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探討岑軟2號和岑軟3號2個油茶良種在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的引種表現,調查了2個良種在該地的生長情況及油茶果產量,分析其引種試驗效果,結果發現兩者在多個方面存在差異。岑軟2號在單果質量、果徑、每公頃產油量等方面表現優于岑軟3號,岑軟3號在樹高、地徑、單株產量等方面表現優于岑軟2號;而冠幅、出籽率、果實含油量、種仁含油量等指標的差異不大;此外,兩者在物候期上也存在差異??偟膩碚f,岑軟2號和岑軟3號在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生長狀況良好,兩個種種各具優勢。
關鍵詞 油茶;良種引種;生長特征;果實品質;產量;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7.059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植物,一般為小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1,2]。油茶種子可榨取茶油,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是一種優質食用油[3,4];油茶還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止痛止癢的功效[5];油茶還可用于生產肥皂、潤滑油、凡士林等產品;榨油后的茶餅可用作肥料和農藥,果皮可用于提制栲膠[6-8]。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宜油茶生長[9]。油茶林作為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主要經濟林之一,對該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0]。而油茶品種是影響油茶產量的主要因素[11]。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木本油料產業的重視和扶持,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也開始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積極引進和推廣油茶良種[12]。通過調查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岑軟2號和岑軟3號在該地的引種試驗情況及油茶果產量,分析了其引種效果,旨在探討不同油茶良種在當地的生長情況,為該地區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引種區概況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111°20′5″ ~ 111°54′39″,北緯23°58′33″~24°14′25″,海拔范圍200 ~ 600 m。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3 ℃,年均降水量2 000 mm以上,日照時數1 300 h左右,有霜期12 d[13,14]。該地區土壤類型以紅壤、黃壤、沖積土等壤土和黏壤土為主,土壤多呈微酸性[15]。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經營面積超6.67萬hm2,森林覆蓋率達91.2%,林區內常見樹種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桉樹(Eucalyptus robus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刨花潤楠(Machilus pauhoi)、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金合歡(Vachellia farnes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常見灌木有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鹽膚木(Rhus chinensis)、柃木(Eurya japonica)等。
1.2 "試驗材料
引種的2個油茶良種為廣西林業科學院審定的無性系油茶品種岑軟2號和岑軟3號,具有早豐、高產、穩產、產油量高等優勢,適宜在海拔800 m、坡度25°以下、土層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長。
1.3 "油茶造林
造林前一年秋季進行煉山清理,在取得防火部門同意后在造林地周邊打好防火隔離帶,砍除造林地內雜灌并挖出芒頭,暴曬至完全干燥后點火煉山,燃燒完全后將余燼收攏再次點燒。為解決空間異質性對試驗結論產生的影響,本試驗共選擇了2塊試驗地進行造林。
試驗地1位于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東葉分場東葉站5林班,于2010年使用岑軟2號和岑軟3號油茶良種進行造林,造林面積27.3 hm2,整地方式為塊狀,造林規格為3 m×3 m(株距×行距),栽植前挖種植穴(面寬×底寬×深為50 cm×40 cm×35 cm),并在施基肥時每坑投入復合肥500 g,然后將苗木栽植在種植穴內,澆透定根水。
試驗地2位于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六排分場甘洞站3、4林班,于2011年使用岑軟2號和岑軟3號油茶良種進行造林,造林面積16.3 hm2,整地方式為塊狀,造林規格2 m×3 m(株距×行距),栽植前挖種植穴(面寬×底寬×深為50 cm × 40 cm × 35 cm),并在每坑投入復合肥500 g,然后將苗木栽植在種植穴內,澆透定根水。
1.4 "栽后管理
1.4.1 "撫育管理
撫育方式為全劈鏟帶,于栽植當年晚春和初秋季節各進行1次撫育管理,撫育時對造林地內進行全面除草,砍除林內全部雜灌,并在苗木周邊1 m范圍內擴穴、培土、翻土10 cm。此外,栽植后2個月每隔半月檢查1次苗木成活情況,發現缺苗、死苗現象及時補植補種。
1.4.2 "水肥管理
造林當年進行1次追肥處理,追肥時在每株苗木上方20 cm處挖掘追肥溝,追肥溝規格為50 cm×20 cm×20 cm(長×寬×深),施入復合肥250 g。造林后根據苗木長勢不定期進行追肥,追肥方式以滴灌、淋沼氣液和淋漚制麩肥為主,滴灌是通過管道將含液態肥的水均勻緩慢地滴入油茶樹根旁邊的土壤中,淋沼氣液是用灑水車或吸糞車將沼氣液拉到林地里,直接淋至每棵樹的果盤上,大樹施用量1.5~3.0 L,小樹施用量1.0~1.5 L,7~10 d以后再淋1次,連續淋3次,淋漚制麩肥是將花生麩、過磷酸鈣和水按83∶13∶4的比例混合漚制30 d后,用腐熟透的麩肥混合液兌5倍水淋到每棵油茶樹的根區土壤中,一年淋2次,兩次間隔3~5個月。
1.5 "指標測定
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進行指標測定。在每個試驗地內隨機選取20株岑軟2號和岑軟3號進行指標測定,并記錄其物候期。以3株測定植株出現物候現象確定為物候期,生長季節記錄頻率為7 d一次,非生長季節為15 d一次。使用測高桿測定樹高,使用胸徑尺測定地徑,采用投影法測定冠幅。
據生產經驗和預試驗分析,油茶進入穩定投產期后不同年份的果實品質一般差異不大,因此,僅對2022年采收的果實品質進行分析。油茶成熟后進行油茶果采收,測定果實的單果質量、果徑、出籽率和含油量,含油量測定方法參照《GB/T 15690-2008 植物油料 含油量測定 連續波低分辨率核磁共振測定法(快速法)》。
1.6 "統計分析
使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記錄與預處理,使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LSD法)和配對t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如表1所示,2個油茶良種的物候期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不大,其中,岑軟3號的萌芽期、花芽分化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均早于岑軟2號,而展葉期則略晚于岑軟2號,2個油茶良種的成熟期相同,其果實均在霜降成熟。
