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叫“蕩馬路”,現在叫“citywalk”。
上海值得一蕩的馬路多不勝數,電影節期間,單單是參與展映的影院,就有不少富有歷史韻味的打卡點:比如93歲“高齡”的蘭心大戲院,傳承了18世紀羅馬式的建筑遺風,是中國近代史上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劇場之一,堪稱老上海文藝潮流的風向標;又比如前不久煥新歸來的國泰電影院,典型的Art Deco風格,修舊如舊,膠片元素裝飾的門框獨具特色;電影節的老朋友大光明電影院,眾所周知是鄔達克的經典設計作品之一;科技影城所在的南昌路科學會堂,也有近百年歷史,由法國設計師設計,法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前身曾是法國學堂……更不用說,電影節期間還有豐富的影展活動。在這里為大家規劃了四條光影citywalk線路,歡迎各取所需。

作為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的活動項目之一,“拉美風情”嘉年華將于6.15-6.18在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比斯特購物村舉辦。來自阿根廷、墨西哥、烏拉圭、巴西、智利、秘魯等國家的藝術家將帶來豐富的拉美文化:熱力四射的探戈舞、歡快敲打皮納塔、世界文化遺產《山鷹之歌》……還有堪比進博會國別館的當地知名品牌展示和美食體驗:學做塔可餅、品哥倫比亞咖啡、嘗一嘗烏拉圭的開胃酒……不出國門,漫游拉美。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海與電影發源地法國最負盛名的電影遺產權威機構“法國電影資料館”攜手,發起中法女性影展“創造中的她”——展覽位于外灘歷史最悠久的建筑:外灘源1號,以世界電影史上首位女性導演愛麗絲·居伊(Alice Guy)在片場工作的幕后影像為序幕,展現“攝影機背后的女性”的凝視視點及源頭形象。區別于以往,“創造中的她”讓展覽與影展相遇——除了主展館外灘源1號6.13-7.13為期一個月的展覽之外,6.28-7.7期間在上海影城及上海百美匯影城(靜安嘉里中心店)還設有“法國電影周”,從電影理論先驅謝爾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的《微笑的布迪夫人》、法國“左岸派”代表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的《音樂》、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的《女雕像物語》、默片時代的傳奇“繆斯”慕茜多拉(Musidora)自導自演的《為了唐·卡洛》,一直到開辟中國女性電影先河的第四代導演黃蜀芹的《人·鬼·情》,近20部珍罕電影(或影像片段)將依次上演。

在滴水湖畔看電影。

你有在湖畔晚風里,看過一場愛情電影嗎?6月1日,“滴水生情”湖畔電影季在滴水湖畔如約而至,不僅帶來養眼組合吳彥祖、高圓圓、古天樂主演的愛情電影《單身男女》,還請到曾為楊紫瓊做語言指導老師的配音導演楊鷗,與觀眾分享《愛情電影配音技巧》。
暑假期間,還會在浦東群藝館舉辦相似的“影展+講座”,喜歡聽幕后分享的影迷可不要錯過了。

乍浦路上的“醬園”。攝影/闕政
電影《醬園弄》日前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后海內外反響巨大,國內觀眾也都在盼著年內上映,上海觀眾對之更感覺親切——當年陳可辛導演就是在上海取景拍攝,為此還將虹口區乍浦路的一條街都還原為電影中的上世紀40年代老上海弄堂。而今雖然一些店招已經拆除,但寫有巨大“醬園”二字的圍墻仍在,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乍浦路拍攝的主要是外景,弄堂里的戲份則是在松江影視樂園完成的——樂園內也有“醬園”二字,不過相對較小。“醬園弄”內是老上海熟悉的“彈格路”,阡陌交錯,人際關系復雜,符合電影里的故事背景。

天香里。攝影/王哲

醬園弄內景。攝影/王哲
走進這條弄堂你會有一種眼熟的感覺。不用懷疑,你肯定曾經在多部影視劇中見過“改頭換面”的它——《風月》里的“天香里”在這里,《紅色戀人》里地下黨“靳”住在這里,《情深深雨濛濛》里“雪姨拍門”也是在這里。

勝利電影院門口的老式電車其實是一個迷你咖啡館。攝影/闕政
讓我們把視線拉回乍浦路的“醬園”——就在巨大的外墻對面,也有中國電影史上重要的一筆:勝利電影院。
勝利電影院初建于1929年,已有將近百年歷史。它原名好萊塢大戲院,后又經歷過多次更名:國民大戲院、威利大戲院、昭南劇場、民光劇場,直到解放后改稱勝利劇場。去年,經過多年修繕,勝利電影院再度以原本中西合璧的樣貌出現在市民面前——西式的弧形拱券,加上頂部土地廟風格的中式塔樓,有點像孫悟空的化身。

乍浦路上搭建的電影場景。攝影/闕政
眾所周知,虹口是上海電影的發源地。1897年5月22日,位于虹口的禮查飯店(今浦江飯店),見證了電影在中國的第一次放映。而乍浦路海寧路一帶,也曾被稱為虹口電影“金三角”,集中了勝利、國際、虹口大戲院等多家電影院。至今海寧路上還有一塊紀念碑,是當年的“虹口大戲院”遺址。

