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從理論上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對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地方仍存在土地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等諸多困境。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人口流動的加劇,農村地區大量勞動力流失。為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為例,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并針對性提出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規范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促進農業產品結構升級調整及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等策略。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經濟;農產品供應;經濟管理體制;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7.037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當前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1]。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發展過程中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通過改造落后產業提升經濟質量。筆者對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的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1 "農業經濟現狀
1.1 "農業資源概況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地處北緯37°線,位居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徒駭河等15條河流穿城而過,屬半濕潤性的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潤,水資源相對充足。濟陽區有耕地面積4.54萬hm2,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的種植,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有15種、經濟作物6種、瓜類6種、蔬菜20種。濟陽區還擁有一定的果樹種植面積,如蘋果、梨、桃等。這些土地資源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2 "農業產業結構與布局
1)雖然傳統的糧食種植仍然是濟陽區的主導農業產業,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濟陽區開始加大對其他農產品的培育力度。濟陽區創建了國家曲堤黃瓜生產標準化示范區;垛石西紅柿種植面積達0.27萬hm2,年產量2億kg,產值超13億元;有仁風富硒西瓜大棚2 700余個,種植面積333.33 hm2,年產量在1 500萬kg左右,產值超4.5億元;蔬菜種苗年育苗能力達5億株,占濟南市蔬菜育苗總量的60%以上。此外,濟陽區在蔬菜水果種植、畜牧業養殖、水產養殖等方面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壯大。多元化的發展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產業綜合效益,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2]。2)濟陽區注重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如精準農業、智能化種植、無土栽培等,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提升了農業產業的競爭力。3)濟陽區注重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促進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鼓勵農民參與農業產業鏈的延伸,通過加工、包裝、物流等環節增值,實現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例如,濟陽區推動以垛石番茄、濟陽黃河大米、仁風西瓜為代表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業發展,優化以垛石平安醬驢肉、曲堤劉家羊肉、綠源有機笨豬肉等為代表的特色畜牧養殖業,基本形成了“一鎮一品”的特色農業格局。
2 "面臨的挑戰
2.1 "農民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導致其對新事物、新技術和新管理方法缺乏認識,接受新鮮知識的能力比較差,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阻礙[3]。濟陽區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時,大多還依靠人力和自身經驗進行種植,缺少對先進機械及管理技術的應用;部分農民思想觀念陳舊、保守封閉、重農輕工意識強,導致其對新技術和管理方法的認同度較低,不愿意主動改變。加上部分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提供相關服務,導致新技術的推廣存在困難,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4]。
2.2 "管理機制落后
目前,濟陽區農村基層干部管理機制落后,存在“重抓市場,輕搞政策”等現象。1)由于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干部缺乏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未重視相關制度規章的建設宣傳,造成農村居民法制觀念淡薄、法制理念模糊、法律法規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日益突出。2)一些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存在“重抓任務、輕管賬”的問題,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標,未考慮可持續性;還存在搞形式主義或走過場的問題。3)對農民生產經營組織認識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有效監督,存在“重獎勤罰”的現象[5]。
2.3 "農業產業結構仍需調整優化
1)在濟陽區,大部分農民仍然依賴傳統的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來維持生計。這種單一的農業產業結構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民的收入也會受到較大的波動。2)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傳統農產品的價格相對較低,農民的收入也相對較少。如今,一些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如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等,在市場上的需求逐漸增加。因此,濟陽區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向高端、特色化方向發展。3)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在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質量下降、水資源浪費等問題。
2.4 "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由于投資成本高、技術更新快等原因,濟陽區許多農民仍然使用傳統的農具和手工勞動進行農作物種植和農田管理。這不僅效率低下,還加大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農業信息化程度低是濟陽區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面臨的又一大問題?,F代農業已經進入了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等。然而,在濟陽區農業領域,信息化的應用還比較有限,缺乏農業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的能力,限制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農業生產方式相對傳統。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依賴人工勞動和化學農藥,對土地資源和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強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推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的應用。
3 "對策建議
