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平武縣作為涪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要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抓住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有利契機,全力實施“生態強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開放活縣”四大發展戰略,立足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產業全域化、產業品牌化”四個方面著力,以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為支柱,加快現有產業發展綠色轉型,推進生態與產業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具有平武特色的全域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
聚焦生態資源大力推動生態產業化
生態產業化就是將豐富的生態資源作為特色產業適度開發,將生態融入市場、用生態打造市場、靠生態提升市場,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加快推進林業資源生態產業化。平武縣森林面積46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77.46%,活立木蓄積量4721萬立方米。為此,平武要充分利用好森林資源優勢,做大做優核桃、果梅、蜜桃、車厘子、脆紅李等特色經果林產業,挖掘林下潛力,重點發展林藥、林菌、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種養業,積極培育毛葉山桐子、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發展“森林油庫”,形成綠色生態品牌。要不斷推進厚樸、黃柏、黃連、天麻等中藥材產業帶建設,發展“森林藥庫”,建設中藥企業加工基地,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開展藥膳、藥茶等健康產品研發生產,深化中藥材全產業鏈建設,推進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要推動建設中藥材現代智能倉儲中心,培育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建成中藥材交易市場體系。要在生態秀美、景色宜人的區域,打造現代森林康養度假休閑示范基地,以林促旅、以旅養林。要做好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自然教育產業化。深入推進“自然教育+”行動,加快自然教育與生態旅游、研學旅游、一二三產融合,創新建設“云上平武·大熊貓新生態經濟試驗區”,打造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教育樣板,將平武建設成為“中國自然教育第一縣”。要深化與高校、社會組織、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提升王朗、老河溝等片區自然教育基礎設施,促進自然教育、生態研學品牌樹立,建設各類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要支持多主體參與,開發一批精品線路和優質課程套餐,培育具有平武特色的自然教育馳名品牌。要加快平武自然教育智慧平臺建設,推動“自然教育+生態保護+文旅發展+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發展,形成自然教育產業化,激發平武自然生態資源的價值增值。
聚焦產業基礎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
產業生態化就是要以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發展帶動力強、綠色低碳的環保產業,做到產業服從生態、產業服務生態、產業提升生態,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最大化。
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生態化。要在現有農產品產業發展基礎上,以做大生態休閑農業為引領,全力抓好糧油、蔬菜、畜禽、林產等優質核心產業,優先發展果梅、茶葉、厚樸、蜂蜜、蜜桃、核桃等特色主導產業,在產業發展中融入生態理念,在育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種養、加工生產、循環利用等環節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工藝和流程,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綠色化、生態化。要加大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加強特色農業品牌培育,建設“區域+產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體系。要加大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讓農業園區變景區,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生態低碳農業、現代設施農業,優化農業產業布局,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式發展。
大力推進綠色工業轉型發展。圍繞富集的礦產資源優勢,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有序推進錳礦、灰綠巖、石灰巖、花崗石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生產線改造、流程更新、產品升級換代,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廢棄礦山礦井生態修復,推動礦產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發揮水電產業傳統優勢,加強挖潛增容,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招引一批優質企業,積極培育生物質能發電、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及其支撐產業、應用產業。要支持園區大力發展半導體、高端裝備、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持續做好工業園區智能化、自動化、生態化升級改造,將園區建設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生態化園區。
大力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做足“旅游+”文章,深入推進農旅、文旅、交旅、林旅融合發展,積極參與大九寨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區建設。依托王朗、虎牙、清漪江等生態旅游資源,推進林業與旅游業融合,大力發展森林康養、運動健身等產業,加快創建國家級、省級森林康養基地。依托傳統農耕文化、紅色文化、茶文化、梅文化、傳統村落等獨特鄉村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高品質康養旅居、農耕體驗、戶外運動等產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形成一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鄉村旅游精品。依托白馬文化、藏羌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建設非遺保護傳承基地,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發展木雕、剪紙、民族服飾等傳統非遺手工藝品產業。依托報恩寺、大熊貓、珙桐、白馬文化等特色資源,加大文創市場主體孵化力度,大力發展創意經濟。依托明代古建筑群國家文物報恩寺,全力推進報恩寺保護與活化利用,加快建成“中國報恩城”,積極開發大熊貓等精品旅游線路,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
