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 崔貞愛 郭玉彬 白冰 姜龍
摘要: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同時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在涉及國計民生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促使我國農業在現有的基礎上取得質的飛躍,但需要具有綜合性才能的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需在現有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上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鄉村振興 吉林省 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
隨著時代發展,城鎮化率逐漸提高,社會經濟水平也得以提升,人們對改善生活質量的需求不斷增大,導致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要群體的鄉村人口外流嚴重,產業支撐嚴重不足,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三農”問題成為國家近年來關注的熱點,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重點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其中,農業、農村、農民并非是三個獨立的問題,而是相輔相成影響我國國際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為解決“三農”問題,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全方位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1]。農民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體,培養具有專業性和管理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是助力于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為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未來提供保障。吉林省在我國農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逐漸將農業進行轉型升級,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農村經濟轉型。
一、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現狀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
新型職業農民指從事農業工作、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群體。新型職業農民專注對現代農業科技進行統籌學習,具有較高的科技創新才能,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新型農業科學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民而言,更具有現代化理念,更善于運用現代化機械,通過經營產業,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生產資源消耗少、生產效率高、環境污染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帶路[2]。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傳統農業的創新者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者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更能順應市場需求變動,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在農村經濟轉型、農業現代化建設、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以及全面邁向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卓越之處
1. 具有較高的農業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新型職業農民能夠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具有充分的實踐經歷,能夠解決農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2. 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新型職業農民能夠掌握和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業科技創新。
3. 可持續發展理念較強。科學的農業生產能夠緩解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和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例如有機肥料的運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秸稈還田以及生物防治等。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4. 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新型職業農民能夠及時根據市場需求信息,進行資源整合、風險管理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2]。
(三)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存在的問題
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對象主要是農村青壯年務農群體,對其他年齡段的涉農工作者和返鄉農民工的培養相對較少,導致培養目標群體不明確。對農村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群體而言,錯失了進一步提升的機會,也使農業發展錯過了一批具有豐富才能的人才,不利于農村多樣化發展;在城鎮化率逐漸提高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卻對農業的傳統理念尚未改變,對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職業的認知度較低。部分人認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就業面狹窄、以大量勞動為主、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工作薪資較低,導致農業生產發展缺少新鮮血液,不利于長久的發展;此外,吉林省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培訓內容不全面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技術,而對新品種推廣、農業環保以及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相對較少[4]。培養方式單一,主要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對不同受教育的相關人群未進行針對性培訓。實踐操作、經驗交流等環節相對較少,主要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實際操作能力有限。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意義
1.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活力源泉。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吸引了大批農村外出人員返鄉就業,為具有農業生產專業知識的種植、養殖類人才提供就業崗位,緩解了農村人口外流。吸引和培養現代農業人才可以彌補吉林省目前農業人才需求的缺口,幫助農民提升綜合素養,有助于建設現代化農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斷提供力量。
2.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了解市場需求的能力。通過運用科學技術,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合理的種植及養殖,減少成本的同時創造出強大的經濟優勢[6]。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僅為農村創造經濟,也促進了農村和城市的資源共享,拓寬城鄉交流渠道,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3.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民可以學習現代農業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以及市場經營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較少資源消耗,有益于提高農村的經濟文明水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生產主體,鄉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農村生態宜居等多方面都無法離開新型職業農民。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對策建議
1.明確培養群體。吉林省政府應將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對象擴招到每個年齡段的人員,尤其是具有農業生產經驗的群體,通過培訓加強他們農業生產的專業性知識和經濟管理能力[2]。同時,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經營者等參與農業生產工作者的培養力度,從各涉農高校招聘動植物生產類人才參與到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職業之中。
2. 加大宣傳力度。吉林省政府應與社會組織以及各涉農高校加強合作,通過媒體、廣告和在校活動等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宣傳。樹立高素質的農業典型,分享成功案例,激發涉農工作者的學習熱情和工作動力,讓人們充分了解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讓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吸引更多的人爭做新型職業農民[5]。
3. 完善培養體系。吉林省政府應結合實際需求,培養內容與時俱進,增加智能農機使用、動植物新品種推廣、信息技術、種養結合、農事生產和農業市場經營等方面的現代農業培訓課程,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環保意識、經營能力與管理能力。構建培養方式的多元化,加強與高校、涉農企業的合作,提高師資力量。組織農民參觀農業基地,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加強實踐教學,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通過網上教育平臺、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多元化渠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網上錄制教學,方便農民隨時學習,利于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2]。
參考文獻:
[1]熊升銀,陳屹.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之路的歷程、經驗與展望[J].大連干部學刊,2023,39(08):5-12.
[2]鄭翠翠,普嚴婕.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新型青年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3(18):43-45.
[3]蔡佳琦,劉曉霞.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及對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2,36(06):31-35.
[4]段秀萍,丁冬.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31):176-178.
[5]王琳.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9):299-300.
[6]王媛媛.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院校參與新型農民培育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7):245-247+256.
基金項目:2022年度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2022ZCY251)。
作者簡介:方文山,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獸醫科研及成人教育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