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浩
千年成就文化,文化傳承千年。
以“楚河”作界,憑“漢界”而分,“將”與“帥”為中心,直至敵將無棋可走,則為勝。此棋名曰——象棋。
記得小時候周末的午后,廣場邊的大槐樹下總有好多老人聚在一團,有的青絲裹銀,有的發絲雪白。出于好奇,我費力地擠進人群——只見兩位老者相向而坐。突然,一位老者大喝道:“將軍!”說著,將一枚木質棋子有力地砸在石桌上。坐在其對面的老者則思索片刻,不緊不慢地抬起手,拿起一枚棋重重地砸在另一枚棋上,“吃掉!”此時,剛才還得意洋洋的老者立馬嚴肅了起來,將泡了茶葉的玻璃杯蓋上蓋子,兩手快速地搓揉著,一本正經地盯著石桌上的棋盤,似在捕風捉影,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以扭轉“戰局”,不知不覺已是黃昏。
回到家,我便問了父親,得知象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聽著父親口中不停地絮叨,我不耐煩地說了一聲:“你別說了,我又不感興趣。”
但自那時候起,每到周末,似是磁鐵異極相吸般,看見有人在下象棋,我就死命地往里面湊。看著棋盤上交錯的線條與一枚枚棋子,又時不時聽著一聲聲有力的“將軍”。心中對于象棋的萌芽已如綿綿細雨般滋養成長了。
一天,我突然對父親說:“老爸,我想學習象棋。”
“好!”
父親買回了一副象棋。
“首先,你得知曉象棋的基本規則。”父親將手指向了棋盤。“你看,‘楚河與‘漢界是兩方領域的分界,這是‘帥,這是‘將。如果有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帥或‘將,或令對方無棋可走,即為贏。‘馬走日、‘象飛田,‘炮只能隔山打牛。”
“隔山打牛?什么意思?”我不解地問道。
“就是‘炮要想攻打哪一枚棋子,其兩子中間必須有一子作為跳板,方可吃棋。‘馬走日時,其正前方的格點不能置棋。若有,則會絆腿,不能完成走步……”
“來吧!我懂了,我要來一盤。”我自信滿滿地對父親說。
可是,我與父親交戰不到第二十手,父親卻告知我:“絕殺了。”
“絕殺?”我驚訝道。
“雙炮對將,無解!”
我很認真地分析著棋局,發現無論我下一步怎么走,都無法化解危機,以致破局。
那天,我盯著那盤棋看了好久。
我恍然大悟,發現看似毫無生氣的棋盤,竟然富含韻味與生氣。自那一刻起,我似乎向象棋的大門邁進了第一步。
此后,我耐心地聽著父親的講解,從象棋最基本的學起。之后,我又了解到越來越多陣法,如“連環炮”“仙人指路”,等等。
文化之傳承,可為爺傳之于父,父教子,子以繼之,再傳孫……
無古不成今。如今,大槐樹下的石制棋桌已然十分少見,流行的無疑是手機上的象棋游戲。人們可以在上面選擇對手的難易程度,還可以與好友對戰,甚至可以挑戰各大頂尖棋手的AI,這無疑是象棋在進步、發展與創新。
現在,我時常在手機上打開象棋游戲,溫故曾經的勝與敗,挑戰象棋天梯上那些遙不可及的難度。當然,我多半是敗的那個,仍然樂此不疲,因為我知道,那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一種嘗試與傳承。父親已經漸漸老去,而我將步入盛年。這是靈魂的交換,也是歷史的輪回。
父受傳于子,子繼之;子受傳于孫,孫繼之。以此往復,相傳而下,薪火永存,流于千年。
回首文化之淵遠,前瞻科技之創新!
(指導老師:陳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