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麗民
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我們才贏得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并在此過程中凝結形成了紅色文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紅色文化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作用非常之重要。探索紅色文化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助于賡續紅色血脈,有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一、紅色文化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詮釋著黨的初心使命、蘊藏著深厚的紅色基因,是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寶貴資源,加強以紅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對于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擔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有突出作用,對于紅色江山代代相傳意義重大。
加強紅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賡續紅色血脈。紅色文化伴隨黨的發展歷程而生,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老一輩革命家不法古、不法外,堅持在中國實際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終于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跟隨這條正確的道路,中國人民經過不懈斗爭,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對于學生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實現紅色江山代代傳意義重大。
加強紅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于高校育人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紅色文化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可貴的精神品質,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卓越的品質、堅韌的毅力、非凡的膽識等等,這些品質對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肩負復興大任有獨特的教育作用。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視并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真正學好、用好紅色文化,對于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有突出作用。
二、紅色文化與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互相需求
紅色文化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有機組成部分。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如果缺失紅色文化,就失去了源頭活水,就可能在前行中迷失方向,就拋棄了來之不易的成果資源。同時,紅色文化只有跟隨時代發展才能永葆生機活力,紅色文化能夠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推進中得到傳承、運用和發展。
(一)紅色文化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伴隨黨的紅色革命事業而誕生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思想的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的基礎,在謀獨立、求解放的奮斗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對于軍隊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堅定信念、砥礪意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革命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紅色革命事業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土壤,紅色文化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呈現,因此,如果新時代校思政教育缺失紅色文化,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偉大社會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黨在不斷的探索中,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和把握得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精準。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是傳播黨的思想理論成果的重要陣地。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將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始終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承擔好鑄魂育人重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因此,如果丟失了紅色文化,就丟掉了艱辛探索出來的規律性認識、真理性認識,可能迷失方向、遭遇挫折。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過苦難輝煌的過去,走在日新月異的現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鍛造了意志、錘煉了本領、贏得了民心。只有善于繼承才能開辟未來,面對時代和實踐的課題,走過的路是我們的前行基礎,這條來之不易的正確的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用鮮血和汗水鋪就的,只有銘記、珍惜、賡續,方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因此,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學習、研究與傳承,才能更好地明白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二)紅色文化能夠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實現傳承與運用
紅色文化能夠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推進中實現賡續傳承。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我們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學習黨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
加強紅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是發揮高校育人作用的內在要求,更是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發揮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匡正作風等作用的價值體現。紅色文化傳承運用的意義,一方面在于賡續紅色血脈、堅定跟黨走的信念,“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另一方面也在于聚焦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髓要義,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實踐不斷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包含著黨艱辛求索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和沉淀凝練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立足中國實際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等。學習掌握、靈活運用好這些思想精華,將賦予我們以足夠的定力,攻堅克難,進而取得喜人的成績。
三、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這既是對我們黨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新文化、創造新文明的基本任務和努力方向。這一論述,充分肯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為我們的文化探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方法。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這為我們開展文化探索提出了根本遵循。因此,重視紅色文化、學深悟透紅色文化,不僅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培養紅色江山傳承人的內在需要,也是“兩個結合”文化探索的指引需要。
繼承與發展紅色文化,有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紅色文化是在黨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自強中形成的,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一個有機統一的過程。革命戰爭年代,紅色文化因其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精神內核”而激勵民眾緊緊跟隨黨,為建立一個新世界而團結奮斗,在新時代,紅色文化依然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向廣大青年群體,大學階段正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塑的關鍵時期,是可能影響學生終生的黃金教育時期。在政治思想領域,無產階級的思想如果不去占領,資產階級思想以及各種西方思潮就會去占領,絕不會有真空的地帶。再加上互聯網、自媒體等的復雜影響,學生經常會感到思想困惑與不知所措,他們對構建能夠促進自身成長的正確認知和行為價值體系有著迫切的需要。因此,抓住這個階段加強對學生進行以紅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成長和教育實效會產生“倍增效應”,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意義重大。
繼承與發展紅色文化,有助于我們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的經驗成果,以及思政教育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等等,不僅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條件,也為我們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新時代,我們要切實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在黨的帶領下,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探索成果,科學回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四、結語
紅色文化對于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非常之重要,在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更好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等方面有著突出作用。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黨對文化發展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同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基金項目】山西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兩個結合”視域下山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育人研究中心建設為例(202302001);中華經典文學品德教育研究工作室階段性研究成果,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支持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山西省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2021JGSZ078)。
(作者系太原旅游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部助教)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