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研究的互文性

2024-06-24 14:03:45賴彥斌張國龍
關東學刊 2024年2期

賴彥斌 張國龍

[摘 要]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關系密切,主要體現在民間文學資源與兒童文學讀本、兒童文學創作的關系方面。在現代學科發展史上,中國的民間文學研究與兒童文學研究都發端于20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具有學科間互文共建的基礎。雖然作為兩個獨立發展的學科具有學科分野,在現代學科發展的一定階段阻礙了互文共建,即兒童文學學科重點關注作家文學作品,而民間文學學科重點關注中下層文學,在中國建設民間文藝學,貼近民眾的生活和文化,成為民俗學研究的一部分。但是,從兩學科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看,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研究的互文共建勢在必行。一方面,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研究者需有意識地加強兩個學科的互文共建,共同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鑒,共同促進跨文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為提升文化軟實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民間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藝學;民俗學;交叉學科研究;互文共建

[基金項目]202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兒童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與數據庫建設”(22&ZD275)。

[作者簡介]賴彥斌(1975-),男,民俗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高級工程師,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張國龍(1972-),男,兒童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100875)。

人類社會在文字產生之前,就有了口頭的民間文學。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民間文學作品,歷經千百年流傳至今。在這些豐富的民間文學資源中,例如神話、傳說、幻想故事、動物故事、寓言、童謠等,有相當一部分適合兒童接受或對兒童具有教育意義。它們是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的共享資源,也是民間文學學科和兒童文學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作為現代科學意義上的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國民間文學研究,都萌芽于晚清,誕生于“五四”時期。學科研究的先驅者們,因有神話、童話和兒歌等共同的傳統資源和共同的研究對象,往往同時在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治學,如周作人、鄭振鐸、茅盾等。他們搜集、整理和改編民間文學,進行兒童文學創作,進行民間文藝學、民俗學和兒童文學的研究,為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研究互文共建奠定了學科基礎。但在學科發展史上,因各有學術目標和價值旨趣,兒童文學與民間文藝學、民俗學在不同的二級學科下建設,在一定階段上又阻礙了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互文共建。當下,需要對中國文化進行整體研究,學科綜合研究亦勢在必行。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具有可行性,二者互文共建,可以共同為文化整體研究和學科綜合研究,以及促進跨文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作出貢獻。過往有關民間文學為兒童文學提供研究資料和創作素材的研究比較多,而對于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學科差異以及互文性研究較少。本文嘗試從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密切關系、現代學科發展和互文共建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密切關系

就作品而言,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都屬古已有之。中國有歷代積累的豐富的民間文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適合兒童接受和對兒童具有教育意義。中國古代民間文學作品既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資源,又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具有密切的關系,具體表現在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讀本、兒童文學創作的關系方面。

(一)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讀本

本文所謂“兒童文學讀本”,是指提供給兒童閱讀的文本,包括口頭文本和書面文本。從兒童文學讀本的角度討論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的密切關系:一方面,意指有相當部分民間文學作品和兒童文學讀本是交叉重疊的,即共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所共享的文化資源都具有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審美情趣和具有教育兒童的特點;另一方面,民間文學作品是兒童文學的重要創作素材,而兒童文學創作作品的傳播反過來也使民間文學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值得深究的是民間文學作品何以能成為兒童文學讀本?哪些民間文學作品可作為兒童文學讀本?

民間文學作品口耳相傳。孩子在襁褓中,在月色下,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著長輩講“過去的事情”,伴著“風兒輕,月兒明”“小耗子上燈臺”等歌聲,逐漸長大。這些民間故事和民間歌謠,是兒童接觸到的口頭的兒童文學讀本,直接源自民間文學。在中國古代,還有少數文人創作的書面兒童文學讀本,也常常利用民間文學加以二次創作,但這些民間文學作品,經由古代文人特意挑選甚至改編后作為啟蒙讀物,注重倫理道德教育,只強調教訓而不考慮兒童的身心特點。晚清以來,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隨著白話文的推廣,西方科學與民主理念以及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民眾接受書面教育的普及率,書面讀本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愈發重要。無論是兒童文學的研究者還是民間文學的研究者,都特別看重兒童教育之于“開啟民智”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編寫兒童文學讀本,為兒童教育所用。其中,搜集、整理和改編民間文學作品,是兒童文學讀本的重要資料來源。這些民間文學作品何以能成為兒童文學讀本呢?

