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下級法院報請是當前提級管轄案件的主要來源。探討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其表層意義在于闡釋“動態(tài)管轄調整”與“法定管轄例外”的發(fā)生機理,即為何需要在法定管轄及靜態(tài)管轄之外,設置“動態(tài)”及“彈性”等更具靈活性的規(guī)則;其深層意義在于通過我國審級架構中“平行式柱型結構”向“金字塔體系布局”調整的路徑,讓各級法院深入理解裁判文書所具有的規(guī)則意義、政策效應及利益衡量價值。但實踐中,受認知受限、規(guī)定抽象原則、配套機制闕如三方面因素制約,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犆媾R適用標準寬嚴無序、裁判文書格式不統(tǒng)一等問題,嚴重影響提級管轄機制適用性、有效性。對此,為充分發(fā)揮提級管轄機制效能,首先,要結合案件要素對提級管轄案件適用標準予以明確;其次,從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細化提級管轄運行流程;最后,以考核激勵機制為導向,充分發(fā)揮提級管轄案件的示范價值。
[關鍵詞]提級管轄 動態(tài)調整 流程設置 “三景”路徑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4.02.007
引 言
2021年,為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保障法律統(tǒng)一適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授權最高院組織開展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工作,隨之最高院印發(fā)《關于完善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試點實施辦法》),并于2023年7月28日印發(fā)了專門針對提級管轄和再審提審工作的《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案件提級管轄和再審提審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提級管轄指導意見》),推動行之有效的試點舉措轉化為制度成果。完善案件提級管轄機制是本次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的重要內容,旨在通過下級法院請示等渠道,及時發(fā)現(xiàn)具有規(guī)則意義、涉及重大利益、有利于打破“訴訟主客場”的特殊類型案件,提高特定類型案件的審理級別,促進法律統(tǒng)一適用。作為當前實踐中提級管轄案件的主要來源,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具有傳遞效應,能有效激活上級法院審理一審典型案件職能,具有統(tǒng)一裁判尺度、化解疑難糾紛、形成參考性案例的示范功能與指導價值。
一、實證考察: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之典型案例及類型分析
提級管轄機制作為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對基本管轄制度的貫徹落實,也有對原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是我國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嘗試。筆者對B市適用提級管轄機制的案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2021年至今,下級法院共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8件,上級法院依職權提級管轄案件2件,受理提級管轄案件44件。受理案件中,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2件,上級法院依職權提級管轄案件2件。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校瑢徑Y24件(見表1),占案件總數(shù)57.14%,其中民商事案件17件,刑事案件3件,行政案件4件。
24件已結案件中,確定上訴案件6件,一審服判息訴率75%。此外,筆者對已結案件的判決書、裁定書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裁判文書中明確引用《試點實施辦法》,體現(xiàn)提級管轄裁判規(guī)則案件為7件,占審結案件(含調解結案、和解撤訴、調解撤訴案件)總數(shù)的29.16%。B市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校唧w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一)案件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宜由基層法院審理
