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要】為實現河北廣播電視臺廣播節目在省內的覆蓋,我臺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規劃和《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經總局批準組建了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各地市均有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規劃頻率,這些頻率啟用后,按照規定須在各地的指定地點發射,這些地點絕大部分是由當地廣電部門建立的發射臺站,要實現正常發射,就需要與當地廣電部門進行合作,因此我們采用了由我臺提供發射設備和劃撥發射經費,由當地提供基礎設施和人員的模式。為保證節目發射安全高效,一個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就必不可少。
【關鍵詞】合作模式;縣級發射臺;管理辦法
中圖分類號:G2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1.042
1. 發射經費
合作辦臺中涉及的發射經費由我臺提供,一般為我臺向省財政申請,審批通過后以單一來源招標的方式完成經費的劃撥。部分無法通過財政劃撥的,根據實際情況由我臺自籌。
在發射經費的構成上我們本著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同時結合各地實際消費水平進行了較全面的規劃,經費構成如下:
1.1 發射及配套附屬設備電費
在電費的考量上,我們經長期觀察發現,用電量較大的主要是發射機本身、空調、通風過濾設備,這些占到用電量的90%,其他如信號源等其他設備用電量很少,總體可通過統計各設備的功率計算出用電量,基本是準確的。
1.2 基礎運維和一般性故障應急處理費用
這部分費用主要用于發射臺站無法維修的故障,我臺的運維技術人員和廠家技術人員進場維修產生的技術服務費以及更換故障設備和配件的費用。
1.3 日常值班費
這部分費用是用于發射臺站值班人員超出正常工作時間的補貼,我臺的節目播出時間普遍比縣級臺的正常工作時間長3小時左右,具體補貼數額由雙方協商確定。
1.4 場地、設施占用費
由于各地存在經濟差異,所以要參考各地政府規定和市場行情,這部分費用要與當地發射臺站協商確定。
1.5 發射成效獎、懲
這部分費用是對發射臺站工作積極性的體現,年初由雙方協商一個獎勵經費額度,年末由我臺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能夠達到年初要求的全額發放獎勵經費,有較嚴重停播、劣播事故的,按比例扣除獎勵經費。
發射經費的前四項在每年年初劃撥到位,由當地發射臺站使用,由我臺監督經費使用情況,第五項在年末根據發射臺站的工作成效作相應的發放。
2. 技術支持
對于縣級發射臺站,各地的技術力量并不平均,有些臺站技術力量較強,能夠較好地完成絕大部分運維工作,而有些臺站則存在技術力量薄弱、維修人員短缺的問題,缺乏甚至沒有維修設備的能力,這樣的臺站就需要由我臺來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我們組建了專門的運維技術團隊,同時對多個縣級發射臺站提供技術支持,負責臺站的發射設備維護、故障維修、指標檢測以及與設備廠家聯絡等工作,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發射臺站的技術短板。
3. 技術要求
我們提出的技術要求的總體原則是在符合國家規定的前提下,保證廣播節目滿時間、滿功率、滿調制度發射,實現當地及周邊規劃范圍內有效的廣播節目覆蓋。
(1)發射臺站要滿足縣級所應達到國家三級臺站保障要求,能夠符合《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第62號令)及《無線發射轉播臺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
發射臺站的基礎設施,包括發射機房、鐵塔要建設到位,臺站臺址和鐵塔高度要符合國家規定,尤其是鐵塔的抗風、防腐等指標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防止出現鐵塔倒塌的惡性事故,日常的機房和鐵塔等基礎設施的維護由當地發射臺站負責[1]。
(2)使用國家規劃的指定頻率,發射河北廣播電視臺指定節目,頻率及節目內容均不得擅自更改,要做到滿時間、滿功率、滿調制度地發射廣播節目。
每個地區的發射頻率和節目內容,都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嚴格審批和規劃,不按照規定頻率發射有可能會對周邊其他發射頻率產生嚴重干擾、造成嚴重后果,屬違法行為,不按照規劃擅自更改節目內容也屬于較嚴重的違規行為,我臺通過多種技術手段進行24小時實時監聽,以保證發射行為合法合規。
對于“滿時間、滿功率、滿調制度”的要求,則是對發射效果的體現,曾經出現過某些發射臺站為了節省電費,降功率播出的劣播情況,還曾有發射臺站早關機、晚開機以節省人員費用,這都是我們不能接受和堅決禁止的。為應對這些情況,我們還通過采用多種技術手段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杜絕了這類問題的發生。
(3)播出時間
開機:當日4:30
關機:次日1:00
注:每月第二個周二下午14:00-17:00為停機檢修時間。
(4)發射臺站要保證用電的安全和穩定,高、低壓供配電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
我臺對發射臺站配電的一般要求是兩路獨立供電,不過對于一些縣級臺站來說,條件有限,只能提供一路供電,不能達到兩路的要求,這種情況下采用由我臺配備相應功率的柴油發電機和當地一路配電的供電模式,雖然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但較好地保證了節目的安全播出。
(5)發射臺站要提供至少兩路不同傳輸路由的信號源,信號來源應安全可靠。