一方面,這些民間文學作品符合兒童成長和認識世界的規律,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

以民間文學中的神話為例。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造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民間文學作品,它反映了原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原始人與自然的關系和當時的社會形態。神話中充滿了天真奇幻的想象,“在‘萬物有靈論思想的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人格化、神化了”。(鐘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24頁。)神話的這種特點,與兒童認知世界時將世間萬物與自己類同的思維方式很相似。其中的奇幻形象和生動情節,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閱讀趣味,神話自然就可以成為兒童讀本的重要素材。不過,人們對于神話的性質及其作為兒童讀本的價值,卻是在晚清以后才逐漸被認識到的。鐘敬文曾對晚清民間文藝學史做過評述,總結了歷代學者對神話的認識和晚清學者所提出的新見解的現代科學啟蒙意義。(20世紀60年代前期,鐘敬文撰寫了晚清民間文藝學史的重要論文,包括《晚清時期民間文藝學史試探》《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間文藝學》《晚清革命派作家對民間文學的運用》《晚清改良派學者的民間文學見解》,收入鐘敬文:《鐘敬文全集》第五卷 第13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9-152頁。)他認為魯迅較早地指出了對待古代神話的科學態度,應是“迷信它固不必,否定它也是愚蠢”。(鐘敬文:《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間文藝學》,《鐘敬文全集》第五卷 第13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8頁。)這種新見解已具有現代科學的啟蒙意義,一直到“五四”前后學者的討論中,實際上是對神話是否能夠成為兒童讀本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周作人指出了神話作為兒童讀物的價值,批判了“神話是迷信”的觀點,提出“神話在兒童讀物里的價值是空想與趣味,不是事實和知識”。(周作人:《神話的辯護》,《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5頁。原載《晨報副刊》1924年2月29日。)“空想與趣味”是指對兒童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體認。也就是說,神話作為兒童讀本的素材,是符合兒童認知思維的發展特點和兒童審美情趣的。“兒童沒有一個不是拜物教的,他相信草木能思想,貓狗能說話,正是當然的事。”(周作人:《兒童的文學》,《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22頁。原載《新青年》第八卷第4號,1920年12月1日。)周作人認為兒童與初民的心理相似的觀點,受到了英國人類學的啟發。([美]洪長泰(Chang-taiHung):《到民間去: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1918-1937》,董曉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39-140頁。)他用人類學的方法研究神話、童話、兒歌等民間文學中的兒童文學,注重“原始心理”研究。(張國龍:《中國新文學少年兒童形象塑造的價值旨歸》,《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7期。)換句話說,神話思維與兒童思維的相似性,使得神話文體可以作為兒童文學讀本。

另一方面,這些民間文學作品對兒童具有教育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民間故事中的幻想故事,即民間童話。幻想故事在教育兒童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可以使兒童在藝術的陶冶中受到品德教育和美學教育”。(鐘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56頁。)品德教育主要是指思想內容健康和有較高藝術性的幻想故事,適宜兒童欣賞和閱讀,如《葉限》(即《灰姑娘》)、《老虎外婆》和《田螺姑娘》等。美學教育主要是指幻想故事中的想象成分和兒童喜歡幻想的心理特點接近。因此,幻想故事可以成為兒童文學讀本,對于啟發和開拓兒童的智力具有重要作用。民間文學對兒童的教育作用是順其自然的,并非說教者強加其中的“教訓”。周作人曾指出童話對兒童有三方面的教育作用:“助長兒童的自然發育”“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為兒童的社會化做準備”。(周作人:《童話略論》,《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42-43頁。原載《紹興縣教育會月刊》第2號,1913年11月15日。)他反對傳統蒙學讀本中的“訓戒”和“敷陳道理”,這些教訓和道理并不是兒童所能理解的,不僅使兒童失去興趣,而且失去了教育兒童的價值。趙景深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兒童對于兒童文學,只覺得他的情節有趣,若加以教訓,或是玄美的盛裝,反易引起兒童的厭惡”(趙景深、周作人:《童話的討論》,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65頁。)。茅盾認為兒童文學讀本應是教育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兒童文學應該要有教育性,但這種教育性應當包含在藝術的形象中。(茅盾:《幾本兒童雜志》,《文學》1935年第3期。)在現代化時期,人們對工業化帶來的人與自然關系惡化進行反思,發現民間文學中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還有助于兒童親近自然,樹立正確的生態教育觀。在全球化背景下,兒童更容易接觸到多元文化,也容易造成兒童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缺乏了解,甚至“遺忘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與英雄原型”。(肖艷華:《神話題材類兒童讀物的實踐形式與教育賦能》,《中國出版》2021年第14期。)而神話、童話等民間文學作品不僅包含了人們對自然的認知,還有人們對本民族歷史的認識,也有對信仰和習俗的記錄,以及對歷經幾千年世代傳承所凝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體認。因此,民間文學轉化為兒童文學讀本,有助于兒童在聽故事和讀故事中了解本民族歷史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厘清了民間文學作品何以成為兒童文學讀本,接下來談談哪些民間文學作品可作為兒童文學讀本。