通過對審結的24件基層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M行研究,發(fā)現(xiàn)因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宜由基層法院審理的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H有1件,占案件總數(shù)的4.16%,案件類型為刑事案件。對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疑難性的案件進行提級審理,從行為定性,量刑標準、追贓挽損力度等方面統(tǒng)一裁判尺度,對此類案件審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實踐價值。如高某橋等人詐騙案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2刑初60號刑事判決書。,B市某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涉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決定將本案提級管轄。作為B市首例提級管轄養(yǎng)老詐騙刑事案件,該案涉案被害人人數(shù)眾多、涉案金額巨大、法律關系復雜、維穩(wěn)形勢嚴峻,處理稍有不慎,極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適用提級管轄可以有效統(tǒng)一裁判尺度,實現(xiàn)統(tǒng)一適用的法律目的。目前該案已轉化為B市人民法院參閱案例。
(二)案件類型具有新穎性、復雜性,不宜由基層法院審理
伴隨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衍生出諸多新類型案件。囿于法律的僵化性、滯后性,對新類型案件規(guī)制不足、審理不當,會嚴重影響司法裁判的權威性。對此類案件提級管轄,可有效解決法律適用上的難點和爭議。如原告周某紅、趙某玲訴某區(qū)政府等養(yǎng)殖業(yè)清退補償款分配引發(fā)的行政訴訟案參見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3行初176號行政判決書。,B市某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該案在轄區(qū)內具有首案效應,系轄區(qū)首例因養(yǎng)殖業(yè)清退補償款分配引發(fā)的行政訴訟案件,決定將其提級管轄,從而有效統(tǒng)一行政機關作出補償款分配決定的職權依據(jù),亦是司法機關參與社會綜合治理、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具體顯現(xiàn)。經(jīng)統(tǒng)計,樣本案件中,在轄區(qū)內屬于新類型,且案情疑難復雜案件共計10件,占案件總數(shù)的23.81%,其中,民商事案件8件,刑事案件1件,行政案件1件。
(三)案件審理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指導意義,不宜由基層法院審理
經(jīng)統(tǒng)計,審結的24件基層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校哂衅毡榉蛇m用指導意義的案件共計10件,占案件總數(shù)的23.81%,其中,民商事案件7件,行政案件3件。對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指導性文件等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可通過案件提級審理,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如李某良與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總公司企業(yè)糾紛案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1民初429號民事判決書。,因該案件涉及的法定代表人訴請變更工商登記,鑒于當前尚缺乏明確法律規(guī)定予以指引,需通過典型案例明確司法裁判規(guī)則。案件當事人基于離職事實,請求終止法定代表人之委任關系,并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訴訟請求,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則其所承受的不利責任將持續(xù)存在,明顯有違公平正義。本案當事人提出的要求判令公司辦理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記的訴訟請求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指導意義。
(四)同類案件存在重大法律適用分歧,不宜由基層法院審理
樣本案件中,因近三年裁判生效的同類案件存在重大法律適用分歧,當前仍未解決的案件1件,占案件總數(shù)的4.16%,案件類型為民事案件。對存在法律適用爭議的轄區(qū)疑難案件,可通過提級管轄,在比較、分析、論證、適用基礎上,統(tǒng)一轄區(qū)司法裁判尺度,提升司法裁判的權威性與規(guī)范性。如某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訴某研究所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2民初89號民事判決書。,本案屬于實踐中,對招投標程序中合同成立時間存在重大分歧,從檢索的二審案件及最高院判例來看,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以中標通知書送達之日作為合同成立時間,第二觀點認為應以訂立書面合同之日作為合同成立時間。本案借助提級管轄機制,對轄區(qū)內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有效統(tǒng)一。
