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廣東省社科規劃2021年度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服務供給合作網絡演化及影響因素研究”(GD21CGL26)。
" "作者簡介:栗曉靜(1982—),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管理學。
[摘 要]“雙高計劃”是我國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專業體系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為適應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在“雙高計劃”背景下,教學管理團隊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管理人才,為“雙高計劃”的實施和高職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想有效地為我國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動高校管理和內涵建設,就需要充分利用好雙高計劃背景,對教學管理團隊實施高質量內涵式改造。
[關鍵詞]雙高計劃;教學管理團隊;高質量;內涵式改造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5-0029-04
“雙高計劃”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建設上進行強有力的創新,并要注重加強教學管理團隊的建設。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隊伍正在不斷更新,一批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進入了高職教育體系中,其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都很高。然而,目前我國諸多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技能上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具有“雙師”素質的青年教師比較缺乏。在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決定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適應“雙高計劃”的發展需要,我國各大高職院校要加強教學管理團隊建設,為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優化教師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雙高計劃的理論架構
雙高計劃是將“項目管理”的理念引入教學管理團隊改造的研究中,要求在建設優秀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員參與指的是,教學管理既要有學校中高層的正確領導,也要有全校教職工、學生和相關社會人員的共同參與,每個人的行為均會影響教學管理團隊建設的效果。所謂全過程參與,就是高職院校要對改造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各項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從而對影響改造工作實施的各種不利因素進行控制[1]。規劃、實施與控制是項目管理的三大工作流程,教學管理團隊改造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目標的確定、系統的構建思想和實施過程等。實施指的是建立一個能夠實現教學高質量內涵式改造的組織結構,并實施一些具體的活動,是對項目進行日常評估、驗證和改進的過程。在高質量內涵式改造的整個過程中,項目控制始終都在進行,同時還會對項目質量展開評估和反饋,其主要目標是消除項目質量的偏差,避免出現問題。
二、現階段我國教學管理團隊內涵式改造的形勢剖析
(一)影響教師隊伍建設的師資培育
隨著“雙高計劃”的實施,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正致力于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與高質量內涵式改造,但目前教學管理隊伍的改造還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師資培訓制度缺乏科學性。各個高職院校都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培養,但很少有學校會針對不同水平、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培訓。這將導致教師培訓效果受到影響。二是師資隊伍的構成不夠科學。目前,在某些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主要是由學校里的專任老師擔任,缺少有實際生產操作經驗的專門人才參與其中。三是缺乏完善的師資管理體系。目前,在“雙高”高校中,對“雙師型”教師的評價標準還不夠清晰,對教師的晉升、考核和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無法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
(二)影響教學改革的教學體系形勢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改革中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有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教育與管理手段缺少創新。一些高等職業學校已經開始了學分制的試點工作,但是,因為專業的特殊性以及學期的設置等原因,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學分制的運用和執行效果不佳,無法適應學生個體化的需要。二是教學內容實用性存在不足。教學內容缺少創新性,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新要求等都沒有被及時地融入教學中,企業對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建設的參與程度不夠。三是教育信息資源的使用率較低。教育信息系統的建設還不健全,較難適應現代化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
(三)影響學生成長的教學目標設定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在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高職院校以向社會輸送技能人才為目標。但是目前,在諸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中,并沒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在與企業、社會聯系的過程中,往往把滿足社會需要作為最終發展目標,忽略了學生自己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2]。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開展中,因為沒有專業的培訓指導和技術人才,所以設定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學生有強烈的就業愿望,但是并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熱愛的職業崗位。長此以往,企業的人才流失現象會更加嚴重。
三、雙高計劃背景下對教學管理團隊的高質量內涵式改造的價值意蘊
(一)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雙高計劃”的推動下,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智慧校園建設成效顯著,信息技術已深入各專業的教學中。在如今信息獲取方式、傳播方式、處理方式、再生原理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提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隊伍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知識,使其在智慧校園與信息門戶的支撐下,將多媒體教學工具、大數據教學平臺以及智能化教學等手段充分應用起來,將更多生動形象、新奇有趣的專業知識傳遞到高職學生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3]。另一方面,對于評估高職課堂教學成效有幫助,教師能夠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采集課堂教學的信息,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來建立數據模型,這樣就能實時監測并總結課堂教學質量,并針對薄弱環節進行教學改進與管理優化,構建出一個智慧課堂教學的生態體系,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
為了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創造更好的教學環境,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進行了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在校內教師隊伍的組建上,由專業的負責人進行成員的選拔和培訓,鼓勵各學科的教師加入管理團隊中。但是,從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其所輸送專業人才的比例比重點高校要低得多,在學生基數占比例很大的情況下,還沒有實現相應數量的人才的轉化。為了拓寬院校學生的就業渠道,許多學校采取了校企合作模式,在畢業階段進行企業實訓,以提高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從根本上改善了教學管理的混亂局面,提高了教學管理團隊的專業化程度,有效地維護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以達到規范、高效、合理化和科學化發展的目標。
(三)契合產業集群的需要
伴隨著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業態層出不窮,并與傳統產業進行了進一步的融合,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思維、新產品、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程度越來越高,這倒逼高職教育要培養出與產業要求相匹配的高質量、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次,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工業4.0、產業形態的智能化現代化、產業需求的自主創新、產品導向的質量優先等的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迫切需要技藝精湛、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來支撐教學,從而使人才鏈和產業鏈緊密聯系,提高專業教育人才的質量和綜合素質,使之適應產業升級、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產業創新發展,最終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綜合水平[4]。
(四)促進院校、人才的發展
為了在滿足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的同時,實現教師與學生個人的發展,必須厘清高職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目標,也就是從精通技術到德、技雙修,培養“三高”人才;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培養創新型數字人才;從知識導向到能力導向,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等。此外,高職院校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保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注重提高職業院校大學生的政治信念、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雙高計劃背景下教學管理團隊的高質量內涵式改造路徑探析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團隊