周作人提出民間童話用于兒童文學讀本的標準,要符合“優美、新奇、單純、勻齊”四點。(周作人:《童話略論》,《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43頁。)他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提出了選擇民間童話的標準。在內容上,故事情節要新奇,故事結構和故事人物要單純;在形式上,故事講述要具有自然美、不造作,簡潔、不拖沓。趙景深總結“五四”前后刊物發表的兒童文學讀本,認為當時在對民間童話的采集、篩選和改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涉及民間文學用于兒童文學讀本的原則,他提了五點意見:改寫不易理解的口語方言、把字句寫得更加淺顯明白、以仙子和太子公主的故事最合宜、排除掉鬼和惡魔等恐怖成分、多采用動植物故事;還提出改編童話的原則是“質料依舊是神話和傳說的材料,不過嚴肅和敬畏的分子是沒有了”。(趙景深、周作人:《童話的討論》,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56頁。)周作人對此表示認同,并提出不適合作為兒童文學讀本的兩點原則:一是對兒童身心發展有害,二是對人類道德有害。(趙景深、周作人:《童話的討論》,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59頁。)魯迅從接受者的角度,以發展的觀點,將民間文學作品放到社會教育環境中去考察:“這要看社會上教育的狀況怎樣,如果兒童能繼續更受良好的教育,則將來一學科學,自然會明白,不至迷信,所以當然沒有害的;但如果兒童不能繼續受稍深的教育,學識不再進步,則在幼小時所教的神話,將永信以為真,所以也許是有害的。”(魯迅:《從神話到神仙傳》,《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315頁。)

總之,現代學者基于現代兒童觀整理民間文學等傳統資源,提出哪些民間文學作品可作為兒童文學讀本;或者民間文學作品中的哪些質素可作為兒童文學讀本。也就是說,從民間文學作品到兒童文學讀本需進行取舍和改編。整體上看,民間文學因其集體性和口頭性特點,便于自然而然教育兒童,且易于兒童接受。但經古代文人的收集和輯錄往往將其文言化,反而損害了兒童的接受度。長期傳承的民間文學也難免地附著歷史印記,在講述中不可避免地承載過重的歷史思想和規訓兒童的旨意。因此,大多不能直接轉換為兒童文學作品。利用古人收集和輯錄的民間文學資源,轉化為兒童文學讀本,需要改寫和轉譯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體裁。

以商務印書館20世紀初出版的兒童讀物《童話》叢書為例,其中包括相當部分的民間文學作品,主要是改編中國歷史故事和翻譯外國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等。從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幾種兒童刊物看,《兒童教育畫》《少年》《兒童世界》《兒童畫報》等都刊登歌謠、童話、寓言等民間文學內容。孫毓修、茅盾、周作人、魯迅、葉圣陶和鄭振鐸等積極采集民間故事和傳說,整理童話和童謠等民間文學,并開展相關的研究,為民間文學作品轉化成兒童文學讀本作出了重要貢獻。到了21世紀,在兒童文學讀物和小學語文教材中,民間文學素材仍占有一席之地,但比重不多,經過了編者的篩選和改編。以2020年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主要是在低年級教材中選用兒歌童謠和少量神話,中年級教材中選用寓言故事和神話,高年級教材中選用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中的民間故事。如魯智深的故事、武松打虎的故事、孫悟空的故事等。這些民間文學作品由主編者精心挑選以符合現代教育目的,如經典神話《大禹治水》《盤古開天辟地》《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二)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創作

在供給兒童的讀本中,除搜集、整理和改編民間文學作品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兒童文學創作。“五四”之后,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創作開始起步,受安徒生等外國兒童文學作家創作實踐的影響,首先以翻譯、模仿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和改編古代傳統讀物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土原創兒童文學作品不斷發展。這兩個階段的中國兒童文學創作都是基于中國文化本位立場,吸取中國文學傳統和西方兒童文學理論的雙重營養,且與中國民間文學資源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由文人學者改編自古代傳統讀物而生成的兒童文學作品,與民間文學的密切關系顯而易見。而文人學者的兒童文學創作是作家文學,雖然與民間文學相區別,但也有聯系。從總體上說,“民間文學是滋養新的作家文學永不枯竭的清泉”。(鐘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68頁。)從相互影響上說,一方面,民間文學為作家文學提供了豐富的故事題材、健康的思想內容、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以及各種文學體裁、比興等藝術手法、通俗易懂的民間藝術語言等。另一方面,作家文學通過對民間文學的再創作,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存、提煉和傳播了民間文學,而且還深化了原有民間文學作品的思想意義,提高了它們的美學價值。

