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 陳莉


作者簡介:
許超(1987- ),男,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安全工程、巖土工程。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省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2022年度教科研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安全類專業群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2C21)。
摘要:
本文主要對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以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系專業的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為例,利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實訓基地信息化的內容與應用意義,隨后對實訓基地信息化的實踐應用進行分析,包括實訓基地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實訓課程資源的網絡化以及實訓場景的虛擬化等。同時,對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保障措施進行分析,包括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校外組織積極合作構建系統、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推進教學創新等。希望通過本研究為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實訓基地;信息化;消防救援指揮系統
引言
安全類專業教育是我國培養安全技術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全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從目前的教育質量角度分析,安全類專業群的教育水平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并不充足。同時,部分高校在開展相關教育工作時并未制定出完善健全的教育體系,使得安全類專業群建設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對高校安全類專業群建設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大幅度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強化消防救援指揮系統專業教育教學水平。
一、實訓基地信息化的概念與意義
(一)實訓基地信息化概念
實訓基地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現代化技術,結合高校專業教育需求,構建的具有明顯信息化特征的實訓基地管理體系,為各項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場地與技術支持,并提高高校整體信息化水平,實訓基地信息化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二)實訓基地信息化的意義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對高校實訓基地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信息化發展大環境下,可以將實訓基地的本質特征與教育環境有機結合,提升教育教學資源的使用效能,減少實訓基地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能夠很好適應目前高校實訓基地對信息化建設的多樣化需求,從而提升實訓基地管理效能。其次,提高實訓基地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此提高實訓基地的運營管理水平。針對高校自身獨特的辦學需求與發展目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從建設信息化教育系統的角度出發,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計劃,對過往問題及時有效進行處理,從而為實訓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最后,提高實訓基地的綜合利用率。在高校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中,可以幫助相關管理人員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設備零件清單、設備維護記錄以及設備使用狀況記錄等信息,能夠提高實訓基地管理效率,減輕實訓基地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能使實訓基地設備管理員對各種設備具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認知和了解。
二、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創新
(一)實訓場景虛擬化
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以社會需求作為教育基礎,通過產教結合的方法,將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教育場地,利用仿真技術、多元化虛擬設備、VR/AR技術、云端技術等先進技術,打造虛擬化實訓場景,為實訓人員提供更加真實的學習環境。通過實訓場景虛擬化建設,能夠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推進教育教學體制變革創新,使實習基地在教學、科研和科技服務方面的優勢得以充分利用,全面提升實訓基地教學環境質量[1]。例如,高校與南京市秦淮區總工會聯合舉辦了“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與應急演練活動”,在學校防震減災職業體驗中心舉辦。同時,本次活動也是第五屆全國職場健康安全應急及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暨應急救護技能提升大賽系列活動中的一部分。在活動開展期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參與人員構建了地震逃生、高空逃生、消防滅火以及安全隱患排查等虛擬環境,并通過VR/AR設備進行模擬演練。在實踐活動開展期間,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下圖2所示。此外,教師在原有的教育體系下,創造性建立了移動教育系統,充分利用教育平臺的優勢作用。
教師在實踐教學前會通過移動設備上的平臺系統組建學習小組,在移動教育平臺中與學生們進行線上交流、完成簽到、問題作答、布置作業、網絡教學直播以及考核評價等教育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實訓基地教學質量[2]。
(二)課程資源網絡化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運用實訓基地信息化技術開展消防救援指揮系統的實踐教學,可以實現課程資源的網絡化建設。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將社會安全管理、職業健康防控、安全評估、社會應急救援作為主要內容,并同時結合專業園地建設、虛擬實訓、課程中心、消防救援技術、技能競賽、安全科普以及社會安全服務等內容,構建全國教育資源庫。例如,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聯合專業教育團隊,深入分析現階段社會對消防救援指揮系統提出的需求,開發了《職業健康與安全》《災害應急管理及減災技術》《健康與安全應急》《職業危害防控》《消防安全技術》以及《應急救護》等網絡教育課程,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同時,學校推出“安全專業精品網絡公開課程”,以學校師生作為主要教育對象,并為廣大市民免費提供教育資源,已經畢業的學生同樣能夠進行繼續教育,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3]。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對教學內容和資源、教學設計和方法、教學活動和評估、課程分享和使用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創新,以此推動學校實訓基地信息化水平與質量。
(三)運營管理信息化
