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白玉蘭”綻放,展現中國戲劇勃勃生機
2024年4月26日晚,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本屆白玉蘭戲劇獎頒獎晚會以“花開白玉蘭·綻放新時代”為主題,著名表演藝術家一一揭曉獎項并為獲獎演員頒獎,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歡聚一堂,共同見證本屆白玉蘭戲劇獎頒獎盛況。
水袖輕舞春意濃,玉蘭花神現其間,一段水袖表演拉開了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紅毯儀式的序幕。2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代表,本屆白玉蘭戲劇獎評委、提名獎演員,相關中外劇組主創代表、特邀嘉賓等盛裝出席,走上這條為辛勤奉獻的文藝工作者鋪設的榮耀之路。在閃耀著璀璨星光的紅毯上,在浸潤著戲劇養分的白玉蘭樹下,共同感受中國戲劇的勃勃生機與無限魅力。
玉蘭花開,薪火綿延,圣潔光輝照乾坤。戲曲絕活“亮相”和由越劇表演藝術家趙志剛、揚劇表演藝術家李政成、滬劇表演藝術家華雯和優秀青年京劇演員馬佳共同演唱的《白玉蘭之歌》,拉開了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的序幕。北京京劇院的王岳凌,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袁媛、趙章偉,上海昆劇團的羅晨雪、胡維露,浙江婺劇團的陳麗俐、楊霞云、樓勝,四地藝術家先后為觀眾帶來經典戲曲表演,展現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上海雜技團帶來雜技劇《天山雪》選段,呈現出獨有的魅力。該劇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潤疆的豐碩成果為背景,展現了滬疆兩地三代人共同建設新疆的生動畫卷。白玉蘭戲劇獎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舞臺,吸引了全國以及海外名團、名家、名劇參評。那么,當中外文化交流碰撞,將擦出怎樣奇妙的火花?頒獎晚會上俄羅斯演員安菲薩·基里利娜與中國演員洪之光帶來的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選段給出了答案。一直以來,文藝工作者劈波斬浪、砥礪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著名歌唱家魏松、王麗達共同演唱歌曲《領航》展現了這一畫面。
傳承與發展戲劇藝術,需要秉持對藝術的敬畏和堅守。數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這方面,老藝術家們為我們作出了杰出的表率,他們把畢生心力奉獻給表演藝術事業,為戲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今年白玉蘭戲劇獎將特殊貢獻獎頒發給92歲高齡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呂瑞英,獎掖其為中國戲劇藝術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共受理參評劇目83臺,參評演員總數152人,劇目和演員數量均創白玉蘭戲劇獎歷史新高。其中上海劇目20臺,外省市劇目60臺,國外劇目3臺。這些劇目中戲曲類劇目54臺,戲劇類劇目23臺,音舞類劇目6臺,涉及劇種有京劇、昆劇、越劇、川劇、評劇、粵劇、晉劇、錫劇、淮劇、滬劇、花鼓戲、曲劇、閩劇13個戲曲劇種和話劇、音樂劇、舞劇、兒童劇4個戲劇藝術門類。
本屆152位參評演員中,參評主角獎的有68人,參評配角獎的有44人,參評新人主角獎的有25人,參評新人配角獎的有15人。參評演員中,上海院團演員34人,非上海院團演員110人,國外演員8人。這152名參評演員,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江蘇、浙江、安徽、廣東、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四川、貴州、西藏等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中國臺灣地區,此外還有來自英國和俄羅斯的外籍演員。
在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的各獎項角逐中,朱潔靜獲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榜首,辛芷蕾、安菲薩·基里利娜(Anfisa Kirillina,俄羅斯)、張璇、季春艷、楊彥、李曉旭、曾昭娟、劉敏濤、馮冠博獲主角獎。配角獎榜首為郝平所獲得,程佩潔、黃涓涓、顧愷、楊梅、蔡燦得(中國臺灣)、邱海東、劉艷麗獲配角獎。此外,楊帥獲得新人主角獎榜首,李晶花、俞果、潘梓健、李云霄獲新人獎主角獎;曾巧童獲得新人配角獎榜首,楊藝苓、格多獲新人獎配角獎。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自1989年創辦以來,已舉辦了31屆,受理申報劇目2300余臺,涉及劇種近90多個,參評演員3800多名,累計已有826人獲獎,見證了無數戲劇人的成長與輝煌。