兒童文學創作與民間文學的主要聯系:一是對民間文學素材的利用,二是對民間文學藝術特點的借鑒。自“五四”以來,兒童文學創作利用民間文學素材,實際上是對民間文學資源的再發掘和再闡釋。“五四”時期,安徒生童話受到推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范本,也是利用民間文學素材、對民間文學資源進行再發掘和再闡釋的典范。趙景深認為,安徒生的童話創作,既是“文學的童話”,也是“教育的童話”。(趙景深:《研究童話的途徑》,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3頁。)但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并非一味照搬和簡單模仿外國兒童文學,而是緊扣中國社會現實,深深扎根于中國文化傳統,寄寓了創作者的社會理想。開中國童話創作之先河的葉圣陶,雖然沒有直接利用民間文學素材,但仍借鑒了中國民間故事的敘事模式,如三段式和反復等。茅盾特別重視利用民間文學素材,他在任商務印書館《童話》的編輯時,創作的童話近半數是根據外國童話、寓言或民間故事加以改寫的。他還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兒童世界》雜志上發表了10篇希臘神話譯作與6篇北歐神話譯作,并對每篇譯作做了點評。兒童文學創作者利用民間文學素材,往往保留其幻想性、人物形象或主要故事情節,并注入時代性元素,使兒童文學作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例如,有學者對葛翠琳1949-1966年的兒童文學創作做了分析,認為葛翠琳的多部兒童文學作品運用了神話資源,把對現實的思考融入其中,進行創造性轉換,神話資源被注入了“全新的革命意涵”。(毛巧暉:《神話資源現代轉換的話語實踐——以葛翠琳1949-1966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為中心的討論》,《文化遺產》2021年第2期。)在兒童文學創作對民間文學藝術特點的模仿方面,童話創作越接近民間文學,則越接近于兒童的發展特點和閱讀情趣。趙景深認為:“若要童話最合兒童的心理,莫如民間的童話,文學的童話總及不上。”(趙景深、周作人:《童話的討論》,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73頁。)他比較了安徒生、王爾德、愛羅先珂的童話創作,認為“就文學的眼光看,藝術是漸漸的進步,思想也漸漸進步了,但就兒童的眼光去看,總要覺得一個不如一個。或者以這樣的步驟(安王愛)供給漸長的兒童(自童年至少年壯年)倒還容易引起他們愛好一些”。(趙景深、周作人:《童話的討論》,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第74頁。)

二、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現代學科發展

作為現代學科意義上的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國民間文學,都萌芽于晚清,誕生于“五四”,學科起點很高,發展道路很曲折,起起落落,都是“邊緣”小學科。學科研究的先驅者們,因有神話、童話和兒歌等共同的傳統資源和共同的研究對象,往往同時在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治學,如周作人、鄭振鐸、茅盾等。不同的是,兒童文學學科始于“兒童的發現”,與“人的發現”的現代成人文學同屬現當代文學學科的理論框架,又具有與成人文學二元分立的獨立特點。現代的兒童文學學科需要從傳統的民間文學資源中汲取營養,更需要有意地從“兒童本位”意識去創作,重點關注作家文學作品,包括作品的創作和批評。民間文學學科(即民間文藝學)始于“民眾意識的覺醒”和“到民間去”的民間文學運動,民間文學被納入到文學史中。民間文學有著與作家文學很不相同的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和傳承性特點,更貼近民眾的生活和文化,從而成為民俗學研究的一部分。

(一)兒童文學主要屬于作家文學

在歷史語境下的兒童文學,即可供兒童閱讀、在兒童中流傳和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文學資源,其中很大部分源自民間文學,但它們都不是專門為兒童創作的。一方面是理論研究,如周作人等學者所做的討論。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中提出“兒童文學”概念。(周作人:《兒童的文學》,《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22頁。)另一方面是兒童文學創作,如葉圣陶等作家的童話創作。

兒童文學主要屬作家文學,討論的是兒童文學中的“文學性”。兒童文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作家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適合兒童閱讀,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葉圣陶創作《稻草人》等童話,用適宜兒童閱讀的淺明的文字來寫,同時“卻不自禁地融凝了許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鄭振鐸:《稻草人·序》,葉圣陶:《稻草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頁。)鄭振鐸認為,“把成人的悲哀,顯示給兒童,可以說是應該的。”鄭振鐸:《稻草人·序》,葉圣陶:《稻草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6-7頁。)曹文軒也說過:“兒童文學承擔著塑造未來民族性格的天職”。(曹文軒:《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第365頁。)因此,兒童文學主要屬作家文學,是作家有意識地創作適合兒童閱讀、符合兒童審美情趣和對兒童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兒童文學作家要有一顆童心,盡量秉持“兒童本位”觀創作兒童文學作品。雖然常常從民間文學中吸取養分,進行改編和再創作,但作家創作的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有兩點主要區別。

其一,作家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勢必會打上作家個人的印記;而民間文學作品是由民眾集體創作與傳承,自然而然地反映民眾的精神活動,帶有時代烙印。雖然作家同樣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但作家個人的創作意識在作品中起到主要作用。作家無限接近兒童本位但無法把自己變成兒童,正如鄭振鐸所說:“實在的,在成人的灰色云霧里,想重現兒童的天真,寫兒童的超越一切的心理,似乎是不可能的企圖。”

鄭振鐸:《稻草人·序》,葉圣陶:《稻草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頁。)

其二,作家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是追求文字優美的上層書面文學;而民間文學是中下層口頭文學,藝術特點是剛健清新的自然美。兒童文學作家雖然盡量使用淺明的文字來寫作,但在文字表達上講究詞句優美,認為這是作品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兒童文學的學科研究勢必要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個性研究和作家研究。這與民間文學的學科研究是不一樣的。民間文學研究雖然也重視對傳承人的研究,但因傳承人的傳承活動并不產生新文本,重點研究傳承人的即興表演。

