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曉勇,筆名勇往直前,自幼愛好文學,高中以來一直筆耕不輟,用自己的稚嫩文筆,傳播正能量,宣揚真善美,現任山西省孝義市實驗中學歷史教師。第十屆半朵中文網專欄作家,美篇知名寫手。近年以來連續在《西南商報》、《鄂州周刊》等省級cn期刊發表現代詩《寫詩的人》、《讀書與家風》和《毛延壽》數首文學作品, 本次承蒙各位編委賞識,榮獲第九屆當代作家文學獎三等獎榮譽。
李老人
作者/ 勇往直前
初為人師, 我更多的感觸是“責任” 二字, 這種感覺在未入職場前是無法體會的。從教以來,我漸漸地理解了昔日師長常說的“恨鐵不成鋼”的真正內涵。我和高中歷史老師同住一個小區,常會遇見,每次碰面我都恭敬地問好, 打招呼。我的歷史老師姓李,當時六十多歲, 經歷坎坷,飽經風霜,紅潤的面龐寫滿了滄桑。高中時,我們學生們戲稱他“李老人”。
聽父母說李老師家世曾很顯赫,祖父是我們當地的李舉人,李老師本人也學業有成,1 9 5 1 年考入山西師范學院, 畢業后在太原十中任教, 深受師生歡迎。1 9 5 8 年在反右斗爭擴大化運動中被打成右派, 并被遣送到太原關家峪煤礦勞教, 進磚窯、下煤窯, 歷盡艱辛, 幾乎喪生。從今天角度, 回望那段歷史, 或許當時并不是李老師的錯, 只不過是年輕人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發表了些不知輕重的言論, 《人世間》中詩人馮化成不也就寫了首悼念周總理的詩被打成反革命嗎? 那個時代以“ 階級斗爭為綱” , 政治恐怖, 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舉報,莫口難辯, 想來后怕。李老師一落千丈, 從省城下放到本地鄉村去掏糞贖罪, 十年左右, 平反后, 在我們當地高中任教, 直至退休, 在他七十五歲那年溘然與世長辭, 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從教十數年的歷史老師, 臨近清明, 我越發有些懷念李老了, 現在想來, 他真的教給了我很多道理, 學歷史的規律, 好些東西成為我今天得心應手, 執教歷史的本源, 故而提筆。
工作第一年,偶有一次路遇“李老人”,“李老人” 問我: “ 畢業后干什么工作? 我略帶沮喪地說: “ 當老師, 在東許。” 李老人語重心長地說: “ 好好干吧, 要干一行愛一行, 當老師是苦一點。不過, 現實條件如此, 今年到處下崗, 只有教師職業還算穩定。” 沉默片刻,李老人又說: “ 魯迅說, 每個人都有過五彩的夢,回到現實卻需要腳踏實地去干。”
我懷著崇敬向李老人致謝道別,而心的翅膀進入時空隧道,回到兩年前他的歷史課堂, 他講課低沉有力,字字句句鐘聲一樣撞擊著我們的心坎。李老師上課從未有正規板書,也不看教案,一本書,一張嘴,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上下五千年。他講課形式上貌不驚人,但內涵豐富,富有哲理。一本歷史書在他講述下開闔自如,古今中外融匯貫通。初聽李老人講課很難被吸引,但歷久彌堅,我也是今天執教歷史, 才深深折服于他凝煉、深邃的語言。
想到這些,我也能原諒學生對我的不喜歡, 他們年幼,習慣了數年來的機械式教學,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怎能輕而易舉改變,家長們自然也只認分數。一種先進教學方要生根、發芽、生存、發展,枝繁葉茂,決非一朝一夕,更何況我初為人師,有待成長。
李老人逝去已近十年,恰逢清明,感恩感師,感念教誨,遙寄哀思,愿李老人在天堂安好!
創作時間: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日
修改時間: 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