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素娟
從小學到中學,大部分家長可能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理科生,但始終有一部分人最后“不幸地淪落為”文科生。為什么用“淪落”這個詞?因為周圍有很多人認為學文科沒有用,文科生沒有前途。
文科能保證社會不喪失人的溫度
文科的全稱是人文社科,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兩類。雖然很多人認為學文科沒有用,文科生沒有前途,但是以社會科學教學、研究為主的大學不計其數。人類為什么這么執著地培養文科人才?
我們經常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人就很極端地提出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取消文科。那么到底該不該取消文科?我們先來思考“文科究竟有什么用”這一問題。
奧爾德斯·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回答了這個問題。這部作品創作于1932年,講述了一個關于未來的故事:500年以后,整個地球統一為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界國,它似乎真正實現了人類的夢想,建構了一個和諧安寧、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烏托邦”。然而,世界國既詭異又充滿罪惡,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僅用科技手段就實現了這一切。
奧爾德斯·赫胥黎以超人的想象力做出了這樣的預測:公元2540年,世界國啟動了以科技名詞命名的“波卡諾夫斯基程序”,憑借著高端的生物科學技術,開始以培育試管嬰兒的方式批量制造人類。生物技術消除了個性差異,一模一樣的人不存在個性思想、個性特點,大家就能和諧相處。另外,世界國又使用了催眠法,對每個階層的嬰兒進行循環洗腦:“你自己的命運才是最好的。”讓每個階層的人,哪怕是最底層的人,也安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不再對現實不滿。
這樣的世界美好嗎?人們不反抗并非因為世界美好,而是世界國對社會成員進行了低智設定,取消了人們的閱讀行為,特別是文科的文史哲類圖書的閱讀,從而保證科技造成的詭異世界不被人們推翻。書中有一個很經典的場景:世界國總統揮了揮手,仿佛拿著一柄無形的拂塵掃走了很多東西,掃走了古代歷史,底比斯、巴比倫;掃走了古典文學,奧德修斯、約伯、丘比特;掃走了《李爾王》和帕斯卡的《思想錄》;還掃走了音樂和藝術,包括安魂曲和交響曲。如果社會成員不再需要人文社科,那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低智狀態,這就是《美麗新世界》給我們的啟發。
回到“該不該取消文科”的問題,很顯然答案是不應該。
在社會層面,文科類的知識、智慧不但有用,而且是對社會非常重要的保護。今天,整個世界都在追求科技發展,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放棄文科的建設。如果科技代表一個國家的物質發展力量,理工科代表力量的延伸,那么文科就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的存在。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依靠文科的意識,保證社會不喪失人的溫度和權利,保持人的主體精神,啟蒙人的自由意識,這樣社會才能夠跟冷冰冰的科技互相支撐。所以對社會而言,文科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的溫度和權利、主體精神、自由意識的有力保障。
在個人層面,文科是人類思想和創造力的源泉。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很多高科技公司以及大型商業集團的領導人都是文科生;即便領導人是理科生,他們的幕僚團隊大多也是由文科生組成的。世界500強企業的許多主要領導人都講過類似的話:文科生讓公司的運轉更有溫度,文科生的存在會讓企業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
文科和理科的“智”有什么不同
理科的“智”處理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工具的關系、人與數理邏輯的關系。文科的“智”處理的是另外兩類更重要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
如果理科生不注重對文科的學習,就可能變成我們所說的“技術宅男”,他們一定會在生活上出現問題:與人交往的問題、維護家庭關系的問題,甚至是與社會溝通的問題。所以我們發現,大部分優秀的理科生其實都有非常深厚的文科基礎。
文科研究的是人的事情:人性、人的命運、人的生活。文史哲是人類生活的根基,我們搞懂了人性,明白了人生,把握了命運,理科的建設、科技的發展才能有根基。此外,與人性息息相關的是情商,無論我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情商都很重要。它涉及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我的關系,處理這一命題的智慧大部分都來自對文科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來思考學文科的作用。
學了文科不一定能擁有文科生的能力
很多人在學了文科以后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因此得出“文科無用”的結論。這個判斷的邏輯是存在問題的。
這背后的真正問題是,我們真的擁有文科生的能力了嗎?學校真的傳授給我們文科生的能力了嗎?弄清這些問題的第一步是明確文科生的基本能力有哪些。第一,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文化現象、科學現象,具備邏輯推理和批判思維能力。辯證的批判思維不是“憤青”思維,不是單純地全盤否定或全盤接受,而是調動自己的篩選能力去思考大眾的結論和社會的規范,進而做出自己的判斷。能用個性化、批判性的思維看待具體情境下的具體問題,是文科生應當具備的能力。第二,面對人際關系,具備共情溝通與交流的能力。第三,自我理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具備對情感的細膩感知和理性處理的能力。例如,我們是否了解自己?是否知道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來自內心哪根薄弱的鏈條?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生活中遇到情感問題,我們能夠理性解決嗎?第四,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我并沒有窮盡文科生的全部能力,但即使我們只是具備了以上這些能力,在社會上也將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果我們僅限于背誦知識點,應付考試,拿到績點,既沒有理科生實驗操作、科技創新的能力,也沒有文科生該有的溝通交流、表達分析、邏輯思維能力,那我們靠什么生存呢?
很多時候不是文科沒用,而是我們沒有正確學習,沒有習得真正屬于文科生的能力。
我們只有讓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才能徹底粉碎“文科無用”的觀點。
(摘自學林出版社《更重要的是過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