綜上,兒童文學在“文學性”維度上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相似,屬作家文學的研究范疇。而兒童文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下建設,也就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但兒童文學又因在“兒童性”維度上有別于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對象“成人文學”,而在學科發展上具有獨特性,且在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的民族性上與民間文學相聯系。只不過強化“兒童性”僅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大多數民間文學作品不能直接作為兒童文學讀本。這就需要作家有意識地創作適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兒童文學。基于此,兒童文學學科的學術旨趣與民間文學相異,而與作家文學相近。當然,兒童文學學科研究不僅包括兒童文學作品的批評理論,還包括兒童文學研究的基本理論。而在基本理論研究方面,兒童文學的研究也更傾向于對兒童文學創作的研究,而只是把民間文學作為傳統資源看待。從兒童文學學科研究的角度說,“兒童文學其實是成人創造,反映著成人的思想、意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吳其南:《代際沖突與文化選擇》,蘭州: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第24頁。)透過作家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成長環境等研究兒童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社會意識形態,這是兒童文學研究所要關注的問題,卻不屬民間文學研究的學科范疇。民間文學的研究雖然也關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互動,但主要關注民俗、社會制度、民眾思想史和民眾精神史。在學科歸屬上,中國民間文學研究(即民間文藝學)雖與兒童文學同屬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但兒童文學主要研究作家文學,而民間文藝學主要研究民間文學文本。同時,民間文學作品的文化研究部分是民俗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則歸入社會學一級學科進行建設。

(二)民間文學與民俗學

經過晚清的萌芽,到“五四”時期北京大學歌謠學運動興起,促成了現代學科意義上的民間文學研究。鐘敬文在1935年首次提出“民間文藝學”概念,并提出要成立這門獨立的新學科。(鐘敬文:《民間文藝學的建設》,《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1-12頁。)他當時是以作家文學為參照,把作家文學和書面文學稱為“普通的文藝”或“一般文藝”,把民間文藝看作一種“特殊的文藝”,有著“很不相同之處”,具有獨立的研究價值。他提出要“把這種文化的事象,作為一個對象,而創設一種獨立的系統的科學”。(鐘敬文:《民間文藝學的建設》,《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2頁。)他所說的“很不相同之處”,主要是指民間文學區別于作家文學的主要特征,即集體性、口頭性、類同性和素樸性

鐘敬文:《民間文藝學的建設》,《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

第6-7頁。20世紀80年代,鐘敬文將民間文學特征的提法,修改為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和傳承性。參見鐘敬文:《民間文學述要》,《鐘敬文文集·民間文藝學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17頁。另見鐘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34頁。)。

在中國,以民間文學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兩門學科。其中,民間文藝學重點進行民間文學的文本分析和相關的民俗文化內涵分析,這與中國文學研究的學術傳統有著一定程度的相聯性,也與兒童文學的研究有相同的傳統文學資源基礎。而民俗學重點研究民眾的生活傳統、社會制度和社會組織,這些內容不是兒童文學研究所關注的,也不必關注,但可以為兒童文學研究提供社會文化環境的分析。在現代民俗學史上,民俗學的興起是從搜集民間文學開始的,其中也包括傳統兒童文學資源,例如德國的格林童話、芬蘭的史詩《卡勒瓦拉》等。在中國,“五四”時期的歌謠學運動也是從搜集民間歌謠、諺語、神話、傳說和故事等民間文學開始的。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在學科發展道路上相互促進,關系密切。20世紀40年代以后,民間文學成為新文化體系建設的一部分得到重視,民間文藝學得到較好的發展機會,在學科建設上也帶動了民俗學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后,傳統文化研究重新受到重視,民俗學學科建設得到恢復。鐘敬文提出了文化三層觀,指出民俗學是以研究民間文化為核心的人文學科,并提出“民俗文化學”的概念(鐘敬文:《民俗文化學:梗概與興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以文化研究為重點,民俗學研究得以恢復,譯介國外民俗學理論加以應用,在學科發展上帶動了民間文藝學的發展。這時的兒童文學研究也同處文化研究的熱浪中,著重對作家文學及其文化的研究。民間文學研究是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民俗學二級學科,民間文學作為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民俗學在社會學和中國語言文學兩個一級學科下建設,民俗學與社會學的交叉研究給民俗學帶來了新視角和新成果。2015年國家對學科目錄進行調整,民俗學只在社會學一級學科下建設,而民間文學研究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建設,成為高校自設的二級學科。

在學科發展的道路上,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屬兩個同病相憐的“邊緣學科”,平行發展而不交叉。這與“五四”時期學科發展的起步階段時的情形不同。那時如周作人所稱的“雜學”,鐘敬文稱之為“文化諸科學”,現代人文科學的發展是一種整體的、綜合的研究。“五四”時期,周作人、鄭振鐸、茅盾、顧頡剛、鐘敬文、趙景深等的研究,使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研究幾乎成為一種“顯學”,學科起點很高,但它們到現在則似乎成了邊緣學科。現在看來,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百年學科發展,從整體的和綜合的研究,到學科的自覺研究和學科分立研究,再到學科交叉研究和跨學科融合研究,很有必要發展到一種更高層次的學術回歸,那就是更深入的文化整體研究和學科綜合研究。這對于推動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研究的學科發展,應該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三、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互文共建

