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
2024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及各地紀委監委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電視反腐專題片。專題片中,陸續披露了多個地方官員違規舉債的情況。
如貴州省紀委監委發布的專題片《決不姑息——貴州正風肅紀反腐》中介紹,原黔東南州劍河縣委書記王勇志不切實際、不顧財力、不計后果搞政績,全憑個人意志,以融資貸款方式,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任職前后劍河縣政府性債務余額暴增195倍。
綜合各專題片內容,這些官員違規舉債多是為了一己政績,項目背后還往往存在權錢交易。
王勇志出生于1963年,曾任凱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劍河縣縣長,劍河縣委書記等職務。2023年3月,王勇志在黔東南州政協正縣長級干部的崗位上落馬。
專題片介紹,2013年,在未進行科學性論證、缺乏市場調研的情況下,王勇志主導實施某溫泉項目,資金全靠融資貸款,最初計劃投資約9億元,后不斷追加到13億元。
2017年,該溫泉項目建成運營后,項目產生的收益還不夠支付每年5000多萬元的銀行貸款利息,連續多年處于嚴重虧損狀態。
在任期間,王勇志通過融資貸款方式,實施了某文化創意園木屋、某會展中心等項目,且都存在先施工后補程序、隨意增加投資等問題。
有的項目未提前按照政策法規及項目規范進行科學論證,投入近3000萬元后,因多種因素被叫停,爛尾至今。
王勇志為了個人升遷,大肆舉債搞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其扭曲的政績觀讓劍河縣債務劇增。2021年,王勇志調離劍河縣時,當地政府性債務余額是他初任縣委書記時的195倍。
為了一己政績,幾乎是地方官員違規舉債的共同原因。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推出的電視專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披露了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再勇,在擔任六盤水市委書記時為了自身政績,違規舉債的情況。

專題片披露,李再勇主政六盤水的三年時間里,當地新增債務達1500余億元。
2013年到2017年,債務增長率超300%,給當地留下極其沉重的包袱。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原因在于李再勇想的不是當地的發展,而是自己的“發展”,“希望搞一些大手筆、大動作,搞一點大動靜,這樣才能引起上級的關注”。
此外,許多項目背后都存在權錢交易的情況。
2023年9月,貴州省紀委監委官網發布信息,王勇志任性用權,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經營活動、項目承發包,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承攬等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前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專題片介紹,李再勇也存在嚴重的經濟問題,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承攬、項目規劃審批等方面牟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為了體現政績,許多地方官員都選擇興建文旅項目。
在劍河縣,正是王勇志推動的溫泉項目、文化創意園木屋等文旅項目,造成大量債務。
2013年至2017年,李再勇擔任六盤水市委書記期間,推動興建了23個旅游項目,其中有16個項目已被貴州省列入低效閑置項目。
專題片介紹,李再勇為了建這些項目,不顧當地財政實際承載能力,僅債務利息一項就給國家造成9億余元的重大損失。
六盤水原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興的工業城市,煤炭、建材、鋼鐵是傳統支柱產業。
李再勇一上任,就提出要“換道超車”,全力發展旅游,要將六盤水打造成百年不落后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時任六盤水市市長周榮說:“六盤水生態比較脆弱,山體比較破碎,發展旅游資源不是強項,有些我們也是明確反對的,但是沒有實際效果?!?/p>
在貴州擔任過縣委副書記的一名官員說,他工作過的縣城,也曾違背地區發展實際,上馬了多個文旅項目,“比起工業發展,文旅項目見效快,容易出政績”。
許多中西部城市,財政資金相對緊張,大量興建文旅項目,動輒數億元的規劃,只能依靠融資。政府無法直接借款,城投平臺便成為主要融資通道。
這些項目中,有的包裝成企業項目,要求公司去融資借貸,有的壓給區縣去籌資并實施。
在李再勇的推動下,六盤水市各級政府盲目舉債,甚至出現一塊土地同時多次抵押貸款,隨意更改融資資金的用途等違規行為。
湖南省紀委監委推出的電視專題片《忠誠與背叛》,披露了湘潭市委原書記曹炯芳違規舉債的情況。
專題片介紹,2016年上任后,曹炯芳在全市大拆大建,不顧財力、不切實際,盲目提出將每一條城市道路打造成景觀路、精品路、樣板路,累計鋪排項目345個,總投資617億元。
錢從何來?曹炯芳提出——創新融資渠道,大開舉債閘門。市、縣兩級平臺公司爭相當起違規融資舉債的急先鋒。
盲目舉債背后,買單的往往是當地老百姓。有的項目債務到期還不上了,就繼續借新債還舊債;還有的拆東墻補西墻,長期拖欠工程款,甚至挪用本應優先用于群眾安置的款項,直接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