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始建于2003年,2016年經蘇州高新區管委會批準成立教育集團,2020年成立教育共同體。集團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單位、蘇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學校、蘇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蘇州市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現有金山路、青城山路、馬運路和錦峰路4個校區,在“獅山商務創新、滸墅關先進制造、太湖科技生態”三大功能區全覆蓋辦學。學校有教學班204個,在校生9559人,教師708人。其中體育教師62人,足球專項教師14人。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精神,以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推動學校體育發展、培育優秀體育人才和打造特色體育品牌為根本任務,深化體教融合,探索“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名校辦名隊”等發展路徑,取得顯著成績。2015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0年獲評江蘇省足球后備人才示范學校,2023年獲評蘇州市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學校男子足球隊曾獲得蘇州校園足球歷史上首個江蘇省“省長杯”初中組冠軍,并奪得江蘇省初中組大滿貫。
一、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發展
1.建立健全長效發展機制
學校堅持把校園足球改革發展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和引領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舉措,以獲評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為契機,制訂校園足球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規劃目標、教育目標和賽事目標。學校成立校足辦,依托集團化辦學,建立起了班級小組賽、班級聯賽和集團校區冠軍賽三級競賽體系。如今,集團各校區遵循“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原則,各班各校區自成體系、相互支撐,“人人都參與、班班有球隊、年年搞聯賽”已成長效機制。
2.構建全面育人課程體系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足球與各學科融合。設置以普及校園足球為根本任務,以增強學生體質為根本目標的育人足球課程。以普及促發展,以發展促提高,推動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每班每周一節足球課,并利用足晨會、班會和隊會時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學校依托足球課程基地,編寫了《綠茵筑夢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綠茵筑夢校園足球課堂教學案例集》等具有學校特色的靈動體育校本課程。依托學校廣播站、國旗下講話等陣地,優選鮮活、實在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挖掘校外德育教育資源,開展向先進典型、體育模范學習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知行合一中成為“為國所用”的國之少年。
3.實施足球人才梯隊建設
學校規范球員招生,根據蘇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工作意見,每年5~6月與蘇州市體育學校聯合制訂招生入學計劃和方案,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組建聯合考評小組,全國范圍內公開招收并選拔優秀球員,名單面向社會公示并報區教育局審核。同時,注重梯隊建設,制訂初中、高中相銜接的足球體育特長招生、輸送政策與獎勵措施,積極探索初升高足球特長生招生政策,拓寬球員成長通道。2022年,經蘇州市教育局批準打通初中、高中升學通道。
二、堅持以球育人,豐富文化內涵
1.整合課程基地,激發運動活力
學校有江蘇省足球后備人才基地、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江蘇省教科研基地、蘇州市足球課程基地等四個課程基地,與太湖國家足球訓練基地合作,全面整合并共享資源,共同推動基地集群建設,有效避免每個基地功能單一的問題。依靠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等校外資源,通過足球課程進課堂,構建多途徑、一體化的校園足球課程資源建設,使校園足球活動更具生命力。
2.打造靈動課堂,提高育人品質
學校致力于蘇式靈動課堂構建,為學科育人提供品質保障。自2019年起,與蘇州市體育局、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合作,深化體教融合,開展“名校辦名隊”,共同培養蘇州市男子足球梯隊。所有足球特長學生安排到各個班級,通過融入班級團隊,讓這些特長學生全過程、全領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將球員分散在每個班級上課,訓練時再集中,做到分散是一名普通學生,集中后是一名足球隊員。當球隊外出比賽時,學校會通過“送教上賽場”的形式,安排主要學科教師奔赴球隊駐地進行教學和輔導,保證球員文化和學習不掉隊,尊重學生主體價值,真正做到學業與足球兩不誤,體教融合有深度。
