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星羅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2007年4月份退休后,62歲的我,居然“上山”學習開車了(駕校在呼和浩特北郊大青山南麓一片開闊的場地上,學員們都管去該駕校學車為“上山”)。
開車,在我國改革開放前,只是極少數人的事,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那時,我國還很貧窮,除了國家公交公司、運輸公司有一些客車、大卡車和國家機關有幾輛少得可憐的吉普型小汽車外,其他地方和私人根本沒有汽車,你去哪里開車?小車在當時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能當上小汽車司機自然是人們羨慕的職業。
當時人們出行的代步工具只有自行車。我國號稱是自行車王國,全國平均每人有一輛自行車似乎有點夸張,但每戶有一輛或幾輛自行車當屬實事求是。
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富裕安康。曾幾何時,小汽車居然破天荒地進入了普通百姓家庭,開始了有車族時代,真是滄桑巨變,令人驚嘆。這恐怕是標志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一個里程碑。連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我的姑娘也于2006年買了一輛夏利牌轎車,開著車輕松自如地去上班。現在,有車族隊伍急遽擴大,城市家庭沒有汽車的人家已經屈指可數,有兩輛轎車的家庭也很普遍,農村家庭也有相當一部分有了大小汽車。
有了汽車,自然要學開車,各地駕校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我退休時正趕上這學車潮。一輩子沒趕過時髦的我,退休后卻要趕時髦了。我之所以要學開車,其實并非我意,而是老伴兒和姑娘給我安排的權宜之計。在崗時,我一心撲在工作上,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廢寢忘食,被同事和家人視為“工作狂”。老伴兒和姑娘擔心我一下適應不了退休生活,讓我先學一段開車緩沖一下,轉換一下腦筋,于是就給我在駕校報了名。報名后,她們并沒有及時告訴我,而是怕我反對和不接受,想給我個溫水煮青蛙,讓我慢慢接受。孰知學習開車是埋在我心底的夙愿。早在三四十年前,我在旗縣政府當秘書時,就有掌握開車技術的愿望,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罷了。等我正式退休回家的那一天,他們告訴我這個信息時,我感到分外驚喜,這正是天賜良機。我學開車的愿望要實現了,心里既感到興奮,又覺得新奇,外加幾分激動。急不可耐的我第二天即打點行裝“上山”了。
駕校離市區有20多公里。駕校場地很大,條件并不是很好,但練車所需的基本條件和設備還是具備的。
我“上山”的時間是4月下旬,正值塞外暮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空氣倒是十分清新,陽光明媚。遠離了市區的嘈雜,周圍顯得分外寧靜。習慣了在辦公室埋頭苦干,忽然來到了嶄新的環境,精神為之一振。幾十年來,在工作崗位上勇挑重擔,壓力山大,突然卸掉了擔子,減去了壓力,像籠中放飛的小鳥,獲得自由,一身輕松,那叫一個爽。頓時覺得天空也比過去藍了,好像周圍的一切都在向我微笑,都在向我表示歡迎。我也以極大的熱情向大自然張開了雙臂。
參加學車的人可真多,實地練車的也有百八十人。這些學員的身份幾乎包括了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干部、有個體工商戶,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聚集在一起,由于沒有利害關系,又都是學員,所以大家都很謙卑,個個和藹可親,一見如故,不分彼此,很快融為一體,有說有笑,十分和諧。
