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遙水遠情相系,肝膽相照手足親。美麗的折多河與壯觀的錢塘江在情歌故里交匯編織出絢爛的前景,是蕭然山畔的你們以‘應康定所需,盡蕭山所能’的幫扶擔當,生動詮釋了‘山海千里路,杭甘一家親’的深厚友誼……”
前不久,杭州市蕭山區人大代表、蕭山區家人公益互助服務中心會長邵海燕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它來自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用漢、藏兩種文字回顧了蕭康幫扶結出的累累碩果,字里行間情真意切。“這已經是我們連續第三年收到康定市委、市政府的感謝信。”
這一切,還得從一則新聞說起。2021年5月,根據杭州市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結對關系優化調整方案,蕭山區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次月,邵海燕在蕭山網上看到了關于蕭山區康定市工作分隊隊員為康定老百姓排憂解難的報道,文中提及當地一些學校硬件設施差,部分學生不僅學習生活條件艱苦,還要兼顧家務、農活和學習。
“看到報道,我第一反應就是我們能做些什么。”邵海燕決定伸出援手。于是,康定市工作分隊、蕭山網及蕭山區家人公益互助服務中心一拍即合,“愛心之約”由此開啟。
700多天,盡管其間經歷了疫情、臺風,赴約行程多次改期,但這個約定從未停歇。在這場約定中,邵海燕帶領“家人公益”聯系了6位蕭山中小學生與康定6位小學生進行互助結對,5位愛心人士也與這6位康定小學生開展為期三年的定向幫扶。
不遠千里,傳遞大愛。短短三年,“家人公益”向康定累計捐贈現金及各類物資共計價值100余萬元,兩地齊力共譜“山海情”的事跡,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
身為一名區人大代表,邵海燕堅守為民履職初心。“我們離群眾最近,為群眾辦好事、解難題是一種幸福。”在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中,邵海燕偶然發現蕭紹路179號周邊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在深入調研后,她向區人大提出了《關于綜合整治蕭紹路179號與周邊環境的建議》,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回應,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也前往現場踏看、督促整改,現在,那里的環境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她還積極參與各類代表活動,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整理了各類意見建議20余件。在她的建議下,杜湖內河清淤順利開展,風情快速路(金城路—湘湖路)及時安裝了高架隔音板,杜湖路與湘湖初中之間的斷頭路也通了,學生去家門口的學校上學不用再“繞圈圈”。
“作為人大代表,一定要力所能及幫助大家,用公益踐行這份責任,用行動守護這份責任。”接下來,邵海燕還將繼續帶領“家人公益”,讓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多關心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