2.2 "植株生長情況
如表2所示,從樹高來看,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樹高在2020—2022年均逐年增加,其中岑軟2號在2020年與2022年的樹高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與2021年的樹高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岑軟3號在2021年和2022年的樹高相對較高,且二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而2020年的樹高顯著低于2022年。從地徑來看,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地徑在2020—2022年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岑軟2號2022年的地徑最高,其次分別為2021年和2020年,三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岑軟3號2022年的地徑顯著高于2020年和2021年。從冠幅來看,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冠幅在2020—2022年變化不大,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
2.3 "果實品質
如表3所示,配對t檢驗結果表明,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單果質量之間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兩樣本獨立,岑軟2號的單果質量較高;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果徑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樣本獨立,岑軟2號的果徑較大;而出籽率、果實含油量和種仁含油量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2.4 "產量情況
如表4所示,配對t檢驗結果表明,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單株產量和每公頃產油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樣本獨立,岑軟2號的每公頃產油量相對較高,岑軟3號的單株產量相對較高;而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冠幅產量和每公頃產果量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3 "小結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引進的岑軟2號和岑軟3號油茶良種的物候期存在一定差距,岑軟3號的展葉期則略晚于岑軟2號,果實成熟期相同,其他物候期則略早于岑軟2號;岑軟2號和岑軟3號在樹高、地徑、冠幅、單果質量、果徑、出籽率、果實含油量、種仁含油量、單株產量、冠幅產量、每公頃產果量和每公頃油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具體而言,岑軟3號的樹高和地徑均略高于岑軟2號,二者的冠幅差異不大;岑軟2號的單果質量、果徑則顯著大于岑軟3號,但兩者的出籽率、果實含油量和種仁含油量則差異不大,因此,考慮到運輸成本,岑軟3號的優勢相對更大。而從產量上看。岑軟3號的單株產量更高,岑軟2號的每公頃產油量更高,二者的冠幅產量和每公頃產果量差異不大。此外,受造林年份等因素的影響,本試驗僅對2個油茶良種進行了比較研究,未全面評估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所有引進油茶良種的生長情況和適應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來將對更多引進品種進行比較研究,以便更全面地評估其生長情況和適應性,為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的油茶產業發展進一步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方學智, 杜孟浩. 我國油茶加工的現狀及發展建議[J]. 中國農村科技, 2022 (11): 51-53.
[2] 李秉旭, 邢蕾, 于天宇, 等. 油茶果分級脫殼分選一體機研制及試驗研究[J]. 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 2023, 51(2): 34-38.
[3] 徐德兵, 陳福, 張林濤, 等.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脂肪酸組成及品質分析[J]. 西部林業科學, 2021, 50(1): 112-117.
[4] 李康雄. 油茶籽油中鄰苯二甲酸酯的來源及防控措施研究[D]. 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6.
[5] 黃燕燭. 關于油茶芽苗砧嫁接與嫁接天氣關系的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6, 36(1): 122-123.
[6] 李揚, 吳雪輝, 楊柳, 等. 油茶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肥皂中的應用[J]. 糧食與油脂, 2016, 29(10): 50-53.
[7] 馬力. 油茶籽的綜合開發利用[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7(3): 126-129.
[8] 李志鋼, 馬力, 陳永忠, 等. 我國油茶籽的綜合利用現狀概述[J]. 綠色科技, 2018(6): 191-194.
[9] 覃仁瀧.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高保護價值森林經營初探[D]. 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5.
[10] 梁國校, 陳國臣, 馬錦林, 等. 廣西油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 廣西林業科學, 2018, 47(3): 365-368.
[11] 陳素傳, 季琳琳, 姚小華, 等. 油茶品種果實主要經濟性狀和營養成分的差異分析[J]. 經濟林研究, 2022, 40(2): 1-9.
[12] 吳秦展, 艾佳, 艾前進. 版圖亮色·大桂山之光——廣西大桂山林場著力“雙千”基地高質量轉型建設聞思錄[J]. 中國林業產業, 2020(4): 36-47.
[13] 龍夏億.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免煉山桉樹人工林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D]. 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20.
[14] 戴軍. 大桂山林場森林資源現狀與發展對策[J]. 廣西林業科學, 2010, 39(1): 58-60.
[15] 李友邦, 唐政, 趙澤鴻, 等. 廣西大桂山林場陸棲脊椎動物資源和保護[J]. 賀州學院學報, 2007, 23(4): 139-141.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