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強 陳麗玲 陳梅香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時間內鏡治療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對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晉江市醫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其中在發病12 h內采取內鏡治療為觀察組,在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為參照組,各50例。對比兩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生化指標及臨床治療結局。結果:觀察組輸血量少于參照組,手術時間、嘔血或黑便停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標均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再出血、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術后30 d復發及死亡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相比,對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發病12 h內進行內鏡治療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干預及止血效果,積極縮短相關治療時間。
【關鍵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不同時機 內鏡治療 臨床結局
The Impact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ime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JIN Liqiang, CHEN Liling, CHEN Meixi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5): 0-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ime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Jinjiang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endoscopic treatment within 12 h of onset was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endoscopic treatment within 12 to 24 h of onset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related indexes,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urgical time, time to stop vomiting blood or black stool, postoperative eat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latelet, hemoglobin and serum albumin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s of rebleeding, transfer to intensive care unit, recurrence and death 30 day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endoscopic treatment within 12 to 24 hours of onset,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within 12 hours of onset can achieve more ideal intervention and hemostasis effects, actively shorten the relevant treatment time.
[Key words]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Different time Endoscopic therapy Clinical outcomes
First-author's address: Digestive Department, Jinjiang Hospital, Jinjiang 362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5.02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主要因屈氏韌帶以上胃部、食管、十二指腸、胰管等病變引起的急性出血,具有病情嚴重、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若干預、救治不及時,可因失血過多而迅速死亡,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同時,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治療方式、治療時機選擇的不當,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損失,嚴重情況還可影響臨床救治效率,導致患者出現死亡情況[2-3]。因而,及早找出出血原因、部位,再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對于臨床救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臨床對于該病治療多實施藥物或是內鏡治療,其中實施藥物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出血等癥狀,但難以做到完全或是徹底止血等,治療后極其容易再次出血;而實施內鏡治療,不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確出血病灶,還能快速進行止血,可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率,有效救治患者[4]。相關研究指出,在24 h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進行內鏡診斷及治療,可取得更為理想的預后,但目前臨床對于內鏡檢查時間尚無明確標準,仍存在一定的爭議[5]。基于此,本研究將重點選取晉江市醫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就不同時機內鏡治療臨床結局進行探究,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1)經臨床相關診療標準診斷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首次發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年齡≥60歲。排除標準:(1)因鼻腔或口腔等出血吞入呼吸道情況;(2)下消化道出血,或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3)因食用含鐵質菜肴、動物內臟、鐵劑或中藥等產生黑便;(4)合并惡性腫瘤、免疫缺陷;(5)合并嚴重心肝腎肺等器官功能不全;(6)合并精神類或認知障礙類疾病;(7)依從性差,或中途要求退出。根據不同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其中在發病12 h內采取內鏡治療為觀察組,在患者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為參照組,各50例。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觀察組在患者發病12 h內采取內鏡治療,參照組在患者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具體內鏡治療措施如下:(1)術前檢查: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禁食、禁水,囑咐其取平臥位休息,連接相關監護儀器設備,實時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及時為其建立靜脈通路,進行補液、輸血治療,便于維持其水電解質平衡及休克糾正。同時,給予患者一定劑量的抑酸護胃治療藥物使用,出現心搏驟停、呼吸困難等情況需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或氣管插管。此外,協助患者完善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基礎檢查。(2)內鏡治療:協助患者取左臥位治療,置入電子內鏡,對出血部位進行仔細探查,確定出血具體病灶后,采用去甲腎上腺素氯化鈉溶液[使用氯化鈉(生產廠家: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6758,規格:50 mL∶0.45 g)與去甲腎上腺素(生產廠家: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176,規格:2 mL∶10 mg)調配]對病灶部位進行多次沖洗,并對積血進行抽吸,提供清晰視野顯露出病灶。隨后對出血病灶進行止血,若病灶周圍存在血管殘端,則在病灶組織上方約2 cm處注射適量去甲腎上腺素氯化鈉調配溶液,并通過內鏡進行探查,直到病灶無出血跡象為止;若病灶部位為裸露型血管,則需要先使用鈦夾夾閉血管兩側,再使用一次性內鏡注射用針注射去甲腎上腺素氯化鈉,直至完全止血、病灶周圍黏膜組織呈現白色或腫脹,才退出內鏡,完成治療。此外上述操作均不理想情況下,還可對患者采用電凝進行止血。(3)術后觀察:完成治療后需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壓等,并進行術后抑酸、止血、補液等治療,若手術48 h若仍未能做到完全止血,或出現嘔血,大量黑便情況,則判定為治療失敗,需繼續重復上述治療,或是轉外科進行介入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圍手術期相關指標:詳細統計記錄兩組患者術中輸血量、手術時間、嘔血或黑便停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并進行對比分析。(2)生化指標:于術前、術后1 d抽取兩組外周靜脈血,離心分析分離出血清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標。(3)臨床治療結局: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個月隨訪,詳細統計記錄患者實施內鏡治療后出現再出血、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術后30 d復發及死亡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
參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3歲,平均(71.17±4.28)歲;發病因素:十二指腸潰瘍19例,胃潰瘍23例,其他8例;Forrest分級:Ⅰ級17例,Ⅱ級3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0~81歲,平均(70.93±4.37)歲;發病因素:十二指腸潰瘍17例,胃潰瘍24例,其他9例;Forrest分級:Ⅰ級16例,Ⅱ級34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輸血量少于參照組,手術時間、嘔血或黑便停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生化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標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臨床治療結局對比
