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天邊一棵樹》,是根據兵團第六師為保護環境治理荒漠做出突出貢獻,榮獲國家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授予“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之一,中央文明辦2020年“中國好人榜”及同年兵團第二季“兵團好人榜”、2023年榮獲第十一屆中華環境優秀獎等榮譽的馬獻民同志的事跡改編。
以兵團屯墾三代之家植樹創業的故事,展現軍墾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人物:
李天工:農六師林場場長。
陳桂云:李天工妻子。
李小樹:李天工兒子(西北農大畢業)
淼淼:李小樹的女兒,赴國外學習荒山開發灌溉技術,利用所學專業,回到六師從事農業灌溉專業。
沙迪克:兵團牧場牧工。
古麗汗:沙迪克的女兒,中國農大畢業,回歸六師。
黑場字幕:“一紙命令,新疆十萬大軍脫下軍裝,拿起了鋤頭成為了兵團戰士。他們奮戰雪山冰川,盤根交織于荒漠深處。
戈壁雪山鐫刻著他們永恒的面容。”
片頭:
綠色原野,遠處一棵大樹,樹旁一座墳墓。李天工捧著花束來到墳前。(音樂)
李天工:“桂云,我來看你了。”
旁白:我眼前總是出現,一個姑娘能扛起一棵大樹……屯墾戍邊,數十萬大軍就地轉業。那是1954年10月7日。從那天起,我的人生就發生了轉變,我也和妻子走到了一起。那年她20歲,我23歲。
新疆天山北部準噶爾盆地荒漠邊緣。
一位解放軍人頭戴風鏡,身背長槍手提水壺,從肆虐的黃沙中露出身影。他迎著風沙艱難行進。
朦朧的沙漠戈壁間挺立著一棵胡楊樹。軍人來到樹下掀開壓著石頭的木板,露出沙窩里滲出的一汪水。軍官把水壺壓下去灌滿水……
出片名天邊一棵樹
李天工拿著一個寫著“農六師林場辦公室”的牌子入畫。他把牌子釘在了地窩子前的木樁子上。
李天工望著荒涼的原野,耳邊響起部隊的命令。
畫外音:“命令,六師一團一營一連,連長李天工退出現役,赴兵團農六師林場任場長,編制兩人。師長:鄭云彪、政委:茍成富……”
1、地窩子內 音樂
桌子上的白色搪瓷缸子,缸子里清晰可見水里的沙粒。缸子旁是六師調任命令和未婚妻桂云的來信。
李天工寫信(旁白):“桂云,我脫下了軍裝,成了一名光榮的兵團戰士,現在擔任了林場的場長,盼著你來,成為林場的第一個職工……”
李天工寫到此時聽門外有響動,迅速拿槍時卻愣住了……未婚妻桂云已經站在了他面前……
陳桂云:“天功……”
李天工:“是你……”
2、大樹遠眺的博格達雪峰 音樂
天山博格達雪峰山下無際的荒原,大樹下一汪泉水中映出李天工兒子的臉(6歲)……
李天工和桂云已結婚生子。此刻,兒子用水瓢在樹下的泉水坑里舀水,背景處李天工和桂云在樹苗旁固沙。
李天工:“桂云,我這兒馬上就好!”
桂云:“好。”
兒子端著水晃晃悠悠地走來。
李小樹:“媽媽,我又舀水回來啦。”
李天工:“看我兒子!”
桂云:“小心點!”
這時,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
哈薩克族大哥沙迪克騎馬飛奔至大樹前,他勒緊韁繩,將手中的一只獵物扔在了地上。
沙迪克:“吁,哥。”
李天工:“沙迪克,又打了啥啊?”
沙迪克:“狼”。
李天工:“好家伙!”
沙迪克調轉馬頭道:“哥,我走啦。”
李天工:“這么著急干啥去””
沙迪克:“團場到哈布提克山開荒,我去給他們帶路。嫂子,我走啦。”說完揚塵遠去……
李天工:“小心點。”
桂云:“跑那么快,別摔啦……”
李天工:“哎,他能在馬背上跳舞呢!”
說著,模仿沙迪克跳了起來。
李天工:“來,小樹,一起跳。《黑走馬》來啊,兒子,快點。”
他們歡快地跳起舞。
荒野深處,一望無際的駝隊,揚起了漫天的沙塵,遠遠傳來《太行山上》鏗鏘有力的歌聲。
遠處的大樹下,火紅的夕陽勾勒出一家三口歡樂收工的剪影。
李天工的聲音:“收工點名,陳桂云!”
陳桂云:“到!”
李天工:“李小樹!”
李小樹:“到!爸爸,媽媽說,以前你管100多個人,現在就只有我和媽媽,人都到哪兒去了?”