消防救援指揮系統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訓基地信息化,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針對高校實訓基地的特性,主動建立校園實訓中心連接體系,確保相關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實驗設備、場地和設備等教育資源,提升各項設備信息數據統計效率,從而確保高校實訓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夠穩定開展。第二,在對高校實訓基地進行信息化管理過程中,以信息化管理為中心,結合實習基地的使用情況、設備管理制度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給高校實習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的支撐。例如,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結合安全類專業教育的獨特優勢,實施校企共建,主動建立雙向經營機制。在信息化建設期間,以信息化技術為指導,實現高校實習基地工作的“雙向溝通”,切實提升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運行效率[4]。第三,針對職業技術實訓基地的特征,建立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實訓基地教育體系,實現對實訓教學資源管理的有效整合,以此確保實踐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例如,在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的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物聯網、云平臺等管理體系指導學員們實踐訓練活動的開展,對其開展過程進行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控,使其能夠更好發揮出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三、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保障措施
(一)制定完善健全的實訓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效果,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1.對安全管理責任內容進行明確規范。通過對實訓基地工作特征的剖析,在建立教育實訓基地時,有效解決學校安全建設和管理工作之間的脫節問題,使學校的安全責任制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按照學校實訓季度發展規劃,構建實訓基地安全職責管理系統,充分發揮各學院的實訓基地管理功能。
2.制定實訓基地的安全運營管理計劃。在實施過程中,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流程進行相應的安全管理,對實訓基地各項器材的運用情況進行安全檢驗,同時要加強學生在器材運用上的安全意識,針對部分重點項目簽訂安全責任保證書,嚴格遵守實訓器材的使用規程,保證人員與設備安全[5]。
3.定期舉辦實訓基地安全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實訓,增強隱患意識。學校要對實訓基地的安全工程進行經常性檢查,并依據訓練情況和設施利用情況,制定出一套安全管理計劃;在巡視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應立即報告和進行維護,從而切實提升設施運行安全性[6]。
4.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結合實踐教學特色,對高校實訓基地的安保工作進行創新性改革。通過對專業人才的培訓教育,指導有關人員使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使試驗基地信息化管理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減少后續實習過程中物資浪費,為實現高校實訓基地的高效運行與管理提供扎實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二)與校外組織合作建立實訓基地信息化系統
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需要學校與校外組織通力合作,將各方教育資源有機整合到一起,以此建立聯通校內外的實訓基地信息化整合系統。首先,將企業的信息系統與實訓基地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教學進行深入探索,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與優化對策[7]。其次,構建校內和校外公共實訓基地時,與校外企業和組織建立互動分享的合作關系,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與企業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實訓教學計劃。最后,對校內和校外實訓內容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對實訓內容進行科學標準化設計,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資源優勢,打造高質量的實訓教育體系。
(三)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推進教學創新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強化產教融合是打通創新鏈,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國家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指出,目前我國的安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并不完善,優質人才數量明顯不足,離完成安全生產建設目標和任務還有較大差距[8]。因此,在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中,還需要注重產學研結合,堅持以企業發展需求為主導,以市場環境為指導的建設原則,注重科技創新與專業化人才培養。要做到產學研優勢互補,通過與企業、研究院所的合作,基于信息化技術建立“應用技術協作創新中心”,在高校實訓基地建立相應的科技創新合作項目,建立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以此強化實訓基地綜合教育水平。此外,還可以和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通過訂單班與冠名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定向培訓,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
結語
通過本次研究,能夠對實訓基地信息化在消防救援指揮系統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有一定了解。實訓基地信息化對高校教育工作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信息化技術能夠為實訓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便捷,豐富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并在安全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與保障,這對于我國安全技術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7):2.
[2]鄔思輝,曾諾,黎歡.職業院校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交通職業教育,2022(03):20-22.
[3]馬曉明,喬生紅.基于6S理念的高職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對策建議[J].輕工科技,2023,39(05):174-177.
[4]藺文剛,蘭富才,王建莉.高職院校共享型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究[J].甘肅科技,2020,36(14):3.
[5]許霞,王旭紅,唐玉.“雙一流”背景下高職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8):3.
[6]馬磊.中試基地信息化管理與建設探究[J].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23(02):64-67.
[7]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社會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R].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報,2021.
[8]徐建國.消防救援隊伍整建制基地化訓練的設想[J].今日消防,2021,6(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