3.1 "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村勞動力是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對增加其收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得以實施、順利推進就必須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機制,積極開展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勞動者的文化水平及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業勞動力整體的發展活力。1)積極開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農民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可通過各種方式,如宣傳片、講座、宣傳欄等,向農民普及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要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針對不同的農業產業和農民群體,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課程內容。例如,開設農業技術培訓班、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班、農村電商培訓班等,幫助農民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創業能力。2)組織學習活動增強農村居民參與鄉村振興事業中各項事務的管理意識與能力等方面的認識程度和認知度,提升農民的綜合素養,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人力基礎[8]。例如,開展現場指導和實踐活動,引導農民親身參與農村事務的管理工作,組織農民參觀示范農田、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廠等,讓其體驗先進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模式,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
3.2 "規范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規范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的關鍵。1)明確各部門職責。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政府為主導、企業參與為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2)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創新,在改革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明確土地權屬、流轉價格和流轉期限等規定,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鼓勵農民參與土地流轉并提供相應的扶持政策;完善集體所有制用地使用權公開處置機制與抵押登記服務政策法規,并對國有土地上建筑物及構筑物權依法進行拍賣處理,使農民從土地轉讓中獲得收益和補償。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規范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直接關系消費者的健康和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和銷售環節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督機制。同時,需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提高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和生產技術水平。加強對農產品市場的監測和溯源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的來源可追溯,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4)加強對農民生產行為和生產活動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通過完善相關立法工作,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順利推進,實現產業升級。5)加強宏觀調控和指導、加大監管力度,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使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3.3 "促進農業結構升級調整
1)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如特色蔬菜水果和高效種植水稻等,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環保食品的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2)引進先進技術,加快農產品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以“綠色、有機”為目標推動傳統產品加工轉型升級,依托生態旅游休閑養生等項目打造精品品牌鄉村游板塊與體驗型農戶基地對接的模式,積極拓展特色文化村域旅游業務范圍內的業務范疇,如農家樂經營管理服務、餐飲住宿接待及娛樂設施一體化等。3)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回鄉創業,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和收入水平。政府可以設立創業扶持基金,為回鄉創業者提供貸款和補貼等支持,降低創業風險。同時,可以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的創業能力和競爭力。組織各類創業交流活動,分享成功創業的經驗和故事,激發農民回鄉創業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提供創業相關的信息和資源。4)整合農村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農村資源不僅包括農田和農產品,還包括農村勞動力、農村文化和旅游資源等,整合這些資源可以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到銷售和服務環節進行全面發展。例如,可以發展農村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旅游業,將農產品轉化為具有附加值的農副產品,提升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3.4 "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現代化
農業機械化是指通過機械設備來代替人力,或將農機具進行組裝,使其實現工作效率更高、勞動強度更低。農業機械化生產不僅能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率,還可以減輕勞動者負擔。鄉村振興戰略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現代科技在農村推廣應用步伐,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產業化經營體系,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化裝備設施及配套設備等方面人才來帶動當地農民發展新模式,實現現代化農業、規模化種植業向種養加一體方向轉變。1)加快農業機械化技術人才培養,加大對現有農機維修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組織各類培訓班、研討會等,提供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幫助農機維修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2)與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農機維修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提供更為專業化和深入的培訓內容;建立健全農機操作能力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制定統一的操作標準和考核評價指標,對農機操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能考核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提升。這樣可以確保農機操作人員具備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3)大力引進農業機械裝備和配套設備方面的專業型、高素質科技人才。這些人才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4)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培養更多具備農業機械化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
4 "總結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濟南市濟陽區的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可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健全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希望相關部門和農業從業者能夠共同努力,為濟陽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農業經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 高增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中國市場,2022(7):48-49.
[2] " 劉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現代農業研究,2020(5):18-19.
[3] " 付耀輝.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農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富時代,2020(4):144-145.
[4] " 甘迪龍,曹明,丁中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華東科技(綜合),2021(6):38.
[5] " 王廣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9(9):272.
(責任編輯:敬廷桃 "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