新時代急需對中國文化進行整體研究,亦有必要加強學科綜合研究。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具有密切關系,為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二者互文共建,共同為文化整體研究和學科綜合研究作出貢獻。一是共同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資源的搜集整理、改造利用和學科研究成果的應用方面加強工作。二是學科間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鑒。三是共同促進跨文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

(一)共同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繼續加強中國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傳統資源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國是一個文獻大國,大量歷史典籍、地方志、筆記雜纂、通俗小說、戲劇話本和民間寶卷等內含豐富的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資料。“五四”時期,胡適、周作人、顧頡剛、鐘敬文、趙景深、容肇祖等在搜集歷史文獻中的民間文學資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把這些資料作為傳統文化資源,運用現代方法予以闡釋。而《童話》《少年》《兒童世界》等雜志登載學者搜集的傳統兒童文學資源。孫毓修、茅盾等對它們進行改編,使之成為兒童文學讀物。中國還是一個口頭文學資源豐富的國家,“五四”時期的學者也重視現代口頭民間文學資源的搜集整理,如北大歌謠征集處所做的工作等。1979年-2009年在全國開展的中國民族民間文藝十大集成志書搜集工作,是我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口傳民族民間文藝資源的全面普查工作,被譽為“文化長城”。百年來,國家、社會和各界學者在搜集整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與我國豐富的文獻和口頭資源寶藏相比還不夠,從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角度進行的整理工作還有待加強,繼而促進這方面的交叉研究也還不多。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的工作者更應該繼續加強傳統民間文學資源的搜集、整理工作,它們對于民間文藝學、民俗學、兒童文學的研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都起著重要作用。

兒童文學研究和創作要提高對民間文學的重視和利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始于現代兒童觀,但它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傳統民間文學資源。先是接受了西方人類學、民俗學和教育學等理論,反觀中國古代文學和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教育,提出“兒童本位”的現代兒童觀。進而以現代兒童觀的理念,從民間文學中尋找兒童文學傳統資源,對它們進行挖掘發現、重新解讀和整理改編,改造,轉換為現代兒童文學資源。在譯介外國現代兒童文學作品的同時,充分吸收中國民間文學傳統資源的營養,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兒童文學作品。民間文學中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和故事情節、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自然天成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很容易被兒童文學借鑒,并以現代兒童教育的理念,重新創作成貼近現代兒童認知特點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文學和傳統教育讀物所無法企及的。在新時代,民間文學的這些特點并沒有消失,兒童文學的研究和創作仍然可以利用民間文學。例如,張天翼創作的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就是利用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寶葫蘆”的前知識系統。作品僅使用了民間文學中“寶葫蘆”的故事名,保留了兒童富于幻想的特點,又不脫離現實,讓兒童逐步認識到不切實際幻想的害處,最后以“夢”的結局把兒童拉回到現實,實現了比較自然的教育效果。

民間文學研究成果應更好地應用到兒童文學中。兒童文學工作者不僅可以利用民間文學資源,還可以應用民間文學的研究成果;民間文學工作者也可以把民間文學研究成果應用到兒童文學當中。

其一,民間文學的故事類型研究可應用于兒童文學。故事類型研究是民間文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產生了一套世界公認的理論與方法。在中國,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開創了故事類型的歷史地理研究方法。鐘敬文的民俗志書寫模式,開創了中國故事類型的研究理論。在此基礎上,一大批學者對中國故事類型進行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故事類型研究成果應用于兒童文學,一是在整理和利用民間文學中的兒童文學資源時,能比較科學地處理眾多的異文故事,較好地把握故事的民間“本真性”和“時代性”,找到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轉換為現代兒童文學資源的鑰匙。二是在兒童文學創作中,在利用和改寫民間故事時,能較好地把握主要的故事母題和故事情節單元,以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與民間文學前知識相銜接,自然而然地讓兒童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三是在兒童文學研究中,能比較全面地了解民間文學給予兒童文學的養分,分析哪些民間文學適合于現代兒童文學,哪些民間文學需要改編,等等。四是在中外兒童文學比較方面,能夠較好地了解世界擴布類型的故事和中國特有故事的特點,以便更好地開展兒童文學的跨文化對話。