學員們大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三四十歲的人也很少。他們活力四射,朝氣蓬勃。我是他們中間唯一一個年過60的老者,沒有第二。學員們不知我姓甚名誰,也不知我的職業和資歷,由于我穿著樸素隨便,沒有一點架子,像個普通的工人,所以都異口同聲地稱我為“大爺”,連教練也不例外。我在他們的感染下,似乎年輕了許多,從而消除了代差。大家平起平坐,該干什么干什么,該練車練車,該休息休息,沒有謙讓,沒有額外的禮儀,有的只是秩序。我和他們廝混在一起,倒覺得十分輕松和愉快。
駕校學開車采用的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法。當然,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系。我的教練趙建平,是一位40多歲的老司機。他為人忠厚老實,待人誠懇,性格開朗,非常敬業,我們很合得來。他說話不多,也不講什么大道理,只實實在在地教給你機械操作方法和要領。比如怎樣踩離合器、怎么點火、怎么掛擋、怎么起步等等。還教給我們一些需要注意的安全知識等。比如,在你開車前,要觀察車的四周有沒有人或障礙物;必須分清油門和剎車,不可誤踩;在別人開車時,你不可站在他的車前或車后,以免出事,等等。這些注意事項有的是必須掌握的操作規程,有的是經驗之談。趙教練指導細致周到,令人敬佩。在教練指導后,剩下的時間就由你反復練習了,直到完全掌握了操作要領。其實,學開車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也沒有多大的難度,只是一個熟練的過程。趙教練對我這個難得的老學員很是尊重,照顧有加。我也十分謙虛地配合他的教練,雙方形成了一種信任和默契。
說到練車,不能不說進行得并不順利。關鍵是車少人多,每天練習的次數太少。偌大一個駕校,只有四五臺教練車,而學員每天則多達百八十人。一臺車最少也有一二十人在排隊等待上車練習。一天一個學員最多只能輪到兩次上車時間。而且每次上車時間最長也就十分鐘左右。每天一個人練車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而學員每天一旦上了山,必須在駕校待一天,想回市內除非步行。駕校的班車早上把學員從市內接來后,一直等到晚上收車后6點多才往回送。除此,沒有任何車輛可以帶你回市區。
中午飯只能在駕校食堂或附近的農家樂小飯館去吃。說到吃午飯,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每天中午到點兒收車后,我們幾個要好的學員約上教練,到農家樂小飯館吃上一頓農家飯,很是愜意。小飯館有炒菜、燴菜、各種面食、油炸糕等,具有濃郁的農家風味。我們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倒蠻開心的。至于飯錢嘛,輪流付款。今天你付,明天我付。吃完午飯也沒地方休息,教練就帶著我們幾個給開小灶,趁午休時間,單獨讓我們練車。還教我們一些沒列入平時練習的技術,比如坡道起步等。說實在的,我的學車有很大進步,主要是每天中午的單獨操練起了作用。光靠每天兩次的短暫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這得感謝教練的大力照顧。
由于練車的時間太少,每天大部分時間沒事干,回又回不去,休息也沒有地方,我們只好約上幾個合得來的學員在駕校附近農村閑逛。進入5月份以后,附近農村的桃杏花還沒開敗,桃花紅來杏花白,煞是好看。我們難得有這樣的賦閑時間游春踏青。一次,我們在經過一片空地時,突然發現地里長滿了苦菜,我們像發現了寶藏一樣驚喜。于是每天練完兩次車后,挖苦菜成了我們的主要任務。每天能挖三四斤,晚上帶回家,清洗干凈,在開水鍋里焯好,用油鹽醤醋外加辣椒油一拌,真是一道上好的野味,第二天帶到駕校和教練學員共同分享。我們挖苦菜,一直挖了半個多月,直到地里的苦菜少了或長老了、不能吃了為止。在那段時間,每天中午有拌苦菜佐餐,真叫別有風味,其樂無窮。
