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29日,京東黑板報發布一則關于京東訴阿里巴巴“二選一”案一審勝訴的聲明。聲明稱,12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京東訴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二選一”案做出一審判決,認定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成立,對京東造成嚴重損害,并判決向京東賠償10億元。
兩國內電商巨頭、天價的賠償金額,此次法院針對電商平臺“二選一”的判決,不僅讓這場跨度10年的“貓狗大戰”有了結果,也是我國在“二選一”壟斷行為領域的重要司法實踐。
時光追溯到2013年6月,時任京東商城某高管發出一篇名為《二選一,這條通往奴役之路,你走么?》的文章,撕開了電商平臺“二選一”問題的遮羞布。
2015年11月3日,京東黑板報發文稱已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集團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文中提到,京東收到多個商家反映,阿里巴巴集團在“雙十一”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二選一”。即參加天貓“雙十一”主會場活動,就不允許參加其他平臺“雙十一”主會場活動,如已與其他平臺達成合作意向,則要求商家直接退出。2015年11月5日,京東表示國家工商總局已受理案件。
2017年“618”前夕,天貓與部門商家簽訂“獨家”合作,要求其從京東、唯品會等平臺退出,否則將會受到削減活動資源、搜索降權、屏蔽等處罰。據報道,天貓此舉是為了在“618”電商大戰上,保障自己的強勢服裝品類。同年,京東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起訴阿里巴巴集團“二選一”。
2021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國家工商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182.28億元。
2023年12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二選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阿里巴巴集團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成立,判決其向京東賠償10億元。對此,阿里方回應表示:已獲悉此消息,尊重法院的判決結果。
在電商平臺領域,所謂的“二選一”指平臺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采取不正當手段強迫經營者在平臺間只能入駐自己一家。是一種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的違法行為。這種藏在電商平臺背后的“二選一”現象,近年來依舊層見迭出。
自2010年起,電商平臺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惡行“二選一”事件,涉及平臺包括天貓、京東、蘇寧、當當網等。混戰之中,大多數平臺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所涉及的手段包括:強制鎖定商家后臺、私自變動商品價格,甚至包括禁止員工去其他平臺購物等。
而近些年,平臺與主播之間也出現了“二選一”爭議。2023年10月24日,有京東員工爆出收到品牌方投訴稱,京東平臺所售的某款烤箱價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間售價,違反李佳琦直播間要求品牌簽署的底價協議,要求京東平臺賠償。同時,該員工還質疑李佳琦直播間存在“二選一”的行為。隨后,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和涉及品牌方均否認了“底價協議”。伴隨事件的持續發酵,另一位頭部主播“小楊哥”也被曝光與品牌方簽訂底價協議,可見,底價協議、“二選一”等爭議性壟斷行為已經蔓延到一些頭部主播的直播間。
對此,我國不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2015年《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發布,其中明確規定,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限制、排斥平臺內的網絡集中促銷經營者參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
2019年11月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浙江杭州召開“規范網絡經營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京東、美團、拼多多、阿里巴巴等20多家平臺企業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出,電子商務法明確禁止“二選一”獨家交易行為,“二選一”違反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其他法律法規。2023年,監管部門仍持續提醒商家,嚴禁“二選一”行為。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周圍認為,電商領域的競爭依然激烈,依然不能忽視競爭合規建設與公平競爭政策的執行。目前,價格監管、競爭合規、商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始終是平臺競爭的重要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