其二,民間文學的民俗學研究可應用于兒童文學。民間文學的民俗學研究成果應用于兒童文學,主要有民俗事象研究和民俗傳承研究兩個方面。首先,在民俗事象研究方面,民間文學的類型研究主要是民間文學文本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對文本背后的民俗文化內涵進行研究,也就是要看到民間文學與民俗事象的關系。從范疇上講,民間文學本身也是一種民俗事象,但此處所說的民俗事象,是指民間文學中所反映的除民間文學以外其他的民俗事象。民間文學“歷來密切聯系著各種民俗事象,滲透到各種民俗活動之中,成為多種民俗文化的載體”。(鐘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85頁。)民間文學的民俗事象研究,可以為兒童文學的研究提供民俗文化內涵和社會文化背景,把兒童放在民俗生活中,能更有效地體現“兒童本位”的理念。鐘敬文在1928年給黃詔年編的兒歌集《孩子們的歌聲》所寫的《序》中就提出,僅從歌詞文本內容來判斷歌謠是兒童所唱還是成人所唱,即使有“編輯者所耳聞目見”,也是不能輕易斷定的。(鐘敬文:《關于〈孩子們的歌聲〉——序黃詔年君編的兒歌集》,《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380-381頁。)這就需要民俗學的分析。對當下民間文學的民俗事象研究,也可以應用于兒童文學。有學者提出“兒童民俗”的概念,主要是指童話、兒歌等民間文學和以兒童為主體的民間游戲娛樂,也談及兒童參與的民俗活動。(張舉文:《兒童民俗及其研究探論》,《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這當然是以兒童為主體的主要民俗事象,但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兒童置身于整體的民俗生活中,除上述“兒童民俗”之外,還要考慮兒童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學習民俗,兒童文學也可以在其中起到促進或強化的作用。兒童文學的“兒童本位”,并不是要把兒童置身于社會生活之外,完全不受成年人的直接影響或正式指導,而是要把這種影響或指導融于兒童能接受的方式,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和發展特點。其次,在民間文學的民俗傳承研究方面,其中有關民間文學集體傳承中個人創作者作用的討論、類型傳承中歷史傳承穩定性和民族地域差異性的討論、口頭傳承與現代學校教育關系的討論、口頭傳承與現代媒體關系的討論等研究成果,可以為兒童文學中有關兒童對傳統文學資源的接受與自主改編的問題分析,提供一定的幫助。例如,校園“新童謠”的產生與傳播。

(二)研究方法的互鑒可能

民間文學研究與兒童文學研究這兩個學科,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利用以促進學科發展,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借鑒。一個學科得以成立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該學科具有獨特的研究方法。但相鄰學科之間的研究方法可以相互借鑒,反過來又能促進各自學科的發展。現代學科研究的發展,一方面要求各學科遵循自身特點深度發展,另一方面要求相鄰學科間進行交叉研究。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的學科起步和發展,都具有跨學科的屬性,需要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支撐。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與思想文化、兒童教育、文學和出版產業經濟等四個領域的變革皆有關系,兒童文學的研究需要調動哲學(主要是兒童教育哲學)、歷史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文化產業)等學科的知識。(朱自強:《論中國兒童文學研究的跨學科范式——以周作人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文學研究》2021年第4期。)從學科意義上說,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民俗學的交叉學科研究是必要也是可能的。其中,它們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互鑒。例如,在兒童文學的分級閱讀研究方面,可以借鑒民俗學的田野調查方法。兒童文學的分級閱讀,一直是兒童文學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學者大多提出分級閱讀的一些原則,例如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中就從兒童成長階段的角度,提出幼兒前期、幼兒后期和少年時期的分級閱讀原則。有學者概括兒童不同階段的閱讀方式,如以早期兒童為主進行親子閱讀的繪本式、以中期兒童為主進行主題閱讀的引讀式、以青春期兒童為主進行深度閱讀的沉浸式等。(肖艷華:《神話題材類兒童讀物的實踐形式與教育賦能》,《中國出版》2021年第14期。)一些學者、出版商和社會組織,甚至還會提供詳細的分級閱讀書目,并進行年度的更新。(例如,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自2017年發起“愛閱童書100”項目,每年評選當年在國內出版的適合6-12歲兒童閱讀的100本童書和10本教師用書書目,并按小學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做了分級。在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官方微信發布的2021年度書目中,介紹書目評選的專家團隊是“由兒童文學、兒童教育、兒童閱讀研究、兒童心理、少兒科普、美術等專業領域內專家組成”,評選原則是“以公正、科學、專業的標準”。參見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官方微信:《收下孩子的年度書單丨2021年度愛閱童書100正式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IjacWjV-_x8yQAcbSNsisA,2022年2月16日。)然而,這些書目分級的實際閱讀效果如何?如何考慮分級閱讀受地域、城鄉和家庭差異等因素的影響?還需要兒童文學工作者做更多實證的調查研究。可以借鑒民俗學的田野調查方法,采用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調查技術,可以深入被調查對象內部取得內部視角,比較有效地獲取兒童本身和家長參與的對分級閱讀接受的實際效果;還能更實際地了解兒童所在家庭的情況,從外部視角研究分析分級閱讀中存在的地域、城鄉和家庭差異問題。

(三)共同促進跨文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

現代國際民俗學在對民間故事類型的共享問題研究,為當今的跨文化對話奠定了基礎。例如,德國的格林兄弟搜集民間童話,芬蘭學派在19世紀中期通過對史詩的收集和整編振奮民族精神,還提出了故事類型學方法論,俄國的普羅普提出了故事形態學的故事分類法。鐘敬文創造了中國民俗志的故事分類法,還最早進行了中國故事類型的跨國比較研究。各國的民間故事本身是文化多樣性的,但是故事類型卻可以進行跨國比較和國際共享,對故事類型的研究成果可以成為跨文化對話的基礎。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相結合,借助“類型”和“跨國”的概念,利用民俗學的國際化優勢,聚焦人類文化中的兒童教育等共享問題,建設跨文化兒童文學,促進跨文化的文明互鑒。要繼續做好優秀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和理論的翻譯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中國兒童文學作品和理論的外向翻譯。用好民間文學資源,用故事類型進行跨文化對話,以兒童文學作品為媒介講好中國故事,是進行跨文化對話的有效方式之一。

