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洪標題
雖然也在預期中,但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一公布,還是震驚了整個歐洲。因為極右翼異軍突起,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歐洲的政治生態正在劇烈變化中。
在法國,根據出口民調,極右翼的國民聯盟,拿下超過30%的選票,在法國政黨中排第一;馬克龍領導的復興黨不到15%,排第二,但還不到國民聯盟的一半。執政黨大敗,敗得相當屈辱;國民聯盟大勝,勝得酣暢淋漓。
臉色鐵青的馬克龍宣布,解散法國國民議會,重新選舉。28歲的國民聯盟領袖巴爾德拉認為,“現任政府這次前所未有的失敗,標志著一個周期的結束,也是后馬克龍時代的第一天”。法國極右翼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表態:“如果法國人信任我們,我們準備掌權。”
在德國,朔爾茨的局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執政的紅綠燈聯盟,前面警燈閃爍。美聯社就形容,朔爾茨經歷了“一個痛苦的夜晚”,因為他領導的社民黨,取得的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成績。
輸得最慘的是德國綠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綠黨拿下創紀錄的20.5%選票;但5年后,只剩下11.9%。最大的贏家,則是德國極右翼的選項黨。雖然選項黨最近丑聞不斷,但選舉結果表明,16%的人支持該黨,選項黨一躍成為德國第二大黨。
在歐盟第三大國意大利,梅洛尼本身就屬于中右偏極右翼的政黨,聯盟中極右翼的大勝,更強化了她的執政基礎。在比利時,兩個極右翼政黨大勝,執政黨輸得慘不忍睹,比利時首相德克魯潸然淚下,然后宣布辭職。
極右翼的崛起,將是一個長期的進程。
雖然從總體看,歐洲議會仍是中間派占多數,馮德萊恩不排除還會繼續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但極右翼在快速崛起。除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外,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等國的極右翼,支持率都大幅上升。
為什么是極右翼?最根本的原因,老百姓心態發生了巨變。過去幾年,生活成本在節節上升,周遭移民在不斷增多,綠黨各種咄咄逼人,以及看不到前景的烏克蘭戰爭,歐洲人很迷茫,很失望,很焦慮,極右翼的民粹主張,看上去很激進很極端,卻很符合一些歐洲人的胃口。
這種變化,不至于馬上摧毀歐盟,但卻會對歐洲政治生態帶來深遠影響。事實上,歐洲懷疑論的高潮,目前有兩波,第一波是2016年的英國脫歐;第二波就是現在的歐洲議會選舉。兩者的差別,就是前者要和歐盟再見,后者不會解散歐盟,而是要接管歐盟。
所以,不排除接下來法國議會選舉,國民聯盟真可能執政,那馬克龍將遭遇噩夢兩年。也不排除德國政壇發生突變,選項黨參與執政(更可能是聯合執政),紅綠燈聯盟鞠躬下臺。更不排除,比利時、奧地利等國,極右翼成為執政黨,這將加劇歐洲的向右轉。
這種趨勢,毫無疑問會對歐洲的移民政策、氣候危機應對,尤其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以及對華政策等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事實上,法國最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洲在氣候變化政策上的退縮,以及對外來移民的限制政策,我們就已看到端倪。
當然,考慮到中間派仍在歐洲政壇占據主導地位,極右翼的崛起,將是一個長期的進程。但兩者之間的斗爭,將變得更為激烈,一如現在割喉戰般的美國大選。同時,歐洲政壇的大地震,對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來說,更是一個重大鼓舞。今天的西方,不得不說,與10年前的西方,大不一樣了,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內向,越來越民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