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一批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得到了大范圍應用,也獲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使得玉米產量與質量都得到了提升。在此形勢下,積極推廣相關優質技術,拓寬宣傳渠道,轉變農戶觀念,與技術推廣相關工作內容則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使用多種技術推廣形式,讓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能夠落實于田間,也可使農戶獲得更多的生產收益。
1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現實意義
1.1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利用一系列的科學技術種植作物,從而提高作物生產收益及質量。據有關統計顯示,當前中國玉米產量正在逐年遞增,截至2021年,就已經到達2.726億t,培育優質玉米是日常生活剛需。推廣相關先進技術手段可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作物管理,提高農戶生產收益。
1.2解放勞動力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傳統的種植形式需要依靠大量的勞動力,生產效率也相對低下。而使用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能夠實現機械化生產,在選地、播種、田間管理等過程中都可借助專業生產設備進行機械化作業,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能夠達到解放勞動力的目的。在玉米播種過程中,使用機械化種植技術可以根據地塊土壤情況、玉米種植需求、周圍天氣情況等選擇各項參數,包括播種速度、播種深度等,因而這種機械化作業形式比起傳統人工作業手段更加精準,在播種和種植管理效率等方面也足以凸顯出優勢。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可以節省人工、工時和費用,在實際應用方面極具優勢[1]。
2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
2.1選地和整地
想要培育高產優質玉米,在選地時,應詳細調查土壤環境,科學進行選地和整地處理。土壤環境會直接關系玉米最終產量,科學選擇種植地塊,還需研究玉米生長習性和需求。玉米作物屬于喜溫熱、肥水類型的作物,若土壤過于貧瘠則無法滿足玉米作物生長需求,某些酸度過高的土壤也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農戶要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區域種植作物,比如中國東北平原地區在種植玉米時就極具優勢。在選擇地塊時相關農戶要考慮其排灌情況,要確保在干燥時間能夠及時輸出水分,雨季來臨時可以快速排出田間積水,否則也會影響玉米產量。同時,農戶也應選擇交通狀況良好的區域,否則影響作物運輸,增加額外成本,繼而影響到農戶收入。選地后需要通過翻整、深根等處理,確保玉米在生長期間不會出現倒伏、產量低下、質量不佳等問題。前茬作物在完成收割工作后,農戶可以借助專業的深耕機對地塊進行處理,有效的深松處理可以避免玉米出現倒伏的情況。在正常情況下,旋耕整地深度為20~25 cm。整地時有關工作人員也應根據土壤墑情,明確土壤配方肥料,確保土壤當中含有充足的氮、磷、鉀等物質[2]。
2.2選種與種子處理
玉米選種也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種子的生長情況。在選種時農戶需要衡量許多指標,包括種子的適應性、發芽率、生長情況、產量、質量等。為提高玉米產量,評估玉米生產潛力非常重要。其中包含穗子大小、穗行數、粒重、雙穗率等指標,農戶要盡可能選擇在多點、多地區、多環境下都具備較高適應性的品種,以保證獲得更高的生產產量。農戶也要對玉米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抗病蟲害能力進行評估,有效分析玉米品種遺傳差別。遵循“優中選優”原則,選擇事先經過包衣處理的種子可以有效節省玉米播種時間,包衣處理需要借助10 g噻蟲嗪、15 g禾豐鉬或70%吡蟲啉5 mL、5 mL禾豐鋅、1 g碧護、15 g禾豐鉬,在利用2 000~4 000 g數值范圍的水進行藥物稀釋,并投入于2~3 kg玉米種子進行混合處理,以此來達到增加后續玉米作物產量的目的[3]。
2.3機械化播種技術
玉米可分為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在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秋玉米則在每年7月中旬前播種,由此可見,玉米最佳播種時間很短,大概只有10~15 d。錯過播種時間,無法保證玉米健康生長。另外,農戶需要先檢查種子純度和凈度,要避免存在雜物或桔梗等物質,否則容易影響玉米播種機的正常操作,可能會導致排種口堵塞。在播種時,可先在地塊邊緣處做好標記,檢查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提前清除明顯的雜草等障礙物,然后再進行機械化播種,使得每粒種子播種深度盡可能保持一致。
2.4田間管理技術