李天工笑了:“小樹啊,你就快點長大,然后呢,再多生點孩子人不就多了“。
桂云:“凈瞎說……”
李天工:“收拾東西,咱們走。”
桂云:“好,走,來跟上。”
晚霞中,三人下山走在回家的路上。
李小樹:“媽媽,咱們要種多少樹啊?”
桂云:“爸爸說,要把這里的沙漠全都種綠了。”
李小樹:“那要什么時候啊?”
桂云:“等你長得和爸爸一樣高了。”
三人唱著“太行山上”的歌歡快的下山……
3、地窩子內外 日 音樂
狼皮外套特寫(特-全)桂云在給兒子縫制狼皮坎肩。聽見外面有雷聲,一道閃電透過門窗。桂云放下狼皮坎肩出門看了一下遠處,遠處烏云密布。桂云返回房間拿起雨衣欲走又轉身到桌前拿筆留言。
4、北山坡 日外 雨
大雨傾盆而下,桂云在雨中艱難地向北山苗圃走去……
5,地窩子日外雨
李天工冒雨騎馬回到地窩子,拴馬進屋……
6、地窩子 日內 雨
李天工來到桌前,倒了一碗水仰脖飲盡時,看到桌子上的紙條。
桂云:“天工,下雨了,我到北山苗圃去看看,飯在鍋里。”
7、北山 日外 雨
李天工騎馬在北山坡疾馳。
李天工大聲喊著桂云的名字……
李天工:桂云桂云桂云……
8、北山苗圃 日外 雨 音樂
李天工趕到北山苗圃時,巨大的洪峰順著北山林帶傾瀉而下。李天工頓感不祥,他呼喊著桂云的名字,沿著洪峰經過地奔跑尋找。他跑上高處觀望時,目光盯在了坡下不遠的泥沼灘……泥灘中,有一只手伸在淤泥外的石頭上,手里依然緊緊抓著一棵樹苗沒有撒手……
9、桂云的墳墓 日外 音樂
墳墓上的木制墓碑,上面寫著“母親陳桂云之幕。”
李天工將桂云救下的小樹苗栽在墳墓后面。
李小樹:“爸爸,我以后還能見到媽媽嗎?”
李天工:“……以后多給樹澆澆水,就能見到媽媽啦……”
李小樹把水瓢里的水澆在樹苗的根部……
天空明媚,藍天白云。小樹葉子輕輕搖曳……(疊化至下場內容)
10、隔壁沙漠處 日外
清晨,已經是十幾個人的林場職工列隊,李天工(36歲)點名。劉大慶到,劉波到,李毅然到,王小水到。張飛木到。段大天到。喬山峰到。李天工大聲喊道:陳桂云。停頓少頃……
李天工:“我們出發啦。向右轉,齊步走。”
林場的人們奮力開發沙漠墾荒的勞動場面……
旁白:今天點名,又叫了你的名字。總覺得,你還在我們身邊。咱們林場變化可大了,當初是二牛抬杠,現在到處是機械耕種。兵團人都投入了開荒種地的大生產勞動中,你要能看到這些該多好啊。(音樂)
閃回:桂云和兒子在地窩子前。
桂云:“小樹,小樹。吃飯啦!”
桂云:“來,快過來。走,我們吃飯去啦。”
干活的李天工回答:“好……”
11、桂云的墳墓 日外 音樂
老墳的木牌子已修成水泥墓碑,一份錄取通知書放立在碑前。墳墓后面的樹苗已長成碗口粗,十八歲的兒子李小樹給樹澆水。
李天工:“桂云,兒子被推薦到了西北農大,林業專業。”
李小樹:“媽,等我放假了,我就來看您……”
樹干高大挺立,樹葉在微風中搖弋……
12、博格達峰戈壁灘外 日外 音樂
青年的李天工迎面走來……
老年的李天工迎面走來……
旁白:一晃六十多年了,咱們的林場人多得都趕上一個小城鎮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都變成綠洲
了,你看到這些變化了吧。
中年李天工和桂云跳著哈薩克肢體舞蹈
李天工:“桂云,你真像哈薩克姑娘……”
桂云:“是嗎?”
老年李天工在戈壁灘跳舞,仿佛年輕的桂云和他一起舞蹈……
戈壁荒沙中李天工獨自舞蹈……
旁白:“還記得教你哈薩克舞的沙迪克嗎?他一直在幫我,現在固沙的紅柳、梭梭苗都需要大量的水。他就帶著駱駝隊每月給我送一趟水。你要是見了他都不認識了,老家伙了!”