1.構建科學的教師培養體系
在實施“雙高計劃”的大背景下,必須建立一套適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高質量師資培訓體系。針對高職院校對青年教師的需求,從教育教學水平、專業實踐水平、教學科研水平等方面對師資培養工作進行科學的設計與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整體教學能力的對策,指導所有教師不斷發展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此同時,引進崗位競爭機制,實行全面且多層次的考核制度,讓高職院校教師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激勵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好培訓指導,運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此外,還應通過多種方式,如寒暑假到企業實習、指導學生參加技能比賽等,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
2.完善專兼結合的團隊結構
在“雙高計劃”實施過程中,高職教育教學管理方式的改革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在構建專兼結合的師資團隊結構的過程中,雙師型教師的結構還不夠完善,所以在整個團隊管理模式的邏輯關系上出現了一些沖突。因此,以職業邏輯為指導,創新化地重組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團隊具有積極的效果。首先,要對教育與管理模式中的行業邏輯進行剖析,教育與管理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專門的技能,而這些技能的形成又受益于工作任務的特殊性,要根據具體的工作方式與手段,有條理、有組織地構建教師團隊[5]。所以,在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打破原有教師團隊組建的專業邏輯,不再將側重知識學習作為指導,而是要尊重職業的工作任務目標,構建出與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相匹配的教學主線任務。其次,以職業邏輯為依據,以校內與企業兩個關鍵點為主體,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統一設置教學與管理的主體任務與目標,建立事業型矩陣形式的管理團隊,并對原來個體間的關系進行調整,以高職院校與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選擇多人協作、分工協作的團隊結構形式,開展“協同管理創新團隊”的專兼結合建設。
3.構建規范的教師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實現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制度機制來支持。例如,制定并完善培訓制度、績效獎懲制度、考勤制度和學習制度。要從制度上約束和激勵教學管理者,把制度貫徹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為學生、教師等提供高效的、全程的、專業化的指導和協助。強化教師道德修養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加大師德建設的力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對高職學生和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創新的實踐活動,提升高職教師的工作效率,打造一支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存的高職教育干部隊伍。
(二)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實施模塊教學
1.與思政教育相結合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宗旨,以“課程思政”為育人途徑,突出學科思政的綜合性,實現學科間的整合與有機融合,發揮學科間的協同作用。首先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加強對課程思政的研究。高職課程思政,不僅是高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觀要求。為此,教務人員要厘清思政課和專業課思政的辯證關系,明確思政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礎與源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的主線,確立“大思政”課程觀,以立德樹人為中心,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協調發展的長效教育機制,并把這一思想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次,要在課堂上充實課程思政的內涵[6]。在保證專業知識體系完備的基礎上,從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中,提取、挖掘并提煉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元素,并將每一門課程的特點和定位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價值觀滲透在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重點突出高職教育課程的內生思政資源,發掘高職教育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可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2.實施模塊化教學
高職院校要把全國職教標準和“X”等級證書考取標準有機結合,以某一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根據教育的需要,把本專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打破現行的“以課程為出發點”的思維方式,建立一種“以能力為本”的新型課程體系。在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時候,要著重突出崗位群或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將模塊化教學與國家的專業教育整合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相結合,并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等融入教學中,要體現出學科教學內容的交叉融合,構建結構科學合理、形式靈活多樣、模塊自由組合的課程教學體系[7]。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高職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建立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基礎建設方面。因此在雙高計劃的背景下,要快速強化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在校內建立企業的縮小版實訓場地,讓學生在實訓課程中模擬完成生產任務,為后續進入實踐學習階段做好準備。為了提高高職教學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就要通過引進企業的生產技術人員對學院的教學管理隊伍進行進一步優化。以引入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人才為手段,對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擴大教師的招聘渠道,提高其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誠.“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行政人員激勵機制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2):32-35+39.
[2]程萍.“雙高”建設背景下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強起來的路徑——以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辦公室業務,2023(06):26-28.
[3]王燦,吳薇,黨養性.“雙高”院校科技創新助推鄉村振興實踐與探索——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1):78-81.
[4]羅希.“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1):82-86.
[5]邢海玲,于久洪.“雙高計劃”背景下北京高職院校非均衡發展現狀及思考——基于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數據的分析[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3,38(01):59-66.
[6]柏廣才,袁剛,王亞,等.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雙高計劃”背景[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1):47-50.
[7]竇佳佳,劉曉.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現狀與提升路徑——基于197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期建設成效的分析[J].職教論壇,2023,39(02):32-40.
(責任編輯:劉潔)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the High-quality Inten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Xiaojing
(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
Abstract: \"Double high Plan\"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nd profession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arry out all-round promo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should also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and value, take the road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teaching management talents,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highland\"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we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and implement high-quality connot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High quality; Connotative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