白玉蘭戲劇獎之所以擁有今天的影響力,與長期以來堅持正確的傳播和評選導向密不可分。正是因為有了公正、公平的評選機制,才能不斷評出新風氣、評出權威性。頒獎晚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會主任奚美娟代表本屆評委會上臺致辭時表示,中國戲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白玉蘭花,以其純潔、高雅的品質,高尚、卓越的藝術追求,與戲劇之光相互輝映,點亮心靈。文藝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和藝術理想。
“惠民演出的舞臺也許并不華麗,但是很美麗”
2024年4月27日,由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組委會辦公室、閔行區委宣傳部、華師大黨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上海劇協、閔行區文旅局、閔行區文聯、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聯合承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之“從春天里來·到人民中去——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暨新時代文藝志愿服務專場演出”,在閔行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開場的水袖《花開白玉蘭》,由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教師牟元笛與學生一起演繹,用肢體語言和戲曲水袖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神、韻、美的同時,也為專場演出拉開了一道亮麗的帷幕。
本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獲獎者馮冠博和張璇聯袂帶來京劇《四郎探母·坐宮》,新人主角獎獲獎者楊帥帶來閩劇《林則徐與王鼎》選段,新人配角提名獎獲獎者王裕仁聯手川劇演員王耀超、鄧方園帶來川劇絕活《褶子功·變臉》,配角獎獲獎者劉艷麗與搭檔新人主角獎獲得者李晶花帶來曲劇《魯鎮》選段,主角獎獲獎者曾昭娟帶來評劇《金娥》選段,帶領觀眾一起領略傳統之美、戲曲之美。
無論是劇場演出,還是惠民舞臺的表演,獲獎演員們都全力以赴。閩劇演員楊帥說:“能夠為上海的學校、基層單位和人民群眾展示我們閩劇的特色,我覺得是特別好的機會,讓大家知道在中國的東南方,在福建,還有一個劇種叫閩劇,它很好聽也很好玩。”而曲劇演員劉艷麗也表示:“惠民演出對戲曲表演非常重要。其實我們在當地會有很多下基層的展演活動,我們始終認為戲曲要扎根群眾,基層特別是鄉村的群眾對我們的演出總是充滿了期待與熱情,是群眾賦予我們更大的舞臺、更堅實的演繹空間,因此,我們的表演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伴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和深化發展,江南戲曲也日益呈現出興旺繁榮的新發展格局。專場演出上,一組“錦繡江南·戲曲聯唱”帶給觀眾驚喜:本屆“白玉蘭”主角獎獲獎者李曉旭、新人主角獎獲獎者俞果、主角獎獲獎者季春艷、配角獎獲獎者顧愷分別帶來了越劇《唐伯虎點秋香》、越劇《舞臺姐妹》、錫劇《庵堂相會》、滬劇《叛逆女性》的選段。滬劇演員顧愷說:“上海是滬劇的發源地,而海派文化的發揚也使得滬劇的輻射范圍更加廣闊。無論在上海還是滬外,無論舞臺大小,無論觀眾多少,我們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演出之中。滬劇從人民中走來,我們也應當積極地走到人民之中。”
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權威性的戲劇領域的專業獎項,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海納百川、融匯中外,專場演出上,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獎者、來自俄羅斯的安菲薩·基里利娜帶來音樂劇《愛麗絲夢游仙境》插曲《Finding Wonderland》。
今年是舞劇《朱鹮》首演的十周年,主演朱潔靜因精湛舞藝和出色表演,斬獲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榜首,她在此次文藝志愿服務專場舞臺上與第30屆主角獎獲獎者王佳俊帶來唯美的舞劇《朱鹮》選段。“是《朱鹮》讓我開始關注跳舞除了‘美以外的另一層追求:我們的舞跳給誰看?或者說,我的舞蹈之路應該如何走得更遠、更好?頒獎晚會上我給出了答案——我要用舞蹈把美和愛傳遞給更多的人。”朱潔靜笑稱,4月26日晚的領獎發言她很激動地說了很多,而這場“到人民中去”的表演也是“獲獎感言”,因為對于一個舞者,最生動的語言是要在舞臺上用肢體表達的。
