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創新創業史。
20年來,浙江一步一個腳印,把人才強省戰略嵌進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基因。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會”,重磅論人才,專題謀人才,對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進行系統部署,充分釋放了尊才愛才護才的鮮明信號。
省委有號召,人大見行動。前不久,《關于人大貫徹落實省委“三支隊伍”建設決策部署的工作方案》經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第三十三次會議研究通過,為人大立足職能作用,助力打造“三支隊伍”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以人大履職助推“三支隊伍”建設
聚焦省委實施意見和“七項行動” ,充分發揮人大制度優勢、職能優勢、工作優勢,認真履行立法、監督、決定、任免、代表等各項工作職責,推動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激活人才發展新機制、塑造人才競爭新優勢。
營造“三支隊伍”建設良好環境
深化建設創業創新法治環境。深入貫徹實施《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制定《浙江省促進創業投資發展條例》,依法作出《關于加快建設金融強省的決定》,聽取和審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強化金融支持和產權保護,加速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推動建設服務人才社會環境。制定《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促進條例》《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加快推進《浙江省網絡綜合治理條例》《浙江省社會信用條例》等立法進程,開展《浙江省精神文明工作促進條例》《浙江省愛國衛生促進條例》等立法調研,聽取和審議僑務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出入境管理執法檢查,完善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高水平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
促進建設美麗宜居生活環境。制定《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條例》,加快推進《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浙江省自然公園條例》等立法修法,聽取審議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組織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執法司法工作專題詢問,開展噪聲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制定《浙江省城鎮社區建設條例》,修訂《 浙江省旅游條例》,聯動實施醫療保障工作專項監督,審議醫療資源科學合理布局情況報告,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積極助推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
依法任免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和工作人員。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確保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和工作人員。優化人事任免工作流程,開展任后監督相關課題調研,健全干部任免全鏈條機制。
深化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監督。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聽取審議省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職情況報告,并開展滿意度測評。
加強憲法法治宣傳教育。發揮“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陣地作用,通過國家憲法日、憲法宣誓等平臺載體,弘揚憲法精神,講好憲法故事。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大重要法規宣傳貫徹力度。
著力推進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建設
助力戰略人才引育。上下聯動開展科技進步“一法兩條例”執行情況檢查,制定《浙江省發展規劃條例》,出臺《浙江省民用航空條例》。
助力現代化企業家隊伍建設。依法作出《關于設立“浙江企業家節” 的決定》,聽取和審議《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
扎實推動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
推動省域技能型社會建設。依法作出《關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決定》,審議通過《浙江省就業促進條例》。開展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課題調研,進一步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促進現代“新農人”培育。積極推進《浙江省“千萬工程”條例》立法,跟蹤實施《浙江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 修訂《浙江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
推動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加強《浙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宣傳貫徹,開展《浙江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浙江省公共圖書館條例》立法調研,加快推進《浙江省高等教育促進條例》《浙江省職業教育條例》立法進程。
扎實推進人大代表隊伍建設
人大代表是推動“三支隊伍” 建設的重要力量。全面加強人大代表隊伍建設,推動代表在履職崗位和本職崗位上雙崗建功、爭先示范,作踐行“兩個確立” “兩個維護” 的表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表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表率、依法履職行權的表率。
提升政治引領力,淬煉人大代表忠誠品格
堅定擁護“兩個確立”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引導代表對標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一以貫之忠實踐行“八八戰略” ,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堅持黨對代表工作全面領導。引導代表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履行代表職責,通過人大法定程序,確保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確保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領導人員。
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引導代表堅決反對、抵制和防止西方所謂“憲政” “兩院制” “三權鼎立” 的侵蝕影響,守牢人大意識形態陣地,做到正確履職、依法履職、有效履職。
提升履職擔當力,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
密切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系。拓展代表聯絡站“聯、商、督、促、智”五項功能,規范提升代表聯絡站質效。創新推進“兩碼” “站點”建設,組織代表經常性開展聯系群眾、向選民述職、與國家機關會商、參與人大立法監督、視察調研檢查等活動。
深化常委會與代表聯系。堅持常委會重點立法、監督工作進代表聯絡站征求意見,常態化開展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代表座談、接待代表日等活動,落實好常委會組成人員固定聯系基層代表制度。
精心組織閉會期間代表活動。堅持以集體活動為主開展閉會期間代表活動,加強代表中心組、代表小組和專業小組建設,提升代表活動質量。圍繞中心工作和民生關切,精心組織代表視察調研。
做好代表議案建議工作。健全代表議案建議醞釀提出、提交審核、科學分辦、領銜辦理、重點督辦、溝通協商、正式答復、意見反饋、跟蹤辦理等工作機制,提升議案采納率和建議解決率,推動問題落實解決和工作改進提升。
提升崗位帶動力,彰顯人大代表先進底色
引導推進代表雙崗建功。精心組織“全省各級人大代表雙崗建功、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主題活動,健全完善主題活動“1433”實施體系,緊扣四大方面18項重點內容,增強 8. 7萬多名各級人大代表服務中心的整體效能。
發揮專業領域代表優勢作用。鼓勵引導科技領域代表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等方面建功立業。鼓勵引導企業領域代表在深化“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等方面爭創一流。鼓勵引導農村農業領域代表在培育現代 “新農人”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等方面擔當作為。
加強代表選舉工作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總結提煉代表名額分配、連任代表人選推薦、部門聯合審查、落實選舉組織、做好代表補選辭職等做法經驗,為做好新一屆人大代表選舉工作、優化代表結構、提升代表素質打好基礎。