(五)由上級法院審理更有利于公正審理的情形
為保證案件公平公正審理,消除訴訟當事人的顧慮與質疑,通過對轄區(qū)內可能存在地方行政權力干預的案件進行提級管轄,能有效消除當事人質疑,為案結事了提供更加客觀的程序保障。經(jīng)統(tǒng)計,審結的24件基層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校芍屑壢嗣穹ㄔ阂粚徃欣诠龑徖淼陌讣?件,占案件總數(shù)的8.33%,其中,民商事案件1件,刑事案件1件。如某汽車修理廠訴B市公安局某公安分局合同糾紛一案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2民初128號民事判決書。,因本案涉及公安分局,案涉原告質疑本案存在地方行政權力干預,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由基層法院審理會導致糾紛處理不徹底,存在風險隱患,故基層法院不宜行使管轄權。
綜上,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饕杏谳爡^(qū)新類型(屬于案情疑難復雜)、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指導意義兩類案件。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作為加強審級制約監(jiān)督體系、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保證法律統(tǒng)一適用的一次重要改革,對于優(yōu)化上下級司法資源配置、統(tǒng)一司法裁判尺度具有重要的機制效用。但當前涉及級別管轄調整的條文內容較為抽象,導致提級管轄案件數(shù)量少、類型單一,亟需進一步的完善優(yōu)化。
二、剖析審視: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的現(xiàn)實困境及制約因素
無論是2021年印發(fā)的《試點實施辦法》,還是2023年印發(fā)的《提級管轄指導意見》,關于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適用條件、適用流程、執(zhí)行標準均存在諸多模糊之處,不同法院對于何時可以報請?zhí)峒壒茌犐袩o統(tǒng)一標準和認知,導致實踐中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存在諸多掣肘及運行障礙。
(一)認知層面:上級法院對提級管轄存在認知偏差,消減提級管轄適用積極性
1.上級法院主動提級管轄動力不足
司法機關針對疑難復雜案件在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方面極易產(chǎn)生法律分歧,進而引發(fā)輿情矛盾。中國法治體系下,上下級法院呈監(jiān)督關系,但在案件受理方面呈現(xiàn)多元混同、交錯貫穿的狀態(tài),如上下級法院審判職能混同、受理案件類型相似,嚴重影響審判權的分層與準確定位。實踐中,若上級法院對轄區(qū)法院審理的一審案件情況掌握不及時,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動態(tài)掌握轄區(qū)法院一審案件受理情況。在適用標準不明確、提級管轄機制配套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上級法院主動提級動力不足,易出現(xiàn)上下級法院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掣肘審判質效。此外,當前案件辦理的終身負責制成為承辦法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若無硬性要求或激勵機制作為引導,上級法院缺乏適用動力。
2.請示報告制度消減提級管轄適用需求
現(xiàn)有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請示報告制度,仍然承載著協(xié)助下級法院解決事實判斷、法律適用等方面疑難問題的功能,而提級管轄機制所適用的部分案件亦屬于此類范疇,通過請示報告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亦可實現(xiàn)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監(jiān)督、指導的效用,且可規(guī)避案件移轉、重復起訴等帶來的程序障礙及資源浪費,實踐中部分法院更青睞于此種路徑解決案件難題。
(二)規(guī)范層面:現(xiàn)有規(guī)定的抽象性、適用標準的模糊性,導致各地法院提級數(shù)量相差迥異
《提級管轄指導意見》及《試點實施辦法》第四條、第五條對提級管轄的案件類型、適用條件進行了列舉式、概括性的規(guī)定,在有效推動四級法院審級定位改革的同時,其適用條件也存在諸多模糊之處,各級法院對于何時適用提級管轄機制尚無統(tǒng)一認識,亟需有針對性地加以完善。
