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武亭
摘 要:在核心素養教育體制中,“教、學、評”三者要實現一致性優化,它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深入貫徹實施新課改理念,為體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連貫性、優越性夯實基礎。在論文中,主要探討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評”一致性基本理論。然后專門以高中數學課堂作為平臺,探討核心素養教育影響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實踐過程,全面強化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實踐過程;活動預設
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展開,教師在引入知識點過程中主要遵循教育客觀規律,同時建立基于評價權值層面上的學科成績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一致性成果。就整體來講,教師需要同時兼顧對學生的短期以及長期評價,確保多種教學方法、評價融合統一,滿足教、學、評價多方位實施原則。客觀講,就是建立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評”的一致性體系,注重體系建設與應用規范性、科學性以及可行性。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找準數學教學各個知識內容,包括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契合點,為創新教學方法應用創造更多利好
條件。
一、“教、學、評”一致性理論基本概述
“教”“學”“評”三者之間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應用內涵豐富,就以高中數學課堂為例,它們就分別代表了教學教導、學生學習以及課后評價。在教學教導中,教師要發揮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例如體現數學教學指導活動高價值、高水平,其中涉及多種教學方法以及模式;學生學習則代表了學生執行學習任務、完成學習目標;最后的課后評價則指代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總體來講就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中,評價的主體對象是學生,但是評價者可以是任何人,家長也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他們都能夠為學生完成知識內容做出客觀準確評價,提高評價
水平。
還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為例,“教、學、評”一致性要體現在共同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學、學習、評價三者協調配合,最終殊途同歸達成同一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充分考量學生學情,并制定相應教學、評價機制,確保學生較好完成高中數學學習任務[1]。
二、“教、學、評”一致性分析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教、學、評”一致性內涵體現,圍繞這一內涵設計教學策略。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選擇性必修一中就有《傾斜角與斜率》一課。教師要圍繞這一課展開教學目標制定工作,同時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評價學生學習成果,追求數學課堂上的“教、學、評”一致性。
(一)教學目標的明確
教師首先要為學生設定清晰而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注重提高教學有效性,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給出良好回應反饋。在《傾斜角與斜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就為學生確立了4點教學目標:
第一,教師會為學生分析、整合并拓展知識,讓學生初步認識《傾斜角與斜率》相關知識內容,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教師會為學生繪制坐標系,了解其中的具體畫圖內容,找到直線定位所需要的相關要素。
第三,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準確為學生標出直線傾斜角,明確該角的取值范圍,并同時告知這一角是唯一存在的。
第四,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示與坡度相關的教學實例,與學生共同計算出傾斜角,以及傾斜角所對應的直線斜率。在教學中,教師還會為學生講解正切函數相關知識點,為學生闡述清晰傾斜角與斜率二者之間所存在的關聯關系,明確斜率存在的大前提。教師要指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配合斜率代數的刻畫過程來相應學習斜率計算公式,計算出斜率結果。
(二)評價任務的提出
教師提出評價任務是圍繞學生學習目標所展開的,即要保證數學課堂上“教、學、評”三者一致性。在評價任務的設計上,教師要客觀清晰反映某些評價目標,采用表格形式來呈現目標與相應評價內容。課堂上,教師所給出的評價任務有許多,下文主要談兩點:
第一,教師要結合實例,學生能夠準確找出直線的傾斜角,并明確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清楚了解這一傾斜角是唯一存在的,如此就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評價任務中,教師則為學生給出了具體的直線圖像,正確指出其中傾斜角位置。例如:教師會標記出坐標點以及經過坐標點的直線,讓學生觀察對應傾斜角,完成傾斜角取值范圍。在這一評價任務中,教師所給出的評價標準就是要求學生準確標出所畫圖形的傾斜角,完成相應解題過程。
第二,教師要為學生講解“坡度比”,教師要給出傾斜角并計算相應傾斜率,思考三角函數應用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學生闡述傾斜角與斜率二者之間關系。在評價任務中,教師會根據傾斜角為學生計算斜率,例如可以嘗試使用正切函數來為學生描述二者之間關系,再完成對應表格。在“坡度比”評價任務中,教師要準確完成課件上所呈現的表格內容,并正確填寫。目的是為學生闡述當傾斜角在90°時,斜率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
(三)教學任務的設計
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教學任務,保證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其中主要涵蓋了教學活動、學生活動以及設計意圖,下文主要圍繞6個教學環節展開設計。
【教學環節一】
教師需要首先為學生展示課件中《傾斜角與斜率》一課內容,明確學生學習目標。學生在閱讀課件內容后,了解了該課的主要學習方向,對自身學習狀態做出調整,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主體作用。
【教學環節二】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思考,例如提出問題“哪些要素能夠確定直線位置?”結合這一問題展開該課的數學思考探究活動。經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那么經過一個點能否確定一條直線?經過一點還需要哪些要素才能繪制直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畫出各種直線。觀察并思考探究,而后得出一個點和方向可以確定一條直線,完成該課學習目標。在制定目標過程中,教師希望優化評價任務,統一評價任務與教學任務內容,為學生串聯《傾斜角與斜率》知識內容,為學生分類諸多要素內容,最終確定直線位置內容,提高教、學、評價水平。
【教學環節三】
教師通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各種直線,明確傾斜角定義。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指出課件中直線與坐標軸所形成4個角中,哪一個角為傾斜角,并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標出直線傾斜角。借這一契機,教師鼓勵學生相互檢查彼此的學習完成情況。在檢查過程中,學生要邊檢查、邊學習了解傾斜角的取值范圍,包括學習理解傾斜角的唯一性屬性。具體到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具體的直線圖像來指導學生學習了解傾斜角,進而完成學習目標。在完成學習目標以后,也需要結合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各種直線的屬性變化來調整傾斜角定義內容,確保坐標軸中傾斜角能夠有效分類,并挑選出其中的直線傾斜角。
【教學環節四】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坡度”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對比坡度與傾斜角,進而引出斜率的基本概念。在課堂上,根據傾斜角的不同取值范圍,并對對應斜率情況進行分析,形成斜率表格。學生在完成表格過程中,就需要理解傾斜角與傾斜率之間關系。同時,教師也會為學生展示課件實例,更進一步學習理解“坡度”,將坡度與傾斜角通過正切函數表達出來,進而理解斜率。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了解一點,如果傾斜角達到90°時,直線斜率這一概念是不存在的。教師要為學生梳理斜率與傾斜角之間關系,為學生學以致用知識內容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環節五】
