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既要高品質又要低價格,紛紛涌入折扣店,把它推上了新風口,為折扣零售等業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90后白領沐沐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菲,消費水平也較高,吃穿用度幾乎都是大牌。但是這兩年,她的消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不再追求奢侈消費,開始把目光轉向物美價廉的品牌折扣店。零食折扣店、傳統商超折扣區、衣服折扣商場以及線上的折扣零售平臺,成了她購物的心頭愛。
“同樣的東西,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我用三五折的價格就能入手,不是更香嗎?”沐沐調侃自己,終于變成像父母一樣會“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人了。
沐沐的消費觀正是這屆年輕人消費理念轉變的縮影。《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顯示,“精細化”成為消費關鍵詞,超過92%的消費者表示,自己需要更精細地規劃或減少消費。這一趨勢背后體現的是年輕人消費邏輯的改變,“消費左移”現象正在悄然興起。
所謂“消費左移”,指的是消費者更傾向于尋找品質不減但價格較低的商品。從數學角度來看,就是在一個“橫坐標是價格、縱坐標是品質”的坐標系上,相比之前,消費者需求更務實,價格不斷向左平移,但并非妥協品質。換句話說,即付出更低的成本,享受品質較好的生活。這種變化并非一蹴而就,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的。
“消費左移”的浪潮席卷了多個消費領域。在汽車市場,消費者不再僅僅追求品牌的豪華與地位,而是更加注重汽車的性價比和實用性;在服裝領域,消費者更加關注服裝的品質和設計,比如同樣的品牌衣服,剛上架時官網定價800元,消費者往往選擇去折扣商場或線上平臺購買,可能只要600元甚至更低。
在此背景下,年輕人既要高品質又要低價格,紛紛涌入折扣店,把它推上了新風口,為折扣零售等業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奧萊為例,2023年,奧萊業態銷售規模超過1600億元,相比2022年,增長率超過了20%,顯示了市場對于高性價比商品的強烈需求。原來“冷門”的奧萊悄悄火了,備受年輕人青睞,成為人潮擁擠的購物場所。
不僅是線下,線上也如此。被稱為“線上奧萊”的唯品會也正獲得年輕人追捧。今年開年,不少人發現身邊使用唯品會的越來越多。有網友還曬出了“證據”——成堆快遞中,唯品會特有的粉色包裹特別多。
唯品會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唯品會實現凈營收1129億元,同比增長9.4%。同時,全年GMV為2080億元,同比增長18.7%;活躍用戶數8740萬,同比增長3.9%;訂單數8.123億,同比增長9.8%。很明顯,這個曾經小眾的折扣零售平臺迎來了翻紅。
“消費左移”現象不僅發生在國內,亞馬遜和沃爾瑪作為美國知名的兩大零售商,不約而同地把品牌口號改為了“Spend less,Smile more”和“Save money,live better”——既要省,還要好,這就是“消費左移”的價值主張。
“過去我不喜歡折扣,認為買貴的才是消費升級,為了美好品質生活甘愿付出更多成本,但現在在奧萊和唯品會,我發現打造品質生活其實也可以控制成本,好生活并不需要太貴。”沐沐感嘆道。
“消費左移”是一種進步現象,它表明年輕人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費需求,也體現了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個人真實需求的尊重。面對“消費左移”,商家需要緊跟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性價比,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新時代消費的風,呼嘯著吹過我們的耳邊。可以預見,一個更加理性和高效的消費環境正在形成,年輕人通過更加科學的方式進行消費選擇,在提升個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促進整個社會消費文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