1.提級管轄“適用標準”較為抽象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提級管轄指導意見》第四條、《試點實施辦法》第四條在規(guī)定提級管轄的適用標準時,涉及“復雜”“重大”“新類型”等內容,此類表述較為抽象、原則,缺乏明細標準,導致司法機關適用過程極易擴張或限縮適用范圍,引發(fā)當事人質疑。此外,案件受理類型、范圍在案件受理之初,基于法院刑事裁判的被動性和中立性,法院在訴前階段缺乏主動介入權限,對受理案件只能初步判斷,再加上缺乏對“復雜”“重大”“新類型”等具體量化標準,對之只能依靠審判人員的主觀判斷,具有相當大的彈性和隨意性。
2.工作流程欠缺“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
提級管轄案件涉及原審法院立案庭、業(yè)務庭、訴訟服務部門,上級法院立案庭、業(yè)務庭、訴訟服務部門,同級人民檢察院等多機關、多部門,報請?zhí)峒壒茌犨^程,牽涉到溝通審查、案件移轉、當事人權利告知等事項,易產(chǎn)生相關信息溝通不同步、傳達不及時、重復告知等問題。除了相關訴訟手續(xù)流轉之外,提級管轄案件是否可以直接承繼原審工作成果,如原審法院發(fā)送訴訟文書、協(xié)調律師閱卷等工作是否有效,訴訟資料是否固定、訴訟請求是否可以變更、不利陳述后修改表述是否可行、訴訟答辯期限是否重新計算等相關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3.“審理思路”及“裁判文書”有待統(tǒng)一
提級管轄案件中是否屬于新類型、重大疑難或存在法律適用分歧的案件,與承辦法官的業(yè)務素質、價值判斷、自由裁量密切相關,也與上級法院的審查判斷、把握尺度聯(lián)系緊密。在審查案件是否屬于新類型、重大疑難或者是否存在法律適用問題時,更應細化提級管轄的統(tǒng)一標準,防范由于法官價值衡量差異或自由裁量而無法形成示范效應。
此外,適用提級管轄的樣本裁判文書,部分全文未體現(xiàn)提級管轄適用依據(jù)、緣由及考量因素;部分只簡單表述提級管轄理由。若相關裁判文書關于是否適用提級管轄機制的表述不明,易忽視個案特點,不利于發(fā)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及統(tǒng)一效應。
(三)實踐層面:配套機制缺失,影響提級管轄機制推廣性、適用性
新類型改革制度的落實和運行,依賴于完備配套機制的保駕護航,《提級管轄指導意見》及《試點實施辦法》提出的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配套機制欠缺協(xié)同性與完備性,極易引發(fā)適用失范及相互推諉。
1.下級法院方面:案件提級管轄成功與否,均存在增加工作負累的風險
在面對重大疑難復雜及新類型案件時,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犘璩袚彪s的庭前準備及案件匯報工作,此類工作具有時效性和層級性。而在提級管轄案件報送及審核過程中,涉及原審法院承辦人、所在庭室負責人及其他庭室協(xié)同人等,既需要程序方面的報批,還涉及相關工作的協(xié)同。案件提級管轄適用標準不明時,易產(chǎn)生相關信息溝通不同步、程序銜接不規(guī)范、權責適用不統(tǒng)一等問題。若最終案件無法提級管轄予以審理,則前期工作或者超期,或者失效,或者趨于無效,增加大量額外工作負累,影響下級法院主動報請?zhí)峒壒茌牭姆e極性。
2.上級法院方面:案件適用提級管轄,如何把握尺度亟需厘清
如何既控制提級管轄案件數(shù)量,又能精準聚焦重要案件;既靈活選擇典型案例,又能減輕下級法院的負累;如何避免管轄案件與實體審理案件的流程銜接不夠緊湊導致的周期空轉,關鍵在于明確案件提級管轄適用標準及尺度,確保上級法院受理的案件數(shù)量、案件類型與其審級職能定位精準匹配。同時,需明確上下級法院關于原審訴訟材料、提級案件管轄文書等材料的交接送達、新收訴訟費與原審法院訴訟費的協(xié)調等一系列問題。
三、規(guī)范厘清: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運行理論剖析
基于認知層面、規(guī)范層面、實踐層面因素的掣肘,各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的未來適用前景及發(fā)展路徑存在疑惑。筆者認為,探討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的理論基礎,匡正司法實踐中的錯誤理念,是貫徹落實《提級管轄指導意見》的前提和基礎。探討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機理,其表層意義在于闡釋“動態(tài)管轄調整”與“法定管轄例外”的發(fā)生機理,即為何需要在法定管轄及靜態(tài)管轄之外,設置“動態(tài)”及“彈性”等更具靈活性的規(guī)則;其深層意義在于讓各級法院深入理解裁判文書所具有的規(guī)則意義、政策效應及利益衡量價值等,進而優(yōu)化各級法院的審判職權,完善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
(一)審級架構中“金字塔型體系布局”與“平行式柱型結構”之爭
越靠近上層的司法程序,其規(guī)則制定及服務公眾功能越強,越靠近基層的司法程序,其解決糾紛和服務個人功能越明顯。理想的審級制度應實現(xiàn)案件的分層審理、資源的合理配置、案件的有序過濾,國家設置審級職能,應具有法院層級越高,審理案件越重要,配置的法官素質和審判能力越高之意[1]。