演出最后,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獎者劉敏濤、配角獎獲獎者蔡燦得、主角獎獲獎者楊彥、主角提名獎獲獎者劉炫銳共同帶來配樂朗誦《和春天同在》。相比于閃亮的頒獎晚會,在劉敏濤看來,今天這個惠民演出的舞臺也許并不華麗,但是很美麗,“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繼續支持文藝惠民的活動,因為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是我們文藝工作者應該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專場演出現場的觀眾覆蓋了各個年齡層。一位華東師范大學的同學表示:“今天的演出在學校旁邊舉辦,又恰巧在周六,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我們平時觀看話劇和音樂劇比較多,看見今天的節目單中有很多極少接觸的傳統劇種,所以特別感興趣。”本次演出也同時吸引了眾多的民營劇團和戲曲愛好者,上海隴韻滬劇團的團長阿姨帶領一幫老姐妹前來“捧場”:“我們民營劇團平時也常常去養老院等基層單位開展慰問演出。今天這樣一個全都是‘白玉蘭獲獎者的惠民演出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特別是今天的展演除了滬劇還有其他很多傳統劇種,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玉蘭花開·魅力上海”走進維也納、布達佩斯
當地時間5月8日,應“2024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主辦方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維也納聯合國新聞署的共同邀請,由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會、奧中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市戲劇家協會聯合承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支持的“玉蘭花開·魅力上海——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代表專場演出”,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維也納國際中心精彩亮相,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李松大使和夫人王曉琳參贊,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上海劇協主席谷好好,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會會長王海軍,奧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常愷等出席活動,維也納各國際組織和各國常駐團官員及當地華人華僑觀看演出。
專場演出中,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歷屆獲獎藝術家代表等,為觀看演出的中外嘉賓和觀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表演。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以一曲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小河淌水》拉開演出帷幕。京劇演員陳圣杰、楊亞男分別演繹了京劇《上天臺》《火鳳凰》選段,昆曲演員黎安、張冉表演了昆曲《牡丹亭》選段,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章瑞虹演繹了越劇《梁祝》選段,滬劇表演藝術家華雯表演了滬劇《羅漢錢》選段,精彩演出既展現了底蘊深厚的戲曲藝術魅力,也生動演繹了至情至性的中國故事。男中音歌唱家楊小勇表演了民族歌劇《沂蒙山》選段,芭蕾舞演員吳虎生、戚冰雪展現了芭蕾舞劇《花樣年華》選段,雜技演員張珂、魏郭俊演繹了雜技劇《天山雪》選段,這些優秀原創劇目選段的出色演繹,既展現了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多彩戲劇文化,也體現了上海演藝“碼頭”的熱鬧非凡,文化“潮頭”亦活水不斷。專場演出上,楊小勇、王作欣還帶來了輕歌劇《風流寡婦》選段,西方經典的中國演繹,別具風采。最后,全體演員共同演唱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題歌《白玉蘭之歌》,悠揚的歌聲中演出圓滿落下帷幕。精致的扮相、精湛的才藝、精美的服飾、精深的內涵,洋溢著濃郁的海派風情,無一不讓現場嘉賓和觀眾驚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演出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產生轟動效果,喝彩連連、掌聲陣陣。
李松大使表示,這場演出是他在維也納國際中心圓廳看到的藝術水準最高的演出,也是2024年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中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非常感謝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藝術家們對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的大力支持。