田間管理是促進玉米正常生長的重要工作,農戶在田間管理技術應用過程當中,首先應增加巡查次數,觀察植株生長情況。若采取地膜覆蓋法種植作物,需避免高溫燒苗情況的發生。在玉米植株生長出3~4片葉子后,需進行有效定苗,提升作物種植質量。在作物長到5~6片葉片后,需有效進行間苗處理。玉米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是觀察土壤墑情的重要時期,此時需要追加75~150 kg/hm2尿素,使玉米作物保持健康生長。在作物生長后期,為避免植株早衰,農戶可以借助1%尿素與0.1%磷酸二氫鉀對玉米葉片噴施。玉米田間如果出現積水情況,需要盡快排澇,使得植株能夠健康生長[4]。
3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3.1持續優化和完善玉米栽培機械配套設施
有關部門一直在大力研發玉米栽培技術,不同地區受到地區環境因素的限制,其技術應用手段也會存在差異,且經濟、文化、技術等都會影響到地區農業生產產量和技術應用水平,部分地方忽略農業機械化的應用,這也限制了玉米技術推廣,所以有關部門應當持續優化完善玉米栽培機械配套設施。技術研發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應當深入廣大農戶群體中,增強農戶對技術優化和革新的認知程度,也使其可以清楚相關技術手段應用的重要性。在提高玉米種植技術應用水平的前提下,也可獲得更加可觀的收益,從而形成正向導向。國家部門應當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基礎設施完善方面為技術推廣人員各項工作帶來充分助力。
3.2加強培訓
為了消除技術推廣過程當中農民種植戶的觀念障礙,推廣人員還需根據區域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玉米栽培技術,加大推廣力度,提高農戶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加大政策扶持,幫助農戶選擇新品種和新技術。技術推廣人員也可借助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優化推廣形式,加強技術應用效果,在基層建立技術宣傳站,組織專家定期展開技術講座,讓農戶擁有機會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相關推廣人員和技術工作者可以到田間實地指導,從而使農戶可以逐漸熟悉玉米種植技術應用形式,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水平[5]。
3.3增大種植大戶示范效應
在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可以利用農戶示范方式,首先成功培育出一批現代化玉米種植企業,吸引其他農戶投入于機械化種植過程中。當前有許多地區已經建立了種植大戶示范基地,培育優秀的玉米種植企業,在經驗分享和技術科普過程中,也逐漸增強了當地農戶對于先進技術手段的認知程度,從而增加種植產量,提高技術應用水平。
3.4有效改進技術服務內容
要想提高技術應用水平,還需構建明確的技術推廣目標,提高后期技術服務效率。通過改進技術服務內容,對農戶進行針對性指導,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種植情況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使之認識到高科技種植技術的重要性,提高技術應用積極性和水平。當前部分農戶由于對技術掌握度不足,在技術應用中也會存在誤區或局限性,所以技術推廣人員首先應當為農戶闡述高科技種植技術的具體操作流程,培育優質的農戶種植群體,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內容,從而使農戶清楚相關機械設備的應用方法及各項生產技術的應用要點、病蟲防治科學原理,最終使農戶可以將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真正應用于玉米種植過程中。
綜上所述,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依靠種植人員個人經驗,農作物產量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且存在品質差的情況,生產收益得不到保障。應用科學的玉米選種、播種、灌溉、施肥、田間管理等各項技術后,玉米產量和質量也得到了改善。在優質高產玉米技術應用過程中,農業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可以獲得更多的生產收益。
參考文獻
[1]宋世軍,白倩,賈真真.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36(7):22-23.
[2]張建英.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5):182-183.
[3]徐麗英,費鳳艷,陳重義.成人高等教育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探索[J].農家參謀,2021,23(10):31-32.
[4]劉遠.成人高等教育網絡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途徑[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6(5):40-41.
[5]殷建華,殷建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1,35(14):57-58.
(山東省東明縣東明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馬雷起,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