由于每天頂著太陽在附近農村竄游、挖苦菜,我被曬成黑不溜秋的黑小子。同事見了我都有些詫異。車學好沒學好暫且不說,臉曬黑了也是一大收獲,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是你在辦公室里絕對得不到的。
檢驗學車好壞的唯一標準是考試。考試過了關,說明你學好了,能拿到駕駛證了,否則你就是沒學好,需從頭再來。考試時間當時沒有明確規定,由交警部門根據情況臨時決定。這個臨時決定隨意性很大,我在練車三個多月之后才陸續開始考試。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內,我是風雨無阻,每天準時上山。我這位“大爺”幾乎所有學員和教練都認識。參加學車的人并不是都像我一樣悠閑,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都得上班,只有雙休日才能上山,還有一些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可以隨意些,只有我是唯一一個從不缺席的既勤奮又執著的學車老者。
駕考按當時的規定,分科一、科二、科三三項考試。如果這三科都過了,最后還有一項抽查考試,即隨機抽查一些人參加晚間路考。
科一考試,主要考關于汽車及交通規則的基礎知識,參考資料是一本有關教材。這科一考試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說它難,那是你根本沒有下功夫去學;說容易,是說只要你認真學了,根本不難。我考科一那天是下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趙教練陪我前往,給我壓陣。考試由警官監考,甚是威嚴。考生人手一臺電腦,考題都在電腦中,全是判斷對錯題,只需你在每道題后的括弧內填“V”或“X”即可。對于這類考試,應該是文化人的長項,所以我非常放松,一點也不緊張。我坐在座位上,打開電腦,點進界面,快速地、有條不紊地、幾乎不假思索地點擊著鍵盤,盡管考題很多,有上百道,但我不到十分鐘便答題完畢,查得得分為97分,幾乎是滿分,獲得了優異成績,毫不費力地輕松過關。當我站起來,離開考場時,滿屋子的考生還在埋頭答題。監考警官見我如此快速地考試完畢,毫不掩飾地向我投以贊許的目光,并不斷低聲重復著一句話:“這位老同志可真是學好了”。在外面等候我的趙教練見我這么早就走出考場,已經猜出我考得不錯,伸出雙手,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表示祝賀。
科二考試主要考倒車移庫。從一個庫房倒進去,然后側移到另一個庫房停穩,最后再開出庫房。這不僅考你駕駛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更考你的心理素質。科二考試恐怕是各場考試中最難的一關。該項考試有兩次免費考試機會和一次交費考試機會。臨到考試時,不知怎的,我感到很緊張。盡管平時練得挺熟練,還有趙教練繼續陪同壓陣,并反復叮嚀我注意事項,讓我不要緊張,可我始終壓不住劇烈跳動的心。第一次倒庫,剛剛倒進去就碰桿了。第二次重來,雖然吸取了教訓,盡量冷靜情緒,但仍然沒有成功,車倒進去,移庫過程碰桿了。兩次考試機會不到十分鐘就讓我白白浪費掉了。科二考試完全是電子監控,人為因素幾乎為零。兩次考試失敗,讓我越想越氣惱,平時練得那叫一個油,怎么臨陣就過不了關呢?太傷自尊了!霎時,我倔強的勁兒上來了,不服輸的精神在這時顯露無遺:我決定利用最后一次交費的機會過關!趙教練在場外目睹了我考試的全過程,感覺到我實在是太緊張了,他拉住我的手,像哄小孩兒似的不斷安慰我,無奈地讓我參加下次考試算了。對于一個急性子來說,哪能等到下一次?這時的我根本聽不進趙教練的勸告,即使十八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掙脫趙教練的手就跑去交費,獲得了最后一次考試機會。你別說,有了這股倔勁兒,有了這種不服輸精神,我一下子變得格外鎮定,緊張的心情早拋到九霄云外了。當我坐在駕駛室內,一切操作都十分的自信、恰當,非常順利地就過關了。這時站在場外的趙教練耐不住激動,居然跑進場地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長時間的擁抱。勝利告訴我,緊要關頭,只要你不下軟蛋,不尿褲子,敢于亮劍,你就會無往而不勝。
