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尼
《外交官看世界·七千年古韻:埃及》書中說:“阿拉曼位于地中海和埃及北部卡塔拉盆地的一條狹長的地帶上,地勢復雜,易守難攻。”而據我驅車前往觀察發現,阿拉曼就是一片平坦的沙漠戈壁,且通視良好,并非文人形容的“地勢復雜”,更談不上“易守難攻”,否則隆美爾也不會用50萬顆地雷填充這片沙漠。德國戰史專家保羅·卡德爾對阿拉曼戰場環境的描述為“無水的石漠荒涼一片,滿是巖石,一片片沙地間只有些生長不良的駱駝刺灌木叢,這就是阿拉曼戰線?!庇鴮W者特德里克·杜拉克在其著作《蒙哥馬利》中描述:“阿拉曼,位于亞歷山大港西南部,北瀕地中海,在它的周圍,是一片曠野,砂石裸露,堅硬無比。”“鑒于阿拉曼附近的地形特點,要把一支擁有1000 余輛坦克、1000多門大炮、幾千輛軍車、數萬噸作戰物資以及81個步兵營的龐大進攻部隊,通過寸草不生的曠野沙漠,而不為狡詐的隆美爾發覺,簡直太難了。”1942年秋季,德國和意大利與英國和澳大利亞2個敵對陣營在這里激戰,歷經5個月的沙漠之戰導致雙方傷亡甚巨。
我在阿拉曼戰役紀念館驚喜地看到1941年英國陸軍元帥奧金萊克和他的情報參謀獲取的隆美爾為進攻圖卜魯格親手繪制的進攻部署方案圖的照片。圖上標繪有德軍進攻目標、參戰部隊和兵力、預備隊的部署等作戰企圖。草圖的一側還有文字標注。
英國軍情部門對此圖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討論以判斷此件的真偽,是不是隆美爾這只“沙漠之狐”耍的詭計?這個狡猾的德國人經常把英國最優秀的沙漠戰專家騙得團團轉。隆美爾曾把飛機發動機裝在卡車上,揚起滾滾塵埃,偽裝成大股裝甲部隊的行動,實際打擊的卻是其他地點,這次為什么就不能弄份假方案,故意讓它落入英國人手里,以此欺騙英軍指揮機關呢?英軍情報部經過筆跡比對,認定照片上的草圖和注解的確出自隆美爾之手。英國陸軍元帥奧金萊克判斷,草圖上德軍投入的部隊以及整個進攻理念,完全符合隆美爾的一貫作風。關鍵問題在于情報來源可靠嗎?經過長時間論證后,英軍司令部得出結論,這份方案的真實性和來源無可置疑。戰后曾有戰史專家詢問英軍統帥奧金萊克這份隆美爾手繪的作戰方案圖是如何泄露出來的?是意大利高層,還是……?奧金萊克避而不答。此圖的來源至今仍是個謎。

埃及阿拉曼戰場博物館中的戰場沙盤

英軍所獲隆美爾手繪的卜魯格進攻方案圖照片
我站在阿拉曼戰役紀念館隆美爾的軍帽、圍巾和望遠鏡等遺物前思索,紀念館中似還缺少隆美爾在戰場上從不離身的徠卡相機。
為了編著《步兵攻擊》,一戰之后,隆美爾偽裝成工程師與妻子騎著摩托再次返回意大利境內拍攝1917年的戰爭場景。為了撰寫二戰書稿,他拍攝了上千張戰場照片。
提到阿拉曼戰役,不能不提隆美爾的“魔鬼花園”地雷場,我在紀念館地雷陳列中尋到3種英國反坦克地雷、1個持鍬作業的德軍工兵塑像,以及1個提著反坦克地雷的英國工兵塑像。
德國戰史專家保羅·卡雷爾在《沙漠群狐——隆美爾與非洲軍》中寫道:“隆美爾的工兵把布雷、排雷技術發展成一門獨特的藝術。如果不提非洲裝甲集團軍工兵指揮官黑克爾上校和他的部隊,沙漠戰爭史肯定不完整……阿拉曼見證了地雷戰的頂點。二戰期間,任何時刻、任何地點埋設的地雷,其數量都無法與阿拉曼戰線相提并論?!钡萝姷?20工兵營研發的幾個戰術技巧在實際運用中非常成功。例如,幾根電線桿纏著電線倒在路上,英軍偵察車上的人會下車清理路障。這些看似沒危險的電線也許連接著埋在路面下的炸藥,一旦移動電線,別說人員,就連偵察車也會被炸入半空。例如德國工兵在客廳的墻上歪歪斜斜地掛了幅畫像,他們認為:“英國士兵不會在意一幅歪斜的畫像,但入住的英國軍官肯定會不高興。他會扶正畫像,那么,這就是他這輩子最后一個舉動了?!边@幅畫像用一根細線連接著石膏墻里的大量炸藥,炸藥的位置齊胸高。這些詭雷會讓敵人緊張不安,心理恐懼可能比實際損失更嚴重。這是場致命的“心理戰”。