活動現場滾動播放了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形象片,展現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專場演出結束后,谷好好在維也納國際中心舉辦了一場題為《不到園林,哪知春色如許》的昆曲藝術講座,王海軍中英文主持。谷好好講述了“百戲之師”中國昆劇的藝術魅力及自己的藝術夢想。黎安、張冉配合講座進行了精彩演繹。谷好好表示,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誕生35年了,本次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是白玉蘭戲劇獎的首次組團出訪,邀請了十多位藝術家,組建了一支積極傳播中華文明、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上海精彩的文化使團,在國際舞臺體現文脈深厚、意蘊雋永的傳統戲劇藝術,展現了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一直以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始終與時代同行,不斷與時俱進,尋求新的突破。白玉蘭戲劇獎要努力走向世界舞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不斷擴大白玉蘭戲劇獎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傳播和弘揚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作出新貢獻。”
王作欣表示,以前曾經來過很多次維也納,但這一次跟隨上海白玉蘭戲劇獎這個團隊一起,與不同劇種的朋友們一起,在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中為世界各國的使團們奉獻一場特別有意義的節目,非常難忘。“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國際大家庭的其樂融融的氣氛,我們也非常愿意向國際朋友們展示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化藝術,并且得到了不同國家朋友們的熱烈反饋,都對中國的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
華雯表示,作為上海人,作為一個滬劇演員,向歐洲、向全世界觀眾朋友們傳播我們上海的聲音,非常有意義。“這個舞臺很特別,觀演關系上拉得很近,我能很清晰地看到觀眾的表情,跟他們對視。雖然外國朋友對我所唱的內容可能并不了解,但他們臉上帶著笑容,看得非常認真。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什么樣的藝術表現方式,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不管語言通不通,觀眾對于演出中我們各個劇種所要表現的人物情感以及各自獨特的魅力,都給到了非常高的關注度和接受度。”
方亞芬、張冉還清晰地記得,2019年她們有幸跟隨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江南文化交流團”參與當年的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五年之后,又回到這里。方亞芬感慨道:“走進這里的圓廳,一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為了完美呈現演出,我們精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互相幫助,互相配合,齊心協力在國際舞臺展現我們中國戲曲的魅力。李松大使對演出給予高度評價,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希望有機會能參與更多白玉蘭戲劇獎的活動,更多地走出國門,讓世界各國人民知道中國戲曲的博大精深,知道上海還有一個具有很大影響力、權威性的戲劇領域的專業獎項——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
為了通過每一個舞步、每一個轉身,向世界展示海派芭蕾的獨特韻味和中國芭蕾的無限魅力,吳虎生堅持帶病演出,與舞伴戚冰雪獻上了芭蕾舞劇《花樣年華》中的雙人舞。吳虎生感慨,能夠親身參與到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的演出中,深感驕傲與自豪。現場觀眾的熱烈反饋,也讓他深刻感受到了藝術的力量,“它能夠跨越國界,成為溝通的橋梁。這也讓我更加堅信,藝術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夠讓我們共同感受并欣賞到不同文明的獨特魅力”。