有了科二考試的經驗教訓,有了前面的勝利墊底,科三路考就順利多了,基本上沒費勁兒就過了。科三主要考察你在行駛過程中諸如變線變擋、回頭拐彎的技能熟練程度和對交通規則的認知程度,對于這些我還是很有信心的。科三考試過關了,最后一項隨機抽查夜間路考我沒被抽查到。所有考試都過關了,說明我已拿到駕駛證了,甭提多高興了。
這次駕考的通過率是多少?我沒調查,但從部分學員的情緒看,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吧。因為從考試的嚴格程度來看,通過率不會太高。別看我已年過花甲,在學車上卻不輸年輕人。
學車順利結業了,但駕駛證等了半年才發下來,等正式拿到
駕駛證已經是2007年下半年了。此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教練趙建平,他在我四個多月的學車過程中,給予我悉心指導和多方照顧,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是難以忘懷的忘年交。
拿到駕駛證后,我可以名正言順地駕駛著姑娘的夏利車在大街小巷中行駛了,當然開始得有人陪著。不是姑娘陪,就是趙教練陪。等熟練了一段時間后,我把視野放到了市區外或者更遠的地方。呼市的托縣、和林等地是我不時光顧的地方。二連浩特在趙教練的陪同下,我還跑了兩趟。到二連浩特單程六百多公里,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在筆直的康莊大道上奔馳,那個爽勁兒、那個神氣,就甭提了。
朋友,你現在還在抽煙嗎?你有過戒煙的經歷嗎?我可是曾有五十年煙齡的老煙民了。從二十歲開始吞云吐霧,一直抽到七十多歲。如果算上二十歲以前斷斷續續的試抽煙,煙齡就更長了。可是我在七十多歲時卻徹徹底底戒煙了。你知道我是怎樣學會抽煙、又是怎樣戒掉的嗎?說起來很有意思。其間有歡樂,更多的則是煩惱。
小時候,我家住在農村,那時村里有個風俗習慣,老年人、中年人,甚至少數老年婦女,每人嘴里都叼著一桿旱煙袋,走坐都在吧嗒著。我看見好奇,于是就看樣學樣,偷偷在背地里學起抽煙來。那時人們都抽自己種的旱煙葉,我家沒地種,哪來旱煙葉?于是就用樹葉代替。把樹葉摘下來,晾干揉碎,找塊什么紙卷成一頭大一頭小的卷煙來抽。樹葉煙苦辣難聞還嗆嗓子。后來偷著從大人的煙口袋里捏些煙末來抽,一來二去就學會了抽煙。
過去老人們在夸年輕人有出息時,常說是“一不抽煙二不喝酒的的好后生”。言外之意,學會抽煙就是賴后生了。因此,偶爾被大人發現免不了挨一頓臭罵。至于說抽煙有害健康之類的話,當時農村哪懂得這些。
我真正開始抽煙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的。那時我正上大學,兩派斗爭你死我活,前方戰斗,后方逍遙。為了緩解壓力、消彌寂寞,就正式開始抽煙了。從那時起一直到參加工作,前后整整抽了五十多年。
抽煙到底好不好?社會公認的是抽煙有害健康,特別是有害老年人的健康。否則,為什么我們的一些領袖人物抽了一輩子煙,到晚年都把煙戒了呢?但對有道行的煙民來說,并不完全認同這種公論。說抽煙有害者有之,說抽煙無害者也有之。他們各有各的理由。說抽煙無害者的拿手證據,是不少百歲老人都是抽了一輩子煙的老煙民,仍然健康如故。還有就是,既然抽煙有害健康,為什么國家還在不斷地生產卷煙呢?
在漫長的抽煙過程中,前期我自然是抽煙無害論的支持者。抽煙可以緩解疲勞、提振精神,這一點是肯定的,那種“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但后來卻變成抽煙有害論的堅定支持者,決意要戒煙,似乎有點出爾反爾。不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相互轉變的。那么我是如何轉變的呢?
我轉變對抽煙的態度是在我的煙齡達到十年頭上開始的。抽來抽去,我發現我經常嗓子疼,三天兩頭扁桃體就紅腫發炎,還容易感冒,引起支氣管炎什么的。不僅影響心身,還影響工作,可以說是經常帶病堅持工作,這讓我很是煩惱。我把原因歸罪于扁桃體。為免除后患,我決意要摘除它,看它再給我疼!