德文版隆美爾《步兵攻擊》

本文作者與隆美爾塑像“對視”

隆美爾的鐵十字章、軍帽、圍巾和望遠鏡
1942年夏天隆美爾揮師東進時,英軍在阿拉曼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64km外的卡塔臘洼地構筑防線。隆美爾攻擊失敗后,灰溜溜地退回出發地,依托卡塔臘洼地自南向北也構筑了一個正面寬60km、縱深15~20km的防御陣地。隆美爾在陣地最前沿布置了大面積雷區,僅在北部雷區就敷設了50萬顆地雷,雷區后面,駐守著由德、意軍交叉混合編配的6個步兵師,配備高爆炸彈、火炮和反坦克炮,被稱作“魔鬼花園”。
工兵設立4片大型雷區用于掩護北部防線。每片雷區長3~5km,兩側寬4~6km,雷區面朝敵人的一側敞開,以便把進攻方誘入陷阱。第一座“魔鬼花園”號稱H盒子,第二座稱I盒子,第三座稱L盒子,第四座稱K盒子?!澳Ч砘▓@”地雷埋設成兩層或三層。如果英軍掃雷隊進入雷區后排除最上層的地雷,第二層地雷就會爆炸;要是掃雷者行事謹慎,發現了第二層地雷,下面還有第三層等著他!
然而德國工兵精心布設的“魔鬼花園”在英軍上千門火炮持續5小時的炮火攻擊下,每發地雷都被引爆,還包括雷場上布設的航空炸彈亦被引爆。英國人用美國支援的大量炮彈在雷區開辟了通道,這是隆美爾始料未及的。據說,德軍埋設的50萬顆地雷,加上英軍運來的10萬顆地雷,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地區尚未清理干凈。
館中顯著位置有一組德軍和英軍傷兵相互扶持的塑像,令我想起阿拉曼戰場上,德國戰史專家保羅·卡雷爾記述的故事。德軍第15摩托車步兵營的漢斯·舒爾策少尉擊毀了匆匆而過的英軍車隊的一輛坦克和一輛卡車,隨后駕駛Kfz-15中型人員運輸車,帶著部下趕了過去,想弄點戰利品,把單調的“老家伙”牛肉罐頭換成英國咸牛肉、切片培根、什錦泡菜??伤麄儼l現,英國士兵忙著為重傷員包扎,這里沒有醫護兵,只有全副武裝的士兵。英軍沒有舉槍射擊,也沒有投擲手榴彈,而是忙著緩解負傷戰友的痛苦。舒爾策和6名部下被這個場面打動了,他們跳下車,掏出急救包幫著包扎傷員。就在這時,另一支英軍車隊駛來。舒爾策和一名英軍中士迅速交換眼神,少尉隨即招呼部下:“上車!”他舉手敬禮,英軍中士迅速回禮。
同時,這場戰爭中的“人情味”在雙方將領間也有。有個值得載入非洲戰爭史的例子:意大利補給船“貝盧諾”號停泊在突尼斯城前方拉古萊泰的錨地,船上載有700名英美戰俘。英國轟炸機對這艘輪船發起攻擊,意大利船員棄船逃生。港口負責人凱勒打電話給非洲集團軍群司令部,請求派遣戰斗機掩護“貝盧諾”號。可是,就連德國軍隊都得不到空中力量掩護,又能從哪里弄到戰斗機去對付英國轟炸機,從而保護盟軍戰俘呢?這個事情被德軍北非司令馮·阿尼姆知道后,命令德軍情報處長莫爾少校,給突尼斯地區英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副手亞歷山大將軍發出明碼電報,不要轟炸自己人。 亞歷山大立即做出回應: “停止空襲突尼斯港,遭攻擊的船上有700名英美戰俘。”相關部門隨即用電臺召回英國轟炸機。

