛生、養老托育、文體服務和社會福利供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中心向鄉村延伸,確保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域內均衡配置和普惠共享。
(作者系成都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法制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