13、大沙丘蓄水池林帶 日外
一隊駱駝行進在起伏的沙漠中……
在高聳的沙丘下,李天工帶著幾個林業職工在固沙植樹。
職工甲:“你們兩個過去,幫他們裁剪蘆葦桿兒,都供不上啦!”
李天工:“這蘆葦桿要埋得深點。”
職工乙:“是這樣嗎?”
李天工:“對,就這樣。”
沙迪克小兒子舀滿了一桶水,走到了他哥哥身邊:“哥哥,快沒水了。
沙迪克大兒子看看了遠處:”爸爸他們也該到了。“
14、沙漠中 日外
五十多頭駱駝托著水在沙漠中行進……
沙迪克率領駝工行進在沙丘上,下坡時不慎摔倒……
駝工趕緊攙扶:“沒事吧”?
沙迪克:“沒事,沒事”。
15、大沙丘蓄水池林帶 日外
駝隊出現,沙迪克把駱駝交給駝工后和李天工打著招呼走來。
李天工:“沙迪克,兄弟,可來了你,嚇死我啦。快來,趕緊坐,歇一會。一個月送一趟水那是雷打不動,你咋啦?我還以為你喝多了,忘了呢。”
沙迪克:“哎,酒要喝,但是你要的救命的水可不敢耽誤啊!遇到沙塵暴晚了幾天,知道你急著呢,所以天上下刀子也要趕快過來呀。”
李天工:“哈哈,越來越會說話了。你看,我的那些紅柳啊,梭梭苗啊都列著隊歡迎你呢。”
沙迪克的兒子和牧民把駱駝托著的水順序地倒進了蓄水池。
沙迪克陪著李天工坐在樹旁休息聊天。
沙迪克:“你年紀大了,在家休息,不要每天都來林子啦。”
李天工:“習慣了,每天不來看一下吧就覺得缺點什么。”
沙迪克提醒說:“樹和孩子一樣,喂飽喝足了自己就長。對了,前幾天牧業隊好幾家的牛羊都被野獸吃了,我家的奶牛也被吃了。”
李天工:“是啥家伙干的?”
沙迪克:“快入秋了,熊瞎子唄。”
李天工:“我這兒倒沒啥問題,你可要小心,成天到處跑!”
沙迪克:“哈哈。”
用水泥砌起來的蓄水池里已經蓄滿了水,青翠的綠色樹影倒映在清澈的水中。
16、平房小院 日內外
李天工(五十八歲)準備出門。忽聽駿馬奔跑的聲音,接著有人在窗外喊他。
沙迪克的兩個兒子,神色有些慌張。
大兒子:“叔叔,我爸爸沒有來過嗎?”
李天工:“沒有啊。”
小兒子:“他能去哪兒呢?”
李天工擔心地:“他什么時候出去的?”
大兒子:“早晨出來就沒有回來……”
李天工:“這樣,你們沿師部方向找,我到北山坡去看一下。”
二個兒子:“好。”
李天工迅速回房間拿出步槍和刺刀消失在山林中……
17、博格達山下的準噶爾盆地 日外
太陽西下,荒野寂寞無聲。
李天工走遍了沙漠紅柳灘的游牧地。沿途沒有看到沙迪克的蹤影,打馬向荒野深處奔去……
李天工騎馬穿行于胡楊林時,忽然有兩只受驚的野兔子飛躥而過,李天工跳下馬背繞過山坡。
不遠處,沙迪克匍匐在一堆紅柳堆里,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撕爛。一只棕熊兇猛地向他撲去……李天工朝棕熊大吼了一聲,棕熊放棄沙迪克轉身向李天工撲來……
李天工迅速將刺刀扣上槍管時,棕熊已沖到他身邊。當棕熊呼嘯而來的一刻,李天工迅速將槍刺移向身前并扣動扳機,槍響的同時,槍刺也穿透了棕熊的身體……
18、沙迪克的氈房里 日內
氈房的墻上掛著被李天工獵殺的棕熊皮。李天工的兒子李小樹已經四十歲,李小樹和媳婦帶著女兒淼淼來到沙迪克的氈房。
沙迪克家人為慶祝淼淼考上大學忙碌著。
沙迪克的女兒古麗汗燒好了奶茶,端著一些油炸食品:“淼淼,出息了。這些好吃的都是給你做的。”
沙迪克:”我們的淼淼,考上了……”
淼淼:“中國科技大學。”
沙迪克:“中國科技大學,好啊。”
古麗汗:“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嗎?”
沙迪克:“我們的淼淼以后要干大事,就像燕子一樣在天上飛吧!”
這時,沙迪克兒子掀簾而進:“爸,天工叔叔來了“。大家出門迎接李天工。
古麗汗:“天工叔叔來啦。”
李天工:“我不來,誰陪你爸爸喝酒啊!”