塔型和柱型的結構模型,是以審級的過濾分流功能為基礎進行的分類與匹配。所謂“金字塔型體系布局”是指案件自下而上,依照繁簡類型、疑難程度、所涉利益,分層解決,有序過濾,依法終結,簡單案件在較低層級法院終結,事實爭議主要由中間層級法院解決,較高層級法院偏重解決法律爭議和政策問題[2]。通過審理重大、疑難、新類型案件,及時解決不同地區(qū)、不同層級的法律適用分歧,推動形成性質有效的司法公共政策[3]。“平行式柱型結構”是指較高級別法院亦承擔初審案件管轄權,需對案件事實與法律適用進行雙重判斷,而下級法院在涉及法律適用問題時通常向上級進行請示。所有案件無論繁簡程度,均能走至審級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多次發(fā)回,循環(huán)往復,大量案件囤積于中間層級法院,導致案件自下而上有序過濾功能不足。
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必然涉及這兩種審級模型的架構。中國確立的兩審終審為主、一審終審為輔的審級制度體系,與很多國家“金字塔型體系布局”不同,因每一級法院均享有第一審案件的管轄權,也被稱為“平行式柱型結構”審級體系。四級兩審制體系,總體而言實現(xiàn)了公正與效率兼顧,能有效匹配司法資源,推進訴訟合理分流。然而,因“平行式柱型結構”缺乏明確的審級職能分層體系,較高級別法院依舊需要對案件事實進行判斷,再加上實踐中不斷涌現(xiàn)的新類型、新疑難案件,亦需統(tǒng)一裁判尺度,“平行式柱型結構”過濾及分層功能不足的弊端也愈發(fā)彰顯。
(二)特殊案件級別管轄的“動態(tài)調整”與“例外裁量”
從提級管轄的本質來看,提級管轄不是解決管轄權缺失或者下級法院間的管轄權爭議,而是借助彈性制度旨在實現(xiàn)特殊類型案件級別管轄動態(tài)調整。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的初衷,是通過對特殊案件審理級別的彈性調整,有效發(fā)揮審級職能定位的過濾分流效果,在案件審級中設置靈活調整案件的“開關”,一方面為特殊案件上移提供路徑,另一方面靈活控制案件上行數(shù)量,避免過多案件涌入較高層級法院。
1.提級管轄是“動態(tài)管轄調整”
按照人民法院組織法、三大訴訟法的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各級法院審理案件的范圍都有相對明確的規(guī)定,無論是級別管轄還是地域管轄,都是由預先設置的規(guī)則所規(guī)制。當前管轄制度下,案件可能判處的刑期、標的額、行政機關級別等均有明確規(guī)定,是確定級別管轄的重要尺度。然而實踐中,刑期短、訴訟標的額小、行政機關級別低不意味著案情一定簡單。從案件影響范圍、法律適用難點、案件是否屬于新類型等角度對級別管轄進行動態(tài)調整,將部分疑難復雜案件的管轄權限進行上移,更能有效補足當前級別管轄標準單一性的問題。故而,提級管轄相對于法律預先設置的靜態(tài)管轄規(guī)則,是一種動態(tài)調整。有觀點稱之為動態(tài)管轄調整[4],也有觀點稱之為“彈性”調整。
審級的設置,首要目的是確保人民獲得正確、周全、審慎的裁判結果[1]。通過級別管轄調整并明確管轄清單,強化立案告知和法官釋明等,有助于充分保障當事人程序選擇權、利益處分權、訴訟知情權和權利救濟權,充分發(fā)揮當事人的監(jiān)督作用,確保當事人及時獲得司法救濟,不斷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期待和要求。《提級管轄指導意見》、《試點實施辦法》第4條、第5條規(guī)定,對基層法院(下一級人民法院)、中級法院(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特殊類型案件,可以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或決定提級管轄。級別管轄如何規(guī)定,不僅具有指引訴訟活動的程序意義,更有保障裁判公正的實體價值。將部分特殊案件交由較高層級法院審理,通過動態(tài)管轄調整,一方面能發(fā)揮基層法院在準確查明事實、實質化解糾紛的職能作用,另一方面能發(fā)揮較高級別法院的人才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上級法院定分止爭的功能,促使社會面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在較高層級審判機關的實質性化解,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通過“提上來”與“放下去”相結合,合理定位各級人民法院職能,“動態(tài)”調整特殊案件管轄權,以更好地發(fā)揮人民法院化解糾紛與適用規(guī)則的職能,從而加快推進審理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
2.級別管轄是“法定管轄例外”
當前,司法實踐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諸多新類型案件,對司法裁判提出嚴峻挑戰(zhàn)。囿于刑事立法的滯后性和原則性,類案異判此起彼伏,嚴重影響司法裁判的統(tǒng)一性和權威性。管轄規(guī)則、特別是級別管轄規(guī)則,不僅具有劃分各地、各級法院審理權限的功能,還發(fā)揮著解決下級法院審理疑難的效用。設置具有一定例外性但又保留基本面的提級管轄機制,更能滿足實踐需要。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新類型、疑難復雜、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一審案件,在法定級別管轄之外,設置提級審理機制,有助于彌補法定管轄固定、滯后的弊端,形成更具靈活性的法定管轄機制。通過提級管轄,將疑難案件管轄權上移,保留少量案件向更高層級法院尋求救濟機會,可有效優(yōu)化審判權力運行,推動各級人民法院正確適用法律,從而有效提高司法裁判的權威性。
