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的關鍵,尤其新型職業農民,其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要,以山東省青島市為例,分析當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發現其還存在培訓內容與農民實際需求脫節、教育培訓資源不足、政策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精選培訓內容、優化培育體系、健全政策保障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山東省青島市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7.058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加之農村老齡化和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的現象愈發明顯,傳統農民的農業生產模式逐漸與現代社會脫節。傳統的農民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加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是時代要求。
自2005年底我國首次提出培養職業化農民的概念,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是擁有更強的技術技能、更豐富的知識、更高的綜合素質的從事現代農業的專業農民,這是農民向職業化發展的必然階段,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農民是一種自主選擇的“職業”[1]。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訓行動,提高培訓實效。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
為了培養和打造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山東省青島市連續多年將農民教育培訓列入市辦實事。2016年,青島市成為全國新型農民職業培育的示范城市。近年來,青島市雖然已建成多處培訓基地與田間學校,培訓農民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但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還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筆者基于對青島市各市(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的研究調查,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制約因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在青島市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
1 "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1.1 "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脫節
新型職業農民對培訓的需求在內容和層次上都呈現出多樣性,但青島市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以集中培訓和季節性培訓為主,并且針對特定產品的培訓相對較少,沒有充分將培訓內容提升至農業發展戰略和農產品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高度[2]。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在內容上過于單一和乏味,仍然以小麥、蔬菜和水果等農作物專業生產方面的培訓為主,新型職業農民關注的技能服務類和經營管理類的培訓相對較少,無法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的多樣化學習。同時,缺乏對新型職業農民在道德和法律意識方面的培訓,這些都是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核心問題[3]。因此,青島市現有的培訓內容不能完全滿足當地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
1.2 "教育培訓資源不足
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師資力量不足是阻礙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發展的重大問題。青島市培訓機構數量匱乏,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質量不高。從青島各市(區)實際培訓情況來看,培訓教師大多教育層次較低,沒有與時俱進更新知識,授課方式老舊,很難滿足現代農業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4]。此外,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在沒有特別的政策優惠的情況下,大部分教師不愿意參加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5]。同時,培訓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培訓工作開展困難[6]。培訓生源的選拔標準低,缺少嚴格規范的選拔標準和手段,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因學員質量的參差不齊而導致培訓的效果不理想,培訓進度緩慢,使后續的培訓越發艱難。
1.3 "政策保障不到位
青島市相關部門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過程中對各市(區)的現實環境了解不到位,無法保證針對地區做出合適的政策指導,因此在政策執行、培育投資力度上都存在欠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專項資金補貼是調動其積極性的方式之一,而青島市政府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提供的資金補貼不足、資金來源渠道較少,并且各市(區)存在培訓資金審批困難、無法及時撥付到賬、監管單位監督不嚴、培訓資金被挪用等問題[7]。由于培訓資金不足,且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較差,各培訓組織在進行培訓時受資金限制,新型的先進設備無法購入,更為科學的教學手段也無法實施,資金補貼不足及專項資金撥付不穩定的情況也使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積極性大大降低,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開展。
2 "培育對策
2.1 "精選培訓內容,注重培訓實效
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不僅要注重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的提升,還需要注重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青島市應根據不同崗位需求,結合各市(區)現實要求和當地農民的培訓需求,對農村各方面條件進行實地考察,了解農民的所需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專業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培訓效果,青島市在開展培訓之前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充分調研,了解當地的農業產業現狀、農業發展特點、農民培訓方面的需求,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內容,滿足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需求[8]。青島市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決定了當地需要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新創業技能與意識進行培養,針對有創業意愿但缺乏創業經驗的新型職業農民,開設針對性的創業培訓課程,并增設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育課程。教育培訓活動應具有實際效用并且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教育培訓活動必須同時注重科學和實用兩方面,培訓內容應同時包括“技能+文化+經營+人本”等方面,既要教給新型職業農民與時俱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和生產經營的技能,也要注重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的培養[9]。
2.2 "優化培育體系
2.2.1 "豐富培育方式,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水平