沙迪克:“哎,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孫女考上大學,爺爺光榮退休!”
兩個老朋友碰杯喝酒,氣氛熱烈。
沙迪克悄聲地:“退休手續辦好啦?
李天工微笑不語……
沙迪克:“笑什么?我知道,你還是離不開這兒……”
李天工:“喝!”
雪山、氈房飄蕩的飲煙、茂密的樹林。
19、平房小院 日外
北山坡房前,一張桌上擺放著飯菜,李天工自己飲酒。
遠處,沙迪克策馬而來。
沙迪克:“老哥哥,我就知道你舍不得走。”
李天工:“老兄弟,我退休了,可戈壁荒地沒有退休啊。人家說了,綠化一寸地,凈化一片天吶。”
沙迪克:“說得好!我們林場被國家評為沙漠造林先進單位,猛進水庫的水也要引過來了。以后,我們喝酒慶功的日子就多了”。
李天工倒滿酒遞給沙迪克,二人碰杯。
李天工:“以后咱們天天慶賀,來,喝”。
20、林場數字監控技術中心 日內 綠布
李天工(八十歲)來到林場數字監控技術中心。里面是一個巨大的電子屏幕,辦公的設施全都是現代數字成像遙控技術設施。
李天工的兒子李小樹見父親過來,扶他來到大屏幕前的椅子坐下。
李小樹走進來:“爸,淼淼要跟您視頻呢。”
李天工:“淼淼?在哪里?”
淼淼:“爺爺,看到我了嗎?”
李天工:”淼淼,看到啦,看到啦。”
李小樹:“爸,淼淼博士生畢業后,到了加拿大專攻農田澆灌技術呢!”
李天工興奮地:“好啊,淼淼,好好學,學完了以后回來,為咱們新疆建設出力!”
淼淼調皮地:“放心吧爺爺,到時候請您給我當顧問啊!”
李天工:“瞎說,我怎么能給你當顧問啊。”
21、博格達雪峰,林帶邊緣的墓 日外 音樂
桂云的墓已修改成現代的規范墓地,墓碑是花崗巖鑲邊鏤空雕刻的碑文,上面貼著桂云的照片。
李天工捧著花束來到墳墓前。
李天工:“桂云,我來看你啦。”
桂云:“天工。”
李天工:“你還是那么年輕,可我已經老啦”。
李天工:“對啦,咱們的孫女出息了,現在在國外搞什么研究呢,高科技……”
桂云的照片似乎聞聲而動……
李天工感慨地:“當年你救的那棵小樹苗,現在長得又高又大,一直陪伴著你呢。現在沙漠退了,這里全都綠啦……”
遠處,位于準噶爾盆地沙漠邊緣的六師綠色掩映,景色如詩如畫。
一群旋翼機飛至林帶上空,噴灑下紛繁的水霧,水霧在陽光照射下,匯成一片片燦爛奪目的光環弧圈,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太行山上》的歌曲旋律變成了柔美舒緩的抒情音樂,漂浮在博格達雪峰下……
大樹蒼穹,俊秀挺拔……
字幕:一個地窩子,矗立起一座邊陲的美麗城市;一棵樹,匯聚了沙漠荒原萬頃陰涼。來自天南地北的一代代墾荒人,用生命與熱血將荒野打造成了家園。相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鑄就了豪邁浪漫的傳奇人生。
作者簡介:
九十年代,焦建成主持中央電視臺與日本TBS電視臺聯合拍攝制作的大型紀錄片《望長城》,從此,形成了獨特的個人主持風格。多年來,在中央電視臺主持了《中華之門》、《走進西部》(總導演兼主持人)、《中國民族人物系列》、《青藏鐵路》、《邊地大穿越》、《尋找鐵騎兵》、《琴江風云》、《熱河春秋》、《賭石》、《大西遷》等多部大型紀錄片和談話節目,曾榮獲中央電視臺優秀紀錄片主持人獎,2010年8月榮獲上海中國電視節“主持人三十年風云人物”獎。
從事電視工作三十年來,除擔任主持工作,還策劃、執導專題及紀錄片計六百多部(集);策劃執導的節目二百多部;其中二十多部獲獎。先后有紀錄片《中國俄羅斯族》、《起飛吐魯番二號》、《遙遠的航站》、《下班迪的秋天》和《中國情民族心》(特別節目)榮獲全國紀錄片“駿馬獎”一等獎。優秀編輯獎。2006年,在新疆羅布泊地區沙漠腹地跟隨考古挖掘的紀錄片《小河墓地發現》(上、下部)榮獲半島國際紀錄片節提名展播;2008年執導六集紀錄片《西遷往事》,于2014年,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文明中國第三季——傳承中國”全國紀錄片專題片展評展播評選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