演出現場,中外觀眾目不轉睛地欣賞著,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瞬間。一位觀眾興奮地說,無論是她所熟悉的芭蕾的上海特色演繹,超高難度的驚險的中國雜技,還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戲劇,都讓她驚嘆不已。演出結束后,她還興致勃勃地學起了京劇長綢。“我告訴她如何舞動手中的長綢,她不僅能理解并且還能舞出綢花,這種互動讓我感覺到國際朋友對我們的藝術很感興趣,也突顯了這里的藝術氛圍非常濃厚!”楊亞男說道,“希望白玉蘭的花香能飄向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世界友人看到我們這個團隊,感受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魅力!”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匈建交75周年。當地時間5月11日,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代表繼圓滿完成“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中的專場演出和昆曲藝術講座后,應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和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邀請,抵達匈牙利布達佩斯,并于當晚在MOM文化中心為匈牙利的中外觀眾奉上“玉蘭花開·魅力上海”戲劇專場演出。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金浩,匈牙利匈中友好協會主席海笛、副主席埃麗卡等出席觀看演出。
當地時間5月8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匈雙方達成多項合作共識。其中,關于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啟動運營的消息備受中匈各界關注。金浩表示,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下一步將更好地服務于中匈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包括將邀請更多像“玉蘭花開·魅力上海”這樣的高水平的演出來到布達佩斯,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民心相通。
海笛表示,中匈兩國的交流有非常悠遠的歷史,而現在正處于兩國交往的黃金期。專場演出非常豐富多彩,她曾經在上海生活過10年,所以很了解上海的文化。非常希望以后能夠有更多文化方面的交流,把上海的文化介紹到匈牙利,也很希望能夠把更多匈牙利的傳統文化介紹到上海。
演出現場,越劇《梁祝》優美的旋律響起時,一種來自祖國家鄉的親切感讓華人華僑觀眾們動容,而中國的愛情故事也讓匈牙利觀眾感動。章瑞虹此次是第二次來到布達佩斯MOM文化中心,2017年她曾受邀來此參與“文化中國·四海同春”中匈手拉手大型新春電視文藝晚會,當時也演了《梁祝》。1953年拍攝完成的電影版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我國拍攝的第一部舞臺戲曲片,也是新中國建立后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經典的魅力以及電影藝術的助推,舞臺版《梁祝》廣為流傳,且經常受邀參與高規格的國際演出,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張名片。“希望通過白玉蘭戲劇獎搭建的國際平臺,更好地去傳承經典,去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章瑞虹說。
黎安表示,2001年中國的昆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受到全世界很多人的喜愛。此次很有幸跟隨白玉蘭戲劇獎獲獎代表團把600年的昆曲原汁原味地帶到維也納聯合國總部的舞臺和布達佩斯的國際舞臺,讓更多的國際友人聽見了江南的水磨腔、看到了昆曲的載歌載舞。除了昆曲外,此次演出還有京劇、越劇、滬劇、歌劇、芭蕾舞、雜技等,既傳統又現代,展現了經典精彩的中國戲劇的文化,也讓世界看到我們上海文藝創作的新風貌。
演出結束后,不少當地華人華僑來到后臺與演員們合影留念、請求簽名,包括好幾位小戲迷。19歲的李政橋在布達佩斯上學,從小喜歡戲曲,在網上看到演出消息后,立刻與家人一起過來觀看演出,“非常驚艷!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不同的戲劇藝術,一睹名家風范,機會真的特別難得。”14歲的季一媛來到布達佩斯一年多,以前在國內時了解過戲曲藝術且入了迷,這次忽然看到平時網上關注的上海藝術家來到了布達佩斯,驚喜不已,特趕來圓自己的追星夢。
除了榮幸、自豪,藝術家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責任、使命。參演的白玉蘭戲劇獎獲獎藝術家們紛紛表示,此次能作為中匈友誼的文化使者,一起為國際友人奉上一臺集中國元素、傳統文化和海派韻味于一體的戲劇演出,非常榮幸與自豪,也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身上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希望以后能帶著更多優秀作品走進匈牙利,助力推動兩國續寫友好新故事、繪就“黃金航道”互利合作新篇章,也希望能在更多國際舞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為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文化繁榮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上海的觀眾愛戲,懂戲!所以,我們才敢來,想來!”
