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開始,時任銅羅中學政教處副主任的李金林建立了貧困生檔案,包括結對助學清單、成績單、思想反饋表等,不僅關注貧困生的學習成績,也注重思想引導?!懊總€人的家庭條件不一樣,性格也不同,做工作必須因人而異。”他挨家挨戶上門家訪,摸清學生家庭情況。
更多時候,李金林則是奔波在路上,為學生們籌集資金。銅羅中學畢業的小高(化名),雖然中考成績優異,但因交不起2500元的學雜費等而打算輟學?!拔抑肋@件事后很著急,趕緊騎著自行車跑社區、跑企業,到處尋求幫助?!崩罱鹆终f,在一名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小高準時到高中報到,讀完了高中和大學,后來還入職了蘇州一家企業。
在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銅羅社區迎春村,李金林的家看起來有些破舊,水泥地、木板門,墻壁還是20多年前兒子結婚時粉刷的。但他把學生們放在第一位,從不吝嗇金錢、時間和精力。兒子、兒媳都住在城里,總勸老人到城里安度晚年,可李金林放不下那些學生:“這里還有許多孩子需要幫助,我想留下來繼續照顧他們?!?/p>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4月3日)
◆素材解讀
1.凡人善舉最為動人。李金林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做著不普通的事情。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對貧困學生進行幫扶,不僅對他們在經濟上進行幫助,還注重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
2.奉獻的人生最美麗。奉獻不是口號,而應付諸行動,這一點在李金林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為了幫助貧困生,他甘愿留守鄉村,自己仍住在舊房子。
◆適用話題
回報社會 無私奉獻 精神財富 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