借助“互聯網+”為新型職業農民打造培訓新平臺,打破面對面單一授課模式,利用線上線下兩個渠道,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10]。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轉變教學培訓方式,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云直播”,培養更多的“新農人”,同時開辦技術培訓班、開設宣傳專欄、開展線上課堂和田間課堂等,為農民拍攝農業生產指導的短視頻。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宣傳力度,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輻射帶動作用,定期組織開展經驗分享會,鼓勵和引導新型職業農民交流經驗。開發多渠道的培育方式,不僅可以創新培育的方式方法,而且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2.2.2 "注重教師質量,建設高水平的師資培訓隊伍
教師團隊的素質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至關重要,青島市需要拓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師的來源渠道、增加教師數量,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依托高等農業院校、涉農科學研究院所等,聘請高校院所專家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相關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培訓機構的優秀師資、杰出企業家等,深化校企合作,保證師資來源的多樣性、教師的高質量。如果培訓教師只有實踐經驗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所講述的內容是沒有厚度的;但只有理論知識的培訓教師,也無法帶給新型職業農民更多的啟發與認識。因此,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能夠解答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青島市應積極實施“專家服務基層——導航青島”行動,通過深化專家服務,開展下鄉支教、支農扶農等活動,全方位構建“高校+田間學校+實訓基地”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2.2.3 "實施差異化培育策略,增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對培育對象的調查研究,對其進行科學分類并建立完整的數據庫,根據不同學員的實際受教育情況制訂不同的培育計劃和培育內容[11]。同時,綜合考慮學員的不同需求,整合培訓項目,構建層次化的培訓與發展體系。對生源進行差異化管理,如按照學歷、實際需求等方面制訂不同的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避免后期因學員培訓成果參差不齊而出現無法繼續培訓的情況,最大限度提升培訓效果。
2.3 "健全政策保障機制
2.3.1 "加大專項資金補貼力度,優化多渠道的資金保障
青島市各級政府應加強對地方農業農村的財政投入,健全資金的??顚m椫贫?。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金的分類用途,資金可以被劃分為3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資金、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的資金及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提供的補助資金。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公益性,以及為下鄉和返鄉的創新創業人員提供服務和補助[12]。簡化資金申請和審批的流程,監督資金的去向,防止資金非法挪用和貪污腐敗的發生。
2.3.2 "創新新型農民的職業教育模式,推動教育優惠政策傾斜
鼓勵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自身學歷,完善實施國家助學金和就地就近上職業學校等政策,使新型職業農民也可以像其他的職業教育獲得學歷認證,從而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受教育的積極性。同時,青島市政府可以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創業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服務,鼓勵其通過“邊農邊學”“實地+線上”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業類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給予其一定的創業補貼和啟動資金,為新型職業農民儲備新生力量。
2.3.3 "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作用
青島市可加大推進農業專用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積極推動與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機推廣服務中心等培訓機構的合作,利用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校、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構建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工作體系,不斷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13]。這不僅可以激勵新型職業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技術,而且可以發揮青島市已取得“田秀才”“土專家”等稱號的947名新型職業農民的引領示范與帶頭作用,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能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3 "結語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筆者重點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制約因素進行探索與破解,隨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開展與完善,未來青島市可以積極借鑒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將更多的內外部影響因素有機結合,再根據新型職業農民的實際需求實施更加靈活的培訓方案,及時更新知識與技術,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鄉村,建設鄉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 " 姜元博.大連市新型職業農民現狀調查與發展路徑研究[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23.
[2] " 趙立波,焦修偉,馬鑫.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做法、成效與建議[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8):15-17.
[3] " 劉西濤.現代農業視角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實困境與制度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3):60-64.
[4] " 祝士苓,王素齋.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6(27):56-60.
[5] " 王俊.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現實困境和實踐路徑研究[J].大視野,2023(1):24-31.
[6] " 張成濤,張秋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職業教育的機遇、挑戰與應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79-85.
[7] " 李卓異.鄉村振興視域下推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路徑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3(9):45-48.
[8] " 白光.秦皇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0.
[9] " 楊紅荃,李佳.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21):104-111.
[10] 董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問題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20(4):82-83.
[11] 肖義.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2023(7):79-80.
[12] 惠霞.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聚焦點、價值取向及發展趨勢:基于中央一號文件(2004—2021)年的文本分析[J].教育與職業,2022(4):71-78.
[13] 王華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農業經濟,2022(9):106-108.
(責任編輯:敬廷桃 "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