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落地中國的足球商業賽像一場盛大的煙花,在盛夏極盡綻放,而到了冬天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阿根廷的“工體之約”成了不可復制的神話,無論是C羅還是梅西近期的訪華都以失敗告終,后者更是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地雞毛之后,如何收拾好殘局,真正辦好比賽,成為了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邁阿密國際中國行的取消,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徹底掀開了球星們中國行鬧劇的大幕。
2023年年底,利雅得勝利的深圳之行和邁阿密國際的香港之行相繼官宣。同樣的球星中國行,同樣的造勢許久,讓兩場比賽在球迷心中的期待值被無限拉高,
但眾多元素的加持,卻依舊沒能在復制2023年6月梅西來華那場比賽的效果。有意思的是,在賽前就有部分行業人士公開表示并不看好,之后的事實更是證明了這一點。不管是C羅,還是梅西,都沒能如中國球迷所預想的一般上場比賽。
2024年1月23日晚,關于C羅在受傷之后能否在深圳上場出賽,以及“利雅得勝利俱樂部中國行”比賽能否順利舉辦,賽事主辦方在讓現場記者等待4小時有余后終于露面,宣布C羅因身體原因無法上場、比賽將延期舉行、利雅得勝利將在未來再次訪華,同時承諾了退票、報銷機酒等相關補償措施。C羅本人也出席了發布會,表示:“我要向中國球迷道歉……我們沒有取消比賽,我們會回來的,中國球迷一直在我心里。”
心懷不滿的球迷聚集在球隊酒店外,沮喪和憤怒之情讓現場秩序都有些失控,在那個時間段,絕大多數外地的觀眾都是請假才來到深圳,并且提前幾個月就在為這幾天做著規劃,臨比賽開始不到24小時才通知取消,確實讓遠道而來的球迷難以控制情緒。
要知道在之前幾天,主辦方始終聲稱C羅一定會在兩場比賽中亮相,而且C羅本人渴望打滿全場。甚至在此前的歡迎晚宴上,總體來看各項環節順利進行,完全沒有比賽要取消的意思。
除了比賽本身出問題之外,關于本次C羅中國行也傳出過很多負面消息,例如歡迎晚宴將座位大量出售給網紅,導致現場有很多人通過直播等方式利用C羅來為自己掙流量,甚至還傳出了“C羅敬酒圖”。不過好在主辦方事后積極的處理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球迷們的不滿情緒。而梅西和邁阿密國際的香港行,則是最終徹底點燃了球迷的憤怒情緒。
2月4日晚,邁阿密國際與中國香港明星隊的表演賽并未取消,如期開賽,但全場球迷翹首以盼的梅西卻坐在替補席上全程沒有準備上場的跡象,直到比賽結束都沒有上場比賽,其賽后躲避與頒獎嘉賓握手等行為更引發了中國球迷輿論的不滿。比賽最后時刻,一部分球迷開始提前退場,甚至高喊“退票”。邁阿密國際方稱梅西有傷在身無法比賽,而梅西自己短期內并未回應,卻在三天之后,2月了日邁阿密國際與日本俱樂部在神戶勝利船的友誼賽中替補登場,無疑引發了更大的不滿。
也在7日當天,梅西的個人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消息澄清傷病問題。
然而,在梅西本人明顯位于日本時,這條IP地址顯示發布于四川的微博,并沒有平息輿論。
2月19日,梅西微博再一次更新,這次他用視頻的形式進行了澄清。這條發布于上海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位。
“大家好,我已經讀到并聽到了很多在中國香港比賽后被提及的話,我想錄制這個視頻,給出真實的情況,希望大家不會再繼續看到不實的消息了。我聽到有人說我因為政治原因或許多其他原因不想參賽,但這些都不是真的,如果真是這樣我甚至不會去日本,或者像之前那樣多次訪問中國……真實的情況是,我有內收肌炎癥,在沙特的第一場友誼賽賽前就感覺到了,所以沒能參加比賽。一如既往的,我想向中國的所有球迷送上最好的祝福,我一直對你們抱有特別的感情,并將繼續如此,希望不久我們能再見……大大的擁抱,保重,Ciao!”