現代中國兒童文學是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發生的,人類學、進化論、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等西方理論的傳入,丹麥的安徒生童話、英國的王爾德童話和劉易斯·卡羅爾(LewisCarroll)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俄國的愛羅先珂童話等西方兒童文學作品的譯介,在中國兒童文學的起步階段對中國兒童文學的學科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當時的跨文化空間中,只是單向的理論和文化的傳播。在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史上,學界學人通過對外翻譯、國際研討和書寫世界兒童文學史等工作,一直努力將中國兒童文學帶入到世界兒童文學視界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無論是兒童文學作品,還是兒童文學的研究成果,在當今跨文化對話中的中國聲音還不多。2016年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他的代表作《草房子》等走向世界。這是中國兒童文學發展的契機,首先是中國兒童文學作品的對外傳播,進而是兒童文學研究的交流,在跨文化對話中是對等的雙向交流。

跨文化對話的基礎是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是在承認文化間差異的前提下的共享問題。目前,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把此類討論歸為“比較兒童文學”,主要包括童年經驗、生存意識、群體與個體等方面的中西差異。(湯銳:《比較兒童文學初探》,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年,第34頁。)這些差異是跨文化對話的必要性。樂黛云認為,構建多元文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跨文化對話是必由之路。(樂黛云:《跨文化方法論初探》,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6年,第6-16頁。)運用跨文化學理論,有助于把“比較兒童文學”的研究推向“跨文化兒童文學”的研究。關于跨文化兒童文學中的共享問題,有學者把中外兒童文學的共性概括為“愛的母題”“頑童的母題”“自然的母題”。(吳翔宇:《百年中國兒童文學演進史的研究述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共享問題是跨文化對話的前提,它的深處是對人類生命和人類發展的終極關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兒童文學推向跨文化對話的平臺,可以搭載民間文學的列車,因為講故事是文化交流的共享方式,故事類型是跨文化共享“母題”的一種途徑。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共同肩負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讓外國人能讀懂中國的故事、理解中國的文化,才能在共享問題上進行跨文化對話。

跨文化對話的立足點是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化本位。周作人的現代兒童文學觀,就是受西方影響而產生的理論,同時又立足中國文化本位。他關于兒童文學起源的觀點受到了英國人類學安得魯·朗(AndrewLang)的啟發,但他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針對中國的實際問題,用于動員整個社會去明白兒童文學的重要性。[美]洪長泰:《到民間去: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1918-1937》,董曉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40頁。)當下,建設跨文化兒童文學,需有全球視野,把中國兒童文學放在世界兒童文學格局中進行對話和交流,而實現的重要途徑是在本土民間文學資源的基礎上,建立中國文學的自信,擴展中外兒童文學交流與傳播的空間。兒童文學的跨文化對話,以民間文學為底子,以作家文學為形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結 語

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具有密切關系。一方面,民間文學作品和兒童文學有相當部分交叉重疊,它們都“共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民間文學作品能夠作為兒童文學讀本,它們都具有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審美情趣和教育兒童的特點。另一方面,民間文學為兒童文學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源和創作素材,繼而成為兒童文學作品,將民間文學作品書面化,反過來又使民間文學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從民間文學到兒童文學,需要進行篩選、改編和現代轉譯,或者進行重新創作。兒童文學創作者利用民間文學素材,往往保留其幻想性特點、人物形象或主要故事情節,注入時代性元素,使兒童文學作品符合時代要求。而且,在學科發展的道路上,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系統研究同時在“五四”時期起步,學術背景、學者陣容和社會環境等大體相似。在成為獨立的現代學科體系后,因學術目標和價值旨趣的不同,兩個學科平行發展而不交叉。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百年學科發展,從整體的、綜合的研究到學科的自覺研究和學科分立研究,再到學科交叉研究和跨學科融合研究,很有必要進入文化整體研究和學科綜合研究階段。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互文共建,共同為文化整體研究和學科綜合研究作出貢獻。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研究者,需共同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搜集整理、改造利用,加強對交叉學科研究成果的應用,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鑒,共同促進跨文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国产你懂的| 日韩欧美国产区|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资源|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青青久久91|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va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午夜免费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91美女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欧美激情综合|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一区18禁|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av无码久久精品| 男女男精品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a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播放| 日本www色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色婷婷丁香| 久久semm亚洲国产|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青青草91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影院|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久久亚洲天堂| 精品人妻AV区| 91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性| 国产精品污视频|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天堂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亚洲嫩模喷白浆| 青青草原国产| 婷婷在线网站|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国产96在线 | 在线国产资源|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