聚焦生態空間大力推動產業全域化
產業全域化就是推動縣域內城鄉之間、縣域外各地之間的空間與結構優化,形成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合作共贏的生態產業空間體系。
加快推動城市更新,打造高品質生態城市。堅持深入實施“生態強縣”戰略,抓好城市“改舊拓新”,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更新改造提質專項行動,加快西城門古街生態旅游開發項目、深呼吸小城項目、城市“口袋公園”、民俗風情街區等項目高規格建設,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推進生產、生活與生態空間融合,不斷推動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將其打造成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高品質生態縣城。
加快建設綠色鎮村,打造高標準生態城鎮。在做好縣城生態環保、綠色城市更新的基礎之上,強化縣域統籌,優化特色產業空間布局和主導產業布局,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項目、優勢區域集中,建設一批產業強鎮,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城鄉建設提質行動,強化城鎮和鄉村生態共治共享。要以中心鎮為支撐,大力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平臺建設,因地制宜、差異發展,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要求,發揮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要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整潔美麗、充滿活力、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深化農文旅多空間功能協同,在鄉村規劃等方面深度融入具有平武特色的文化、旅游業發展理念與功能,全方位構建縣域綠色化生態產業空間。
推進對外開放合作,打造高水平空間融合。全力打造對外開放平臺,創新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不斷拓展開放型生態產業發展空間。深化涪江流域合作機制,積極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循環拉動。依托“綿品出川”品牌,常態化開展“熊貓走天下·生態進萬家”共享平武、“來秘境平武·逛熊貓家園”體驗平武等系列活動。用活用好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產銷聯盟,搭建區域生態產品營銷平臺。加強與周邊地區圍繞農文旅商融合等領域開展產業協作,加強科技協同創新、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地區合作共贏發展。
聚焦創新要素大力推動產業品牌化
產業品牌化就是要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市場競爭力、消費群體認同的生態產業品牌,形成規模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強化要素保障,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要結合平武重點生態產業發展,實施生態產業人才領航計劃,拓寬駐外工作站、引才專員、產業顧問等途徑,加快引進、集聚一批急需緊缺的生態產業高端人才和團隊;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整合生態產業智庫專家、校地合作教授學者、科技特派員等優質智力資源,開展“土專家”“田秀才”專項技能幫帶培訓;深入推進產才融合,提升運營一批科研實踐基地、博士工作站、研學基地,在雙招雙引、創業孵化、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生態產業人才評價體系,實施各類人才綜合評價。要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健全政府生態產業發展基金引導體系,圍繞綠色工業和特色生態產業整合財政資金,支持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特色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產業技術創新等,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支持企業中長期貸款和低息、貼息貸款,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科創貸、儀器設備貸等新型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構建全域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要強化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績效管理和完善考評激勵機制,推行生態經濟全域綠色發展政績考核新標尺。
推動特色優質培育,打造生態產業品牌。深挖縣域內特色資源優勢,在推動生態產業規模化、特色化的同時,更加注重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全力打造生態產業品牌。要在規模化上有突破,認真摸清平武家底,按“綠色生態、低碳環保”要求,遴選出特色優勢產業,以提升糧油、畜禽等重要農產品,擴大果梅、茶葉、蜂蜜等特色產業為目標,推動生態特色農業規模化。以清潔能源、綠色礦產、現代制造、道地中藥材、自然教育、文化旅游等生態產業為重點,形成規模化發展。要在特色化上見實效,依托平武資源稟賦,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尊重市場規律,注重打造精品,面向特定市場,培育特色產業、開發特色產品、創新特色服務、打造特色品牌,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要在品牌化上出精品,要按照“打造生態高地、康養福地、特色農產品供給地”的要求,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特色優勢明顯、品牌效應突出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要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自然教育第一縣”等品牌,不斷提升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要培育打造綠色低碳品牌,鞏固拓展省著名商標品牌,做大做強生態農產品品牌,持續提升“平武造”影響力;借助互聯網、新媒體、自媒體等媒介,支持培育“網紅經濟”,通過“新、奇、特、美”優質內容,借力借機做好平武綠色生態品牌宣傳推廣。
(本文作者羅進華系中共平武縣委黨校專職校務委員)