醫生說我的扁桃體經常發炎主要是抽煙的原因,讓我盡早戒煙。不然的話,摘除了扁桃體后,嗓子仍然會疼。對醫生的話,我是不怎么相信的。扁桃體摘除后,雖然我一個多月沒抽煙,但傷口痊愈后,擋不住香煙味的誘惑,又開始抽煙了。
不聽醫生言,吃虧在眼前。沒過幾個月,我的嗓子果不其然又開始疼了,而且引起支氣管炎,咳嗽不止,煩心死了。無奈住了幾天醫院,輸液打針總算好了。從那時開始,我在撞了南墻后,開始意識到抽煙確實有害健康,萌生了戒煙的念頭。出院后,我強忍著煙癮足足戒了半年煙。半年不算短了吧?可戒煙是一個煙癮與意志的較量。對一個意志薄弱的人來說,終歸會敗下陣來,最終沒有抵御住誘惑,好了傷疤忘了疼,抽煙又復辟了。復辟后抽煙抽得更厲害了。沒過幾年還有一次短暫的戒煙,仍然以失敗告終。
抽煙不僅有害健康,還污染環境,招人討厭,更有失個人尊嚴。這方面的煩惱事多了去了。
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的生活水平低,家庭條件差,也不講究環境衛生。我下班回到家里,家里常常煙霧繚繞。特別是晚上加班趕寫什么材料時,不斷的抽煙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嗆得大人小孩不斷咳嗽。
那時加班常常加到凌晨,煙也抽到凌晨。一盒煙不到半宿就抽個精光。當時經濟拮據,卷煙一次只買一盒,抽完再買。不像后來一買一條或幾條,放在那慢慢抽。一盒煙抽光了,半夜三更沒處買,你很難想象沒煙抽的煙鬼是怎樣的德行。整個人像丟了魂一樣,沒抓沒捏的,簡直是坐立不安。煙癮迫使你在寫字臺的抽屜里、床頭柜里,甚至爬到床底下到處找煙頭兒,簡直丟盡了人。一旦找到一個煙頭如獲至寶,找不到的話,無心繼續加班,甚至連覺也睡不著。
進入21世紀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條件改善了,環境衛生意識增強了,抽煙人遇到了從未有過的難題。全家人怕嗆,不許你在家里抽煙,可以在抽油煙機底下或開開窗戶站在窗戶跟前抽,要不就到走廊里抽。你說煩人不?但為了過煙癮,只好如此照辦。抽煙時,還得端著個煙灰缸就煙灰。在走廊里抽,樓里人看見也沒好臉色,簡直成了過街老鼠。上班后,在辦公室抽煙也要受到白眼。一個人一個辦公室好說,幾個人在一個辦公室,如果都是煙鬼的話,誰也甭說誰。如果幾個人中有不抽煙的,或有女同志的話,那你就甭抽煙了,煙癮來了只能到辦公室外面去抽。不管如何受人白眼,厚著臉皮一直抽到退休,始終沒戒了煙。
退休后,我終于有一天徹徹底底戒煙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一句話,在再抽就要要你的命的情況下。看來還是命要緊。
2015年,在我退休后的第八個年頭的凌晨,我突然嘴歪眼斜、半身癱瘓,動彈不得。救護車把我拉到醫院急救,診斷為急性腦梗。醫生說腦梗是絕對不能抽煙的,再抽煙就等于自殺。醫生的話這回得聽了,還想多活幾年的我,終于要下決心戒煙了。你別說,下決心和猶豫不決就是不一樣。決心大泰山移,隨著腦梗的不斷康復,我的戒煙也一天天堅持,最后徹底戒了煙。現在我戒煙已經八年了。我不僅抵御住了煙味的誘惑,更抵御住了別人給你遞煙的引誘,即使再好的煙我也不屑一顧。
真是學會容易戒掉難。三次戒煙三次失敗的教訓告訴我,沒有堅定的決心是戒不掉抽煙的,要戒煙就要下決心,不能猶豫不決在那里裝洋蒜。
啊,戒掉煙真好。我可嘗到了不抽煙的好處了,不抽煙真爽。首先,你可以心安理得、毫無負擔地坐在寫字臺前看書寫作了,不用擔心煙灰到處亂飛了,不用一邊工作一邊尋思到哪里去抽煙了,更不用擔心屋里煙霧繚繞受人白眼了。其次是不用再擔心嗓子疼痛了,更不用擔心由于抽煙引起支氣管炎等什么病變了。嗓子那個清爽讓你心愉悅,一身輕松,自然有益健康。我戒煙八年了,嗓子再沒怎么疼過,也很少感冒。即使新冠肺炎猖獗期間,我也沒受多大影響。雖然也陽過,發過一兩天燒,也沒住院,居家隔離,只吃了幾板速效感冒膠囊,沒過幾天就好了。你說這與戎煙無關嗎?
抽煙的朋友,下決心戒煙吧,戒了煙真好。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