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櫻瓊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教師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思政教學模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此外,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在健康良好的文明氛圍中學習。這不僅有助于落實育人理念,同時也將思政教育與文明傳承相結合,共同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進行教學,學生既能不斷獲取知識,也能樹立正確的文明觀。高校思政教育應發揮其整合作用,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舉對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成長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文關懷和人倫道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和互助關系,強調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孝道、禮儀、尊師重道等價值觀念貫穿其中,倡導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培養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觀念,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強調人類與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傳統的農耕文明中,人們尊重自然的規律,注重天時、地利、人和的統一,通過農事活動來與自然互動。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詩詞、繪畫和園林藝術中,強調追求自然之美和心靈的寧靜,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等。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智慧和學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智慧的傳承,崇尚學問和思辨精神,如《禮記·中庸》中所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普遍單薄。在一些高校思政教育中,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往往只是簡單地進行概念介紹或歷史知識的傳授,缺乏系統深入的講解和探討。這導致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程度較低,無法真正領會其中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內涵。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與現實問題的結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往往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現實,缺乏與時代的對接。學生很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與現實問題相結合,無法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從而限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單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往往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難以主動參與和互動。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導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高校教師在設計思政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強調素質教育的內涵,并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關鍵觀點,可以貫穿思政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認知,弘揚優秀文明,為學生將來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弘揚家國情懷,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應用思維,助力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涵蓋了豐富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審美標準。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創新思維,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信息快餐文明日趨普及,面對新形勢,應著重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獲取變得更加便捷,但也帶來了信息過載和碎片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應對網絡文明的影響,注重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的意識。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理解,學生可以培養批判思維、人文關懷和審美情趣,提高對文明的鑒賞能力和自我認同。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推動教育發展、強化立德樹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導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策略
(一)借助對比探究學習,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教師在思政教學中需要采用多元化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文明傳承打下良好基礎。比如可以運用對比探究的方法,從不同視角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比較分析不同文明內容,學生能夠更深入地認同中華文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文明理解。
舉例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并非機械化的復制和傳遞,而是要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明,選擇積極健康的文明生活。在高校的思政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辯證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利用正反兩個視角展示優秀的文明資源和落后的文明陋習;介紹民間手工藝、詩詞戲劇等優秀文明元素,同時也展示婚鬧、迷信等落后文明的負面影響。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可以辨識出哪些文明需要支持發展,哪些文明需要抵制,以及對于一些既有利也有弊的文明,學生也需要給出中肯的改造建議。在辯證的思維訓練中,教師應強調落后的文明必將被時代淘汰,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演變的文明才能得到長久發展。學生需要從事物變化的宏觀角度去思考問題,這需要學生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上審視傳統文明。教師可以留出時間,引導學生指出周圍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法。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政見識。
通過對比探究式的思政教學練習,學生不僅能夠用辯證的思維角度來審視傳統文明,還能培養主動推進社會進步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將學會在對傳統文明的闡釋和改造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將使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文明傳承者。
(二)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拓寬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視野
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開發需要依托各種平臺進行,信息技術就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平臺。利用信息化資源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形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傳統文明開發課程資源,將兩者有機融合,拓寬學生的文明視野。
舉例來說,傳統節日的滲透是豐富學生文明視野的好機會,以端午節和清明節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其文明內涵。對于端午節,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其起源故事、龍舟競渡傳說以及各地端午粽子的做法和口感等,幫助學生重溫這一非遺項目的文明底蘊。通過信息展示,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端午節的歷史淵源和傳統習俗,感受到這一節日跨越千年的文明傳承。對于清明節,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掃墓祭祖的習俗起源,以及人們如何緬懷英烈和表達對祖先的思念。這樣的信息展示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感知傳統習俗,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這一節日的意義。在信息展示中,教師應選擇生動形象的內容,如圖像、視頻、動畫等,以便讓學生更直觀地參與其中,真正領悟節日背后的文明內涵。相比于單純學習理論知識,多方位全景式的展示將使學生更專注地參與學習,更易于產生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展示傳統節日的文明內涵,通過多媒體形式讓學生全面了解傳統習俗和歷史淵源。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還能夠培養學生廣泛了解中華文明的積極態度。
(三)導入時事教育案例,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高校思政教育應與實際結合,利用真實案例提升教學質量并培養學生能力。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案例教學。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文明典故的理解,還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運用案例也能使知識點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和吸收。
舉例來說,在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著重對愛國主義的內涵進行解讀,并且通過拓展文明教育資源來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中華文明的直觀認知。比如教師可以引用岳飛的《滿江紅》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經典作品,通過解讀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之愛有更深刻的認識。這些作品中表達出的忠誠、擔當和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將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也弘揚中華文明的價值。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真實案例來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懷的理解。例如,袁隆平院士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在雜交水稻技術領域堅持不懈幾十年,最終有效地增加了我國糧食產量,為國家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付出與奉獻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又如鐘南山院士在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畏危險深入防控一線,日夜研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兩次戰勝了流行疾病,以行動踐行“醫道濟人”的傳統美德。通過真實案例解析,學生不僅能理解理論知識,還能將其運用于對待國家和人民的態度上。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塑造學生的哲學素養和未來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教師還可以指出這些人物在工作中所凝聚的核心元素,如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求實進取的態度,這些都是中華文明要求我們學習的。
通過將真實案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政教學模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能助力學生用更廣闊的視角和思維學習,幫助學生領會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培養思想品格。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新一代青年作出積極貢獻。
為踐行思政育人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高校教師一定要扮演好文明傳承的“使者”,利用巧妙的課堂設計,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形成對優秀文明、思想的認識和認知,并得到精神的洗禮,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正坤,楊漫漫.基于扎根理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機制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8):39-41.
[2]周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3(17):178-180.
[3]徐本巖,路生文,郭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與方法探析[J].農場經濟管理,2023(10):60-62.
[4]龔詩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11):154-156.
(作者系江西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