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超聲在子宮內膜病變患者診斷中的準確性。方法:選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疑似子宮內膜病變患者作為檢測樣本。所有患者均進行了超聲檢查,以術后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對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結果:超聲檢查病癥檢出率與病理檢查差異較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分別為97.92%(47/48)、83.33%(10/12)及95.00%(57/60)。結論:在子宮內膜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超聲檢查的效果顯著,與病理檢查符合率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子宮內膜病變;超聲;診斷價值;準確率
Observation on the accuracy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lesions
CHEN Lin
Li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Changde, Hunan 415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lesions.Methods:60 suspected endometrial lesion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est samples.All patients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s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between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P>0.05);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ere 97.92%(47/48),83.33%(10/12) and 95.00%(57/60),respectively.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lesions,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remarkable,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high,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Endometrial lesions; Ultrasound; Diagnostic value; Accuracy
子宮內膜病變是臨床婦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腹痛以及經量增加等。絕經后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是子宮病變的重要特征,與子宮內膜病變有一定關聯,需早期就醫并準確診斷,接受治療后可改善預后,降低對生命安全的威脅。子宮內膜病變的臨床診斷方法多樣,其中刮宮診斷是一種創傷性診斷方法,患者的接受度相對較低。對于子宮內膜病變患者而言,早期有效鑒別診斷患者的病情,明確疾病類型有助于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而超聲檢查的優勢在于操作簡單,并不會對患者產生創傷,成本低,且獲得了患者的廣泛認可[1]。與腹部超聲相比,經陰道超聲檢查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患者的子宮內膜變化,進一步提升診斷準確率。本文主要分析在子宮內膜病變患者中實施超聲檢查的應用價值以及準確率,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60例疑似子宮內膜病變患者,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2.46±3.04)歲;病程為2~6個月之間,平均病程(4.17±0.35)個月。納入標準:均接受陰道超聲檢查;均需要接受病理檢查,并以此作為檢查金標準;所有患者都知道研究內容,并已與我院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血液系統疾病和凝血障礙等疾病的患者;伴有主要器官功能紊亂的患者;研究之前接受激素替代治療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陰道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內容如下:首先,需要準確了解患者的整體情況,識別與患者子宮疾病相關的高危因素,如疾病的持續時間、糖尿病、不孕不育、高血壓等情況,給患者進行陰道超聲檢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超聲探頭設置為5MHz,實施之前指導患者排空膀胱,適當消毒、清潔陰道探頭,根據子宮大小、子宮形態以及子宮位置進行檢查與觀察,重點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回聲等情況,在子宮內膜回聲檢查中,如有異常情況就要密切觀察相應部位的大小以及數量等,對病變部位以及子宮內膜肌層等進行仔細觀察。病理檢查方法為,對子宮內膜進行診刮,刮取組織標本之后,使用4%中性甲醛進行固定,及時對其進行病理檢查。
1.3觀察指標
以術后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子宮內膜病變的病理類型包括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超聲與病理檢查病理類型的符合率
超聲與病理檢查子宮內膜病變病理類型的符合率比較高,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分析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與特異度
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5.00%(57/60)、97.92%(47/48)與83.33%(10/12),見表2。

