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陸曉如
在增加油氣供應、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雙碳”背景下,能源作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如何增加供應,保障能源安全?如何解決因能源開發利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損害?如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兩井區塊國際合作項目中方經理王廷雙提出建議:希望國家加強對致密油氣和頁巖油氣的財稅支持,促進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加強對塑料循環利用的政策支持,促進塑料污染問題的解決;將吉林油田打造為吉林綠色協同發展示范基地,促進老油田向新能源轉型發展。
促進非常規開發利用
中國石油石化:王經理,您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您認為油氣企業應從何處著手?
王廷雙:對油氣企業來說,首先要做的是增加供應,保障能源安全。但是,目前我國東部主力油田已相繼進入開發中后期,采出程度高、含水量高,資源品質明顯下降。未來我國油氣開發的主體是非常規資源。“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增油氣探明儲量中,低品位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占比達90%以上。
中國石油石化:非常規資源品位總體偏低,勘探開發成本高。在此情況下,如何促進非常規資源的利用?
王廷雙: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對提升我國油氣生產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為促進油氣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資源稅立法過程中充分考慮我國油氣資源稟賦,在《資源稅法》中保留了油氣領域的資源稅優惠政策,對加大低品位資源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油氣行業上游稅費種類繁多,鼓勵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財稅支持不足。例如,《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未能差異化對待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需要,不利于加大國內油氣勘探力度重點工作實施。
因此,建議致密油氣資源稅比照稠油、高凝油減征40%資源稅,免征頁巖油、CCUS項目資源稅。免征致密油、頁巖油石油特別收益金。引導石油企業將減免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全部用于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工作,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石油石化:身為老油田,吉林油田是如何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的?
王廷雙: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集團公司有關新能源業務發展部署,吉林油田把新能源業務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以綠電、綠氫等為紐帶,推動上下游多能互補、全面融合、一體化協同發展。通過深度推進油氣田與煉化企業電氫碳協同、加強裝備制造與新能源開發企業的裝備協同、加強金融資本與新能源開發企業的產融協同,著力提升油氣上下游企業間協調聯動,發揮綜合優勢培育新能源市場,加快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2023年,吉林油田“雙碳三新”業務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了150萬噸。
中國石油石化: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王廷雙: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的角度出發,今年全國兩會我提出了將吉林油田打造為吉林綠色協同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議。
一是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明確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制度性要求,加強油氣上下游企業間的協調聯動,發揮綜合優勢,培育新能源市場。二是加強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用地保障。建議制定綠色低碳發展空間利用專項規劃,出臺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用地政策,加強油氣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用地管理,為后續新能源項目的開展奠定基礎。三是將天然氣開發納入綠色金融范疇。促進低碳天然氣的供應,應深化能源金融一體化合作模式,加快制定并完善綠色金融支持天然氣勘探開發的評價標準,創設并快速實施新金融工具,細化天然氣勘探開發清潔綠色發展的評價指標,促進天然氣勘探開發節能減排技術升級,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塑料循環利用
中國石油石化:今年全國兩會,您提出了《關于加強塑料循環利用政策支持的建議》。請問動因是什么?
王廷雙:塑料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生態環境治理的重大問題。發展塑料循環利用產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塑料全鏈條治理,但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塑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不完善等問題。2022年,我國廢塑料產生量6200萬噸,回收利用量1890萬噸,利用率僅為30%,半數以上的廢塑料被填埋或焚燒處置,造成資源浪費和二次污染。因此,急需通過構建塑料污染長效防治體系、推進技術工業示范工程、建立健全標準和綠色低碳認證予以解決。
中國石油石化:您認為應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王廷雙:首先,建議加強統籌協調,構建塑料污染長效防治體系。一是將目前塑料污染治理政策體系提升為國家戰略,提出我國塑料污染治理量化目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二是探索建立多領域約束性最低再生料添加比例、企業自愿性承諾再生料使用比例等制度。在現有車用塑料的基礎上,加快在快遞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開展試點。三是強化資源稅、環境稅等對廢塑料焚燒和填埋處置的約束作用,提高回收率和高值化利用率。
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塑料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工業示范工程。一是拓寬綠色金融渠道,考慮開放廢塑料回收利用企業進入碳交易市場,激發企業發展塑料循環利用技術的內生動力。二是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促進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科研機構基礎研究聯合石化化工企業共同推動塑料循環利用技術轉化與應用,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出臺支持鼓勵廢塑料循環利用先進產能政策并完善配套政策,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策性文件等,助力企業推進技術產業化。
再次,建立健全標準和認證體系,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涵蓋廢塑料原料、生產、產品、碳排放核算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涵蓋工藝、設備、三廢處理等各方面技術規范和產品標準,推動塑料循環產業各環節銜接與產業化進程。盡快建立再生塑料綠色、低碳、可持續的認證平臺,提升再生塑料在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引領和促進塑料循環產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趙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