館內持鍬作業的德軍工兵塑像

手提反坦克地雷的英國士兵

1942年10月23日德國和意大利軍隊的防御部署,及“魔鬼花園”雷場圖

館內陳列的盟軍Thel反坦克地雷
馮·阿尼姆被俘后,亞歷山大將軍親自接見了他,并問道:“將軍先生,您有什么愿望嗎?”阿尼姆確實有個愿望:“當初我救了700名盟軍戰俘,作為回報,請您派一艘醫院船,把700名德國重傷員送到意大利?!眮啔v山大將軍猶豫了片刻,隨后點點頭:“我會滿足您的愿望?!?/p>
關于戰場個人衛生勤務,在展廳中有當年英軍戰場個人生活用具——水壺、飯盒、飯勺、牙刷、剃須刀等,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插在白布袋中的一本官兵的戰場手冊《開羅指南》,這本1941年的小冊子概略地介紹開羅的歷史、城市周邊的金字塔,新聞處等官方機構,以及首都各種軍官和士兵的俱樂部,如南非軍官俱樂部、印度士兵俱樂部等,還有餐廳、旅館、劇院、音樂廳、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和營業時間和電話,并附有常用阿拉伯語詞匯。為增加此書的閱讀性,這本手冊配有漫畫插圖。
這本《開羅指南》使我想起1917年,被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在開羅為英軍阿拉伯局編纂增補的阿拉伯半島《漢志手冊》,以幫助被派往漢志的英國軍官熟悉當地的情況。勞倫斯這個業余的人類學家,在研究阿拉伯半島部族和部落復雜結構的同時,騎在駱駝上邊行進邊以軍人的視角現地觀察漢志的地形、地貌:哪里能找到水源,軍隊走哪條路線最有利,并作好筆記。他還發現了英國軍隊緊急預案的一個嚴重漏洞——地圖上沒有的兩條季節性水道。
我在展廳中興奮地看到英軍統帥蒙哥馬利獨有的綴有2個帽徽的貝雷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彌漫的前線,英國官兵時??匆娨粋€戴著飾有將軍和裝甲兵2個帽徽軍帽的將軍,他就是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他認為,一個統帥人物要在部隊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須使下級官兵經常能夠在前線看到他。蒙哥馬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排長和上尉參謀,他對自己從未見過總司令深感遺憾,認為這是英軍士氣低落、戰斗力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說:“各部隊官兵看到這頂帽子,就知道我來了,就知道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關切。
館中陳列的2個指北針是英軍MK2型,而無德國指北針。指北針是雙方沙漠作戰的重要裝備。

英軍印制的《開羅指南》

1941年英軍印發的《開羅指南》中的漫畫

阿拉曼戰場上英、德的傷兵
在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中,勞倫斯上校使用的便是英軍MK型指北針。我在紀念館找到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裝備使用的軍綠涂裝的MK1型和黑色涂裝的MK3型2種指北針。英國MK指北針,是抗戰中,特別是滇緬戰場國民黨軍的裝備之一,臺北“國軍”歷史文物館有陳列。這種貌似笨重的英國銅家伙,二戰中竟被北非沙漠的德軍所重視,曾特別指示注意搜集英軍指北針為其沙漠戰使用。
英軍認為在無參照物的沙漠地區,定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北非地區又極為接近赤道,想通過太陽定位更加困難,配發更多指北針無疑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德軍后勤部門的總結報告中指出,理想的情況是為每名士兵都配發指北針,而車輛尤其是車隊,必須配備航空羅盤且必須安裝在駕駛員方便看到的位置才不會迷路。報告中特別說到,英軍裝備的液態懸浮式指北針性能優于德軍自身的裝備,因此很受德軍歡迎。根據其描述和英軍的實際裝備情況,這里指的應該是英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MK2和MK3型指北針。這兩款指北針均采用液態懸浮技術,并設計夜光指示功能,夜間使用非常方便。因英式指北針性能優異,德軍甚至專門展開過以繳獲英軍指北針為目的的軍事行動,以取得更多的裝備供己方所用。
說到英軍的指北針,值得一提的是二戰中參與組建北非和中東英軍沙漠遠程突擊隊的拉爾夫·阿爾杰·巴格諾爾德(Ralph AlgerBagnold),他是一名軍人,同時又是探險家、科學家、考古學家、沉積學家、地貌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杰出的沙漠專家之一。巴格諾爾德有影響的論述是《風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學》。他發明了“巴格諾爾德太陽羅盤”,與傳統的磁羅盤不同,太陽羅盤不受沙漠鐵礦床的影響,不受“汽車上不確定的磁性零件位置變化”的影響。

蒙哥馬利的雙帽徽貝雷帽(復制品)

