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群島,農民們正在使用一款名為Nuru的人工智能輔助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使用他們的母語斯瓦希里語,能用于檢測一種毀滅性的木薯疾病的傳播。在南非,計算機科學家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來分析住宅區的種族隔離狀況。在肯尼亞內羅畢,人工智能被用來分類監控圖像,這些圖像來自繁華市中心路燈柱上的數千個監控攝像頭。
人工智能的應用預計將給非洲經濟帶來很多好處。據估計,僅在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和南非這四個非洲國家,如果那里的企業開始使用更多的人工智能工具,到2030年就可以創造價值136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現在,由55個成員國組成的非洲聯盟正在制定一項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政策,為這項新興技術的開發和監管構思一條以非洲為核心的道路。
但是,關于何時需要人工智能監管的辯論以及對扼殺創新的擔憂可能會成為障礙,而缺乏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可能會阻礙該技術的廣泛采用。
盧森堡布魯金斯大學技術創新中心研究員奇納薩·T·奧科洛表示:“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非洲的發展,制定規則來管理這些技術真的很重要。”奧科洛的研究重點是非洲的人工智能治理和政策制定。
一些非洲國家已經開始制定自己的人工智能法律和政策框架。7個國家制定了國家人工智能政策和戰略,目前正處于不同的實施階段。
2024年2月29日,非洲聯盟開發署發布了一份政策草案,為非洲國家制定了人工智能法規藍圖。
該草案涵蓋的建議包括:針對特定行業的規范和實踐、評估人工智能系統的標準和認證機構、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測試的監管沙盒,以及建立國家人工智能委員會來監督和監測人工智能的負責任部署。
預計非洲各國政府最終將批準非洲大陸的人工智能戰略, 但要到2025年2月,屆時他們將在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非盟年度峰會上碰面。
屆時,那些沒有人工智能政策或法規的國家將利用這一框架制定自己的國家戰略,而那些已經制定了國家戰略的國家將被鼓勵審查其政策,使其與非盟的政策保持一致。
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多人工智能法律和政策也正在形成。近期,歐盟通過了《人工智能法案》,該法案將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
2023年10月,美國發布了一項關于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中國政府正在考慮制定全面人工智能法律,同時制定針對特定人工智能產品的規則。
如果非洲國家不制定自己的監管框架來保護公民,一些專家擔心非洲人將面臨社會傷害,包括可能會遭遇不斷加劇的偏見。如果這些國家不能找到利用人工智能優勢的方法,專家擔心它們可能會落后。
一些非洲研究人員認為,現在考慮人工智能監管還為時過早。由于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互聯網覆蓋有限、缺乏資金以及缺乏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強大計算機,該行業在那里仍處于萌芽狀態。
缺乏高質量訓練數據的獲取途徑也是一個問題。非洲的數據主要集中在非洲以外的公司手中。
2024年2月,在非盟的人工智能政策草案出臺之前,總部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QubitH u b的創始人、計算機科學家西科·吉陶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非洲在試圖監管人工智能技術之前,應該優先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軟件工程師大衛· 勒瑪揚說:“如果我們從監管開始,我們就無法找出非洲所需的創新和機遇。”

奧科洛曾為非盟人工智能政策草案提供咨詢,但她不同意這一觀點。
奧科洛說,非洲應該積極主動地制定法規。她建議非洲國家改革現有法律,如數據隱私和數字治理政策,以解決人工智能問題。
但吉陶擔心,倉促監管人工智能可能會阻礙該技術的應用。她還表示,通過為非洲人量身定制的應用程序來構建本土人工智能,從而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來改善經濟增長,這一點至關重要。
她說:“在我們制定法規之前,我們需要努力了解技術的全貌,并投資建設非洲人工智能生態系統。”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人工智能政策觀察站的數據,自2017年以來,50多個國家和歐盟制定了人工智能戰略,實施了700多項人工智能政策(倡議)。
但這些政策(倡議)中只有5個來自非洲,而且經合組織的38個成員國中沒有一個是非洲國家。
歐洲獨立政策智庫ECDPM的政策和數字治理專家梅洛迪·穆索尼表示,在全球關于人工智能治理和監管的討論中,基本聽不到非洲的聲音和觀點。
穆索尼來自非洲,現在主要從事歐洲與非洲關系研究。她說:“我們必須貢獻我們的觀點,擁有我們的監管框架。我們想成為標準制定者,而不是標準接受者。”
尼亞倫·穆羅西是一位機器學習倫理和公平專家,居住在非洲南部的萊索托,在一家名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機構工作。她說,一些非洲國家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公司對勞動力的剝削。這包括低薪酬和缺乏對數據標注者的心理健康支持。這些數據標注者大多來自低收入國家,但為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她認為,非洲國家需要監管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并保護社區免受大公司和獨裁政府的濫用。
在利比亞,自主且致命的武器系統已經被用于戰斗,而在津巴布韋,一項有爭議的、由軍方驅動的國家面部識別計劃引發了擔憂,人們擔心該技術被政府當作監控工具。
非盟人工智能政策草案沒有明確解決非洲政府出于國家安全利益使用人工智能的問題,但它承認可能存在危險的人工智能風險。
芭芭拉·格洛弗來自非洲聯盟旗下一個研究新興技術政策的組織,作為項目主管的她指出,政策草案建議非洲國家投資數字和數據基礎設施,并與私營部門合作,建立投資基金,以支持非洲大陸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和創新中心。
與歐盟不同,非盟缺乏在其成員國推行全面政策和法律的權力。即使人工智能戰略草案在2025年2月的非盟大會上獲得支持,非洲國家也必須各自通過相應的人工智能政策和法律來推進非洲大陸的整體戰略。
與此同時,機器學習驅動的工具將繼續部署,這將引發道德問題和監管需求,并對整個非洲大陸的決策者構成挑戰。
穆羅西表示,非洲必須制定一個地方人工智能監管和治理模式,平衡本地化的風險和回報。她說:“如果它( 人工智能工具) 被用在人們身上,為人們服務,那么它就必須受到監管。” (綜合整理報道)(策劃/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