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香
中國共產黨有著優良的宣傳思想文化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朱瑞就曾一手拿槍彈,一手搞宣傳,為中國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戰斗生活在太行山革命老區,在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動員廣大人民群眾、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精神值得后人銘記和學習。
一、紅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經驗
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中國具體問題,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關鍵位置,曾直接領導和從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他的力作都是他從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見證,對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專門講過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還分析了當時革命時期中國文化領域存在的多種復雜形態,得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的結論。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體現出三大維度:民族維度、科學維度和大眾維度。
從民族維度來看,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文化反映政治和經濟,同時反作用于政治和經濟,要為政治和經濟服務。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爭取民族的獨立和主權,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化要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可以吸收和借鑒其他社會主義文化和外國進步文化,去粗取精,轉化為對中國革命有益的成分。
從科學維度來看,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除附屬于封建統治的迷信思想、凌駕于中國老百姓身上的四大繩索等各種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之外,古代的社會還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如四大發明、獨屬于中國人的骨氣等,我們要吸納其積極向上的、民主性的精華,舍棄其腐朽性的糟粕,來促進民族新文化的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化建設上主要是宣傳、學習、普及馬克思主義,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毛澤東的很多著作就是從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分析中國具體問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結果,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從大眾維度來看,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那時的工農群眾,大部分是沒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的,要采取工農群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以服務于革命的實踐活動。同時,工農群眾是革命文化創作的無限源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也反復強調了這一點,為當時的文藝創作和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族的、科學的和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行的文化建設上的重要探索和成功實踐,體現出黨突出的包容性與文化自信。
二、朱瑞在太行山革命老區的宣傳文化建設
抗日戰爭時期,朱瑞曾經有一段時期戰斗在太行山區。在晉城,他創建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為黨培養了大批干部;創辦太行山劇團,宣傳動員一切力量起來抗日。在長治,他創辦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大量宣傳抗日救國的圖書。朱瑞十分重視根據地的宣傳文化工作,為太行山革命老區的抗日戰爭作出卓越貢獻,在太行山革命老區的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創建學校——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
朱瑞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來到太行山,進行統戰工作。他利用自己特殊身份,不失時機地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動員和發動青年加入抗日組織,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2月,朱瑞來到晉城,創建了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任校長,招收晉東南、豫北等地區的進步青年和流亡學生。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的課程設置為每三個月一期,開設政治常識、群眾工作、統一戰線、游擊戰爭四門課。學校在教學之余,還開展周邊群眾工作。朱瑞親自給學生講統一戰線和游擊戰爭課程。其間在校學員不斷增加,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先后培養了2000多名青年干部,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創辦文藝演出劇團——太行山劇團
為了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動員人民參加抗戰,1938年5月,朱瑞將多個文藝團體合并,成立太行山劇團。太行山劇團最初成立時條件很艱苦,朱瑞為此提供了物質、組織等極大幫助,使劇團逐漸發展起來。他特別鼓勵劇團戰士們大膽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節目,還親自為劇團編寫過劇本,激發了文藝青年的創作熱情。太行山劇團奔走在太行山和漳河兩岸,在抗日烽火中不斷發展壯大,人數逐漸增多,排演了大量劇目,鼓舞了無數太行山軍民英勇抗戰的斗志,為抗日戰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廣為人知的抗戰名曲《太行山上》,就是最早由太行山劇團唱響的。
(三)創辦出版社——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
根據抗戰形勢和根據地建設的需要,朱瑞曾提出創辦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當時規定出版社的主要任務是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團結各界人士。1938年10月,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在山西長治正式成立、辦公。出版社存續時間僅一年多,后與《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合并。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在艱苦的抗戰環境下,邊工作邊備戰,曾換駐地6處,搬家5次,出版大量報紙、讀本,大量通俗讀物和年畫、宣傳標語、口號等。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雖存續時間短,卻在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文化教育界人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紅色宣傳文化經驗對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啟示
朱瑞大力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喚醒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繼承和發揚好黨在革命時期積累的宣傳文化經驗。
(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價值引領共識
革命時期的紅色宣傳文化之所以能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發揮重要作用,核心就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朱瑞在太行山革命老區創辦的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太行山劇團和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都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首先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把好方向,站穩立場。
立足“大格局”。新時代國內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在科學把握大局中扎實扛牢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
著眼“大歷史”。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宣傳文化歷史傳統中總結規律,在科學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中找尋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規律。
放眼“大視野”。紅色宣傳文化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要在科學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的基礎上創新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路徑。
(二)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拓展工作實踐路徑
革命時期的紅色宣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采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人民的革命實踐和生活作為創作源泉,將黨的政策和意志轉化為人民的意志和行動,取得革命事業的偉大勝利。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以學生為中心。
掌牢意識形態話語權。將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堅定守好全媒體陣地,尤其是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增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技能和本領,增強政治敏銳性,確保政治安全。
構筑思政育人新體系。以“思政+”思維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多管齊下“抓”主渠道育人,多措并舉“占”輿論場發聲,多向延伸“講”好故事聚能等,肯定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中的至關重要地位,與高校多元主體、多方資源、多種要素融合升級,全面融入高校課程、實踐、科研、文化、管理等育人體系,創新育人體制機制和手段。
塑造文化建設新品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質紅色文化注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地方特色非遺文化、建筑文化、耕讀文化等多種文化形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價值,在創建校園文化品牌方面的獨特性、創新性,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天然的育人作用,以“兩個結合”推動校園文化品牌建設。
(三)要始終堅守輿論陣地,構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體制機制
革命時期的紅色宣傳,善于把握輿論風向,善于打破敵人的輿論封鎖,善于利用國際媒體傳播,占領宣傳輿論陣地。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復雜多變,要采取有理有節的措施把握輿論風向,確保輿論宣傳始終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增強系統思維。全校上下要在黨委領導下,由宣傳部門牽頭協調,各有關單位各司其職、廣泛參與,構建大宣傳格局,協同推進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共同體”建設。
增強底線思維。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必須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守牢意識形態陣地,把牢網絡輿論風向,主動出擊,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完善跟蹤預警、分析研判、網絡應急處置等機制。
增強法治思維。加強高校網絡相關法律學習,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法治思維,合法上網用網,通過法治方式依法依規處理學校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歷史征程,經受住了來自多方的考驗,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方面更有著優良的傳統。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研究和挖掘黨在革命時期積累的紅色宣傳經驗,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陸曉芳.朱瑞創建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的歷史考察[J].檔案與建設,2022(08).
[3]太行革命根據地史總編委會編.太行革命根據地史料叢書之八·文化事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晉城革命文化的傳承研究”(項目編號:2023W215);校地橫向合作項目“晉城文旅康養高質量發展研究——提升晉城知名度、辨識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作者系山西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