館中的英軍地圖和MK2指北針

館中展出的英軍MK2型指北針

德國軍人掛著法國一戰時期的雙筒望遠鏡
阿拉曼戰役紀念館中望遠鏡多是德軍的,而無英軍望遠鏡。另有德軍非洲軍團特有的沙漠涂裝望遠鏡,從目鏡看,不是通常的德國6Ⅹ30望遠鏡,仔細一看竟是蘇聯“貝8”中調(調焦輪位于左右鏡筒連接的絞鏈上)的8Ⅹ30鏡身噴了沙漠黃!
此外,展館中德國軍人掛著一具法國一戰時期的雙筒望遠鏡,難道是戰利品?
展館內看到英國著名皇家特別空勤團(SAS)的創始人斯特林上校的照片,二戰時該部隊以在北非沙漠遠距離滲透作戰而出名。特別空勤團的老座右銘:“喝朗姆酒、打黑拳、去他的規則?!币约皥F長斯特林上校的新格言:“誰敢做誰贏”。
該團士兵為維護其貝雷帽的榮譽曾與蘇格蘭士兵大打出手。

英軍巴格諾爾德太陽羅盤

二戰德軍沙漠黃涂裝的6X30和10X50望遠鏡

掛著外觀為沙漠涂裝,實為蘇聯制“貝8”望遠鏡的德國軍人

英國皇家特別空勤團SAS創始人斯特林上校的歷史照片
我關注這支聲名顯赫的特種部隊,不僅是因為它二戰以來的戰績,還有SAS野外生存教官懷斯曼所著、1986年岀版的《生存手冊》。
說到野外生存,以及阿拉曼戰役紀念館內陳列的意大利軍隊的旗幟、裝具等,我想起意大利電影《血戰阿拉曼》,可視作沙漠生存的軍事教育片。片中意大利軍帽同日軍戰斗帽相仿,有遮陽、防蚊蟲的“屁簾”作用,這也是適應戰場環境的必然結果。
阿拉曼戰役紀念館中陳列了一系列英軍繪制的地形圖和情況要圖,使我想起一對夫妻。
英國情報部W.E.蒙塔格少將所著《軍事地形學》,講述了英軍繪圖的方法。該書是一戰后編寫,二戰時期出版。蒙塔格是英國空降兵(紅魔)創始人之一。二戰時期曾在歐洲戰場及緬甸戰場作戰,在緬甸戰場任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的參謀長,1946年任陸軍大臣軍事秘書。
這本《軍事地形學》所述僅限于簡易的地形測圖。其主要內容為:一、測地形高度、距離和坐標;二、現地依比例繪制地形略圖和山間通道;三、用等高線表現地形;四、精確繪圖,包括計算高程和標繪水流,以及指北針的使用;五、坐標,以及填繪山地植被等。全書分41個專題,輔以簡明的示例說明地形略圖繪制的方法。

英軍的司登9mm沖鋒槍(中)

意大利軍隊裝具、歷史照片和旗幟

德軍對付英軍坦克的利器88mm高射炮

車炮場陳列的盟軍坦克和火炮

德軍非洲軍團徽章

德軍非洲軍團摩托車
蒙塔格將軍顯赫的地位以及軍事著作與其美麗妻子的文學成就相比大為遜色。其夫人是英國著名浪漫女作家,小說《蝴蝶夢》的作者達夫妮·杜穆里埃。1969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勛章。她長期居住在大西洋的康沃爾郡。作品多以康沃爾的風土人情為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家”之稱。她一生共寫了17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篇文學作品。
大家熟知杜穆里埃的《蝴蝶夢》,但對其丈夫蒙塔格將軍知之甚少。說來也巧,二戰中,德國派往阿拉曼的情報人員用英文版小說《蝴蝶夢》作密碼底本加密傳送情報。他們從葡萄牙購買了3本同版本小說,一本交給“禿鷹”特遣隊,另一本由阿貝勒和韋伯使用,還有一本交給阿布維爾設在雅典的無線電中繼站。這是戰爭中富有故事性和傳奇性的巧合!
阿拉曼戰役紀念館院內陳列許多當年德國和英美的火炮和坦克戰斗車輛,我的目光忽略57mm和75mm反坦克炮,急切地搜尋著德國的88mm高射炮。因為阿拉曼戰役中,德國16門88mm高射炮在1200m距離上打擊英軍坦克,據德國戰史專家稱“這在戰爭史上還是首次。”
不讀戰史,很難想象當年的阿拉曼沙漠是德意英多國軍隊兵爭血戰的沙場,在這里有德、意、英三大墓地,整齊排列著數萬陣亡軍人的墳墓。墓志銘是“在世界上你只是一個士兵,但對我,你卻是整個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