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為智選車業務的首個戰略合作伙伴,賽力斯的一舉一動都備受行業內關注。
2024年1月24日晚,賽力斯汽車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營業收入預計實現355億元到365億元,同比增長4.09%到7.02%;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21億元至27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6億元至50億元。
這組數字讓網友們感到詫異。大家沒有料想到,問界大賣的背后,是賽力斯的入不敷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賽力斯公布業績預告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還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問界M7的大定數量:上市四個月,大定數量已超過13萬輛。

實際上,賽力斯的虧損由來已久。據汽車縱橫記者統計,自2021年底賽力斯與華為正式合作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AITO問界”以來,賽力斯營收規模大幅增長,并一躍成為造車新勢力的知名玩家。與此同時,賽力斯的股價一路水漲船高。截至2024年2月8日收盤,賽力斯報71.70元/股,總市值已超1083億元。
而在與華為合作之前的2019年和2020年,賽力斯的營收分別為181.32億元和143.02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8.84億元和虧損23.08億元。可以看出,賽力斯此前的收入已經在走下坡,且營收下滑的同時虧損持續擴大,企業已經逼近變則生不變則亡的關頭。因此可以說,正是與華為的合作造就了如今的賽力斯。
而造成賽力斯虧損的核心原因也在于問界。
在提及虧損的原因時,賽力斯方面統一對外解釋稱:“主要因高端化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較高,致研發費用和人工成本增加,影響當期業績。同時前三季度銷售低迷,固定費用及相關費用也較高,這同樣影響了當期業績。”另外,為了四季度上銷量,上半年賽力斯加大了市場促銷力度,以及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居高,這幾大因素整體影響了業績。
目前來看,盡管問界車系大賣,但賽力斯仍處于前期投入階段。據賽力斯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總計研發投入達10.91億元,同比增長20.44%,并呈現逐年加碼趨勢。另外,為解決產能問題,賽力斯目前仍在加大投入。截至2024年2月5日,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已建成投用,同步舉行問界M9首批車主交付活動,現場千臺新車整裝待發,場面壯觀,這對于尚未實現毛利轉正的賽力斯來說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而更讓人在意的是華為與賽力斯的利益分配模式。此前,賽力斯方面曾表示,問界系列車型產品銷售全部計入賽力斯營業收入。可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華為選擇與賽力斯如此親密地合作,勢必需要賽力斯做出妥協,甚至是犧牲。
通過合作,問界品牌的產品可通過華為的渠道銷售,如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門店,這雖然能夠減少賽力斯前期銷售費用投入。但作為代價,每賣出一輛車,華為都會提取相應的銷售服務費用。此外,由于智能交互和智能駕駛部分技術由華為提供,賽力斯在生產車輛時,甚至還必須采購華為指定零部件。
而在進入2023年之后,迫于年初的價格戰與新能源補貼退坡,彼時的問界新品M5也不得不選擇下調售價以應對市場競爭,單車毛利再次降低,這對于本就處于虧損狀態下的賽力斯來說,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在此背景下,賽力斯意識到過度依賴華為并不可取。因此,在2023年3月,賽力斯積極推出全新品牌藍電,并帶來首款車型藍電E5,售價區間為13.99萬元至15.19萬元。只可惜車型競爭力有限,導致市場反饋平平,藍電E5 2023年累計銷量僅為8506輛,這同樣導致了財報上進一步的虧損。
有業內人士指出,業績代表的是過去,但過去不能代表未來。賽力斯這種情況較為特殊,雖然處于“多賣多虧”的節奏,可一旦成功上量搶占了市場份額,盈利是早晚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而在短期內尚未能實現規模效應。這一點實際上可以參照此前的理想汽車。據悉,理想汽車扭虧為盈的背后是交付量的強勁增長。2023年,理想汽車交付新車37.6萬輛,超額完成年度30萬輛的交付目標,奪得2023年國內新勢力“銷冠”。
2024年2月26日,理想汽車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3年全年實現營收1238.5億元,凈利潤為118.1億,一舉填平五年虧損,轉虧為盈。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也因此成為了國內首家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并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實現年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從財報來看,賽力斯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6.80億元,而年報預計公司全年將實現355億元到365億元營收,以此推算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約為188.2億元至198.2億元。這意味著賽力斯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就已經超過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總和。
而在利潤方面,賽力斯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已經達到了22.94億元,年報預計公司將凈虧損控制在21億元至27億元之間,這表明了問界第四季度的熱銷可能已為賽力斯帶來1.94億元盈利。而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賽力斯轉向盈利的曙光。
目前來看,盡管賽力斯的營收體量仍不及理想,但在單車銷量方面,賽力斯已然領先。公開數據顯示,2023全年,賽力斯汽車累計銷量達106703輛,同比增長33.31%。進入2024年1月,AITO問界全系交付新車32973輛,成功超越理想,奪得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而不久前剛剛上市的問界M9還未開啟大量交付,其大定量已經超過3萬輛。因此,多位業內人士一致判斷,預計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賽力斯的營收增長率會較為可觀。
實際上,產品的持續熱銷,也進一步印證了賽力斯與華為跨界合作模式的創新性和領先性。依托于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和先進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賽力斯在深度實踐跨界合作的過程中,成功形成了獨有的“賽力斯模式”,且效應持續凸顯。

公開數據顯示,2023 全年,賽力斯汽車累計銷量達106703 輛, 同比增長33.31%。進入2024 年1 月,AITO 問界全系交付新車32973 輛,成功超越理想,奪得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而不久前剛剛上市的問界M9 還未開啟大量交付,其大定量已經超過3 萬輛。
基于雙方在智選車業務的長期深入合作,賽力斯的聯合業務目標為202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如今,問界M7已為賽力斯創造了紅利,而緊接著的就是問界M9的訂單消化。目前,賽力斯汽車共有三個工廠,分別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兩江智慧工廠”(一廠)和“沙坪壩鳳凰工廠”(二廠),以及最近投產的第三超級智慧工廠。
其中,兩江智慧工廠主要生產問界M5車型,設計年產能為15萬輛;沙坪壩鳳凰工廠則以生產問界M7為主,產能同為15萬輛。這兩個工廠加在一起,每年的總產能接近30萬輛。而最近新建的超級智慧工廠主要用于生產問界M9車型,設計年產能可達70萬輛。如此規模足以滿足賽力斯對新能源市場的雄心:實現一年百萬輛的銷售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看,賽力斯似乎有了更大的盈利彈性。言外之意,賽力斯2024年的業績或許更值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