四、機制構建:完善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的司法路徑
完善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有三層意義:一是解決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牂C制的制度模糊問題,保障該機制在實踐中的推廣運行;二是規(guī)范下級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倪\轉流程,防范訴訟流程過分拖延,避免上下級法院間案件數(shù)量的失衡;三是將疑難復雜案件交由更高層級人民法院審理,更好發(fā)揮定分止爭的功能。
為有效發(fā)揮提級管轄機制效能,筆者結合最高院《提級管轄指導意見》及司法實踐現(xiàn)狀,力圖構建近景、中景、遠景等“三景”結合的提級管轄運行機制,為提級管轄機制的運行保駕護航。
(一)近景:以“實踐必要”為基,確保適用標準明確清晰
如何準確、快速識別《提級管轄指導意見》設定的適用標準,對于推動提級管轄機制的準確適用具有重要的指引效用。當前,各級人民法院確定刑事案件級別管轄的標準主要是罪名與刑罰類別,但無論是罪名還是刑罰類別均涉及到具體認定,如“重大”“疑難”“新類型”的界定。
對此,建議針對下級人民法院可以報請?zhí)峒壒茌犚约吧弦患壢嗣穹ㄔ嚎梢詻Q定提級管轄的6種情形,出臺指導性案例或者參閱案例,對“重大”“疑難”“新類型”等結合案件類型、涉案金額、重大社會影響、被害人人數(shù)、違法所得等要素加以明確。具體認定要素方面:
其一,重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應統(tǒng)籌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嚴重程度、關聯(lián)深度、覆蓋群體、財產(chǎn)損失等,并結合法律依據(jù)和案件審理難度等因素綜合考量。
其二,“在轄區(qū)內屬于新類型,且案件疑難復雜的”,主要是指該案所涉法律關系、規(guī)制范圍、懲治領域等在轄區(qū)內具有指導性、規(guī)范性價值的首案效應,在定罪量刑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及爭議的案件。
其三,具有普遍適用指導意義,應解釋為法律、司法解釋、司法指導文件等規(guī)定不明或沒有規(guī)定,需要通過案件裁判進一步明晰裁判標準的案件。
其四,存在法律適用分歧,應限于近3年與上一級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案件。
其五,由中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更有利于公正,指案件所涉領域、主體、利益等移速,容易受地方因素影響較大或存在“訴訟主客場”、地方保護主義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轄權的案件[5]。
通過出臺細則提高提級管轄適用的規(guī)范化水平,激發(fā)改革內生動力,規(guī)范上級法院指導監(jiān)督的范圍與程序,從而厘清上下級法院間權責關系,完善監(jiān)督和指導途徑,保障各級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二)中景:以“發(fā)展階段”為導,規(guī)范提級管轄移轉流程
《提級管轄指導意見》明確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提級管轄方式,并對案件的移轉進行了概括的規(guī)定。對此,建議出臺特殊類型案件提級管轄的流程規(guī)范,細化《提級管轄指導意見》規(guī)定,著力彌補既往司法改革留下的制度“短板”,推動涉及重大利益、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指導意義、存在重大法律適用分歧、疑難復雜新類型的一審案件由中、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意圖充分發(fā)揮四級兩審審級制度優(yōu)勢、激活提級管轄機制[1]。上一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報請?zhí)峒壒茌牥讣牧虾螅?jīng)立案庭立案,轉相關庭室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對符合提級管轄條件的案件,做出同意提級管轄的法律文書,對不符合提級管轄條件的案件,做出不同意提級管轄的批復。
為解決提級管轄機制運行不暢難題,建議從報請流程、報請材料、立案程序、審查程序、文書送達、案卷移送、審批程序、立案與辦理以及不同意提級管轄的處理方式等方面入手,細化提級管轄運行流程,消減運行阻力。一方面,搭建案件快速辦理通道。橫向方面,加強公檢法機關以及機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銜接配合,壓縮各環(huán)節(jié)辦案流程,提升案件辦理效率;縱向方面,上下級公檢法之間通過內部程序加速移轉、無縫銜接。同時,動態(tài)化跟蹤提級案件督辦,將提級案件匯入全市總臺賬督導督辦,確保提級管轄案件緊密、規(guī)范、高效銜接配合。另一方面,優(yōu)化案件審理機制。實現(xiàn)提級管轄案件“重質不重量”,建議設立提級管轄案件專人專辦機制,根據(jù)案由分布、人才專業(yè)優(yōu)勢等實際情況,組建專業(yè)審判團隊,實現(xiàn)“要案精辦”。由專人對此類案件進行審查、移轉、審理、研究,有效提升對此類案件的研判質量及適用尺度、范圍。此外,對提級管轄案件,可以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在促進法律適用方面的專業(yè)指導作用,樹立精細化案件審理意識,發(fā)揮審判團隊的協(xié)作優(yōu)勢,嚴格規(guī)范審判環(huán)節(jié),對審判全流程實現(xiàn)閉環(huán)管理,既確保案件辦理質量,又確保案件穩(wěn)妥審結。