目前較常用的廣播信號源有衛星信號、微波信號、有線電視信號及光纜專線,其中前三種較為常用,尤其是衛星信號和微波信號是廣電領域傳輸信號較專業的信號源,有線電視信號多用作備用信號源。光纜專線用于條件較特殊不能接收前三種信號源的發射臺站且費用較高,由我臺負責安裝,產生的費用由我臺負責支付。
(6)發射臺站要保證調頻發射系統運行技術指標符合《米波調頻廣播發射機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GY/T 169)的要求;調頻廣播發射天饋線系統技術指標應符合《電視和調頻廣播發射天線饋線系統技術指標》(GY/T 5051)的要求[2]。
(7)當地發射臺站要對發射系統的運行狀態及發射信號進行實時監聽監測,我臺也會組織人員定期對發射機的整機功率、信噪比、調制失真、頻率響應、帶肩比、鄰頻殘波輻射等主要技術指標進行檢測,出現故障及時處理,如遇發射臺站無法解決的技術故障,由我臺負責調派廠家技術人員進場維修。
4. 環境要求
(1)發射臺站的機房溫度、濕度、防塵、靜電防護、接地、布線及外部環境等要符合《電視和調頻廣播發射(轉播)臺(站)設計規范》(GY 5062)的有關規定,滿足設備安全運行要求;機房要采取必要的防鼠、防蟲等措施。
大功率發射機的日常運行,最忌諱的就是高溫和高灰塵,因此保持發射機的日常清潔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求發射臺站至少每月停機檢修時,對發射機除塵一次,并保證日常發射機房的干凈整潔。防鼠、防蟲也很有必要,老鼠會鉆進發射機內部啃咬供電電纜和信號線,昆蟲也會鉆進許多設備的通風散熱口,這些都嚴重影響發射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引起重視。
(2)發射臺站要有相應的消防設施及安全配置,機房具備通風過濾和空調系統、防雷接地系統。
在北方的發射臺站配備通風過濾系統很有必要,尤其是在春天,楊花柳絮會嚴重影響機房和發射設備的安全,它們會阻塞發射機等設備的散熱口,嚴重時會造成設備過熱保護,從而停止工作,還有可能引發火災。
防雷也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處于山區的發射臺站,由于地勢高,鐵塔具有引雷效果,遇到雷雨天氣很容易遭遇雷擊,對發射設備的破壞很大,如果防雷措施不到位,甚至會因雷擊造成停播事故[3]。
(3)發射臺站要有必要的通訊設施,并配置與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部門互聯的專用終端和通訊設備。
播出機房要有專用值班電話,在播出時間內要保持暢通,發射臺站主管技術的領導要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我臺的運維技術團隊負責人也要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保證雙方有問題隨時溝通。
(4)發射臺站要具備一定的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應根據當地地質、氣候特點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在一些位于山地的發射臺站,具備一定的自然災害防御能力很有必要,就如2023年夏天的大雨,使我省部分山區形成了一定的地質災害,多地通往發射臺站的上山道路被沖毀,供電中斷,沒有準備的站臺造成停播較長時間,而有一定生活物資儲備并配備柴油發電機的發射臺站則能夠堅持正常播出。
5. 技術管理
(1)發射臺站要合理配備工作崗位和人員,落實安全播出責任制。參與發射傳輸運行維護的人員,要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并通過崗位培訓和考核。
對于技術力量較薄弱的發射臺站,我臺會組織專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臺站值班人員的技術素質,增強臺站的技術力量儲備,對于技術骨干還會安排前往設備廠家進行學習。
(2)發射臺站要建立健全的日常技術維護、運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和操作管理流程。
我臺幫助發射臺站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值班人員能夠規范、快速、準確地完成設備操作,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3)發射臺站要建立完整的值班日志和故障報告制度,還要建立完整的故障處置應急預案。
發射設備發生故障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及時準確地處理,將影響降到最低,我臺為重點發射臺站都配備了獨立備用發射系統,能夠保證主系統出現故障時,備用系統能夠及時補充到位。
(4)發射臺站要完整轉播采購人指定的節目內容,不得插播除采購人指定內容之外的任何節目內容。
作為省級廣電機構,我臺的節目內容都是經過層層審核把關,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任何擅自插播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我們都會嚴厲禁止。
6. 結束語
隨著時代進步,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沖擊著我們原有的認知,使現有的一些管理辦法變得不合時宜,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使我們的知識體系能夠跟上時代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使發射臺站的管理更科學、合理,從而更好地完成廣播節目的發射覆蓋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炳巖.淺談縣級無線發射臺站智慧運維管理[J].廣播電視網絡,2022,29(03):19-22.
[2]尹廣奎,趙鵬.淺議基層廣播電視發射臺站管理維護工作[J].數字傳媒研究,2019,36(09):48-50,55.
[3]李利民.廣播電視發射臺站安全播出管理系統技術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