2024年5月24日到6月2日,10臺由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演員出演的優秀劇目也在上海進行了精彩的展演,將名家云集、劇種薈萃、風格多元的戲劇藝術大餐送到了百姓家門口,播撒了藝術的種子,收獲了無數的掌聲。此次展演引入了線上線下兩種賞劇模式,拓寬了文藝惠民、文藝樂民的形式與渠道,滿足了人民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踐行了白玉蘭戲劇獎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承諾與誓言。
自第31屆白玉蘭戲劇獎開始,組委會辦公室創設了獲獎演員劇目展演機制。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劇目展演挑選《鳳凰臺》《過崖記》《刻經》《金娥》《陽明悟道》《三盜令》《玲瓏女》《錢塘里》《舞臺姐妹》《浮生一夢》10部主角獎、配角獎和新人主角獎獲獎演員的代表劇目,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宛平劇院、美琪大戲院、北外灘友邦大劇院等市區主要劇場,以及復旦大學等高校,還有松江、金山、奉賢等五個新城劇場進行演出。
白玉蘭戲劇獎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每場展演劇目均積極響應組委會要求,配置了大量的公益票贈送給市勞模協會、市志愿者協會和廣大的戲劇愛好者,此外還特別邀請殘障人士、自閉癥兒童等特殊群體觀摩欣賞劇目,取得了公益效益和市場效益的雙豐收。
據統計,10場展演劇場觀眾共計一萬多人次。組委會還精心挑選了閩劇《過崖記》、話劇《刻經》、京劇《陽明悟道》、錫劇《玲瓏女》這4臺不同樣式的口碑好戲進行了網絡公益直播,在中國文藝網微信視頻號、上海文聯微信視頻號、百事通微信視頻號、東方明珠移動電視微信視頻號、遇見福州微信視頻號、Z視介App等新媒體平臺與劇場同步開播,線上線下熱鬧非凡。“獲獎演員劇目展演”為演員打造了展示精湛演技的平臺,為觀眾創造了觀摩精品力作的機會,收獲了觀眾和演員的一致好評。
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得者李曉旭與南京市越劇團為上海觀眾送上了詩韻越劇《鳳凰臺》,演出反響熱烈,松江云間劇院內掌聲屢次響起。觀眾景女士觀看演出后贊嘆道,“李曉旭以其飽滿的激情、精湛的四功五法、獨特的流派特色,詮釋了李白的精氣神韻,揮毫了一幅完美的詩畫”。
“評劇《金娥》讓傳統戲煥發出新的光彩。演員演得精彩,我們看得過癮!曾昭娟以她的實力表演成功塑造了金娥。”觀眾俞先生感嘆道。觀眾藍先生在觀劇前特地參加了《金娥》劇組的導賞活動,了解到主演曾昭娟在演出中受過傷。當他在演出現場看到曾昭娟為了劇情需要,克服自身的傷病完成了大量高難度動作時,非常感動。與此同時,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得者曾昭娟也被上海觀眾的熱情與專業所打動。“我要感謝上海白玉蘭戲劇獎給了我們這方舞臺,大上海,擁抱四方的胸懷,可敬!我更要感謝大上海的觀眾。我一直希望我們評劇能走出北方。每次來上海,這里的觀眾都讓我們感受到滿懷真誠的溫暖,熱情的掌聲還有留給我們的各種反饋都讓我們覺得:上海的觀眾愛戲,懂戲!所以,我們才敢來,想來!”
對于此次參加獲獎演員劇目展演,從福州趕來的本屆白玉蘭戲劇獎新人主角獎獲得者楊帥表示非常榮幸,“感謝組委會為我們提供了美琪大劇院這個琪玉無瑕、歷史悠久的舞臺,演出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掌聲不斷,對于表演的每一個節點都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反饋。閩劇《過崖記》是迄今為止我所接觸到的最吃功的劇目,每一場的演出我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每一場都熱血滿滿、情緒高漲。”觀眾看了演出后,同樣情緒高漲。觀眾盧女士表示這是第一次看閩劇,感到唱段很好聽。“很感謝白玉蘭戲劇獎,讓我們足不出‘滬就可以欣賞到各地劇曲的獨特魅力。”
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得者馮冠博與貴州京劇院為上海觀眾獻上了京劇《陽明悟道》。演出謝幕后觀眾紛紛拍手叫好,觀眾原先生贊嘆道:“精彩!不愧為白玉蘭戲劇獎獲獎作品!”馮冠博表示,此次參加展演深感榮幸和自豪。“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與交流的機會,能與眾多優秀演員共同展現戲劇的魅力。在表演方面,我深刻體會到深入理解角色的重要性,只有將自己融入角色,才能真實地展現情感。同時,不斷磨練演技、提高自身素養也是關鍵。每次演出都是一次成長,我會繼續努力,為觀眾帶來更精彩的表演。”
為了讓更多上海市民有機會走進劇院,切身感受全國各地戲劇的特色和精彩,此次獲獎演員劇目展演也走進諸多遠郊的劇場。本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得者季春艷與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帶著錫劇《玲瓏女》來到金山區文化館,現場反響熱烈。觀眾吳女士感慨,非常感謝這場送到家門口的戲劇大餐,也為劇團演員的辛苦演出點贊,尤其是“季春艷扮相靚麗俊俏、嗓音細膩,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演出圓滿結束后,金山區文化館特地為劇組送上了寓意美好的農民畫,表達感謝的同時也期待以后更深入地交流合作。
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新人主角獎獲得者俞果與上海越劇院在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惠南分中心上演了越劇《舞臺姐妹》。“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演員文藝志愿服務專場演出的主題‘從春天里來·到人民中去。藝術,本就是從群眾中來,也應當到群眾中去。為了這次展演,院團老師們為我精心打磨、反復排練,我也在其中繼續對人物進行摸索。能在演藝生涯中遇到這樣一個挑戰性極強的角色的我很幸運,能憑借這個角色得到白玉蘭組委會的肯定的我更幸運!我將帶著這份幸運,繼續砥礪前行!”俞果感慨道。?