教師要為學生展示多種傾斜角,特別是傾斜角為90°或者0°圖像,進行教學探究活動。具體來講,就是根據兩個點所對應的坐標得出直線斜率公式。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所探究結果展開分析,并歸納完善知識點,最后通過各種不同的具體坐標,讓學生計算斜率并收獲學習成果。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將“教、學、評”一致性內涵引入教學環節中,確保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與學生共同建立反思機制,確保自我評價創造條件有效優化,結合課程學習總結過程來建立后續評價機制。
【教學環節六】
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總結,并展開反思評價活動,教師要在課堂上解決學生所提出的所有問題,為學生反思和自我評價創造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厘清了自身學習該課的知識脈絡,同時教師方面也監測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目標達成結果。
(四)教、學、評價的形成
教師要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采用形成性評價,確保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評”一致性。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需要將教、學、評價任務前移設計,保證評價任務與教學目標相互對應,通過評價任務來監控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并隨時對評價任務內容進行調整。
就《傾斜角與斜率》一課教學,教師需要首先講授知識概念,然后馬上對學生閱讀教材知識情況進行測試評價,了解學生閱讀學習成果,例如讓學生畫出直線傾角,由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確保課堂教學中學生“學”與“評”相互一致,對學生的斜率計算公式掌握情況做出客觀準確評價。在課堂上,學生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公式來計算斜率,就能證明學生在學習以及評價任務完成過程中已經達成一致。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將評價任務完全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圖示來理解“傾斜角”的基本概念,正確標出圖中直線傾斜角,明確傾斜角的取值范圍。當然,學生也需要理解傾斜角與傾斜率之間關系,然后完成表格填寫,最后由教師評價學生,完成形成性評價任務[3]。
(五)教學課后總結
在“教、學、評”一致性分析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環節來預設不同階段,指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學習活動以及評價任務中,保證三者統一一致。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知識點來進行不同教學環節劃分,如上文所述劃分出6個教學環節,為學生深刻講解定位直線形成的所需要要素,并深入探究,同時也弄清楚傾斜角所關聯的諸多要素。最后,學生就能在教師教學指導下了解何為斜率、傾斜角的基本特性,最終了解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
整體來講,在《傾斜角與斜率》一課教學中,教師為實現“教、學、評”一致性,體現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從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落實角度出發,充分發揮教學有效性,真正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以及評價意識,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在提升一致性水平方面,教師則需要與學生實現多個教學環節的協調合作,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以及評價任務,為學生帶來完整的數學課堂學習體驗[4]。
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達成“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建議
“教、學、評”一致性在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進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在教學應用模式上要點豐富,而且涉及角度廣泛,能夠同時在三大方面審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并形成統一角度,幫助學生整合知識與教法考慮問題。所以說,本文中認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為達成“教、學、評”一致性還需要明確提出以下3點有效教學建議。
第一,教師要結合高中數學課程的相關特征表現,同時借鑒國內外的“教、學、評”一致性應用成功案例、研究成果來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明確實際教學對象,形成課堂教學課例。例如: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靈活設計教學任務、評價任務以及學生學習任務,并保證三者統一連貫,從整體上形成相互作用,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第二,教師需要根據自身授課內容來形成不同授課模式,做到授課模式變化靈活。“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應當從基礎出發思考問題,保證做到“短期”與“長期”評價相互融合,其中“短期”評價代表了綜合性、總結性評價,而“長期”評價代表了動態性、過程性、形成性評價,所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完整呈現非常重要,教師不能過分追求短期評價效應,而是應該做好長期打算,追求學生數學成績與數學素質的有效融合[5]。
第三,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知識點接收情況進行分析,確保“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體現一定引領價值,保證模式適應性水平有所提高。傳統教學中師生無法有效建立良好互動機制,其中的教學、學習、評價等無法實現有效聯動。所以教師需要基于學生所學習知識點來分析建立教學機制,確保學生能夠深入到“教、學、評”一致性體系中學習數學知識內容,完全深入到評價體系中,學習思考更多知識內容。
結束語
本文主要討論了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教、學、評”一致性問題,主要結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來展開論述。對于教師而言,他們要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學習任務以及評價任務。從某種程度來講,“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必須建立整體框架,結合高中數學課程特點來進行教學優化,推動教學進程,確保從多個方面、統一角度來展開數學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進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所以說,“教、學、評”一致性研究必須深入下去,為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創造利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朱立明.高中數學教學類型的理論探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視角[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42(3):148-152.
[2]黃翔.數學之韻: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J].文淵(高中版),2023(11):121-123.
[3]張茜,翟雷厚.基于“教、學、評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數學,2022(1):13-14.
[4]李俊,張祖蘭.“以終為始,評價先行”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圓的標準方程”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3(3):29-33,37.
[5]陳小松.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3(4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