提升服務保障力,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職
實施代表系統培訓。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充實代表培訓師資庫,完善代表培訓教材體系,按照代表履職周期組織初任培訓、履職培訓和專題培訓,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水平。
深化代表履職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開展代表履職登記,建立代表履職檔案,積極推動代表向選民和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制定代表網絡空間行為規范,引導代表弘揚和踐行正能量。加強代表工作數字化建設,數智賦能代表履職提質增效。
加強代表履職宣傳報道。做好“六個60”代表宣傳工作,加強同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的溝通協調,堅持代表履職經驗交流、優秀議案建議評選表彰、“代表通道”等做法,講好代表履職故事,講好中國民主故事。
全面加強人大干部隊伍建設
人大干部是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踐行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認真貫徹“四個堅持、八個不”選賢任能導向,全面落實《關于提升內力匯聚外力形成合力切實增強人大機關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全鏈條貫通干部選育管用愛各項舉措,推進人大干部工作體系建設。
嚴格標準“選”,健全知事識人工作體系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發揮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機關黨組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為正確選人用人、配優建強隊伍把牢方向。
嚴格把握標準條件。牢固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選人用人導向,對敢于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干部優先考慮任用。
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對干部表現進行數據化、平臺化歸集,整合機關督辦、工作創新、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以及綜合考核等信息要素,形成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基礎。
系統全面“育” ,健全素質培養工作體系
統籌做好教育培訓。成立“浙江省人大培訓基地” 。在做好干部網絡學院、主體培訓班次和學習論壇等基礎上,打造知識更新培訓、新進人員導師制、處長例會、柔性團隊等能力提升平臺。
辦好人大干部論壇。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優化流程機制,打造人大干部“賽馬平臺” ,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加強年輕干部培養。組織新進人員到信訪及綜合部門鍛煉、跨部門學習交流,鼓勵年輕干部參與機關專項工作,推動事業單位干部到機關輪崗鍛煉,配合做好制度性交流、農村指導員及公務員實踐鍛煉。
精準有效“管”,健全從嚴管理工作體系
強化日常監督管理。把考察重點融在日常、抓在經常,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干部現實表現。
落實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嚴格落實個人事項報告制度,扎實做好問題查擺分析,貫通推進清廉機關建設。
加強法紀監督和警示教育。建強機關紀檢干部隊伍,抓好廉潔從政重要情況及時報備、“三重一大” 決策事項報備,開展廉政教育。
科學統籌“用” ,健全選拔任用工作體系
科學精準人崗適配。綜合考慮事業發展需要、崗位實際需求、干部專業能力素養、發展方向等因素,統籌干部選任晉升、輪崗交流。
強化人力資源統籌。優化處室職能和人員配置,圍繞重點工作任務,做好人力資源合理調配。
加強干部隊伍儲備。綜合運用轉任、遴選、制度性交流、軍轉安置、“雙一流” 選調等手段,擇優選配專業型、實干型人才。注重年輕干部培養儲備,加大年輕干部選配力度。
提質增效“愛”,健全正向激勵工作體系
綜合運用“三項機制” 。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落實激勵擔當、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 。
加強干部關心關愛。注重了解機關干部家庭生活、子女教育、身心健康等實際需求,及時掌握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對受處分處理干部開展暖心回訪教育,探望慰問生病住院、生育、困難干部職工,舉辦退休人員榮休儀式。
落實基礎待遇保障。扎實做好工資福利等待遇保障,落實健康體檢、療休養、年休假等制度。充分發揮工青婦作用,加強干部職工之家、圖書室建設,豐富機關干部文體生活。
延伸閱讀
條例共計九章六十六條,對示范區內規劃建設、生態環境、創新發展、江南水鄉文化、公共服務等跨區域協同制度,作出了全方位、多維度的規定。
構建跨區域治理體制和法治保障
為加強示范區建設的統籌推進和法治保障,條例一是對政府及其部門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示范區建設作出規定。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協調共商”“推動解決重大問題”的要求,明確政府的相應職責。二是根據示范區總體方案和有關“三定”方案,以及推進工作的實際需要,細化了示范區理事會和執委會的職責。
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規劃編制、土地利用、項目建設的跨區域協同和有機銜接的要求,條例一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善區域一體化空間治理機制。二是規定落實國土用途管制要求,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支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是優化項目管理,建立跨區域投資項目的監管銜接工作機制,加強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與用地、環境影響評價、洪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等方面的協調聯動。條例還對推進示范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了規定。
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
為體現示范區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的定位,條例一是對生態環境“三統一”、分區管控制度作了總體的規定,特別是提出要建立生態環境標準區域協同工作機制。二是從水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角度,對聯保共治、聯防聯控機制作出規定。三是從推進市場化機制的角度,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色認證、碳普惠等機制作出規定。此外,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和美鄉村建設有關工作作了明確。
創新推動市場要素集聚和有效配置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的重要指示,條例一是聚焦產業協同,對制定統一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作出規定。二是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對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支持構建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的平臺和服務網絡等作出規定。此外,還對以“一區多園”模式建設跨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人才流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保障措施予以明確。
打造江南水鄉文化品牌
為進一步體現示范區的江南水鄉文化特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促進文旅融合,條例一是明確打造體現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標識地,建立江南水鄉文化保護區域協同工作機制。二是鼓勵開展各類文化傳承展示活動,展示當地民風民俗等傳統文化生活業態。三是支持在示范區開展江南水鄉文化相關文藝作品創作、文化產品開發以及共同策劃品牌主題推介活動;支持在示范區合作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四是支持示范區拓展民間民俗文化旅游服務,推動古鎮群落文化休閑和旅游資源的聯動開發。
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
為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提升示范區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條例對編制示范區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項目清單作出規定,并對開展教育協同、醫療保障與醫療協作、養老服務合作、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等工作作出規定。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字:竇筠韻 朱黃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