子宮內膜病變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發病存在一定隱蔽性,早期臨床癥狀與體征都并不明顯,隨著疾病不斷發展逐漸出現明顯癥狀,尤其是年輕患者,容易忽略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多數患者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以及臨床體征之后常常已經是中晚期,如果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治療,對患者的治療預后以及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及時發現子宮內膜出現異常病變,對預防疾病進展或惡化有重要意義[2]。目前,在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病變這一疾病進行篩查并及時發現病變,能在疾病發生早期得到及時控制,對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有一定價值。而超聲作為常見篩查手段,相較于其他診斷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性、無創性與準確性等特點,便于患者接受,同時在臨床上廣泛開展。目前,子宮內膜病變最常見的檢查方式就是經陰道超聲檢查以及核磁共振檢查,能夠有效診斷疾病,為后續治療提供依據。分段性診刮作為以往子宮內膜病變診斷的金標準,但是針對局限性病灶的確診能力比較有限,且屬于一種有創性手術干預方法,患者依從性與接受度均比較低,因此可能會出現依從性差、長期隨訪困難等問題,且這一方式應用于篩查中,大多數女性都受到較大痛苦,在臨床上難以推廣。因此需尋求更為高效、便捷的診斷方法,以此支持患者接受治療干預。
超聲檢查是當前篩查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經陰道超聲檢查的分辨率很高,更能貼近患者子宮,因此在子宮內膜觀察過程中,清晰度更高,這一檢查方式的應用也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在診斷子宮內膜病變這一疾病當中靈敏度比較高。而經腹部超聲檢查在當前也逐漸受到重視,其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侵入性手術,患者不適感相對較低,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如在子宮內膜增生的診斷過程中,雖然可以充分顯示子宮內膜的狀態,且經檢查后會表現為高回聲信號,但在檢查期間仍然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可能會導致診斷準確率下降的情況。如在癌癥病灶的研究中,血流顯像的亮度相對較差,此外,在對子宮纖維瘤、息肉等病變的研究中,也可能存在對不均勻回聲信號的影響[3]。經腹部超聲檢查明顯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這一診斷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應用準確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經陰道超聲檢查的應用價值更高,原因在于經陰道超聲診斷時超聲探頭與宮腔組織的距離比較近,受到外部影響比較小,且探頭更加靈活,能根據實際掃描需求變換探頭方向,也能適當擴大掃描范圍,診斷期間受到皮下脂肪層、腸腔內氣體流量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隨著超聲探頭分辨率的進一步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證超聲診斷的準確性。在經陰道超聲檢查之前沒有必要保持膀胱充盈,患者可自行排空膀胱,降低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但是陰道超聲也有一定應用限制,如在陰道感染、未婚、宮頸糜爛等女性群體中不能應用,尤其是無性生活史者,且部分患者對這一診斷方法比較抵觸。
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生原因在于雌激素分泌過多,對內膜產生刺激作用,從而過度增生,在女性生育期、更年期等均可能發生[4]。經陰道超聲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勻,育齡婦女、絕經前后婦女和其他年齡組的子宮內膜厚度都超過1.2cm。絕經后婦女的子宮內膜厚為0.5~1.2cm。經陰道超聲檢測發現子宮內膜回波不均勻。在子宮內膜高回聲區可觀察到幾個小的囊性無回聲圖像,有時在子宮腔內也有子宮內膜高回波的集中圖像。但在實際診斷中也有一定的錯誤診斷指標,尤其是在病灶相對較小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癥狀、內膜增厚比較類似,超聲圖像中只能觀察到增厚癥狀,病灶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回聲不均勻,很難將其與子宮內膜增生區分開來[5]。
將經陰道超聲檢查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疾病的診斷當中,可觀察到內膜上存在棒狀或圓形結節狀凸起,內部通常呈現高回聲信號,小部分包含低回聲信號。改變的直徑通常在2cm以內。使用超聲技術進行觀察,可以觀察到帶狀血流信號穿透息肉組織的情況,如患者存在宮腔積液情況,則內膜息肉影像會更加清晰,然而,如果患者合并宮內生長或放置宮內節育器,或者宮腔內有相對較大的腫瘤,會影響到宮腔形狀,甚至引起形態學變化,在此期間,經陰道超聲無法準確觀察小直徑息肉的變化[6]。直徑相對較小的息肉或尚未隆起的息肉可能與子宮內膜過度生長有關,與黏膜下肌瘤等混淆,因此出現誤診等情況,如果患者有剖宮產史,宮頸的長度也會被拉伸,經陰道超聲掃描的深度也會受到限制,因此很難掃描到宮腔底部的息肉。
經陰道超聲應用于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診斷當中,可在影像當中觀察到單發型與多發型情況,病灶整體呈現圓形或橢圓形,通常都是低回聲特征,大多數小纖維瘤具有高回聲,通常子宮黏膜下纖維瘤直徑<5cm。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到圖像“色球征”,通過陰道超聲診斷疾病也存在誤診問題,主要是直徑比較小的病灶,需要與內膜增生進行鑒別診斷,但其概率相對較低,仍可作為首先診斷方式[7]。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具有相對較高的準確率、特異度與靈敏度,能為臨床提供比較可靠的影像支持,對患者后續治療有一定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俊蓮,饒文婷,周術衛.子宮內膜病變患者超聲參數變化及癌變的危險因素分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39(4):444-447.
[2] 劉紅艷.陰道超聲聯合宮腔鏡診斷圍絕經期婦女子宮內膜病變的臨床價值[J].婦兒健康導刊,2023,2(4): 42-44.
[3] 王立淑,于騰飛,徐云,等.超聲造影在子宮內膜惡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22,31(3):226-230.
[4] 劉景雁,王晶晶,吳青青.超聲監測≤55歲乳腺癌術后患者子宮內膜及卵巢病變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2,24(9):706-709.
[5] 邵迎華,楊秀梅,劉洋,等.宮腔鏡與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診斷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22,19(7):103-106.
[6] 鐘燕.經腹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J].醫療裝備,2022,35(24):26-28.
[7] 徐靜.經陰道超聲檢查聯合宮腔鏡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2,32(9):16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