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權 陳曉雯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當下地方高校的油畫風景教學模式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油畫風景教學的創新與發展,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從理念和策略著手,推動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競爭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助力國家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現狀
第一,教學資源匱乏。受地域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地方高校的藝術資源和優秀師資不足,導致在油畫風景教學中,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和深入的藝術指導。如筆者所在的高校位于廣西五線城市,美術館、博物館等相關資源匱乏。
第二,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地方高校的油畫風景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臨摹+寫生”模式。該教學模式與現代藝術教育的需求脫節,缺乏創新和多樣性,導致學生創造力和藝術個性的培養效果不佳。
第三,學生基礎薄弱。地方高校的招生范圍相對較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繪畫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從未接觸過油畫,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是個巨大的挑戰,也成為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油畫風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其他地方高校有諸多共性,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問題與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行業變化。依據筆者所在高校美術學專業近三年的就業率分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學內容未能緊跟市場發展,教給學生的仍是傳統的繪畫方式,無法滿足現代藝術市場對創新性和跨界融合的需求。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個性化指導。油畫風景教學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個體差異未得到重視。這不僅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也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發展。
第三,教學資源有限,缺乏實踐機會。油畫風景教學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但地方高校的經費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繪畫材料和外出寫生機會。這既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缺乏實踐機會的教學,難以培養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油畫風景人才。
教學理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藝術的發展,油畫只強調技法的傳授和模仿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學理念創新被提出,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一,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反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通過小組討論、展示等方式,讓他們主動探索油畫風景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第二,注重跨學科的融合??鐚W科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跨界融合能力。將自然、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科知識和元素引入油畫風景教學,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第三,建立“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多元化評價機制。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可以豐富傳統的教學評價。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創作水平和不足之處。同時,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學策略
要想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藝術創新精神,就要在教學策略與方法上注重創新與實踐,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優秀藝術人才。
第一,教學策略的制定應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培養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以項目式學習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如廣西紅色文化、瑤族文化等內容設計有實際意義的油畫風景創作項目。學生通過參與項目,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地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還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繪畫技巧和創新能力,同時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第二,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也能為油畫風景教學帶來新的活力。通過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和課后反思等環節的設計,翻轉課堂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束縛,使學生在更加開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第三,個性化教學。教學策略的制定還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獨特的藝術天賦和興趣愛好。個性化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資源和指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案例一:基于地域特色的油畫風景教學
基于地域特色的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歷史,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對地方的認知融入作品中,使畫面更具深度和內涵。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在教學中注重挖掘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金秀瑤族鄉村、古鎮,觀察山水、建筑、民俗等元素,鼓勵學生將瑤族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提高繪畫技巧,并增強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對此教學方法的效果評估可采用以下方式。第一,作品展示,觀察地域特色是否成功融入其中;第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和滿意度;第三,橫向對比,與其他院校相互對比來評估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劣。
案例二:跨學科融合的油畫風景教學
跨學科融合是一種創新教學策略。該策略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油畫風景教學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尋找靈感和突破。
以董希文的油畫作品《哈薩克牧羊女》為例,該作品是跨學科融合的典范,其將地理學、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融入油畫作品中。教師通過跨學科融合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研習,既使學生學習了油畫技巧,又提升了學生的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將油畫風景與地域文化、歷史背景相結合,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
跨學科融合教學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開闊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素養,更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案例三:基于學生主體性的油畫風景教學
以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為例,基于學生主體性的油畫風景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該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通過引入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創作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風景主題,進行創作實踐。此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又使他們的作品更具個性和創意。
以近八年全國性專業展賽中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的油畫風景作品頻頻獲獎的事實來評估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最有說服力,不論是本科教學還是研究生教學,都采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學生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的表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他們的作品在構圖、色彩運用和表現力等方面都展現出更高的水平。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在油畫風景教學中的有效性。
教學效果評估方法
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要想取得顯著效果,須秉承“教育是立國之本、創新是教育的生命之源”理念,不斷探索和落實教學創新方法,通過多種評估方法的科學綜合運用,驗證教學創新方法的有效性。
第一,問卷調查。學校將學生對教學創新的反饋意見匯總,依據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對教學創新的態度,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第二,對比實驗。學校對比教學創新前后的教學效果,將學生的油畫風景作品在技巧運用、色彩搭配和構圖設計等方面量化,比較教學創新前后的變化,以此檢驗教學創新對提高學生油畫風景創作能力的影響。
第三,專家評價。學校邀請了油畫領域的專家對教學創新的效果進行評估,從專業角度評價教學創新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成效,促使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朝新的思路和方向發展。
教學效果評估結果
在油畫風景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過程中,教學效果評估的結果分析至關重要。學校通過對教學創新實踐案例的深入研究和評估,檢驗這些創新策略在提高學生油畫風景創作能力、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方面的成效。
具體而言,基于地域特色的油畫風景教學案例顯示,學生在了解和挖掘本地文化元素的過程中,創作出更具個性和深度的作品。此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還使他們的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跨學科融合的油畫風景教學案例表明,油畫風景與文學、歷史等學科的結合,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使他們的油畫風景作品更具深度和廣度。
此外,基于學生主體性的油畫風景教學案例表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教學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這種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了其作品質量和創作積極性。
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學校通過引入創新教學理念、嘗試多種教學策略、科學評估教學效果等步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油畫風景創作水平,促進其藝術素養的全面發展。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斷完善和創新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策略,進一步推廣和落實基于地域特色的油畫風景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表現廣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在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教學效果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得以完善,能更加準確地反映教學創新的實際效果,為未來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為地方高校油畫風景教學的發展貢獻了更多智慧和力量。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師范學院2022年度校級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一般項目B類)“構建紅色文化元素融入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2022GKSYGB30)
作者簡介:曾令權,男,漢族,廣西柳州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油畫教學與創作。
通訊作者:陳曉雯,女,漢族,廣西欽州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畫教學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