兩組患者再出血、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術后30 d復發及死亡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主要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組織器官病變引起的急性出血,發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確,認為多與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及上消化道腫瘤等因素有關[6-7]。近年隨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發生率逐年提升,具有發病率高、病情兇險、進展快等特點,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大量血液流失,可導致患者出現休克、死亡等情況[8-10]。同時,隨著近年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大部分老年患者1種或多種慢性基礎疾病,病情更為危急,因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臨床救治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1]。目前,臨床在診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過程中主要實施藥物治療、早期內鏡診治及手術治療等,其中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或是抗凝血小板藥物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救治患者,緩解患者出血癥狀,但易出現復發情況,未能完全止血。而有研究認為,在臨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其發生血流動力學紊亂情況后,及時給予其護胃、補液等治療,待生命體征平穩后立即進行早期內鏡診斷,以及進行相應的止血操作,可極大地提升臨床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預后[11-12]。但目前針對內鏡診治時間仍存在一定爭議,需進一步進行探究。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相應的統計分析發現觀察組輸血量少于參照組,手術時間、嘔血或黑便停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且觀察組血小板、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標均高于參照組。這一結果提示,與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相比,對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發病12 h內進行內鏡治療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干預及止血效果,積極縮短相關治療時間,利于提升臨床救治效率及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原因為:基于患者病情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及早對其實施胃鏡診治,能夠快速找出出血病灶,并對病灶進展清洗、止血等措施,可有效避免病情快速進展,進一步增加治療難度,從而利于提升臨床診療效率[13-15]。同時,與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相比,極早期給予患者內鏡診斷及治療,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現血容量大量丟失情況發生,利于維持基礎血流動力學穩定,進而能進一步減少治療過程中輸血、補液情況,并且極早期實施內鏡診斷及治療,還能在較短時間內使得上消化道黏膜得到修復,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促使其在術后能早期得到恢復,進而有效縮短其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16-17]。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相應的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者再出血、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術后30 d復發及死亡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與本次樣本量較少存在相關性,提示與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相比,對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發病12 h內進行內鏡治療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干預及止血效果,利于減少患者發生死亡、再出血等情況。分析原因為:與青壯年輕型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多存在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情況,并且部分患者還存在長期用藥情況,如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用藥不僅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疾病進展。針對這一情況,極早期對患者實施內鏡治療,可早期診斷發病情況、出血病灶等進行診斷,再針對病灶具體情況進行止血,可積極提升止血效率,進而有效避免病情進一步進展,引起患者發生死亡等情況,并且針對病灶具體情況與病灶組織周圍注射去甲腎上腺素氯化鈉或是進行電凝等治療,可做到精確止血,進而有效避免術后再次出現復發情況[18-20]。同時,在李巖等[21]研究中,證實在發病8 h內對患者實施內鏡治療,可起到快速止血等作用,利于降低再出血率、復發率,以及促進術后恢復、改善臨床救治結局,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更進一步證實了極早期對患者實施內鏡治療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止血效果。鑒于本次樣本數量較少,在后續研究中仍需進一步加大樣本研究量的投入,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得出更為準確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與發病12~24 h采取內鏡治療相比,對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發病12 h內進行內鏡治療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干預及止血效果,積極縮短相關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張晨旭,胡芳,史剛剛.內鏡止血術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及再出血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2):5508-5511.
[2]李利娟,吳貴榮.內鏡止血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23,39(6):25-27.
[3]宋波.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對應激反應和炎癥因子與并發癥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3,29(19):91-94.
[4]蔣蕾.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與鈦夾聯合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14):123-125.
[5]吳攀,徐理茂,黃長玉.不同時機內鏡診治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綜合結局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1,20(17):1841-1845.
[6]楊修玲,蔡奉娟,王巧珍,等.內鏡檢查時機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J].臨床急診雜志,2023,24(3):149-154.
[7]林月雄,曾景,白榮慶,等.不同時機急診胃鏡檢查治療對急性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療價值分析[J].云南醫藥,2020,41(2):130-132.
[8]肖惟中,張致遠,蘇天昊,等.臨床模型預測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術后30天內再出血[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23,20(5):290-294.
[9]薛鵬星.消化內鏡治療應用在老年上消化道非靜脈曲張性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3,42(2):68-72.
[10]敖績逃,鐘敏,陳虎,等.經內鏡輔助NTAN注射配合藥物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23,20(25):135-139.
[11]王昭輝,王國興,郭東雅.不同劑量生長抑素聯合內鏡下套扎術治療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3,33(10):881-885.
[12]秦青,沈翔,王偉,等.內鏡下金屬止血夾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Forrest Ⅱb級急性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23,39(4):456-459.
[13]馬茹,楊世博.腎上腺素注射聯合消化內鏡下和諧夾治療老年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23,47(10):1580-1581.
[14]郭祥,孫榮,楊志.內鏡下鈦夾止血術聯合艾司奧美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非靜脈曲張性出血的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3,16(9):86-89.
[15]陳澤庭,林昱,陳朝武.消化內鏡下和諧夾與金屬鈦夾止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學,2023,35(7):153-155.
[16]黃馭.不同劑量PPI聯合內鏡噴灑止血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比較[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1,26(2):250-253.
[17]王萍,王實樸,張春濤,等.內鏡下套扎聯合奧美拉唑鈉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對血流動力學、凝血功能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3,38(1):25-27,58.
[18]沈林艷,馮麗平,陳明,等.急診胃鏡組織膠注射與金屬夾聯合腎上腺素血凝酶注射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及安全性的比較[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3,28(4):476-480.
[19]忻笑容,陳平,吳云林,等.按需內鏡治療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療效評估[J].肝臟,2023,28(4):445-447.
[20]吳偉民,聶軍,張莉,等.內鏡止血聯合不同劑量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老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18):2953-2956.
[21]李巖,李亞方,周旋.不同時機胃鏡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3(12):94-96.
(收稿日期:2023-12-29) (本文編輯:白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