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
和兒子在下塘產業新城新建成的念湖公園散步時,他把手機遞給我,說看看這場面震撼不?我看到抖音正一遍遍刷屏“1200輛工程車自發增援下塘鎮比亞迪土方填平工程”,這是我的家鄉長豐縣下塘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城引進的比亞迪施工現場,機聲隆隆、人聲鼎沸,硬核到簡直整個下塘鎮都在地動山搖、都在血拼奮斗。兒子指著不遠處已經建成投產的占地萬畝的比亞迪新廠區說“短短兩年,像做夢一樣,下塘集就像一輛新能源汽車一樣加速飛馳起來了!”
現在的下塘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城規劃面積85平方公里,這與二十年前高德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彈丸之地相比,簡直天壤之別。我是三十年前隨父母搬家到下塘集生活的,父親當時告訴我下塘集是千年古鎮,北宋時期《中國歷史地圖集》記載就有“夏塘集”之稱,《壽州志》記載明朝嘉靖時正式用下塘集的名字,有一千多年歷史。我上學的下塘中學校名,還是著名詩人、文學家郭沫若同志1966年到安徽時題寫的。下塘走出的晚清進士李壽臣、撥貢裴書田、黃埔學子李時敏、陶子光,及至今年我的老鄉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鄭海榮,這些都被我們引為自豪而津津樂道。
80年代初,對于一個鄉下少年來說,下塘集依然會帶來大都市一樣的驚喜,我特別喜歡鉆進那些街巷里玩。下塘集自古就有“三十六古巷、巷巷有故事”之說,什么“井巷沒蚊子”“南馬塘跑馬場”“趙匡胤馬跨小河東”,還有文昌宮、金鐘寺等,都足以讓人無限遐想歷史的古老。下塘集是古壽春到廬州府的古驛站,清同治二年曾設有“鳳廬分府”,建有文武衙門,可惜建筑早在戰爭年代毀損,莫免讓人唏噓。記得當時只有交通街和新民街“一橫一豎”兩條主街,老街巷兩邊的房子大多是沿街一排做門面、后面兩進院子的建筑風格,穿屋過院顯得尤為幽深,每家院子基本都會栽種梔子花、月季花什么的,仿佛這種柔韌豁達的優雅早就融進下塘人的精神,不張揚卻更堅忍包容。在下塘上學的孩子一般是不會睡懶覺的,清早睡意蒙朧中就會被街邊肆意的“下塘燒餅”的香味喚醒,一骨碌爬起床洗漱奔向街邊的燒餅攤前一享美味,而現在這種源自三國時期曹魏的軍糧膳食,早已走進北上廣深,成為享譽全國的美食品牌。
80年代末,隨著鼓勵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下塘集的化肥廠、水泥廠、玻璃廠等縣屬國企紛紛建成,給下塘集發展帶來蓬勃機遇。我清楚記得當時下塘化肥廠因為距離中小學較遠,專門安排有接送職工子女上學的公共汽車。上放學時公共汽車從新民街穿過時,總會引得太多的人駐足、羨慕。特別是“逢集”時,十里八鄉的人到下塘集“趕集”,突然間就像奔涌的河水灌滿渠道一樣塞滿了交通街,常造成公共汽車無法通行。下塘集當時是淮南鐵路線上的重要站點,“看火車”也成了周邊壽縣等地沒通火車地方的“趕集人”必去開眼界的觀光項目。家住壽縣小甸鎮的舅舅帶大表哥第一次過年到我家拜年,見到火車奔馳的樣子,不禁張大嘴巴驚嘆“原來火車是趴在地上跑啊!”

去年,在上海大眾工作多年的二表哥和七個機械設計師同事辭職一起回到比亞迪工作,說到集鎮的變化直呼“已經有點不認識了”。二十年前只身到上海闖蕩的他,怎么也沒想到現在的下塘華麗轉身,短短幾年就捧出一個日新月異的產業新城。產業園里比亞迪、中創新航、鴻路鋼構、新佳通、志邦櫥柜等知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林立。鳳麟大道、長豐大道直達省會合肥主城區,智慧大道、新城大道、建業大道等寬敞的園區道路,處處彰顯著日新月異的宏偉大氣。隨著從主城區直通下塘集的地鐵八號線、阜陽路高架的建成,將把通勤時間縮短到20分鐘,“創業在下塘,勝過在省城”已經成了企業員工的口頭禪。一次在參加項目推進會時,一名下塘鎮的同志匯報時說:不分白天黑夜趕工,苦了累了瘦了都不怕,就怕不能按時實現目標。他的聲音哽咽著,我們的眼里也都濕潤了,“北有長春、南有長豐”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格局正在一步步實現。
兒子指著比亞迪正對面的“夏塘里”商業綜合體對我介紹說,“這是我們集團新建的,可以滿足十萬人的吃住娛樂購需求。開業就頂流,入駐的商家都賺得盆滿缽滿。”看著他滿臉的自豪,我相信他所見證和參與的下塘產業新城的未來發展,一定會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盛況。
站在念湖的拱橋上,我抬頭遠眺念湖公園和下塘集的美景,仿佛夢里江南,草木蔥蘢里隱藏著兒童游樂園的歡笑聲,波光粼粼里映照出工業廠房與小區的倒影,鳥語花香、心曠神怡。身邊是悠閑安詳的美好,遠方是蓬勃火熱的希望,而馬路上來來往往外運的新能源汽車,仿佛新鮮血液在一條條巨大的血管中向四面八方奔涌,整個下塘產業新城都像一場崛起的大夢一樣,正乘上新能源汽車在江淮大地上全速飛馳。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