此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在最高院出臺文件框架內,可結合本省市社情民意,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對提級管轄流程及關鍵時間節(jié)點予以明確,加強審判監(jiān)督管理。
(三)遠景:以“未來趨勢”為引,優(yōu)化提級管轄配套保障
提級管轄機制可有效統(tǒng)一裁判尺度、明晰法律適用、化解矛盾糾紛、彰顯法律成效。針對當前法院適用提級管轄存在的突出問題,建議以“未來趨勢”為指引,規(guī)范文書撰寫,加強成果轉化,完善績效考核,提升下一級人民法院“報請意愿”、上一級人民法院主動“提級意愿”,豐富下一級人民法院報請?zhí)峒壒茌牎鞍讣亍保_保提級管轄改革舉措在司法實踐中“可用、能用、好用”。
一是規(guī)范文書撰寫。因當前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中關于是否釋明案件來源的表述不統(tǒng)一,甚至同一類別案件中釋明案件來源的表述亦不一致,故建議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中,在案件基本情況部分,對案件來源、適用提級管轄機制緣由、依據(jù)等內容明確表述。如可參照“李某某訴某建筑房地產(chǎn)開發(fā)總公司與企業(yè)有關的糾紛一案”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2)京01民初429號民事判決書。,統(tǒng)一裁判文書內容表述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提級管轄指導意見》第X條規(guī)定(具體條文內容),XX案,于XX年XX月XX日在XX院立案。因上述案件涉及的XX問題,屬于XX(具體提請理由),經(jīng)XX人民法院報請,本院作為該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據(jù)XX規(guī)定,作出XX刑事裁定書,對該案提級管轄”。通過完善民商事、刑事、行政裁判文書中關于提級管轄的表述,統(tǒng)一裁判文書撰寫標準,提高文書的釋理性和規(guī)范性。
二是加強成果轉化運用。及時總結提級管轄適用經(jīng)驗,通過發(fā)布典型案例,形成參閱案例、裁判指引等方式,固化案件審理成果,提高上級法院對特殊案件提級審理的積極性。鼓勵審判人員結合典型案例統(tǒng)一司法裁判標準,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實施細則、參閱案例,充分發(fā)揮提級管轄案件的示范效用及指導價值。
三是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對特殊案件提級管轄,可有效發(fā)揮上一級人民法院定分止爭、統(tǒng)一裁判尺度的功效,確保案結事了。建議通過考評體系,鼓勵下一級人民法院積極報請?zhí)峒壒茌牐瑪U大報請案件“案源池”,讓上一級人民法院在確定提級管轄案件時更有選擇性。此外,可將案件辦理數(shù)量、成效、轉化成果等作為考評的重要因素,納入年終考核及提拔范圍,激勵審判人員辦案動力,對考評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根據(jù)案件情況,將落實審限管理、合議制、類案檢索、法官會議、院庭長監(jiān)督管理、審判委員會等制度要求作為目標責任考核的重點內容,根據(jù)各項工作的重要性、難易程度等合理確定考核的分值權重,使考核工作的針對性、指向性和導向性進一步加強,確保提級管轄案件的辦案質效。
結" 語
當前司法機關的一舉一動均處于網(wǎng)絡聚光燈下,個案的審理甚至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司法審判的認知與判斷,少數(shù)特殊個案的審理,甚至會引發(fā)群眾對司法權威性的質疑。實現(xiàn)各類案件有序分層,是理想的級別管轄的狀態(tài),需要系統(tǒng)完備的法定管轄與法定管轄例外的制度設計。在法定級別管轄之外,對于具有重大影響及典型意義案件,從社會效果、權利保護、正義實現(xiàn)等角度考慮,通過管轄機制的動態(tài)調整、合理移轉,促進案件審理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 考 文 獻]
[1]何帆.中國特色審級制度的形成、完善與發(fā)展[J].中國法律評論,2021(6).
[2]何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剛性”與“彈性”配置[J].政法論壇,2023(3).
[3]杰瑞弗·西格爾,等.美國司法體系中的最高法院[M].劉哲瑋,楊微波,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張衛(wèi)平,劉子赫.提審:制度機理與演進路向——以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3(1).
