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當前,低碳能源相關產品的經濟、技術等劣勢明顯,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能源低碳轉型的進程。
2024年3月,拜登政府推出汽車尾氣排放限制規定,要求2027年款車型的二氧化碳尾氣排放量上限為每英里170克,到2032年降為85克。因為和一年前的原計劃相比,減排要求明顯放寬,所以新規發布后美國傳統汽車制造商歡欣鼓舞。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其汽車碳排放要求的放寬將對美國和世界石油消費和碳排放的前景產生重要影響。
無獨有偶。2024年4月2日,特斯拉宣布其一季度交付量約為38.7萬輛,同比下降8.5%。同月15日特斯拉宣布將裁員,幅度超過10%,受影響的員工將超過1.4萬人。特斯拉是全球汽車電動化的領頭羊,也是世界能源低碳轉型的象征之一。這兩起事件均是近期全球能源轉型變奏大拼圖中的一小塊。
出現波折
事實上,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隨著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政府對能源安全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能源轉型就波折不斷。比如,2023年3月歐盟理事會批準一項法規,決定2035年起禁售會導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燃油車有望在2035年后繼續銷售,從而為傳統內燃機汽車網開一面。其在企業層面也出現了明顯變化。比如,近兩年BP、殼牌陸續承認前些年的能源轉型宏愿難以實現,并相應下調了其目標。
世界能源轉型為何受阻?近因是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能源安全形勢的緊張。事實上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從現實角度看,能源轉型出現波折,有經濟、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從歷史角度看,它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劣勢,影響了低碳能源的吸引力。低碳化是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然而,目前與高碳能源及相關產品相比,低碳能源及相關產品在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劣勢依然明顯。比如,風光電因其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強,且儲能困難,被較多人視為垃圾電,而煤電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又如,與鉛酸、鎳鎘等老式電池相比,鋰電池進步明顯。盡管如此,迄今先進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300Wh/kg左右,相當于汽、柴油的3%~4%。因此,一輛汽油車的油箱里只需有幾十升(重量為幾十千克)油,就可以行駛幾百甚至上千公里,而一輛純電動汽車即使搭載了500千克甚至更重的鋰電池,往往難以滿足長途旅行的需要。目前,低碳能源及相關產品的經濟、技術等劣勢依然比較明顯,不可避免會影響能源低碳轉型的進程。
研究世界能源史,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能源轉型的變奏。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能源轉型,過程往往比較漫長,通常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另外,轉型多次受制于技術瓶頸,只是在出現關鍵的技術突破后能源轉型才得以加速實現。比如,在19世紀晚期內燃機被發明前,石油的使用主要限于照明和潤滑,用量有限。而在內燃機問世并大規模用于驅動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后,石油才被賦予更加重要的用途——交通運輸燃料,并在20世紀60年代取代煤炭成為世界“能源之王”。
主要是競賽而非斗爭
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加快推進能源替代。然而,近期歐美等國家能源轉型的變奏啟示我們,轉型主要是競賽而非斗爭。
能源轉型可以被看作是兩支隊伍的長途比賽。一支隊伍是低碳能源,另一支隊伍是高碳能源。在長時間的競賽中,有的人加入高碳能源的隊伍,而更多的人加入了低碳能源的隊伍。結果,雖然在比賽開始時低碳能源隊伍還很單薄,但當到達比賽終點時,低碳能源隊伍變得比高碳能源隊伍更加壯大。能源競賽觀既能解釋前些年世界能源低碳轉型的狂飆猛進,也能解釋目前能源轉型的放緩:2015年在巴黎舉行了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后至2022年,主要在歐洲國家政府的推動下,包括金融界、產業界在內的許多力量加入低碳轉型陣營。能源轉型的隊伍快速壯大,速度明顯加快。然而,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世界能源領域出現劇烈震蕩,包括歐洲各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遭遇當頭棒喝,對能源安全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導致在許多人繼續加入低碳能源陣營的同時,一些人從現實考慮出發加入了高碳能源的陣營,甚至從低碳陣營轉投高碳陣營。結果,兩個陣營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變化,高碳能源陣營勢力相對變強,世界能源格局變得更加復雜。
相反,能源轉型不應該被看作是一場拳擊比賽或其他對抗性活動。因為其過程并不意味著高碳能源需要被低碳能源打倒在地,且被踏上一腳。能源斗爭觀雖有其可取之處,但無助于人們理解和接受復雜的能源現實,包括“能源逆替代”的現實。在部分環保主義者看來,正確的能源替代應該是低碳能源對高碳能源的替代,反過來高碳能源替代低碳能源的“逆替代”不應該被允許。這種觀點無法解釋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對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侵蝕。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能接受無論出于什么考慮(比如為風光電等新能源項目提供配套)而新建煤電廠。
行穩致遠是關鍵
為了繼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世界各國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且需堅守一些基本原則。
首先,需要始終清醒地認識到能源轉型必定會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從應對氣候變化、發展循環經濟等綜合考慮出發,能源轉型必須推進下去。但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能源競賽的復雜性等角度看,能源轉型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其次,要行穩。在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能源現實,保證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的可持續性。這既是對當前和今后世界各國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基本福祉的尊重,也是能源轉型持久推進所必需的。相反,脫離實際的能源低碳轉型會嚴重損害各國民眾對轉型的支持,從而使轉型難以持續推進。
再次,要致遠。要持續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低碳能源在漫長的能源競賽中逐漸占據優勢。因為經濟和技術競爭力是確保能源低碳轉型可持續推進和獲得最終成功的關鍵。所以,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需要持續增加在能源低碳化方面的人財物力投入,不斷提升低碳能源的經濟、技術競爭力。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