3.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素質
學校秉承“以球健體、以球育德”的理念,讓“足球精神”潤澤心靈,通過“校長杯”校園足球聯賽,開展玩足球、畫足球和寫足球等活動,詮釋“快樂、陽光、健康”的校園足球精神。通過校園足球進課堂,實現足球運動的最大化普及,通過足球宣傳標語、足球明星海報、足球專欄櫥窗和足球啦啦操比賽等活動,輻射閱讀、寫作、藝術創作、綜合實踐和思想道德建設等各方面,營造豐富立體多元的文化氛圍,全面提升校園足球建設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
三、確保全面保障,提供高效支撐
1.物資保障,打造完備設施網絡
學校4個校區在改擴建或新建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足球隊建設需求,提前規劃場地和設施,確保硬件到位。學校每年將特色校考核的獎勵經費、比賽獎勵全部列入足球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并超100%使用。承擔體教融合的青城山路校區積極拓展校外資源,引入資金贊助,目前擁有八人制燈光球場1塊、五人制燈光球場2塊、專業健身房1個、足球隊更衣室1間和足球隊文化陳列室1間、課程基地文化長廊1間、專業理療室1間、運動員餐廳1個,借用高中十一人制場地1塊,優化硬件設施,保障校園足球的有序開展。
2.師資保障,推進質量內涵提升
要想建成一支專業師資隊伍,需要提升教師科研、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學校現有市級體育學科帶頭人1人,區級學科帶頭人5人,亞足聯C級教練員4人,中國足協D級、E級教練員10人。通過體教融合,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派駐學校專業教練員5人、專業隊醫1人、專職體能教練員1人,負責球隊的專業訓練和管理。同時,學校在每個年齡段指派1名校內教師跟隊,負責球員的學習生活和與任課教師溝通。近3年,圍繞足球課程基地、體教融合和足球訓練等相關主題發表省、市級論文20余篇,多名體育教師在各類業務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成功立項蘇州市“十四五”規劃課題“體教融合背景下初中階段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研究”,順利結題高新區“十四五”規劃課題“體教融合背景下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多名教師開設省、市、區級足球展示課、公開課、示范課及講座,集團承辦江蘇省足球優質課評比活動、省教學新時空直播、蘇州市校園足球工作現場推進會,分享足球教學、訓練經驗與心得。
四、深化體教融合,結出碩果累累
1.以賽促練提升競技成績
學校積極參加江蘇省精英聯賽與各類邀請賽,通過和同年齡段的頂尖對手過招,明確球隊在全國的定位,尋找自身差距和不足,通過以賽促練的方式,促進球隊整體競技水平大幅提升。男子足球隊獲2023年“憲梓杯”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冠軍,2021年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中國足協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U13、U15組別前16強,2023年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第11名,2019—2023年江蘇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冠軍,2021年、2023年江蘇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2022年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青少部足球比賽(14—15歲組)和(13歲組)冠軍,2023年省長杯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初中男子組總決賽冠軍,2018年、2021年、2022年蘇州市“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初中組總決賽冠軍,2018—2023年蘇州市可口可樂姑蘇晚報杯暑期青少年足球比賽男子校隊組冠軍等成績。
2.精英普及后備人才輩出
學校開展校園足球項目以來,班班普及足球知識,校區球隊積極開展訓練,集團球隊打造專業隊伍,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其中,郭昊、陳開忠等18人獲評“國家一級運動員”,余磊、龔力等20余人獲評“國家二級運動員”,郭昊、陳開忠、周玉銘、湯寓迪、王睿清等5人入選國家青少隊集訓,11人入選江蘇省校園足球“最佳陣容”。
3.打造典范提升社會影響
近年來,學校成功的校園足球培養模式受到了眾多媒體關注。如,《足球報》《蘇州日報》先后報道學校體教融合培養模式和經驗。蘇教融媒、蘇州教育電視臺、江蘇省體育局信息中心和CCTV5足球之夜欄目先后到學校進行拍攝報道,蘇州廣電總臺邀請隊員親歷直播現場,宣傳學校的校園足球工作經驗,并引起一定社會效應,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五、保持足球初心,明確發展方向
校園足球任重而道遠,學校將繼續保持初心,堅持深化體教融合,加快多元課程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同發展與深度融合,使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培養有“愛國之情、強國之能、報國之行”的國之少年。相信,學校的足球夢、強國夢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