[5]劉崢,何帆.《關于完善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的實施辦法》的理解與適用[J].人民司法,2021(31).
[責任編輯 錢大軍]
The Examination of Judicial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the Lower Court's Requesting Mechanism for Elevated Jurisdiction——Taking “Dynamic Jurisdiction Adjustment”and “Legal Jurisdiction Exception”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SHI Wei WANG Wei-na
Abstract:Reports from lower court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cas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former level. The superficial significance of discussing the lower court’s reporting mechanism for elevated jurisdiction i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jurisdiction adjustment” and “l(fā)egal jurisdiction exception”, that is, why it is necessary to set more flexible rules such as “dynamic” and “elastic” in addition to legal jurisdiction and static jurisdiction; I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of adjusting the “parallel column structure” to “pyramid system layout” in the trial-leve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so that courts at all levels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rule significance, policy effect and interest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judgment documents. However, in practice, restricted by three factors, namely, limited cognition, prescriptive abstraction principles and lack of supporting mechanisms, lower court’s reporting mechanism for elevated jurisdiction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lax and disorderly application standards and inconsistent format of judgment docum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for elevated jurisdiction. In this regar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for elevated jurisdiction,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applicable standards for cases with elevated jurisdi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lements of cases; Secondly, from the key links, refine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upgrading jurisdiction; Finally,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monstration value of elevated jurisdiction of case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examin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elevated jurisdiction dynamic adjustment process set “three views” path
[作者簡介]石魏,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法官(北京 100007);王偉娜,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助理(北京 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