而此時這樣的澄清對于平息輿論來說已經晚了。
更晚些時候,這場比賽的主辦方Tatler Asia在官網公布:“為通過官方渠道購買2月4日香港隊對國際邁阿密CF賽事門票的公眾,提供50%退款的安排,門票手續費、其他費用或與比賽相關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住宿等費用。”目前退費是否全部到位,仍是一個未知數。
“梅西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并非僅此而已:2月9日、10日,杭州市體育局和北京足協先后發布聲明確認取消、不會承辦與梅西、阿根廷有關的足球賽事,這代表著原計劃中阿根廷3月來華,在杭州奧體中心對陣尼日利亞隊和在北京工體對陣科特迪瓦隊的比賽宣告流產。對于比賽的取消,阿根廷TYC體育表示非常無奈,雖然可以將比賽安排在其他地方進行,但這樣的變故自然不利于阿根廷的備戰,而時間對于阿根廷隊來說也相當緊張。最終,阿根廷方面將熱身賽改在美國進行,分別在3月23日、27日戰勝了薩爾瓦多與哥斯達黎加。也有消息稱,“2月事件”產生的影響使巴薩和拜仁今夏原本計劃中的中國行基本宣布泡湯,幾大中國品牌和海外球星的合作泡湯,至少五位球星取消了來中國執教及建立青訓的想法。其中的顧慮包括中國足協的審批問題、中國城市對承辦的把握程度問題以及資本的投資信心問題。
“甚至拜仁自掏腰包來,不需要任何其他資本參與,結果也拿不到任何審批。中國足協被德國足協和FIFA詬病,為什么變得如此封閉。至少4家品牌將取消日后和海外球星和球隊的合作計劃,已有的簽約將不再續約,原因是風險太大。”該消息的可信程度仍有待考究,畢竟消息中提到的巴薩在3月19日就已經宣布了今夏的美國行計劃,季前賽的對手分別為曼城、皇馬以及米蘭。
國內方面,3月6日,曾經對“梅西事件”表示重點關注的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在接受采訪時再次談到了此事,他表示:“某某人的這個事件,兔年過去了,龍年也來了,我希望是抱著一個向前看的心態去看。那事實上,我們賀歲杯給了新的一年大家鼓舞人心的一場體育比賽,17位歐美的明星來香港踢球,幾萬人入了場,非常轟動。賽余的時間去香港行山,去宣傳我們的美景,這是個好事。”
梅西和C羅,兩位過去二十年中足壇絕對的頂流,職業生涯末期來中國參加商業比賽的故事,像一部有著歐亨利式結尾的小說。盡管我們一直在猜想比賽最終能否順利成行,但沒有人能想到最終會以兩場鬧劇的方式收場。
更不用說,在梅西與邁阿密于香港引發巨大負面輿論,進而導致原定在國內的阿根廷友誼賽泡湯之后,國內的球迷該以什么視角重新看待他們曾經無限熱愛的球隊、球星;而球星、俱樂部又該如何看待中國的足球市場。一場場鬧劇,不僅消耗的是球迷們的熱情,更消弭著“中國企業能在中國承辦好商業賽”的承諾,更可能的情況是即使國外俱樂部想要來中國辦賽發展市場,卻不知道找誰能辦好比賽、安頓好球員、管理好球迷、履行好合同,最終無奈打消意向的雙輸境況。而越沒有球隊來華訪問辦賽,中國球市與海外相聯系的這一方面就會越萎縮,進而損失更多球隊對中國市場的看好和信任,這是我們極不愿看到的惡性循環。
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2023年6月份阿根廷中國行的成功與盈利,給了很多行業外公司一種幻想:“不就是一場比賽嗎?我也能辦!”
事實上正如前文提到的,邁迦體育有著豐富的體育行業經驗和資源,比如在針對邁阿密國際在國內的行程和商業活動時,他們不僅充分安排了球員見面、公開訓練、簽名晚宴等場外環節,甚至敲定了梅西若獲得金球獎將攜帶獎杯前來的事宜。
然而即便如此,邁迦體育對于辦賽流程和難度的準備不足,也讓這群常規意義上的體育從業者見識到了“讓專業人干專業事”的意義。而無論是被取消的邁阿密國際中國行的慘淡收場,還是利雅得勝利、邁阿密國際在中國留下的一地雞毛,都證明了這種違背行業規律的偶然事件是無法復制的,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或者商業賽事,更需要懷揣敬畏之心去認真對待賽事的籌備、球迷的熱情和來之不易的市場契機。
另外,同更早以前中國承辦ICC、意大利超級杯等賽事,尤文、國米、阿森納、切爾西等歐陸豪門來華的前例相比,無論是邁阿密國際還是利雅得勝利,其球隊的IP聲量與影響力都難以企及梅西與C羅這兩位超級巨星的個人效應。球迷大多不是為了球隊,而是為了球星個人而買單,雖然明面上掛著球隊來華的招牌,但實際從俱樂部、承辦公司到球迷,大家都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將商業行為的成敗和整支球隊的聲譽全部押寶在性格迥異、傷病風險大、極具變數的球星個人身上,這樣的豪賭既不理智,也不劃算。
有曾嘗試促成品牌贊助這次賽事的營銷公司曾表示:“在官宣之后很多品牌都曾問價,卻沒有一家達成實際合作。有意思的是,相比于贊助賽事,更多的品牌是在尋找與梅西或者小貝個人合作的可能性,并且相當一部分甚至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阿根廷中國行的爆火,以及過去一個多賽季里中超聯賽的回歸,讓中國球迷重新找回了現場觀賽的激情,也證明了中國的足球市場仍是一片值得耕耘的沃土。不是中國球迷沒有消費力,不是中國球迷不愛看比賽,大家只需要更好的賽事產品,需要更好的觀賽體驗,才愿意用鈔票來投出自己的一票。
梅羅訪華商業賽的失敗,不失為對行業敲響的一聲警鐘,告誡那些對這個行業有錯誤認知的潛在入局者要有更多敬畏之心:讓垂涎短期金錢利益的投機者重新審視、遵循行業規則;敦促那些成熟的賽事公司組織方為球迷打造出,能真正激活市場,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品牌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