虹口大戲院遺址紀念碑。攝影/闕政
虹口大戲院是1908年由西班牙商人雷瑪斯所建,最初叫“虹口活動影戲園”,是一個能容納250人的簡易鐵皮房子,俗稱鐵房子。1908年12月22日這里首映了美國影片《龍巢》,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家正規影院。

一條南京路,見證了“阿寶”到“寶總”的發跡史。
和平飯店英國套房,是“爺叔”帶“阿寶”出道的地方。
滬聯商廈,是“寶總”代理“三羊牌”起蓬頭的地方,諧音曾經的華聯商廈,也就是現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永安百貨(永安曾是上海灘四大百貨之一,上可追溯到1918年,后改名華聯商廈,2005年又恢復為永安百貨)。
服飾公司,是“寶總”經歷股市風云,差點折戟沉沙的地方。至今仍佇立于南京路上,所在的位置更是當年上海灘四大百貨之首“先施公司”的原址。
而電視劇《繁花》里的“仲佰一店”,顯然諧音“中百一店”,是從當年四大百貨里的“大新公司”穿越時空而來。
四大百貨中的“新新百貨”,如今已是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
跟隨“寶總”的腳步,漫步南京路,你可以一次打卡老上海四大百貨公司的今日風情。

黃河路苔圣園。
霓虹燈夜夜璀璨的黃河路,“寶總”在這里吃干炒牛河、拿情報、找內應、拉項目,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實拍是在松江影視基地重新搭建了一條黃河路,但市區的黃河路,尤其是苔圣園所在的那個路口,還是激起一波回憶殺,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打卡,好像今日在這里走一走,明日也能迎來人生的主場。

進賢路
進賢路上玲子開的“夜東京”是“寶總”的后花園。這里不似黃河路那樣充斥著商戰的火藥味,更像熟人小聚,三五好友,共話家常。“寶總”到了這里也要脫下西裝,懈下架子,安安心心吃一碗泡飯,過8種小菜。
如今的進賢路上仍是臨街小店的風貌,幾家做本幫菜的小館生意一直不錯。吃吃逛逛買手店,也是一種悠閑。

吳江路茂名北路口的張園,現在已經修舊如舊重新對外開放。這里是海上名園,也是電視劇《繁花》里阿寶的初戀雪芝的家(64弄1號2號)。當時劇組曾在這里實拍,張園里藏著寶總甜蜜又傷心的往事。
如今的張園云集諸多奢侈品牌,走起了高大上路線。對面的“豐盛里”也有不少食肆美饌,已經成為上海新的網紅地。

電影《1921》里代表開會的場景。

取景地。攝影/王哲
電影《1921》《望道》、電視劇《追風者》等紅色題材影視劇,都曾于上海影視樂園取景。為此,樂園1比1復刻了中共一大會址及建筑群——電影《1921》中,黃軒飾演的李達和倪妮飾演的王會悟就在這里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在這里召開了第一次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
來到這里的石庫門建筑群,仿佛就置身籌備建黨前期,感受到代表們穿梭在老上海民居里弄,與特務密探周旋的使命感。

復刻的中共一大會址及建筑群。攝影/王哲
為了拍攝《繁花》,上海影視樂園以50年的建筑標準1:1新建了20世紀90年代的黃河路以及進賢路,打造電視劇里流光溢彩的“逐夢之地”。

《繁花》里的13路電車就靜靜地停在車庫里。攝影/王哲

浙江路鋼橋。攝影/王哲
雖然目前《繁花》景區尚未對公眾開放,但樂園內還是能見到不少《繁花》的痕跡——南京路永安百貨門前有《繁花》的經典場面劇照,不遠處,按照蘇州河上僅存的第二座鋼結構老橋復原的“浙江路橋”,還是電視劇里“寶總”跳橋救“小寧波”的地方。也許有人會對這座橋覺得眼熟——沒錯,當年依萍在《情深深雨濛濛》里跳的也是這座橋。據說依萍在右邊跳,寶總在左邊跳,大家打卡拍照要選對位置——拍照歸拍照,跳橋可不要。

上海影視樂園內的靜安寺路咖啡廳。攝影/王哲
2007年李安導演的影片《色,戒》同樣在上海影視樂園取景,樂園還原出了一整條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路口有“平安大戲院”,有“靜安寺路咖啡廳”,還有服裝店、理發店、照相館、珠寶行等業態。影片中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在“平安大戲院”看過戲,在咖啡廳里喝咖啡,在珠寶行里作出最后的決定……今天你還能在咖啡廳里找到王佳芝的同款打卡機位。
說起上海影視樂園里這條最為知名的復刻版南京路,就不能不提到1996年的電影《風月》——當年正是為了配合陳凱歌導演在這里拍攝這部影片,上海影視樂園才從無到有地打造出一條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路——三大百貨公司(30年代初還沒有大新公司)云集,“叮叮當當”的有軌電車在仿古建筑群中穿行而過,配合上燈光音樂,使人感覺置身紙醉金迷的遠東大都會。

上海影視樂園的南京路景區當年是為《風月》而建。攝影/王哲

電影《風月》劇照。
也是因為《風月》《新上海灘》等影片的拍攝,上海影視樂園內幾大著名地標(南京路、和平廣場、石庫門里弄)相繼建成,在1999年正式對游客開放,成就了上海人自己的“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