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新能源車產業的加速發展,正是我國新質生產力爆發的生動例證。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對傳統產業業態構成了巨大壓力,同時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應了那句老話,挑戰與機遇并存。
買燃油車的比買新能源車的少了。此事發生在今年4月。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車銷售滲透率50.39%,批發滲透率50.19%,雙雙過半。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都是個大事件、大新聞,史無前例的里程碑事件。
其實,中國新能源發展迅猛的大趨勢,中國人有目共睹,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大大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曾幾何時,新能源車在許多人心里,不過是上下班短途代步工具,與兩輪電動車的含金量相近。
十年前(2015年),燃油車的銷售滲透率99%,新能源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2021年燃油車滲透率跌至86%,2022年為78%,2023年為67%。每況愈下。終于在某個時間點,燃油車只剩下半壁江山。
當然,與行業最密切的話題,便是接下來加油站何去何從。去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加油站數量已由10.76萬座減至約10.58萬座,降幅1.67%。
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提速,傳統加油站必須加快轉型。將至已至,未來已來,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有限了。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深刻重塑生產力基本要素,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生產力向更高級、更先進的質態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穩步提升,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新能源車產業的加速發展,正是我國新質生產力爆發的生動例證。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對傳統產業業態構成巨大壓力,同時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應了那句老話,挑戰與機遇并存。傳統加油站如何應對挑戰,如何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我們必須正確應對。
存量與增量,現狀與前景,當前與趨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考驗著石油人的智慧。加油站是維持交通大動脈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石。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燃油車仍將是公路交通的主力軍,履行好加油職責,仍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在轉型。往哪轉?如何轉?社區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全方位思考,多路徑探索,條條大路通羅馬。
加油站轉型早已不是新話題,各種嘗試探索層出不窮,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更加速了轉型的緊迫性。相信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