除了劇場,第32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演員劇目展演還走進了大學。上海京劇院的京劇《三盜令》在復旦大學相輝堂鄭裕彤劇場亮相,復旦師生們紛紛走進劇場觀摩了演出。作為一出京劇武生、武丑專工的大武戲,該劇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由本屆白玉蘭戲劇獎新人主角獎獲得者潘梓健飾演的“一枝花”蔡慶身輕如燕、詼諧傳神,引人入勝的武戲開打與群武戲引得臺下師生驚呼連連,掌聲不斷,深深被京劇武戲驚險熾熱的舞臺魅力所折服。
此次獲獎演員劇目展演,不僅讓更多年輕人有了親近白玉蘭戲劇獎、欣賞優秀戲劇作品的機會,還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群體心中。觀眾謝女士帶著讀初中的兒子一起觀摩了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獲獎者楊彥與南京市話劇團帶來的話劇《刻經》,她表示:“感謝白玉蘭戲劇獎讓我們看到了那么精彩的演出。主演臺詞功底好,身段走位也符合角色需要。這是一部很值得觀摩的劇,而且讓中學生也能感受優秀戲劇作品,弘揚傳統文化。”
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提名獎獲得者吳虎生與上海芭蕾舞團帶著芭蕾舞劇《浮生一夢》亮相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讓奉賢的觀眾倍感欣喜。與此同時,一群熱愛芭蕾的小觀眾在父母的陪同下,特意從市區趕到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感受芭蕾舞劇的魅力。
此次獲獎演員劇目展演不僅送戲到家門口,讓上海老百姓大飽眼福,還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觀眾來滬觀摩演出。徐女士是一名醫生,特地從江蘇趕到上海觀看越劇《錢塘里》,由于第二天一大早要上門診,看完演出后不得不連夜趕回,但她表示很開心能在劇場見證這一場演出,激動之余在返程的火車上用手機寫下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觀后感。本屆白玉蘭戲劇獎新人主角獎獲得者李云霄表示,很珍惜和大家每一次在劇場里度過的時光。她介紹這次參加展演的《錢塘里》是經過了新一輪打造和提升后的精修版,整個故事的節奏以及人物的內心都有了進一步提升。“在未來的成長之路上,我會繼續去做一個有心人,用心感知這個世界,豐富自己的內心,為今后遇到的另一個‘她做好積累和準備。”
文化品牌是城市的標識和名片。日前,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在以“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為主題的“上海文化品牌大會”上,獲得了“最具影響力案例20例”和“最受市民歡迎案例20例”兩項殊榮。白玉蘭戲劇獎已經成為上海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文化節展賽會頂流城市的關鍵一環。白玉蘭戲劇獎將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不斷以精品力作回應時代呼喚,以鮮明特色滿足人民期待,以創新創造涵養戲劇碼頭、做強傳播碼頭、勇立發展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